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对于懂医疗知识的人来说,胆是人体唯一具有胆汁浓缩功能的器官,对于不懂医的人来说,胆是“胆量”的源泉。所以,对很多人而言,胆囊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
胆到底有什么作用?首先,胆囊有浓缩胆汁的功能,在24小时内,它可以将非进餐时间肝脏分泌的约500ml胆汁浓缩贮存在容积大约50ml的胆囊中,形成一种非常高浓度的胆汁。当人体进食时,胆囊就能将这些高浓度的胆汁快速排泄入十二指肠,其中餐后40分钟内,胆囊内50-70%的胆汁就排入了肠道,这些高浓度有胆汁在肠道内起到了:乳化脂肪、清除毒素及代谢产物、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刺激肠蠕动与中和胃酸等作用。另外,胆囊在胆汁的肠肝循环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失去了有功能胆囊的患者,文献研究表明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此可见,胆囊在人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时候要切除胆囊呢?说起来,为了治病,切除胆囊是医生不得不才愿意为病人做的事。有哪些疾病是要切除胆囊呢?文献研究表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患者,首选胆囊切除术。比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胆囊切除术治疗:
- 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
- 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 伴有胆囊息肉≥1cm;
- 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另外,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以下情况:发病48-72小时内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恶化者;有胆囊穿孔风险、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也要考虑胆囊切除术。
切除胆囊后会让人活不下去吗?从目前研究表明,胆囊虽然是人体唯一的胆汁浓缩器官,失去正常胆囊功能,会让患者失去了胆汁的浓缩功能,也失去了高浓度胆汁对人体进食后的保护作用。也影响了胆汁的肠肝循环与肠道内菌群生态,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但由于人体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作用,在人体自身行为调节下,人的机体也能慢慢适应失去胆囊功能的生活,可以说胆囊并不是人体生存不可或缺的器官。
另外,给大家提醒一下,关于胆囊疾病,是保囊治疗还是切除胆囊,医生心中都有一杆秤,总而言之,肯定会从让患者获益最大的方向来考虑。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胆囊就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器官。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存在即合理。”抛开哲学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无论什么东西,什么产物,存在这个世界,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诚然,胆囊既然存在于我们人体之中,而且与肝脏关系密切,失去它肯定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不然也不会衍生出“保胆手术”这一产物。
实际上,临床上对于胆囊手术的主张,一向都是能不切除,就不切除,如果一定要切除胆囊,那是万不得已、迫于无奈的做法。毕竟哪一个健康人,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且正常运作的胆囊?既然如此,那我就详细说一说“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胆囊形似一个空心的梨形,挂在肝右叶下方。其实,胆囊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储存袋”,而这个“袋子”主要是储存胆汁。不仅如此,我们的肝脏每天会分泌500-1000ml胆汁,进入胆囊之后,胆囊会将它们浓缩10倍,并储存30-50ml的稠密胆汁。
当我们进食时,胆汁会因为胆囊收缩挤入胆囊管,然后从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混合在一起,对十二指肠内的食物进行消化,尤其是高脂肪类食物。其实,胆囊将胆汁排出来的时候,还会将胆管内的细菌一起排出来体外,这能够有助于减少胆囊炎、胆管炎的发生。
从上面的描述来说,胆囊确实只有储存、浓缩胆汁的两大功能,或许胆囊的储存功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看似一个简单的浓缩功能,却与很多问题和疾病息息相关。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胆囊被手术切除了,胆汁肯定不会在胆囊中进行浓缩,就会直接进入十二指肠。而胆汁中的胆汁酸很难作为乳化剂,将脂肪乳化微滴,胰脂肪酶也很难深入消化脂肪。
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浓缩胆汁中的胆汁酸就好比一把利刃,能够将脂肪食物切成一个个微小的颗粒,这无形之中,就会胰腺脂肪酶对食物的全面消化。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现实生活之中,确实有某些人群切除胆囊之后,会出现厌食脂肪类食物。
如果胆囊被切除了,我们还能活吗?在临床之中,有很多人群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炎,而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大多数人一旦在没有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进食和行走,便可以出院回家了。所以在这里,我很明确告诉大家,胆囊切除了以后,我们肯定是能够存活的。
而且,大多数人在饮食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更不会导致体重减轻,也不会引起任何维生素缺乏。但是也确实存在少数人在短期之内出现腹泻,甚至是消化不良,尤其是吃特别油腻的饭菜时。庆幸的是,大多数人只需要改变饮食即可缓解症状。在2019年的一项系统性评估显示:
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有超过60%在手术后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并过着正常、健康的生活。而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也会因此而完全消失。
除此之外,也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术后仍会出现某些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腹泻或腹痛等等,这在临床上被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一般在胆囊切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有时候数周至数月也有可能发生。其实,根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多与食用胆固醇、动物蛋白和鸡蛋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接受了胆囊切除之后的恢复期,应该避免高胆固醇、动物蛋白和鸡蛋等食物。
综上所述,我们的胆囊切除了,不仅能够存活,而且很大程度上能与以前的生活没有区别。虽然对于少数人存在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很容易解决的。因此,对于临床评估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朋友来说,我们没有必要纠结失去胆囊,就不能存活的误解。而是尽早接受手术之后,按照医生的指导,一步步地完全恢复以往的生活。
如果胆囊切除了,我们又该如何恢复?胆囊手术后,我们需要做出的改变很少。大多数人在没有胆囊的情况下,也能过着完全正常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肝脏仍然可以产生足够的胆汁,来分解饮食中的脂肪。主要区别在于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人,不是从进餐后,由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而是将胆汁从肝脏连续进入入十二指肠。然而,胆汁持续流入小肠,很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症状,也有可能增加胃炎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接受手术之后,对饮食和生活做一些调整。
在饮食方面,由于切除胆囊之后,我们对脂肪的吸收受到损害。因此建议以低脂饮食、清淡饮食为主,但是我们可以逐渐从流质饮食逐渐引入常规固体食物。我们开始在饮食中重新食用脂肪类食物时,建议选择脂肪含量不超过3克的食物。对于油炸食物、辛辣食物、酸性食物都应该避免。最好是在饮食的时候,做一个饮食笔记。这样一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某种食物或成分引起症状,从而避免以后再食用那种食物。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天以散步锻炼为主。最初的时候,我们可以步行一小段距离,然后每天稍稍增加距离。与此同时,我们至少2-4个星期避免任何形式的提举,或避免任何剧烈的活动,比如骑自行车、跑步、举重等等。
结束语: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很多人群都接受了胆囊切除术。实际上,大家都活得好好的,身体并没什么其他不舒服的。有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在接受了胆囊切除术之后,出现一些腹泻和消化不良的问题,但是我们或许只需要调整一段时间的饮食,便可以完全恢复过来。所以,对于临床评估需要进行胆囊切除的朋友,该手术还是第一时间手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胆囊切除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身体危害。如果大家对胆囊切除,还有什么不懂的,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我的胆囊好好的,为什么要切掉!
很多人都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就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反酸,发热等症状。如果你有不舒服,去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你,你的胆囊要切除。
你心里咯噔一下,我的胆囊好好的,为什么要切掉,切掉胆囊,不就成了无胆英雄,会不会影响我的生活,对身体有什么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胆囊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肝脏持续不断的合成胆汁,通过胆管的引流,将胆汁储存在胆囊里面。胆囊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胆汁,同时,胆囊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浓缩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水份较多,胆囊可以吸收水,将胆汁浓缩5至10倍。
当我们吃饭之后,身体会分泌胆囊收缩素,导致胆囊收缩,将胆囊里面的胆汁分泌出来,进入小肠。胆汁的主要功能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为什么要切掉胆囊胆囊最常出现的疾病是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确切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基因,激素,地域等多种因素有关系。胆囊结石是导致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可以导致腹痛,发烧,黄疸等症状。胆囊结石还可以导致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厌油,恶心等症状。
胆囊结石还有一个危害,那就是长期的胆囊结石,可刺激胆囊恶变,可能导致胆囊癌。
胆囊息肉的最大危害,也是可能恶变,导致胆囊癌。
切除胆囊就是为了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由于胆囊结石的确切病因不清楚,胆囊结石很难预防,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不好,手术切除胆囊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急性胆囊炎只要发作过一次,以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和胆囊炎,都建议手术切除胆囊。恶变几率大的胆囊息肉,都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切除有什么危害,还能活吗?胆囊切除了之后,肝脏分泌的胆汁就会持续的进入肠道,当我们进食之后,身体里面没有足够的胆汁,导致脂肪消化不良,出现腹泻的情况。所以,胆囊切除之后,我们需要注意饮食,在一段时间内清淡低脂饮食。但是,我们身体的适应性是比较强的,胆管可以代偿性扩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扩张的胆管可以部分起到胆囊的作用。所以,大部分人在胆囊切除之后,都可以慢慢适应,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胆囊切除之后,胆汁持续释放进入肠道,还可能对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之后,结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轻度增加。
所以,医生需要权衡利弊,衡量不切除胆囊有什么危害,切除胆囊的获益有多大!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胆囊切除后大肠癌风险真的会增高吗?胆囊切除后人还能不能活?这是人们常常问医生的问题。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
胆,又叫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也就是我们的右上腹这个位置。胆囊这个名字很形象了,说明它是一个囊状的器官,在它里面装有胆汁。
胆汁是我们肝脏分泌的一种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物质,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也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肝脏细胞24小时都在不停的分泌胆汁。
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了胆汁之后,就会储藏在我们的胆囊中,当我们进食之后,胆囊就将胆汁释放到我们的肠道,帮助我们消化。
如果一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切除了胆囊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胆汁没有地方储存了。胆囊切除术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了,手术之后人可以活,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们前面讲过,肝脏细胞24小时都在不停分泌胆汁,平时都是储存在胆囊中以备进食时用以消化食物。切除胆囊之后,进食时就没有那么多胆汁能够用,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无法消化脂肪,那么就会感觉腹胀,并且很容易引起腹泻。
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引起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这一观点最早在1978年由Ekboma医生提出。这可能是由于胆汁不断分泌进入肠道,形成致癌物有关。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定论,有的研究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有的观点认为胆囊切除手术并不会增高风险。因此,这一观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因此,医生在决定是否切除胆囊时,还是要考虑衡量一下利弊的。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胆囊和阑尾在很多人的想法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器官,切了和不切似乎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以前听过一些骇人听闻的旧闻,有人出国务工之前,害怕出国后生病没钱就诊,提前将健康的阑尾切除,虽然不知真假,还是能反映出很多人对于胆囊和阑尾的真实认知的,其实相对于阑尾,胆囊更加重要一些,下面介绍一下胆囊的功能。
胆囊是一个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内容量大约30-50ml,似梨形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胆囊切除,贮存场所丧失,胆汁还是由肝细胞继续分泌,因此人体消化功能还可以继续维持,但毕竟是六腑之一,没有了它人体必然会有一些变化。
胆囊切除后对人体的影响
1. 正常人肝细胞不但分泌胆汁,经胆囊存储并浓缩,进食后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出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过程。胆囊切除后,胆囊调节胆道的压力这一功能丧失,胆汁将持续不间断的流入十二指肠内,会导致不进食时胆汁未发挥其功效,而进食后胆汁相对不足,且胆汁未经浓缩,存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不良情况的,从而可出现腹胀、腹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2. 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十二指肠内胆汁存在返流进胃,胰管的可能,可导致胃粘膜受损或胆源性胰腺炎,此外肠腔内持续存在的胆汁,也存在导致胆汁性腹泻的发生。
3. 胆囊切除后,肠道内次级胆酸增多,刺激肠粘膜增生,增加患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的风险。
虽然以上是胆囊切除后的弊端,但临床医师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随便建议人去切除,必然是病人的病情已没有明显的缓解余地或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严重的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有症状的胆结石、胆囊癌等。胆囊切除后人体会有短暂的消化不良,脂肪性腹泻等不适,但人体很强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身修复和调节后,人体会适应胆囊的缺如,后期也可正常饮食。但再此期间,需要给机体一个慢慢修复及适应的过程。
1. 饮食需注意清淡,避免大油大荤,可采用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及易消化的饮食结构,可以采用蒸、煮、拌、炖等烹饪方法,降低消化不良的发生。
2. 警惕肠癌的发生,注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进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及牛奶或奶制品,牛奶中富含钙及维生素A,D可抑制或减少胆酸的分泌。此外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排便习惯或大便形态是否改变,是否出血等以便早期发现。
胆囊是六腑之一,是人体正常的器官,虽然没了它我们可以继续生存,但是生活质量毕竟还是有所影响。所以本着“存在即合理”日常我们还是规律健康的饮食来保护它吧。
胆在人体中起着什么作用?如果被切了人还能活吗?
我从事健康领域有很多年了,临床上也接触过很多的病人,今天我来分享下胆的作用。
胆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储藏和排泄胆汁,而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是由肝脏来分泌的,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胆汁是由胆来分泌,这是不对的。
人的胆上方与肝脏相连接,下方与十二指肠连接,十二指肠是小肠的一部分。从胆的位置,可以分析,它其实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作用相当于一个小的池塘,当天下大雨的时候,池塘起到了一个储藏雨水的作用,当农民需要水渠灌溉的时候,就把池塘的水放出来用来灌溉。胆囊的作用也类似,肝脏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囊被贮藏起来,当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囊就把胆汁排泄出来用于消化。但是胆汁的排泻是由胆的蔬泄作用来完成的。
如果我们的肝脏或者胆出了问题,会导致胆汁分泌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厌食、腹胀不适等情况,你可以观察大便的颜色它不是黄的而是白色的。如果时间久了,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
中医讲致病的原因有以下六种:风、寒、暑、湿、燥、火(热邪),当湿热蕴结到肝和胆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肝胆的蔬泄功能,导致胆汁外溢,浸渍到肌肤,就会引发黄疸症,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小便也是黄色的。
正常情况下,胆气是下降的,但是如果胆气不顺,气机上逆,就会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色的苦水的症状。
下面我们讲讲肝和胆的关系。
你一定听过“肝胆相照”这个成语。这是因为,中医里面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两个是一对好搭档,“肝胆相照”的成语就出自这里。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和胆在五行里面属木,经脉相互络属。肝和胆在生理上表现在消化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
(1)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这里就“胆主决断”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今年的9月份的时候,我去山东青岛拜访我的一位老朋友,他是中医的国学大师。当时去的时候,正好有个病人找他,他做了胆囊的切除手术,这个人身体其他地方都很健康,就是非常的胆小。我的朋友问他回答一些问题,他都会回答“我不敢,我不行”之类的话。我的这个老朋友告诉我,胆囊被切除的人,胆子就是小,本来自己的的能力是90分,但是他总是把自己估计成60分,本来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都说不能干,这就是“胆主决断”最好的案例。
我们平常说,某个人如果不敢做某件事情,我们会说他“胆子小”,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人可能会问了,胆为什么被切除了,人还能没事呢?这个是有胆它的功能来决定的。当胆囊被切除之后,胆的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的功能会消失,肝脏分泌的胆汁会直接进入小肠,在非食物消化阶段,胆汁会流入小肠,不能发挥胆汁的作用,会造成浪费;而消化阶段胆汁会显得不够用。
但是生物都有代偿机制,比如人有两个肾,一个肾被摘除之后,另一个肾的功能会增强;再比如当一个人两个眼睛都失明了,他的耳朵会更加的灵敏。当一个人的胆被切除之后,胆管会代偿性增粗,部分代替胆囊功能,胆总管下端的括约肌也会出现持久而有节律的关闭或开放,以适应消化的需要。
综上所述,胆在人体中起着浓缩、储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所以,一个人如果做了胆囊的切除手术,对健康的影响不是太大。
如果你有更好的答案,也可以在下方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