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报名不花钱,但海选要钱打榜,不花钱很难晋级登上荧幕,付费打榜合法但恶心

报名参加中国好声音是不需要花钱的,在报名期内去官方渠道(电话、官网、公众号三种方式)报名即可,报名时要求提供身份、照片、以及一段演唱的音频文件,以音准、音色、节奏等基本功作为网络筛选。

完成网络筛选通过后去线下参加海选,海选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全国四个等级,前三个等级都分为初赛和复赛。注意!参加完所有海选后才能进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导师盲选,只有参加完所有海选才能登上荧幕,门槛很高。

海选晋级的核心是打分制。每一次比赛的打分为三个评委90分+网络人气10分的复合形式。付费点在网络人气上,网络人气一个用户每天固定五票,额外提供购买礼物服务,比如200元200票的形式打榜。

网络人气得十分分值是根据排名来动态递减的(后文详解),这就是一个设计的无底洞收费点,内卷会非常严重。这个打分形式鸡贼的地方在于,看似评委权重大,但是实际上评委存在根据网络人气来人为操控可能。

网络人气的内卷投票式成为付费点,这是很多人说上好声音要好几十万才能上电视的噱头所在,但他合法。大部分情况下,县级海选不需要打榜,市级需要,根据你的能力大概在万元上下,省级开始内卷,因为有钱人越来越多,海选的全国阶段,不打榜无法晋级荧幕盲选。

如果以没背景没钱的小辫子为例,我去报名参加2023年深圳粤东赛区的中国好声音海选的县级初赛,没有钱打榜,那么我的网络分数是0。我唱的好,高于70分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我如果唱的惊为天人,三个评委连续打了县级、市级、省级的90满分,那就有趣了。

你以为我不要花钱?NO!我会被好声音推送给合作MCN机构进行签约扶持,如果形象好,情商高,会直接由更高级的经纪公司签约,然后由MCN机构/经纪公司给我打榜造势。如果我不签约,我也不自己掏钱,结果会怎样?答案是一个字:滚。

14岁《泡沫》开始应该就有机构扶持,盲猜百沐

好声音海选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链条,商业自然是趋利的。不管你是谁,你管你唱得好还是坏,你有钱还是没钱,你一定都需要网络打榜的人气投票,只是形式不同。不花钱,会在市级、省级阶段被筛选掉,这和能力无关,而是中国好声音的打分机制决定的。

以下简单从海选的打分制、流程具体分析以下中国好声音的付费点,同时对比一下《超级女声》、《快乐男生》。

1:评分机制:主动诱导攀比打榜。

中国好声音海选之中最恶心的一点,就是晋级打分的制度,这是资本诱导人性的罪恶地方。

这是一份2020年《中国好声音》在淮安的全国海选流程和评分制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Q原因删减了县级、市级、省级,有一点直接就全国海选的意思。但这不是重点,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他的评分制度隐藏着什么秘密。

首先《中国好声音》海选第一句,就是三个大字“100分制”,记住这三个字,专业评委90分和网络人气10分,和上面说的一样,但是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网络人气部分的解释上,会发现新大陆“第一名10分,依次递减0.5分”什么意思?意思是更具排名先后依次递减0.5分,第一名10分,第二名9.5分......第二十名0.5分、第二十一名0分。

这其中蕴含的意思是:第一名参加中国好声音的评分总分上限是100分,第二名是99.5......第二十名是90.5,第二十一名是90分。发现问题没有?整个比赛只有第一名是100分上限,其他所有人的最高分都达不到100。

这就好比什么呢?城市的孩子高考分数线天生下降100分,农村的孩子天生增高100分。一个开头就说“100分制”的比赛,结果呢?你不打榜的总分上限是90分,而人家是100分。不花钱天生少十分,就没钱的孩子天生不足。这样一种评分,本质上就已经是将不公平放在台面上了

MCN机构和有经纪约的公司,可以很轻易的操控评分,刷分嘛,MCN和经济公司的看家本领就是这个。真正的音乐苗子、好歌手苗子怎么可能斗得过这样的趋利资本?不可能斗得过的。

然而事情才刚刚开始,我们继续注意和网络人气有关的信息,在晋级规则之中的第二条:“提出专业评分前三,综合得分前7可以继续晋级”,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将专业评分单独拧出来,把他们的前三剔除直接晋级之后,根据专业评分+网络人气的分数,来筛选后七名。

这里的问题是一个偏袒的问题,专业评分前三,而网络人气的综合分是前七。在同级比赛之中,评分不会差得太远,而网络人气得十分就是最终决定生死粉丝。这样的规则,会让网络人气的权重比提升,因为是七个名额。一般而言,专业评分前三才是素人歌手的唯一希望,但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唱得好,一定会有机构来找你的,如果你没背景,运气稍微差一点基本上不可能晋级。

而大部分情况下是什么?是专业评分前三的人,他的网络人气也不低。而剔除了他们之后,那些本身唱功实力不够的偶像类歌手机会大大增加。

所以本质上我们看似90分的评委分并不是关键,而恰恰是10分的网络费才是关键。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利益点——付费打榜。这里的评分机制上并没有写一个字对于网络人气怎么设定,而实际上最大的坑就在于此。

2:付费打榜,无底洞。

在网络人气之中,你参加比赛会给你一个微信点赞链接,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发给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你点赞会可以获得人气票。那么人气票是怎么构成的呢?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天凌晨0点,会自动刷新,每个人每个用户是5票。这一部分是正常部分。问题出现在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中,链接内提供付费服务,具体的价格找了很久没找到,只能通过一些参赛的选手只言片语去推断,可能存在偏差。了解的付费定价是这样的:一元等于一票。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内卷。

我们一定要注意,网络人气分是一个动态分布而分值固定的分数,当榜单开始公布后,所有人没有投票时,内卷就开始了,六十个人有一个人小明刷了一万元,他增加了一万分,成为第一,那么所有人想要成为第一,就必须突破这一万元的门槛。小红刷了两万,那么第三个小刚就必须多余两万。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用户一天才五票,怎么可能足够和付费去对抗?而对于MCN公司和签约公司而言,他们能刷的让人绝望,参看肖战的垃圾音乐单曲《光点》买了1.6个亿,霸占华语流行音乐最高销量榜四年。

一个人登上第一,那么所有人都在被套上不公平的枷锁桎梏,你要想突破这个枷锁,你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去打榜。这就是最恶劣的逻辑。

3:对比《超级女声》《快乐男声》

最后我们对比一下《超女》和《快男》,其实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付费刷榜,但是时代不同造成了资本的掌控力。当年2005年、2007年是短信啊,一条短信发起来就很麻烦,而投票时间是有限的,这种技术力阻碍了资本的掌控,资金量不大。

可是如今啊,技术增长了,资本剥削的技术成本越来越低了,这个链接你一点就是999,9999完全超出了当年的规模和水军的时间成本。

综上,中国好声音的海选制度是有很大门槛的,不能说他犯法,商业选择是如此。一个歌手你想出道,如果你不能接受MCN或者经纪公司的压榨,实际上无法在市场上生存,这就是现实。

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我参加第3届好声音,报名费一千六百元,录视频,初赛等花了三万多,参加区赛花了十七万,参加大区赛又花了二十万,被刷下来了,总共花了四十几万,半年多时间,有一同赛的进入更大区赛,又砸下三十多万,结果什么也没捞到,收获最大的就是脑子进了很多水,这种选秀节目骗局,做局,骗色,骗财,层层相扣,这就是中国娱乐圈

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不用网传,你去参加线下比赛就知道了,每一次都要微信投票,刷道具,走到省赛还要买投票器,一个投票器几百元,一场比赛要想进前三,就是这个价格,不存在造谣。我们这四线城市城市决赛前三都刷了好几万(隔壁赛区据说当晚第一名20多万)到了省赛那个被据说的选手场均5w,半决赛什么的都是两位数起步。你算算一共花了多少

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你以为这些“导师”不要钱吗?我记得一次好声音,一个上海的小女孩被一导师看准,最第二轮比赛中就用了自己的御用乐队为其伴奏,旁边的导师跟小女孩说“你看,你的导师多喜欢你,连把他自己的乐队都请来现场给你伴奏……”!观众哪里知道,这些所谓的乐队他难道免费为你服务吗?导师都是想出花样让你花钱,家长为了孩子花最多的钱也愿意,因为都已经到这个“级别”了。你家里有足够的钱,那么导师就会为你转身,还要夸你,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最后,那个女孩我好像也没发现她在乐坛有所作为,昙花一现罢了。总之一句话,天下人才济济,“导师”为何要为你转身?!

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想取得赛区名次,花钱是必须的。当然不是花钱买通节目组,二是打榜之类的,我有朋友参加了,某赛区第三还是第几名,花了五十多个。

网传参加中国好声音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是真的吗?

庾澄庆当年在music radion面对这个问题,回答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细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