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老穆认为,在短期内,还是会出现GPS和北斗共用的局面,但在关键领域,肯定是完全“国产化”的,全部使用北斗系统。
老穆坚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完全脱离GPS了……
这一切成果,来得太不容易了!
从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工程建设,历经26年,北斗系统总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今天上午,我国重新启动北斗三号发射任务,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完成组网,标志着我国将正式具备全球卫星导航的能力。
老穆忽然想到了自己的手机,于是打开参数,看看是否支持北斗导航。
经过一番找寻后,发现是支持的,说句心里话,老穆还挺骄傲的,咱们的北斗,终于扬眉吐气啦!
老穆又打开了应用商店,输入“北斗导航”,发现北斗导航的安装次数高达382万,还是不错的成绩。
然而,北斗导航的评分只有3.5分,的确让人惊讶。
倘若你翻开网友的评论,发现有很多都是今天才评论的,由此可见,可能是受北斗卫星发射的影响。
至于评论内容,既有好评,也有差评,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0日(2019年)报道,在全球195个国家首都上空,中国北斗卫星在130个国家被观测到的频率,已经超过了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朋友们,要知道你还是去年的新闻,到了今天,我们的北斗是更强一层楼了。
犹记得,每次开车到高架桥下时,导航都会说“GPS导航信号弱……”
老穆真心希望我们的北斗导航更加精准、好用,信号强。
如今,国际形式比较复杂。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们科技、经济等领域进行制裁,印度也是蛮横无理,想要挑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能突破困境,实现涅槃!
伟大的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是任何敌对势力所不能阻挡的!
中国,加油!我爱你!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绝对可以!刚看完电视直播,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经过37年北斗历程,终于成功!给那些航天科学家,辛劳的北斗人点赞[赞][赞]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也是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其意义非凡的,这将意味着,北斗导航工程此前定下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实现和完成。北斗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将配合我们的5G技术,继续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至于说,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笔者认为,理论上讲,随着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们确实可已经摆脱了对GPS的依赖,也可以完全不使用GPS导航定位了,但是,鉴于GPS民用版是向全球免费开放的,所以,我们依然可以免费使用民用版本的GPS导航定位服务。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对GPS导航的依赖,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彻底就不使用GPS了,毕竟,GPS导航仍然对我们免费开放,在正常的应用当中,北斗导航可以与GPS兼容,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互补关系,比如,你到某一个山区里面去了,由于该地区的北斗信号较弱,你手中的定位设备就会自动转成GPS导航,这无疑就增加了导航的精确度。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你到某一个地区,GPS信号较弱时,你手中的导航设备也会自动转成北斗导航系统,这在某种程度上 就形成了互补关系,这将大大优化用户的体验感和精确度,因此,在GPS依然免费提供服务的当下,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主动抛弃GPS不用。
当然,如果美国人对我们彻底关闭GPS导航服务,想卡我们脖子的话显然已经无法实现,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就算没有GPS导航,我们依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安卓系统,几乎都安装上了北斗导航芯片,所以,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或旅途当中,随时随地的都会与北斗导航系统产生联系。在这里,我们需要感谢一下 北斗导航研发的科学家们,向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
关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完成。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使用GPS了呢?答案是“部分可以”!
北斗导航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在全球的卫星导航发展史中,美国的GPS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1958年,美国军方就做出了卫星定位系统的构想,经过8年的论证研发,1964年,一个名叫做“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诞生了,这就是GPS的前身。
随后,GPS开始覆盖全球,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纷纷感觉到了危机,使用GPS导航非常便利,但是,整个国家的网络命脉交给了美国,安全性很成问题。于是我国也开始研发属于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20世纪70年代,我国有了建设自己的导航系统的计划,但苦于技术和资金不到位,一直被搁置。直到1996年,军事演习时,GPS导航出现“异常”,才使我国加快了北斗导航的研发进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资金投入,2000年我国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国内一片欢呼,但是也招来了他国的嫉妒。于是,就有了欧洲邀请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的事情。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获得先进的导航技术,于是很快就与欧洲签署了联合开发伽利略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资2.3亿欧元,并支付了7000万欧元的“预付款”。
2005年我方提出让欧洲提供“原子钟”核心技术,没想到的是欧洲人立马翻脸了,居然将中国踢出了伽利略计划,让我国感到了莫大的震怒,于是从此之后,中国彻底宣布退出伽利略计划,并且开始全面研究自己的导航系统,就是北斗导航。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分为三步: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同时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专项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
第二步,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2020年6月23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目前这三步已经全部完成,最后一颗卫星也于2020年6月完成部署,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开始为全世界提供服务。
在国内完全可以使用北斗导航,放弃GPS了卫星定位是兵家必争之地,稍微有点实力的国家都想分一杯羹,例如: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印度等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其中美国的GPS最为强大,最为成熟,我国的北斗导航发展最快,前景非常好。
北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导国家命脉有序运转,打破了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垄断,绝对可以称之为我国航天近20年来的最大成就之一!这个成就足以让我们放弃GPS,使用自己的北斗导航。
在巴基斯坦, 北斗导航系统 已经完全替代了GPS导航。
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这两个国家都在亚洲,都使用GPS导航,不同的是巴基斯坦还使用了北斗导航系统。
我们都知道,很多看着高大上的武器,一旦脱离了导航系统,就会变成瞎子,根本找不到目标,又怎么摧毁呢?当美国关闭了印巴区域的GPS后,印度的很多武器变成了瞎子,军队作战实力大受影响,骑士也备受打击。
再看巴基斯坦呢?由于同时使用了中国的北斗导航,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三个小时,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把印度军队击退了。这次事件后,全世界看到了北斗导航的优势,北斗导航开始崭露头角。
南极考察队证实北斗导航信号质量和GPS相当
2011年至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一路采集北斗和GPS的相关数据,北至天津,南至南极昆仑站、中山站。
科研人员从信噪比、多路径、可见卫星数、精度因子、定位精度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北斗和GPS在不同区域的定位效果,结果表明:
- 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上与GPS相当。
- 45度以内的中低纬度地区,北斗动态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米和20米左右;
- 北斗静态定位水平方向精度为米级,也与GPS相当,高程方向10米左右,较GPS略差;
-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北斗卫星数较少、卫星分布较差,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
注意,这是2012年的数据对比,当时仅有21颗卫星,也就是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仅仅实现了实现区域定位,但还不具备全球定位能力,与GPS有差距很正常。
如今,北斗导航55颗卫星全部部署完毕,已经具备了全球定位能力,定位精度与信号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与GPS相当,甚至在亚太区域还要优于GPS。
北斗导航在技术上可以替代GPS导航
北斗导航系统总共有55颗卫星组成,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而美国的GPS只有24颗卫星服务。在理论上,卫星数量越多,定位效果越好。
北斗卫星系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达到了100%,目前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全部国产化,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经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大部分智能手机(除了苹果外)均支持北斗功能。
北斗导航采用伪距的方法进行定位,需要同时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因 此北斗导航系统部署了55颗卫星,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够接收到4颗卫星发射的信号。
为了解决时钟误差、大气层干扰等,采用了差分定位技术,在地面建立基准站,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这种方法可以把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
目前北斗导航全球服务可用性已达到99%以上,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米,亚太地区性能更优。
北斗导航完成组网后,在我国的确可以不再使用GPS,事实上在军用领域早已经放弃了GPS了。
实际上,很多地区和领域依然优先选择GPS依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尽管巴基斯坦已经可以使用北斗导航系统了,但是仍然优先选择了美国的GPS,在美国关闭GPS之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了中国的北斗导航。这说明,在巴基斯坦眼中,GPS才是真正的世界级导航系统,北斗只是备胎。
再如我们的智能手机,同样是优先选择GPS,北斗是辅助,是备用。而且这种现状不仅仅在巴基斯坦,还包括国内和其他海外国家。这是为何呢?
- 首先就是竞争,北斗导航和GPS系统互相比较,北斗系统尚未成熟,很多方面还有些逊色。这是历史原因,毕竟GPS已经有几十年的使用经验了,整个大环境还是优于北斗导航的。
- 其次,要想让人们接受北斗导航,就必须在技术上,服务质量上超越GPS,这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这项挑战除了需要技术、人才、资金外,还需要时间。
- 最后,无论北斗系统如何优秀,如何可靠,始终是后来者,在卫星定位领域,GPS始终是领路人,是灯塔,更何况美国还拥有这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
我们唯有努力发展,首先从自身上摆脱对GPS的依赖,用事实证明北斗导航的实力,才能逐渐扩大北斗导航的使用范围,才能逐渐占领市场,因此北斗组网成功了,但是挑战仍为结束。
北斗导航与GPS有哪些区别呢北斗导航:
共55颗卫星(包括工作卫星、备用卫星、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北斗用户终端组成。
向用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定位服务,工作原理采用双星定位,以2颗在轨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以测定的卫星至用户终端的距离为半径,形成两个球面,用户终端位于两个球交线的圆弧上,地面中心也提供一个以地心为中心的球面,然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出交叉点,从而得到用户的位置和相关数据。
GPS系统:
24颗卫星,地面上一个主控站、3个数据注入站、5个监测站、用户端的GPS接收机。
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原理,在监测站安置GPS用户接受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受卫星发送的信号,然后再有计算机算出位置、方向、时间、速度等数据。
北斗导航拥有55颗卫星,GPS拥有24颗,理论上,北斗导航比GPS定位更加精准。因为要完成定位至少需要锁定住4颗卫星,而多出来的那些卫星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和完好度。
总体来看北斗与GPS有以下几个区别:
- 覆盖范围:北斗导航和GPS都已经覆盖全球,北斗导航侧重亚太地区,GPS侧重美国及周边区域;
- 定位原理:北斗采用主动式双向测距导航原理,地面中心负责计算,GPS采用被动式单向测距导航原理,各具优点。
- 定位精度:北斗导航已经达到了车道级的定位标准。美国GPS定位精准度民用精准度在10~20米左右,美国军方的精准度在0.1米以内,此外,在亚太地区,北斗定位更具优势,因为北斗导航在亚太地区额外增加了5颗卫星。
- 时效性:北斗一号将定位数据发到地面中心,地面中心算出数据再发到用户,而GPS直接由用户算出数据,因此时效性上GPS更具优势;
- 北斗导航具有定位和通讯的双重作用,短文发送功能是GPS不具备的。
北斗导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北斗导航可以不间断、高精度、全方位、安全地为我国的军事、航空、航海、救援、民用等提供服务。
安全是最关键的元素,人民生命财产、国家领土完整,都需要人民军队保驾护航。而北斗就是人民军队的眼睛,有了一双千里眼才能够看得更清楚、更准确,也才能保证自己的信息不会泄露。
如果使用GPS,试想一下,背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看着我们军队的部署,行进路线,行进速度,顿时感觉后背发凉啊!
北斗导航在具体应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军事:提供高精度、全方位的定位、准确定位武器装备,移动目标,可以通过北斗系统调配军事力量,巡航导弹,战斗机,坦克,地面部队,等在导航的配合下战斗力会成倍的上升;
- 航海、航空:有了北斗导航的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可以准确地知道船只,飞机的准确位置,给飞行中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提供导航服务;
- 救援:在荒漠、戈壁、森林、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呼救,只有通过导航系统,北斗导航有一个短信功能,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让救援人员更好的了解到周围的环境、人员的现状,更加准确快速的实施救援;
- 民用:民用车辆、手机、地面建筑、交通等的定位导航,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民用更是一个巨大的服务领域,大大的增加了北斗导航的产业产值,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
北斗导航对我国的战略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在未来会更加突出。
问答总结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可以为全球提供导航服务,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精度问题。在国内完全可以单独使用北斗导航,放弃GPS。
在亚太地区,北斗导航系统的精确度也是优于GPS的,因为北斗导航的卫星在亚太地区多增加5颗定位卫星,用来提高精确度。
现在仍然很多地区使用GPS,因为北斗系统尚未成熟,很多方面还有些逊色;再有就是先入为主的意识,认为GPS一定比北斗导航要好。
北斗导航组网成功后,在定位效果、信号质量上和GPS相当,但是要想完全成熟,并被市场和海外接受,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北斗导航系统全部卫星组网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配合中国5G技术,将进一步指引中国向更高远的未来前进!
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我国是否可以不再使用GPS了?
先说说我的观点:我可以明确地跟你说,随着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完成。我们国家完全可以不再使用GPS,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替代GPS。
因为GPS全球定位系统问世较早,技术也最成熟,在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之前,最开始使用的就是GPS系统,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之中。不止是我们国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这款导航系统,而且不只是民用领域,在对国家安全极其重要的军事领域也被各国广泛使用。
正是因为自己国家没有能够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所以在很多方面美国都曾经给我们使绊子,比如曾经的银河号事件,各种军事演习故障等。落后就要挨打,这也让我们更加渴望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系统发展过程2000年,中国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尽管北斗一号看上去简陋,但意义非凡,凭借这两颗卫星,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为了能够学习核心技术,升级北斗系统。2004年,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中国投入2.3亿欧元,想通过跟欧盟合作。
但就在这时却被欧盟摆了一道。
原来在中国开发北斗的同时,欧盟也在开发他们自己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美国对于欧盟的不听话十分生气,于是对它们进行技术封锁和限制。
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时欧盟搞伽利略,但是呢!非常缺钱,而中国当时的土豪有钱,但缺技术。况且,北斗一号所用的原子钟便是从瑞士进口,卫星导航定位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卫星上的原子钟精度。
但是没有想到,在我们国家交了学费以后,随着欧洲政治转向,欧盟反悔了,他们不仅拉日本和印度入伙,还处处对中国设限,在核心技术的研究中排除中方科技人员。中国交了学费,但是却什么也没学到,完全就是国际欺骗,让我们认清了欧盟的真面目。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国要研究自主的北斗系统。人,最终得靠自己,国家也一样。
欧盟的排挤,引进原子钟的合作的计划也被迫中断,没有原子钟,升级北斗就是空想,所以中国迫切需要研制自己的原子钟。
此时留给北斗二号的时间不多了。时间紧,任务重。因为,中国在2000年跟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卫星频道和信号频率,有效期是7年,如果在2007年不能发射卫星和接收信号,频道和频率会被收回。
终于经过无数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奋战,北斗团队用2年的时间攻克了原子钟的核心技术。
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成功发射,当成功接收到信号时,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
在无数伟大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了,轨道频率资源保住了!
而且,北斗二号大大优化,不仅增加了无源定位体制,也就是说,用户不用自己发射信号,仅靠接收信号就能定位,解决了用户容量限制,满足了高动态需求,而且还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此后,中国北斗在组网的一路顺风顺水,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到2020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从此,55颗卫星组成的中国北斗系统正式建成!
北斗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事实上,从北斗卫星一号系统建立以来,就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各个方面开始尝试应用。北斗系统的应用包括我国的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很多领域。
另外在工业、农业、林业、雨夜、土建工程、矿山、地球物理勘探、资源调查、陆地与海洋测绘、海上石油作业、地理信息产业、气象预报、环保研究、娱乐、管理、社会治安、搜索营救等等,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简单的从几个大方面了解一下。除了大方面之外,在三号北斗系统建成后,更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另外,北斗三号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实测优于4.4米,与美(国)GPS相当,亚太地区性能更优,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定位导航设施。目前,北斗产品已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应用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正在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有一天会完全替代GPS,毕竟用别人的东西,那有用自己的东西让自己更加的放心。
北斗卫星在军事方面到现在为止,我国在军事方面可以说完全不依靠GPS,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各种军事运载体导航。
例如为巡航导弹、制导炸弹、弹道导弹、空空导弹等等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制导,可使武器的命中率大为提高,也间接增强了武器的威力。提高远程打击武器的制导精度,可使攻击武器的数量大为减少。卫星导航已成为武装力量的支撑系统。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可与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监视系统一同构成多兵种协同作战指挥系统,可完成各种需要精确定位与时间信息的战术操作,如布雷、目标截获、近空支援、全天候空投、无人驾驶机的控制等。
为什么美国拿北斗系统没辙?1.北斗系统的核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说过:“整个北斗系统建设的时候,实际我们一直是立足于自主可控,卫星上的产品,关键产品,元器件都坚持走国产化这条道路。
北斗系统是我们国家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的系统,所有的关键部件都是百分之百的国产。
2.多种应急手段,以及领先的快舟火箭技术
北斗系统拥有多颗备用卫星,即使一颗被攻击也不影响使用,而且我们国家的快舟火箭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一旦出现故障,24小时之内也可以重新发射卫星,全面修复。
就算是是击落北斗卫星,我们国家也完全有能力快速地补上,无法真正地摧毁北斗导航系统。
3.强大的军事实力
美国为什么不敢直接击落北斗卫星?
就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武器当中,就有长剑-10和歼20可以不依靠卫星导航系统而正常运转。
长剑-10采用了复合式制导模式,惯性制导和卫星制导相结合,在缺少卫星导航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打击目标准度在10以内,丝毫不影响其精准打击效果。
在歼-20上,我国采用了配有交互网络的数据链,战机可以轻而易举进行自行导航,对于陆地装备而言,05式加榴炮可以发射GP1系列激光制导炮弹,配备有简易控制自动修复的03远火,可以自动修正火箭弹轨道,从而保证精度。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导航系统,我们国家依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带给我们的不是骄傲,而是底气,根本不惧怕美国。
美国一旦这样做,就相当于开战,而且美国有反卫星武器,我们也有,一样可以击落美国GPS的导航卫星。
总结:北斗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甚至开创了很多只有北斗卫星才有的新技术。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相信在未来北斗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必将造福人类、服务全球。
北斗系统的建成,让我们不再因为离开GPS,而举步艰难!如今,我们国家也有了自己的导航系统。北斗升空,闪耀全球。最后为科研人员点赞,你们辛苦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