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他叫姚俊鹏,安徽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考出了623分的高分,超出理科一本线108分。
很难想象,他竟然是一位脑瘫患者,他走路不协调、肢体稳定性差、常有痉挛性抽筋。
“人残志坚”,尽快身体残疾,但他从不放弃自己,他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中的语文作文,是他第一次写完,而平时根本写不完,所以语文成绩也考得不高,一般在80几分。
为什么高考就可以写完呢?是他超常发挥了。
原来是他的父母为其申请延长了考试时长,每科都多了30%的时间。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老穆要为安徽的做法点赞!
最终,他语文考了111分,比平时要高出30分左右。
据了解,他想报上海或南京等地的大学,这样就离家近,方便父母照顾。
老穆希望他能如愿!加油!
如果是老穆,老穆还真未必能做到像姚俊鹏那样优秀。
说句实话,即便是正常的老穆,也没有他优秀!
老穆认为,姚俊鹏的成功,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父母的辛苦付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试想一下,倘若姚俊鹏的父母不重视他的教育问题,他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值得深思!
结束语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努力拼搏的结果。
姚俊鹏能够在先天条件比常人差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学习成绩优秀,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可见其背后的“汗水”流了多少……
最后,老穆想对那些身体健康却不认真学习的孩子说一句: 你们真的要好好反思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趁年轻,趁时光大好,何不努力拼搏呢?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2020年安徽省有两位特殊(我没有用残疾人描述)考生考出了高分,一个是脑瘫考生姚俊鹏,另一个是盲人考生昂子喻。姚俊鹏考了632分,而昂子喻考了635分。看到这两位意志坚强的考生,我内心充满了敬佩之情,在这里为他们送上祝福。
今天我要介绍的主角是脑瘫考生姚俊鹏,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倔强与顽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健全人学习。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可能很难坚持到高考,因为我真缺少姚俊鹏那样也于拼搏,从不放弃的精神。所以,更需要向他学习。
姚俊鹏能有今天,得益于他有出色的父母,因为他们始终都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儿子。姚俊鹏的父母都是学校教师,且都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面对自己天生不足的子子,始终默默地选择支持与陪伴。而这种陪伴恰是让姚俊鹏从小拥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他不断突破来自周围的异样目光。父爱与母亲的浸润,使姚俊鹏从小就乐观上进,每天吃完饭,爸爸都会带着俊鹏到户外活动,从3岁开始就从没有停歇过。正是因为有了充足的运动,使俊鹏的大脑发育一天天向好。而智力的不断提升,也为以后他的学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站在父亲的角度,我很惭愧,真的很难做到像姚俊鹏父母那样。
在姚俊鹏的成长之路上,他遇到了好老师还有关爱他的同学,始终在激励着姚俊鹏,让他在持续动力面前努力着。姚俊鹏的老师这样评价:“他是我见过最有意志力的孩子,上课也非常认真,注意力极强。每当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下课就会及时问,成绩也是班级里拔尖的。同学们也喜欢他。”超强的意志力、高度的专注力、谦虚好学不耻下问、优秀成绩,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恰让姚俊鹏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喜爱。说到这里,我就想,如果换作我,我肯定做不到,因为从小内心就充满了自卑感。
姚俊鹏在被媒体报道后,他曾写下很多长一段话,也谈到关于“之前从没写完作文”,他是这样说的。“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问题对象不是自己,之前从没有写完过作文,不准确啦,因为还有写完作文而放弃很多主观题的时候。”——姚俊鹏
多么朴实的小伙子,没有被媒体的报道给冲昏了头脑,仍然保持着那份谦虚。说实话,不做作,而这就更让人钦佩!正如姚俊鹏说的,如果媒体很注重我的生理状况,真能带来一点正能量,那也是好事。看到这里,我当要非常感谢姚俊鹏把他的人格魅力与众人分享,你就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你在深刻地启迪着我等健全之人,当我们还在为生活琐事满腹怨言时,而你却乐观地面对整个世界。
结束语:一位身残志坚的年轻人,用18年的时间与命运顽强地搏击着,姚俊鹏终于成功了。有多少人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有他流下多少汗水与辛酸,甚至有多少次忍着痛苦苦地坚持着。当我了解姚俊鹏越多时,便让我的内心世界也萌生一份勇气,我也要像他那样,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从来不眷顾弱者,只会大浪淘沙,成为金子的那一刻,实际你已经经历了岁月所有的苦与难,最终凤凰涅槃。
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今年安徽有位脑瘫考生名叫姚俊鹏,是徽芜湖安师大附中一名19岁考生。安徽省公布今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姚俊鹏考了623分,语文111分、数学130分、外语125分、综合257分,总分623分,超理科一本线108分。
姚俊鹏出生时是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上学要靠父亲背着背回。双手不太灵活,写字很费劲,高考前从没写完过作文,这次高考时给他特殊照顾,让他在延时的时间内写完作文。正是由于他身体的特殊原因,他的高考成绩实在是另人佩服。
一岁时就确诊脑瘫的姚俊鹏,不能正常说话、写字和走路,但是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的他,上中学的候学习成绩就非常优秀,多次参赛获奖。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姚俊鹏是一个爱笑的阳光学生。
如果我是姚俊鹏我能做到坚持到高考吗?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他区别于正常的学生,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其他学生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种毅力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
姚俊鹏身上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
1、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阳光性格。
班级和同学们都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姚俊鹏咧嘴笑,从来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这种阳光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从不退缩。
2、执着的学习精神和超人的毅力
脑瘫虽然智力正常,但是说话、写字、走路都不是正常,对于一个正常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都让学生们感到非常的辛苦,更何苦对于一个脑瘫的学生呢?如果没有超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如何将这条学习之路走到底?
所以说,如果你、我、他是姚俊鹏的话,我们能像他一样的坚持到高考吗?我们都不敢确定的说:“能”,正是因为我们不能保证做到这一点,他的高考优异成绩才确实让网友们钦佩,这种励志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会助力姚俊鹏在大学的生活一帆风顺,学业有成,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前几天,我就关注到安徽一位脑瘫孩子高考时考出了六百多的优异成绩,高出了一本线108分。
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心里百味杂存,一个孩子因为患有脑瘫,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他肢体协调性差,走路不稳,还常常有痉挛,不要说成绩优异,普通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不自暴自弃就已经很不错了。
1.他过人的毅力值得每个人学习。
看过他走路时几乎都是父亲背,写字时歪歪扭扭,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但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身残志坚”的深刻含义。
我突然觉得十分汗颜,更多的人都应该汗颜,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尚且知道努力,而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呢?
2.安徽省招生办处理办法非常人性化。
这位孩子因为肢体协调性差,做起作业来速度肯定不可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平常语文考试都写不完作文,在家长的申请下,安徽省对孩子做了特殊处理,给孩子每堂考试都延长了半个小时,至少让孩子写完了试卷。
这样的人性化处理应该得到赞美,他们没有歧视残疾孩子,给了孩子足够的照顾和呵护。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3.以后的困难还会更多,生活的道路还会更艰辛。
每一位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伟大的父母,这位父母显得尤为伟大,他们不但要鼓励孩子坚强地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上,他们比其他父母付出的要多得多。
以后孩子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父母年龄慢慢变大,照顾他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予以帮助。
结束语:这位叫姚俊鹏的孩子真的是十分坚强,网络上和生活中应该有更多的正能量的孩子,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孩子影响、教育现在的留守儿童,让他们知道有着健康的身体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更应该有坚强的意志,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脑瘫都是智力低下,这个不是绝对的,脑瘫里面也分很多的等级,也有智力超群的。教育他们的难度不在对于知识的接受,而是在于肢体能力的培养。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有两个孩子是脑瘫,他们智力怎么样不是十分清楚,接触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他们走路不协调,容易摔倒,肢体的稳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根本就说不清楚话。
这两个孩子都被家长养着,每天照顾着他们的生活起居。真心为这两个孩子的家长感到累,那么大的孩子了,出门都是用手拉着,和几岁的孩童没有什么区别。只长个子,其他看着什么能力也没有。有时候我都想,如果这样的孩子,父母老了,照顾不了他了,那么他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的。
今年安徽有个特殊的高考学生,说他特殊就是因为他就是个脑瘫患者。高考最后的成绩是623分,超出安徽的一本线108分。他的名字叫姚俊鹏。
因为姚俊鹏是个残疾学生,从2015年开始中国残联和教育部推出对于残疾学生的关怀政策,可以申请延长时间。就是由于延长了时间,姚俊鹏在高考的时候头一次把作文完成了,这样他就比平时多考了30分。因为以前考试他因为时间短,从来都没有完成过作文。
以姚金鹏的成绩可以上一个不错的学校,这样大家为他高兴的地方。毫无疑问,姚俊鹏在这19年的生命里付出了比常人多了许多的辛苦和努力。我们自问肢体健康,但是和姚俊鹏相比,我们很多人和他差的太远。
这里面除了姚俊鹏自己的努力外,其实付出更多辛苦和努力的就是姚爸爸和姚妈妈,他们都是老师,在育儿的道路上,他们付出的努力,绝对不是普通家长所能比拟的。
姚俊鹏是不幸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精心呵护培养他的父母。
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姚俊鹏虽然身体有残疾,万幸的是没有伤及大脑,他不但没有比别人笨,而且还非常喜欢玩智力游戏,还耐心钻研,不明白的地方,就花费很长的时间把他搞懂。他就是一个这样努力的孩子,最终他收获了成功。
扪心自问,身体健康的人们,咱们做到吗?很多人做不到,不是脑子不聪明,而是你面对的诱惑太多,做不到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件事情。永远也静不下心来去对待自己的一切。换位一下,我们绝对不如这个姚俊鹏做得好。因为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很多人说,就算是姚俊鹏考取了好大学,也顺利毕业了,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好的单位人家会要他吗?现在大学生这么多,身体健康的都找不到工作,他又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先不要把人家看得那么不堪,也不要那么悲观。这个孩子在十几年的学习中已经饱受磨难。所以一般的磨难是难不住他的,他从事体力活肯定不行,但是现在用互联网来工作的职业还是很多的,就看看你有没有学到真本事,如果有那么就不愁找到养活自己的出路。现在是什么社会,只要你有才华,大多公司是可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身体的残疾根本无需关注。
其实相比身体的残疾,那些精神有残疾的人,才更加的不可救药吧。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安徽脑瘫考生2020年高考超一本线108分,之前从没写完过作文。换成你能坚持到高考吗?
623分高考成绩的安徽考生,受人们追捧赞叹,他的名字叫姚俊鹏,称颂他的原因,源于他的身体,他是一个脑瘫患者。
一个有着残疾的患儿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是真的不容易,但我要说,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的父母为他的成为付出艰辛和承受的痛苦。
我妹妹家孩子是唐氏综合征患儿,一周岁前还可以,没有表现和别的孩子太大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别逐渐显现出来,不会说话,只会说爸爸,不会走路,三岁了还穿纸尿裤,不知道大小便。妹夫上班忙,妹妹一个人在家照顾她,忙完家务,开始做功课,教孩子伸舌头,练习发声,看图学说话,教认识家里的日常用品,练习爬行走路,宁肯尿裤子也不穿纸尿裤,教孩子去儿童坐便大小便。经常是累的想放弃,觉得生活无望了,每次给我打电话都哭,我能做的就是鼓励,给孩子买点衣服,仅此而已,我离的远,也帮不上啥。
好在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会走路了,能听懂大人说话了,饿了渴了都知道和妈妈要,和我视频手舞足蹈,用手语告诉我,想我了,用手指着身上的衣服,告诉我,买的衣服她喜欢。平时看抖音,看高兴了眉开眼笑,妹妹准备好好操练她,哪怕十岁也让她正常上学。
妹妹付出的艰辛我看着心疼,但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佩服姚俊鹏的同时,更心疼他的父母。脑瘫儿身体协调能力不好,稳定性极差,多数都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行走,从蹒跚学步到高考完成,他的父母付出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尤其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每一个成功的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父母做后盾。从画面就能看出,他的父亲,就是孩子的两条腿,这多年付出了多少。所以,我特别理解他们佩服他们。
也有父母不太负责任的。我家小区有个脑瘫孩子,十四五的年龄,走路不稳,但不需要借助外力,天天在小区里玩,我很好奇,就去询问,没有上学吗?孩子摇摇头。男孩的家境一般,三口人挤在一间车库里,父母年龄不大,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送孩子上学啊,通过交流,孩子的智商没有问题,不上学可惜了,没有知识,以后怎么生活啊!
付出就有收获,姚俊鹏的父母扬眉吐气了,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了。我也要用这个事例鼓励妹妹,贵在坚持,只要父母坚持住了,孩子一定会有所回馈的。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吗,讲给我听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