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题主说网课从2月10日上到现在,一直不停,老穆首先要向老师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根据题主的描述,老穆觉得题主所在地区可能是江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江苏原定的寒假开学日期就是2月10日,因为延期开学,所以网课开始时间也是2月10日。
题主又听人说:“中小学从四月中旬开学,七月放假……”
老穆想说,江苏的开学时间,除高三、初三外,中小学其它年级段则以4月7日做开学准备。
有些地区的有些年级段,就是四月中旬开学,符合题主所说的“中旬开学”,比如常州,全市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幼儿园可以在4月13日开学。
我们再来看江苏的“补课”安排,也是七月份放假,确切地说,是7月18日放假。
为保证春季学期教学时间,在依法保证教职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基础上,可采取适当延后暑假放假时间、利用周末上课的方式弥补教学实践。中小学今年暑假原则上安排在7月18日放假,倡导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周末双休改为单休(如逢清明、五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老穆认为,这样的方式挺好的,值得推荐!
老穆认为,不论延迟开学到何时,暑期都是要放假的,至少保证学生有一个月的休息时间。
即便是准毕业班学生,也要保证其有半个月的休息时间。
试想一下,暑期那么热,尤其到了八月,学生又怎能受得了呢?更何况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空调的……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今天,教育部发布通知说,高招推迟一个月,中小学各地市根据情况自行安排,有一句话是原则上推迟一个月。也就是说各地在原放假基础上要推迟一个月放假。按照以前七月初六月底放假,今年估计就要八月初七月底放假。不过很多地方截止今天为止已经上了两个多月的网课。整整八周。再开学在推迟一个月放假,学的好的孩子就要烫剩饭了。一是希望个学校根据上级精神科学安排,分层教学,让推迟的一个月真实起到作用,不要流于形式。二也希望所有的老师们不要因为上了两个月的网课,无所适从,表面上接受上级安排,心里不接受,出工不吃力,造成时间浪费。要是浪费了还不如不上。
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我的感觉是在说我们县吗?我个人认为,在这场全世界都在奋力战疫的情况下,我们中小学从四月中旬开学到7月份放假,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多数老师都会接受的。
我是四川的老师,从2月10日直到现在我们学校一直都是认真上网课,听说4月7日初三年级可以开学了,我由衷感到高兴,到那个时候,我又可以提起笔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课了!
从教快31年了,大大小小的事情见多了。在四川,2008年汶川地震,学校的楼房不能使用,我们硬是在学校操场里搭起帐篷,在帐篷里坚持了一年时间给学生上课。夏天炎热,冬天寒风刺骨,我们坚持过来了!
现在,我们国家的疫情取得重大胜利,我们四川明天高三年级就可以恢复正常上课了,我们学校已经通知4月7日初三年级可以开学了,我感到我们是幸运的,这也是全省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比什么都重要。从正月初二一直到3月初,一直宅在家里,虽然从2月10日开始给学生上课,但是效果可能只有在学校上课的1/10,而我今年恰好教的是初三,初三的学生马上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毕竟能够考上普通高中的只有50%,我们早一点恢复正常上课,学生可以多学习一点知识,为学生的升学增添一些砝码。
结语:
疫情早一点得到控制,我们学校早一点上课,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今年延期放暑假,或者周六正常上课,这些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风风雨雨,到了退休的时候,想想这辈子人生还是丰富多彩的,就足够了。
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首先说开学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省市作出了开学时间决定,4月中旬可能是很多地方中小学集中开学的时间,最先开学的青海省到4月中旬已学习一个月时间了,不过,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方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分批错时开学,各地方学校的开学时间也有早晚。由于高考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估计绝大部分省市放暑假的时间在7月中旬。
2月14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因疫情耽搁的学习时间,将通过周末和暑假时间给学生补齐。3月29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请同学们放心,缺的课都会补回来。明确表示周六要正常上课,暑假将会延迟。
3月29日,四川省自贡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各中小学今年暑假放假时间原则上推迟两周,即小学7月18日正式放假,中学7月25日正式放假,周六时间原则上正常上课。
3月27日,攀枝花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全市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每周六集中安排上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暑假放假时间由7月3日顺延至7月20日,高中阶段学校暑假放假时间由7月10日顺延至7月25日。
还有陕西、广东、山东等地也发出了类似的通知,各地各校后续可采取周末调课、压缩暑假时间等方式补齐总课时。这就意味着暑假的放假时间将被推迟,估计绝大部分省市暑假的放假时间在7月中旬。
有网友提出,从2月10日开始,学校安排老师给学生上网课,老师也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给学生上网课,学生被耽搁的学习课程实际上是很少的。为什么还要压缩周末和暑假时间来给学生补课呢?
通过网络给学生上课,听起来是高大上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拼命给学生上课,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呢?作为家长和老师而言,心理都没有底,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
我从2月10日开始也在给学生上网课,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1.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准时参与网络学习
2.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离开学习页面的情况时有发生。
3.学生私下聊天的情况较多。
4.认真学习网课的同学不多。
5.在答疑环节中,学生提问的较少,往往是老师自问自答。
6.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按时按量完成。
7.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做笔记的很少。
8.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能基于以上原因,教育主管部门才决定压缩周末和暑假时间给学生补课。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很多学校老师都会把网络授课的内容重新给学生讲一遍。我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做法。
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近日已经有21个省份宣布开学时间 ,青海,贵州、新疆、山西、云南、陕西、宁夏、内蒙古、西藏、江苏高三已经开学,还有部分省份集中在4月7号开学。
和以往开学时间比推迟了将近两个月, 为了弥补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不受影响,许多省份明确利用周末和压缩暑假给孩子们补课。
比如山东、广东、陕西、四川、湖南、沈阳文件中 要求做好学生假期线上预习性教学于复课后正式教学的衔接工作。统筹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压缩暑假时间等方式进行补充,保证总课时不减少。
我们河南,昨天下午宣布开学十天之后,又及时回应河南开学后学校会利用周末和暑假补课吗?这些问题家长们比较关心。
官方答复是,我省中小学是在原定的开学时间,也就是2月10日起就开始了网上教学工作。目前中小学已经进行到第八周。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不太适应网上学习,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兼顾所有学生的查漏补缺方案。
为巩固学习效果,返校复学后原则上按照中学安排四周左右,小学安排三周左右时间开展教学衔接。由此占用的正常课程时间可以通过调整周末或占用一定暑假时间进行弥补,小学不需要占用周末。
大部分省份都会利用调整周末或压缩暑假时间进行弥补正常的教学内容。
昨天教育部也宣布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将在7月7日至8日进行,相应的中招考试时间各省地也会推迟一个月,在7月中下旬举行。
各位家长和孩子要做好压缩暑假的思想准备,让孩子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朋友们,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现在有人说中小学四月中旬开学到七月份放假,你怎么看?
压缩暑假或不是最佳选择,或许我的方案是更加优化的。目前情况是:
已经明确在4月份开学的地区有:广西、海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而明确压缩暑假的有:四川、广西、陕西、山东。
而更加明晰暑假放假时间的是攀枝花市——义务教育学校7月20日放假,高中阶段学校7月25日放假;自贡市——义务教育学校7月18日放假,高中阶段学校7月25日放假。
压缩暑假可能并不是上上的选择。原因有三:
- 暑假期间是大部分地区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尤其不利于学习,特别是还有许多地方防暑降温的措施并不到位,甚至有的地方几十个学生,只有一个风扇,更加不要说空调了。试想一下,那么多的学生挤在一起,汗如雨下,怎么听课?怎么做作业?学习效果最起码要大打折扣的。
- 每学期每一门课的课时总量基本上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完成这个总量任务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要继续学习的了。而事实上呢,像我们这里的学校,从3月2日开始,坚持周一到周五每天网课,而且,都是名师网上教学,课堂教学安排非常详细具体而且更加吸引学生,特别是平时只能口头表达的而现在网上动画演示,使教学非常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再加上网课之后科任老师的继续辅导,可以说学习已经基本上全部解决了。我感觉唯一不足的就是管控管理和单独针对性辅导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
- 很多的教师网友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网上教学了,也课后辅导了,作业也布置了,也批改了,知识点也一一总结了,学生基本上也没有多么大的学习上的问题了,为什么还要压缩利用酷暑难耐的暑假学习呢?
我的理由是:
- 上午,可以适当的提前到校半小时不是问题,然后再推迟放学时间一二十分钟,这样的话,一节课的时间出来了。
- 中午,学生的休息时间有2~3个小时,也是可以增加一节课的。
- 下午,提前上课,推后放学,也可以增加一节课的。
- 仿照以往的1.5天的周末休息时间,周六半天上课。连续五天的课务再来一天,估计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很可能不能适应,学习效果可能也会不高。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种办法怎么样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