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柏芝的唱功?
华语T3(弱),最高音抬喉B4,无混音、无支撑,音准半度偏差,节奏八分音符偏差
从音乐教育背景讲,张柏芝是一个音乐资源一般的普通人,和普通孩子一样,张柏芝的青少年应该是喜欢唱歌,但是并没有正对于唱歌声乐做出具体的教育培养,而是在出道后经过了一些声乐加训,但整体上还是有抬喉挤卡、音准偏差、节奏偏差、咬字归韵的问题。
从音色上分析,张柏芝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具有音色明亮度的女声,他的CD也主要是以这种慢板柔情女声为市场卖点。但是对于职业歌手,张柏芝的音色变化过于匮乏,整体的音色能力仅有一个真声,根据音高不同程度抬喉。偶像歌手类型的假声都不具备,更不具备T2水准的强混、弱混,以及咽音、声带边缘化等流行性技巧。
从音域上分析,张柏芝属于典型的HK造星流水线歌手,整体音域在女生换声点C5以下,以抬喉的B4作为个人最高音,不具备混音能力,无法开拓音域。整体的音域质量较低,咬字、元音、共鸣等单音质量上,都属于一个缺乏声压质量的歌手。
从腔体上分析,张柏芝本质上缺乏声乐练习,和每日开嗓训练,对于音准的认知、语感元音的处理、发音位置的记忆,以及基本功腹腔支撑的感知能力,处于一个缺乏认知,以唱法习惯为主的状态。整体的音乐生涯,还是以2000年的《星语心愿》怀旧为主,不具备进步性。
整体上,张柏芝的唱功缺乏进取的源动力,对于声乐唱功而言没有丝毫拓展进步的渴求,在这种情况下,张柏芝不可能主动去学习。她对于声乐的认知也是以一个HK演员标配技能,而不是认为音乐是自己的事业生产力,对于唱法的钻研仅仅局限于早期几节声乐课。
在HK每一个演员都会有一个歌手身份,这也导致了HK歌手实际上在声乐领域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缺乏系统教育和混音门槛,但这并不妨碍商业效果。简单具体分析。
1:音色;在音色上,张柏芝的音色策略是以上挂发音点集中为主,加上自身粤语思路唱国语的腔调作为音乐辨识度。张柏芝的音乐在市场上流传的歌曲仅有两首,无一例外都是面相国语大众,而不是HK的粤语市场,这种市场的选择,让张柏芝在音色的策略上,比较比较容易达到市场辨识度效果。这也是HK娱乐公司的老手好戏。
音色两部分,声带构造和腔体技巧影响。张柏芝在声韧带构造上,其实是一个比较沙哑的女中音,这一点在他说话和演唱时极为割裂。当然粤语有发音点较低的习惯,但声韧带音色上,张柏芝属于女中音维度,具有沙哑特性,猜测有饮酒习惯。整体的声带构造音色并不优秀,乃至于较差。
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娱乐公司对于张柏芝在声乐演唱上的策略是以最简单的集中发音点、发音点靠前提供明亮度的思维为主。发音点的概念是气息共鸣的集中点,当发音点的位置上挂上颌窦,同时咬字靠前,喉位就会提升,喉位是控制音色的明亮度的核心基础。
在喉头提高的情况下,发音点的击中会让演唱音色产生明显变化,明亮度和线性听觉会强化,这种变化足以抵消张柏芝声韧带的沙哑音色。上挂发音点的思路,在张柏芝身上一直贯彻,只不过张柏芝的个人能力较低,所以他的歌曲一般而言都是慢歌、情歌。整体的审美在2000年左右,和时代有脱轨情况。
我们当下听到张柏芝的歌声,一半是假唱,一半是半开麦,而且的时间都在2012年之前。张柏芝最后的登场个人Live演唱,应该是唱《曾经》,在《舞林大会》上。后续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2》之中的演唱。
而这些屈指可数的演唱中,其中早期张柏芝生涯巅峰现象级作品《心语心愿》更是1999年的录制原版,张柏芝在出席各种综艺节目时,在2003年之后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假唱为表演方式,从2003年之后的采访,张柏芝的音色越发沙哑,可能是饮酒越来越多。
从音色上讲,张柏芝最大问题并不是饮酒,而是和时代割裂的同时,不具备任何声乐进步的动力,当下的华语音乐市场女歌手的主要音色技巧是:声带边缘化、假音两中,比如韩红就是一个从官方通俗唱法吸取了声带边缘化的女歌手,详情《九儿》开头。
T2级别和T1级别的女歌手也不常用声带边缘化,而是使用更为高级的气混、强混、弱混作为音色的细节程度表达,这里就需要进行混音技能的联系,混音需要非常长期的声乐训练才具有肌肉记忆,这个坚持的时间不少于三五年,才能入门。如果想要成为具有竞技能力的歌手,更是八年、十年起步。整体上张柏芝的音色匮乏,还是个人定位的选择。
2:音域;张柏芝CD音域:F3-C5;
张柏芝Live音域:G3-B4;
张柏芝质量音域:C4-A4;
在音域上,张柏芝的CD音域是一个八度+五度,这属于一个正常的偶像歌手水准,但是CD音域会因为录音室和后期混音的修饰一般而言都会虚高于真实水准。在Live音域上,张柏芝有一个三度的萎缩,整体的音域在G3-B4,一共是一个八度+三度,小于正常的T3级别歌手。
在最高音上,张柏芝在2000-2003年,可以唱出较为准确的B4抬喉真声,这个音高对于天生音域高五度的女歌手而言,属于没有碰到C5的水准,相比于男歌手的音域为C3-E4。这样的音域一般而言,喜欢唱歌坚持超过三年以上每周唱歌,坚持超过半年每日开嗓的普通人,都可以达到,而程度还会更高。
在质量音域上,张柏芝就萎缩较大,整体只有一个六度音域,也是属于一个普通声乐好爱者的水平。在职业歌手之中,这样的质量音域在T3级别内也是比较羸弱的水准。而且即使在C4-A4之间的质量,张柏芝的单音质量也属于较低水平。
在Live演唱之中,张柏芝还存在一些音准的偏差,这常见于早期的Live之中,在2011年凭借《曾经》重归歌坛后就比较少见了。整体而言,张柏芝在音域能力上的问题是在于缺乏练声和开嗓,并没有将开嗓维持自身演唱状态作为一个需要努力尊重、不断进步的行动。
对于歌手而言,未曾坚持每日开嗓的习惯,是非常致命的,因为声乐本质上是一门需要维持的技能,就像是运动员一样需要每日刺激、每日锻炼,维持自己的较高水准,如此才能不断精进。这一切的原因都源于声乐非常复杂,涉及的生理反射、肌肉记忆、整体协调性较多。
3:腔体能力。在腔体能力上,张柏芝就基本没有太多可说的部分,唯一可说应该是他的B4,实际上已经找到了混音通道。混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发音原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高音的真声强咬字”,但本质上他是控制真声的甲杓肌和控制假声的环甲肌同时作用,在具体腔体的共鸣下产生音色。
单单是定义,就比较复杂,演唱的方式也比较难。混音的特征是富有情感的高音强咬字,而张柏芝的B4即使抬喉了,但也是一个强咬字。强咬字实际上和混音区的位置,仅仅是一个窗户纸,一捅就破,认知到便可鱼跃龙门。
所以如果张柏芝坚持去锻炼拓展自己的音域,应该是有开拓混音的能力,女歌手一旦拥有混音能力啊,唱功会瞬间拔高一个档次,具有非常好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年她资源很多的HK歌手,但奈何她没有这个意识。
本质上张柏芝这样认为音乐仅仅是自己赚钱的一个手段,又不为这个赚钱方式而去努力锻炼自己、对唱歌这个事业没有丝毫的进取心和自律感,注定了他不会具有一个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当然人家也大了,一个带着三娃已经很不容易。她在影视上,也存在着这个问题。
希望她未来有更好的唱功和作品。
如何评价张柏芝的唱功?
没有任何唱功
如何评价张柏芝的唱功?
張柏芝唱歌也是很好听,但她还是舞台上的光环名气在吸引人,唱歌只是娱乐大众,也算是多才多艺之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