经常服用维生素D有副作用吗?

关于这个问题,经常服用维生素D,如果剂量适合,没有过量的话,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转换,同时还有防止氨基酸流失的作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一定不要过量服用,虽然是维生素,补充过量同样有副作用和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下维生素D。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你分享!维生素D简介

维生素D是人体内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物质,具有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因此又叫“防佝偻病维生素”。在维生素D家族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D3。大家都知道补充维生素D要多晒太阳,但其原理大家不一定真的了解,食物中一般不含有维生素D,但食物中的某些营养成分进入人体吸收后,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例如植物中的麦角醇是维生素D2原,经阳光照射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D2,而人体皮下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3原,经阳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3。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浆中钙磷的浓度;

  2. 促进肠壁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

  3. 促进钙的成骨化,有利骨骼健康;

  4. 利于牙齿发育,促进牙齿健全;

  5. 能够阻止体内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经过肾脏的排泄,预防氨基酸流失。

什么人需要补维生素D?如何补,补多少?

适合补充维生素D的人群:

  1. 新生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因为母乳中仅分泌少量的维生素D,因此一般建议出生后7~10天后,即可每日为幼儿补充维生素D 400单位,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配方奶粉中一般会添加维生素D,可不用额外补充。另外,要多为孩子增加日光照射,以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

  2. 孕妇、老年人、哺乳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应比正常钙磷充足的成年人过多的补充维生素D;

  3. 住在浓烟或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一般应多补充维生素D;

  4. 夜班工作,或因服装原因,极少接触日光的人,应注意多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5. 服用抗痉挛药物的人群,如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应多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素D来源有三个方面:普通食物,强化及浓缩食物和药物补充,通常情况下,一般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D并不多,含量较多的食物有海产鱼类、蛋类和黄油;强化食物,包括维生素D强化的饼干、牛奶等,鱼肝油属于浓缩型的维生素D;另外,还有补充维生素D的药物制剂。

对于维生素D补充,还是要强调日光的照射,多晒太阳有助于体内的维生素D原转化为维生素D。

到底应该补多少呢?在钙和磷充足的条件下,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更年期妇女及老年人的推荐日摄入量(RNI)为10μg/天,16岁以上的成年人为5μg/d,维生素D的最高耐受日摄入量(UL)为20μg/天。通常很多强化食品和药品中标注的都是国际单位,这个如何换算?对于维生素D来说,1μg相当于40国际单位,根据这个计算需要补充的量就足够了。

维生素D超过多少会有害?有什么副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大部分经过胆汁和粪便排出体外(95%以上),少部分经肾脏排出体外,如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经日光照射充分转化后,可贮存于脂肪和肝脏长达数月,因此,一般情况下,如不缺乏,不需要额外服用药物或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

通常情况下,补充维生素D超过25μg/天(即1000国际单位)就可能引发毒性反应,如长期每日补充维生素D125μg/天,则必然会引起毒性反应,过量补充维生素D有的危害主要症状有: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痒,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等,过量补充还会引起钙在血管壁、肝脏、肺部、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矿化。

因此,维D虽好,补充一定要适量,“过犹不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欢迎阅读李药师的健康科普,更多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继续探讨!

经常服用维生素D有副作用吗?

维生素D是人类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维持人体血钙和磷的稳定,并且也参与某些细胞的增殖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指出,0~12月龄婴儿维生素D适宜摄入量为10微克;1~65岁人群每天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为10微克;65~80岁老年人每天维生素D参考摄入量为15微克。经常服用适量维生素D不会引起中毒,但是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D可引起维生素D过多症。

维生素D中毒症状主要包括:钙吸收增加导致的高血钙症、高钙尿症,钙沉积在心脏、血管、肺和肾小管等软组织,人体出现肌肉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和心律不齐;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脏和肾脏软组织钙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维生素D中毒甚至可导致死亡。轻度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烦躁、口渴等。

预防维生素D副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滥用。在平时服用维生素D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适量补充,切不可过量。

马博士健康团张建芬博士生

经常服用维生素D有副作用吗?

维生素D(VD)对我们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强免疫功能并保护骨骼、肌肉和心脏健康。但它也不是越多越好,有些人吃过量的VD补充剂,导致血液中VD水平过高,会出现疲劳、健忘、恶心、呕吐等症状,除了这些不适外,VD过量还会导致如下三个方面的危害.

1.骨质流失

我们都知道,VD在钙吸收和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摄取足量的VD对维持骨骼强健至关重要。然而,VD过多也对骨骼健康有害。这是因为大量的VD会导致血液中维生素K2含量较低,并降低维生素K2的活性。而维生素K2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钙留在骨骼中。如果是这种情况导致的骨丢失,建议您避免服用过量的VD补充剂,并选择维生素K2补充剂,来改善血液中维生素K2水平过低的情况。

2.血钙水平升高

V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VD过量很容易导致血钙水平过高。血钙太高会出现眩晕、经常口渴、小便频繁、胃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肾衰竭

过多的维生素D摄入会导致肾脏损伤。这是因为VD过高导致血钙浓度大幅度升高,这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坏死,脱落的死细胞又会使肾小管发生栓塞,最终引发肾水肿。肾小管中磷酸钙沉积,也会引发钙化性肾功能不全,影响肾脏对其他离子如钠离子,镁离子等的重吸收。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VD补充过量都有上述症状,但“问上医”还是要提醒您,补充需适量。您可按照下表判断自己的补充剂量是否合适.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经常服用维生素D有副作用吗?

维生素D有植物源性的维生素D2与动物源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本身并没有生理活性,需要经肝细胞微粒体的25-羟化酶催化转化为骨化二醇,再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α-羟化酶催化,生成具有活性的骨化三醇。发挥药理作用,主要是作用用维生素D受体后,可以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使钙可以沉积在骨组织中,改善骨的钙化。临床上属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也可用于儿童健康体检时出现缺钙的补充维生素D的治疗。维生素D一般对于儿童来说不能经常服用,但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进行药物的维持治疗。而维生素D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也是有其不良反应发生的。

所以不要认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就盲目的使用维生素D,最好在药师或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维生素D,选择最好的日服剂量。短期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进行饮食治疗。

维生素D长期服用,引起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与烦躁不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尿频尿急,脱水性酸中毒。对于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患者禁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