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脚踏实地地工作跟买基金炒股票并不矛盾呀!
工作是满足人生存的手段,我们的房子、车子、孩子、地位全靠我们的工作得来。通过工作挣来的钱,满足生活,家庭开支。但剩下一部分钱,我们就可以用来理财了。
买基金,炒股票,或者是把钱用来存银行都是一个性质,都叫理财而已,只是风险等级不一样而已嘛!
所以工作跟买基金炒股不冲突呀!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为什么要把脚踏实地工作和炒股、买基金对立起来呢?脚踏实地工作和炒股、买基金并不矛盾,你完全可以一边脚踏实地工作,一边炒股、买基金。
工作是你的主业,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地做好,工资是你的生活保障,除了生活用度以外,一般还会有余额,有的人喜欢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有的人喜欢风险投资,让钱再生钱,哪样都没有错,个人喜好不同,做事风格就不同,热衷于炒股、买基金为什么要特意提出来呢?
我们都知道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有的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差,自然会把钱存进银行,我就是这样的人。
还有的人想获得更多的收益,自然会选择炒股、买基金,炒股和买基金风险的背后,蕴藏着丰厚获利的机会,凭本事赚钱不香吗?所以热衷于炒股、买基金没什么可诟病的,是积极的投资理念。
所以我认为很多人热衷于炒股、买基金,没什么不好,也不影响脚踏实地工作。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市场有一项数据,A股市场中95%的投资者仓位资金低于50万元!换而言之,真正参与A股投资的一些散户,都是中小型投资者,都是业余玩家。资金体量小,而股市的博弈潜在盈利性大!试想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炒股?根本原因就是:对股市的憧憬太高、对财富的骤增意愿太强!因为股市实现暴富的故事太多了,当大家进入这种思维以后,又很难跳出来,就算不热衷炒股,也会出现的成为热衷于炒股的人。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热衷于买基金呢?关于基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热衷,其实是好事!原因很简单,因为散户直接入市,更多成分是不专业,不会选股、不会择股,更加不会择时、择机,甚至连控制自己情绪的本事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亏多盈少。可是,基金就不同了。基金是由专业的投资者打理,规避选股、择股的风险。自己只要制定好执行策略,就好了,比如定投、按比例投资等。热衷与投资基金,说明散户投资者已经成熟起来了,这算是好事!
当然了,不管是热衷于炒股,还是热衷于买基金,如果拿出超30%的闲余资金投资,就真的要考量资产风险性了,更要认真的思量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炒股也好、热衷与买基金也好,都不如脚踏实地工作来得“香”。
进入股市,是希望获得财富的骤增;投资基金,是希望获得较高的回报。而这些,更多的还是实现不了。拿沃伦·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来说,在20%-25%之间,并且更多的小伙伴还达到不了这个水平。选择高风险投资,还真的不如投资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升职加薪,要比投资所带来的风险“香”多了!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脚踏实地工作不影响炒股、买基金。它们之间不对立、不矛盾。
中国证券市场几十年总体看的熊市,算上市场交易成本,炒亏了的股民比比皆是,市场一直多杀多、窝内斗,与不炒、炒房相比,炒股的散户在社会上狼狈的很,以致于人们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
也许自2020年起,中国股市开将开始为期几十年的博傻模式。花些少钱买点小股在家睡觉都赚钱,买些肉吃吃不香吗?
有梦想就有未来。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你既然这么问,那你就只埋着头工作就好了,没有人逼你去做投资。
事实上,有的人就喜欢道德绑架,觉得有其它想法就是不脚踏实地,这没关系吧。
我们绝大部分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通过工作可以获得固定报酬,通过投资一样可以获得一定报酬。
这两个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买基金炒股票不是意味着不脚踏实地,其实这本身就不矛盾。
有了一定资产,想办法让钱生钱,这并没有错。
只懂得埋着头工作,路才会越走越窄,上升的资源是极少的,和大部分人没什么关系,有一天你精力不够干不动了,怎么办?
拥有睡后收入,是工薪阶层少见的逆袭机会。
只是要注意风险,不懂的就不要碰,真想有睡后收入,一定要花时间去学习学习相关知识。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热衷炒股和买基金?
炒股买基金赚钱,和努力工作赚钱,它们之间不冲突,而且还能让工作赚来的钱保值和增值。之所以你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把炒股、买基金看作是投机的事情,跟买彩票一样,是靠运气赚钱,运气好了会赚大钱,运气不好会赔个精光。
至于它们之间哪个更香,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你需要了解收入的两种形态。一个人的收入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性收入,也称为主动性收入,即我们平时靠付出劳动和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另外一种是资产性收入,也称为被动性收入,即利用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就是俗称的用钱生钱。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只来自于劳动性收入(即通过让度自己的时间自由去换取报酬),那一旦停工没了收入,就像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断层,日常的生活就会难以为继。如果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持续”保障的前提下,用自己手上积累的资金去进行投资理财,让自己的资产实现增值,完成收入模式的转换,也就是让资产性收入足够覆盖你的基本生活后仍有富余,从用时间换金钱的方式变为让钱为你赚钱,就能尽早实现财富自由。投资赚钱,也会很香。
其次,资产性收入比劳动性收入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和生活质量。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托马斯.皮克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中说到,资产性收入所起到的作用已远超工资收入,正在对将来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皮克蒂断言:货币时代,工资不是主流,投资之神才受追捧。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富积累和增长对于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国家也通过政策在支持增加居民的资产性收入,鼓励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因此,先通过劳动性收入的积累,再通过资产性收入的提升,可以让一个人的财富水平和生活水平提升效率更高。让资本快速积累,也会很香。
给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几点建议:- 保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投资的前提需要有钱,并且在后面投资的过程中还能持续提供资金还源。因此,先要让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补充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有持续稳定的工资收入,实现资金的原始积累。
- 选择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并坚持下去。无论是炒股还是买基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够让自己有持续赚钱的能力。但凡想通过投机赚快钱的人,往往都在投资的过程不够理智,会去追涨杀趴充当了韭菜。相比炒股来说,基金更容易掌握,投资门槛底,也相对风险要低一些。通过专业机构间接参与投资,避免了自己不专业、没法择股、资金量少的问题。如果不够专业,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投资,积沙成塔,也可以避免无法准确择时的问题。
- 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投资,你永远无法找到只赚不赔的产品。学习一些专业的投资知识,至少让自己对购买的产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选择出好的产品,长期投资才能有效。因此,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听消息盲目投入,要量力而行,要对风险有认知,对收益有预期,然后投资的过程管控好自己的预期,该止盈时候止盈,亏损时要判断原因,然后做出正确的操作。对于自己懂的东西,在发生风险的时候才不会怕。
投资的逻辑很简单,看得懂,买得稳,心才不慌!
跟着芳姐学理财,为思考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