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声韧带生理差异,女高音数量多且音区过高,脱离大众审美,C5男高音是最完美大众音高

帕瓦罗蒂

三点原因:

1:生理差异。女性声韧带构造比男性高出五度,以男高音的音区去对比女高音,女高音数量很大,物以稀为贵,女高音便不是很罕见。

2:音区审美:男高音的音高在黄金High C-C5,符合人类大众审美,女高音在G5-C6,脱离大众审美。

3:音色区别。男高音的音色厚重、宽广、真挚、咬字松弛。包含男性低音、共鸣泛音的平衡态情感特色。而女高音因为音区过高,音色偏尖锐、声线偏紧张、咬字偏局促,缺乏厚重底色,美声高音体现力相比于男高音稍弱。

第一点的生理差异,这个是由人类基因决定的。小时候班级合唱就能发现,女孩的音高天生比男孩的要高很多,具体到音高音程上应该是五度差别。男孩开口唱歌大概在G3左右,女孩到了D4开口。

基于生理构造造成的差异,男歌手比女歌手更难唱高音,女歌手比男歌手更难唱低音。所以男高音比女高音更罕见,女低音比男低音更罕见。但这是单一的表面构造问题,真正让男高音比女高音更具有传播度的核心在于音区审美。

音区审美:人类大众独爱C5

从声带构造切入,五度的生理差别,在职业歌手、美声歌手中会导致非常迥异的区别——换声点。

基于生理差异,职业男歌手的换声点在F4,职业女歌手的换声点在C5。换声点的意思是,声韧带要想发出换声点之后的高音,会产生喉位自动抬高的生理性反射,导致声韧带拉长,音色从真声朝着假声转变。

换声点的存在,造成了男歌手唱F4以及之后的音十分困难,女歌手唱C5及之后的音十分困难。需要用到一个叫混声闭合技巧。而换声点本身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生理性不适,所以男歌手的F4、女歌手的C5通常情况下存在卡壳、抬喉位导致音色波动。

而去衡量人类顶级歌手的音区时,歌手的黄金极限高音一般是换声点的五度音,也就是说男歌手的黄金高音在C5,女歌手的黄金高音在G5,而在美声中,女歌手的黄金高音顶在了C6。这个音区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大众的审美。

经过多年发展,流行音乐之中得出了一个基本现象:世界性、现象级音乐的副歌高音,A4、B4、C5、D5四个音出现的频率最大。其中B4、C5是尤为突出,C5最为突出。

比如说: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e Jean》、《Thriller》、《Beat It》都是B4、C5,席琳迪翁《我心永恒》B4、D5,惠特妮休斯顿《I Will always love you》等等现象级音乐,都是以B4、C5为核心,内地音乐汪峰的《存在》、《光明》、邓紫棋的《泡沫》都是B4、C5为核心。

帕瓦罗蒂的《今夜无人入眠》B4,《我的太阳》B4,《军中女郎》C5,这也是帕瓦罗蒂的High C之王由来。

我们可以得出经验主义的高音现象——C3-C6是人类第一听觉欣赏音区,A4-D5,是人类最喜欢的流行性音乐音区,而其中B4、C5则是最好的黄金音区。

我们按照这个音区的范围去对比男高音和女高音的音区,就会得到清晰的结论:

男高音的高音极限B4、C5,和流行性音乐的黄金高音B4、C5吻合,这让他们具有了无可媲美的现象级传播度。

女高音的高音极限G5-C6,和流行性音乐的黄金高音B4、C5高出了五度至八度,这让他们具有了非常高的现场猎奇感,但是缺乏影音传播度。偏向于艺术性而非大众欣赏性,比如我们的所谓歌唱家,清一色都是G5起跳的高音,这种音乐偶尔听个响猎个奇,但不具备流行性现象级表达。

基于人类的音区审美,男高音具有更好的现象级表达,女高音的花腔六组适合猎奇孤芳自赏。音域不是越高越好,但凡音域高的人,除了维塔斯那种究极猎奇怪之外,其实都没有啥代表作,竞技性。猎奇性大于音乐本质的情感表达。

音色区别:

这里不得不说再度回到换声点的问题。

换声点他是一个生理性难题,但是可以通过多年的练习让喉头习惯对抗,让咬字更为随意轻松,不会造成音色情感上的断层。而渡过了换声点之后,音色就会趋于稳定。

男高音的C5音高的压力,远远小于女歌手的G5和C6,同时男歌手的声韧带比女歌手的更厚。

更低音高压力,更厚的声韧带,可以让男高音唱出具有厚度、充沛、低音共鸣、随性咬字的完美舒适音色。

更高的音高压力,更窄的声韧带,无法让女高音唱出大众无法挑剔的高音音色。基本上,女高音花腔音色都是断层音色,一个特殊的泛音听觉音色,和四组、五组的音色割裂感较大。比如谭晶的跨界唱法中,那就是三个音色。音乐讲究音色统一,这也是帕瓦罗蒂恐怖的原因所在。

基于音高压力和声韧带,帕瓦罗蒂在混声、喉位对抗的基础上可以完成人类最好的B4、C5高音,不局促、不紧张、具有低音的完美情感共鸣,具有高音的听觉音高,可操控度极高,这就是最好的男高音。

用我们的戴玉强和帕瓦罗蒂对比,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音色、情感、音高差距。戴玉强在《我是歌手》中还离调出现了音准偏差的问题。而且他的五组高音,非常局促,不具备与帕瓦罗蒂对比的舒适度。

综上,三大男高音的形成,是基于男女生理、人类听觉审美、男女音色区别三个维度造成的音乐现象。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谢邀!顺答几句。

这是男女有别的原因造成的。

在世界范围内,从不缺少女高音,但缺少男高音。反之,缺少女低音,不缺少男低音。中国也如此。

我非专业,拙见。见谅!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高音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亢奋坚毅和气势,是展现阳刚振撼的风格,是突现男性博大的胸襟及其远大的理想抱负,是蕴含雄性的主动性和进攻性;而女高音虽然也具备阴柔之美的表现形式,但她所带给人们的仍然是慈爱和温柔,这并不是人们对女性的崇尚和喜爱,而只能作为一种陪衬!人们对女性的欣赏和感触,主要还是集中在女性的阴柔之美和俊秀娇好靓丽动人的形象方面,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邓丽君歌曲的原因。因为邓氏的演唱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女性的柔性之美。邓丽君的歌曲,表面上好像比较平缓,歌唱难度也不大,但其表现形式和节奏的难度却是很大的,会唱,并不代表能达到深层次委婉的演唱效果!邓氏长相娇好,婀娜多姿温柔矜持善良,一张令人喜爱的娃娃脸伴随着柔美动听的演唱风格,倾倒了无数的人们,这就是阳刚与阴柔的本质区别!男性,一般所表露的风格应是博大和阳刚气派!而女性所展示的应是托衬和温柔爱意!这可能就是人们为什么推崇男高音而不去弘扬女高音的普遍意识观念吧!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这里涉及男女声带的不同。成年男子和女性声带的大小厚度不同,男的一般较长,女的一半较短,长的声带振动慢,音调低,短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也就是说女性都是天生的高音。而男的就比较稀少了。当有几个男高音歌手出现时,并且又非常优秀时,当然就格外出名,就被誉为世界几大男高音。

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最高的(通常是c1-c3,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范围。主要是指歌剧女高音。

女高音(Soprano)是歌唱中最高的声部,她们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间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但因其声部不同又有不同的情况。

女高音音域

花腔女高音是所有声部中最高的声部,优秀的花腔女高音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性质与长笛相似,擅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和装饰性的华丽曲调。

她们往往能以极高的花腔技巧演唱高过小字三组的c的音域,利用饱满而空灵的头声将这些极端的高音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简单的大吼尖叫。

比较著名的例子是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唱段《火焰在我胸中燃烧》,其中为了表现夜后愤怒,作曲家采用了一长串连续极高的花腔,最高音达到了High F。这也是花腔女高音们极其钟爱的。

抒情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小字组的b到小字三组的c。她们声音宽广而清朗,与花腔女高音相比更为柔和,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调,抒发富于诗意的和内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曲。流行歌曲的女高音大多属于抒情女高音,如国语歌星殷秀梅。

戏剧女高音的音域通常从小字组的a到小字三组的c。她们的声音坚强有力,能够表现强烈复杂的情绪,擅于演唱戏剧性的喧叙调。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胜利归来》就是一首典型的戏剧女高音独唱曲。

世界顶级女高音很多,包括: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1918-2005),瑞典戏剧女高音,20世纪出生的最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是女高音当中最稀有的,而瓦格纳女高音又是戏剧女高音里最高贵的一支。Nilsson最大的天赋是“PING”上高音的能力,不需要任何声音的前戏,一张口就

一道巨大的声音直射出来,这是她营造舞台戏剧感的最强利器。Nilsson被认为是图兰朵大殿之上咏叹调的决定性演唱者。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1922-2004),意大利抒情女高音,20世纪最伟大的抒情女高音。 Tebaldi拥有一个大号的声音,特别在音量和声音的‘密度’上是所有女高音里数一数二的. 她的音色明亮 炽热,带有“奶油的光泽”。Renata Tebaldi 代表作《命运之力》 “啊,原谅我的罪过”。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1923-1977),希腊戏剧女高音,20世纪名气最大的女高音。 代表作是《吟游诗人》 爱情乘着玫瑰色的翅膀。

5.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Leontyne Price(莱昂泰因 普莱斯,1927-),美国抒情女高音,最伟大的威尔第女高音,最杰出的《阿依达》演唱者。

6.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登上歌剧院舞台。

7. Montserrat Caballe(蒙茨克拉特 卡巴耶,1933-),西班牙抒情女高音。卡巴耶《图兰朵》柳儿咏叹调中结尾惊为天人的渐强。

8. 齐尔丝腾•芙拉格斯塔特(挪威语:Kirsten Flagstad(1895.7.12--1962.12.7)挪威“瓦格纳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英雄女高音之母”。挪威克朗正面使用了她的头像。与

后来的尼尔森(Birgit Nilsson)不同,芙拉格斯塔特拥有浓重的音色,她的音量很大,但高音的穿透力更强,她的胸声很重,呼吸深入,而且,芙拉格斯塔特的中音区很好。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怎么没有?十大女高音:卡拉丝,苔巴尔迪,斯瓦慈肯普夫,尼尔森,卡巴耶,莎瑟兰,洛斯安赫莱斯,普莱斯,克里斯宾,弗莱尼,这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几个女高音,可能会有一两个记错了。

世界上有三大男高音,为什么没听过几大女高音?

这个问题有意思啊,确实如此。想一想自己为什么痴迷于帕瓦罗蒂,而不记得几个花腔女高音,我想原因可能是男高音音色更重要,那个高音好几个人能唱上去,可帕瓦罗蒂唱的最明亮浑厚,最震撼人心,女高音相对来说更是音高气息的体现,不觉得内容的不同。还有男人关于艺术的追求更多的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投入、思考比女人更多,更深入,说起来有点偏见,可事实确实是男性音乐家比女性多太多。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音乐作品的原因,歌剧声乐作品,英雄男人的角色太多太重要,太有表现力了,相对女歌手扮演的角色也是配角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