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说句实话,发生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大都发生在十年前,近几年很少,几乎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高考成绩的查询及录取情况越来越透明化了,且在网上都可以查询到。
再加上家家都有手机,查询高考成绩及录取情况并非难事。
所以说,现在的高考,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合作式冒名顶替事件”,就是顶替者和被顶替者是自愿的,被顶替者支付顶替者一定的报酬。
但老穆认为,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因为这样的行为,既犯法,又充满危险性。
为什么冒名顶替事件大都发生在10年前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当时网络不发达,手机、电话和电脑都少之又少。
尤其是农村地区,就更少了,甚至一个村都可能没有一台电脑。
【2】那个时候,网络媒体还不发达,人们对于外界的新闻,大都停留在电视上,即便有冒名顶替事件被爆出,也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就更别谈讨论此事了。
【3】那个时候,人们的维权意识也比较薄弱,也不懂如何维权,从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
比如最近的苟晶事件,1997年被冒名顶替,2003年知道此事,当时的苟晶原本已“原谅”了她的班主任,因为当年的事情她无力追究。
但是,随着陈春秀事件的曝光,山东决定彻查此事,这就让她鼓起了勇气,决定实名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那么,对于这样的冒名顶替事件,如何做才能有效杜绝呢?
【1】加大惩戒力度,让不法分子自己掂量犯罪成本,从而达到放弃的目的。
【2】学校提醒考生注意及时查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及录取情况。
尤其是高考录取情况,学校最好能够再与学生核实一下,避免错过而不自知。
【3】高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最好能提前发个信息,请考生注意查收。
【4】不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校领导都要强调和严查此事,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5】当地派出所,每到高考季,都要对学生改身份证姓名一事进行上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作为派出所工作人员,更要注意与重视此事,不能监守自盗。
结束语高考,原本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没想到却被一些徇私舞弊者钻了空子,破坏了教育公平。
老穆相信,这一次,国家必然会出手,彻查此类事件,让受害者得以申冤,让逍遥者受到处罚!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你犯了法,就休想逃过处罚!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杜绝这类事件不难的,有的说要专门立法?不需这么复杂的。照我的意见可以彻底根除。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发通知,要求涉事者到当地教育局投案,把自己顶替上大学的事说清楚,等待处理。第二,在全国范围内从各大中专院校一个不落彻底按每年录取名单进行排队核查。第三在问题清楚的基础上分别情况进行处理。顶替者取消学历学位,辞退工作和各种待遇,是党员的开除党籍。第四对操盘手,出谋划策者视性质严重程度给于刑事,民事,行政,党纪处分。第五对受害人尽可能恢复学籍还其本来面貌,经济上让顶替者给予适当补偿。第五,以后大专院校录工作应该増强透明度从高考成绩到录取求程全程公开透明,谁还顶替得了?做到这几条,以后保证再也不会有人再敢冒名顶替上大学了。
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谢邀。我个人的看法是:呼吁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将“冒名顶替上大学”入刑。刑法大罪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第284条已经规定了:组织考试徇私舞弊罪和代替考试罪,冒名顶替上大学,本质上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种,其性质比“代替考试罪”还要恶劣。代替考试只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可能帮人考上大学,也可能考不上。而冒名顶替的十拿九稳,一定上大学。前者毁了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后者直接摧毁了被冒名顶替人的一生,所以,更该入刑,并且处刑要重。
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国家必须细化冒名顶替罪的严惩规则,严肃高考录取程序和纪律,认真审查录取资格,加强复查等细致工作。录取学校更要加强对录取学生的资料审查,学籍审查,不让一个顶替者得逞,还高考一个公平,公正!
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近来看到很多高考冒名顶替的案件,为杜绝此类事件你有什么建议?
一路查到底,涉事人员全部开除公职,砸掉他的饭碗,让他们老无所依,也能警示后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