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说句真心话,老师之所以这样做,跟学校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学校不同意,老师能继续这样做吗?

如果学校是统一用某个正规办公平台,老师又怎能用娱乐直播平台给学生上课呢?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用娱乐直播平台给学生上课呢?

老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学校没有规定,或学校授意这样做。

【2】老师觉得这个平台好用。

【3】老师平时就喜欢用这个平台,对各项功能都很了解。

【4】老师觉得这个平台有“打赏”功能,还能赚取流量钱。(当然,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为什么部分家长会反对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部分家长,平常就经常浏览这些直播平台,所以觉得对学生有影响。

【2】学生在登陆这个直播平台时,会跳出一些不良信息,诱导学生,转移学生注意力。

【3】害怕学生不听网课,直接看其他人的直播,尤其是看异性直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这样做:

【1】与老师沟通,看看能否换个平台?比如钉钉。

【2】与学校沟通,让学校出面,让老师换一个直播平台。

【3】家长自己帮学生打开这个平台,并全程盯着孩子上课。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我就是一名老师,我开的是公益课,每天晚上免费授课,就是通过某手和某条,孩子不是很多,但也有坚挺粉丝,我不让他发礼物,也没有孩子发,都是点点赞。娱乐平台好处是都可以进来,而某钉,某会议是针对专门人群,好友。采用娱乐平台直播,家长可以督导。就是不用娱乐平台直播,手机给孩子不是一样不放心吗?

关键看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督导是否到位!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从一个专业教育人的角度来看,教师使用娱乐直播平台上课是不妥的。但是,对于一些教师来讲可能也是没有办法。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指导

对于是否要开战网课,其实教育部是有明确规定的。

教育部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教育部进一步解释,例如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等。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

教育部称,对上网学习的要求,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

对于教师使用什么平台开展直播,有些学校有明确的指导,而有些学校只是说要上网课,但是怎么上,用什么平台上都灭有明确规定。这个需要指导。

第二,教师要加强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其实对于学习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教师对于平台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平台对整个教学有促进作用。使用娱乐平台有如下风险:

首先,娱乐平台的目的不一样。娱乐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流量,因此,平台有很多的措施,比如打赏等,鼓励直播人员,这对学生又不好的影响,有些学生不懂,或者不慎就打赏了,这与教师直播相悖。

其次,娱乐平台有很多不健康因素。虽然现在对娱乐平台的管理很严格,但是还有很多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比如色情类、暴力类、庸俗类的信息,对于学生的成长不利。

最后,娱乐平台会引诱学生关注。娱乐平台如果学生登录,就会浏览其他的直播,从而使得学生分心,甚至不上教师的课。

所以,我是坚决反对教师使用娱乐直播平台开展教学,其实,现在有很多好的直播平台,比如腾讯云直播、中国慕课等等都不错,实在不行,用QQ、微信上课也是可以的。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理解家长的担心,

因为是娱乐直播平台,家长就会担心孩子在上网课的同时一不小心就开始看起了其他视频,网上确实也报道过几起学生因为上网课可以接触到手机,而打赏主播或者给游戏充值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些主要原因是网课吗?也不一定。以前没有网课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只是现在比以前孩子多了些接触手机的机会。

老师选择娱乐平台可能是这样考虑的

1.常用的娱乐平台操作起来方便。

很多老师并不一定可以操作其他一些网络平台,也可能本来就不知道哪些平台可以上网课,此次网课不少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网络授课。

2.常用的网络会更稳定。

因为“停课不停学”,很多的平台都在打着免费直播的幌子给自己引流,一些原本和直播可能没有一点关系的网站,也想在此分些流量,但是自己的网络服务器可能承受不了瞬间的大流量,出现卡死,老师选择娱乐平台,也有可能是考虑到网络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孩子给游戏充值、打赏主播,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之所以能给游戏充值、主播打赏,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知道了支付密码。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向家长要钱给游戏充值的。所以在给孩子手机上网课的时候,可以修改支付密码,或者能支付的卡里不存钱,不给孩子支付的机会,其次就是监督孩子是否沉迷在手机之中,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孩子给游戏充值的风险。

结束语:家长担心娱乐直播平台给孩子造成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重要的是做好防御工作。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请问家长,如果您是老师,面对疫情期间,海量的信息把学习平台几乎挤跨,授课断断续续,卡了又卡,那么,您会怎么办?是坚持等待还是另辟蹊径顺利进行呢?新冠病毒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节奏,也迫使其实施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学校的授课方式为例,以面授+信息技术或完全传统的授课方式,因持续肆虐的疫情而方式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网课。试问,效果好吗?家长、学生都满意吗?特殊的时期有特殊的效果,个人以为不能用平时的尺度来衡量。不少学校都有平台,但为了保证能让授课顺利实施,不会作硬性规定的,但首先要保证授课顺利实施。本人第一次前,摸索了半个多月,要想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往往需要2个甚至更多的平台才能实现。一些娱乐平台人数少,如果播放流畅,为什么还要坚持在被“堵”的路上等待呢?其实这个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老师用娱乐直播平台上网课,遭到部分家长反对,请你客观评价该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

说句实话,我认为不存在得不得当的问题,关键是你拿这个平台用来做什么,有意义吗?这样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对于这个老师的做法,我个人是要点赞的。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我很开心。

为啥这样说呢?

1.首先这样的老师比较跟得上时代,还比较前卫,那么和孩子会有更多的话题,也更具有引导孩子的魅力,你想啊,老师比孩子厉害呀,孩子容易崇拜,那么才能够影响孩子,也才能够给孩子带领孩子到更高的地方去。

不是你不让孩子看手机,孩子就不知道抖音和快手的,也许他更着迷。

记得抖音刚火的时候,去朋友家,他家4岁的儿子拿着我的手机翻了一下,说:“阿姨,你没抖音吗?”我一脸懵的看着她,他给我来了一句:“抖音都没有,落后,不和你玩了!”

我知道我自己真的脱节社会了,如果孩子知道的你都不知道,连话都说不上,估计你想把孩子教育好,做梦去吧!

老师也一样,除了课本,现实的你都不知道,孩子怎么会喜欢你呢?你还想考试赢,做梦吧!教和学可是双方共同的结果。

2.娱乐平台其实整体感觉更好,教学效果更好,

推出“听课不停学后”,基本选择的都是钉钉,因为随着爆增的下载量后,钉钉躺着也中枪,被给予差评,但说句实话,因为大家都同一时段上课,卡的要死。因为都要用PPT等,都占用流量,过多用户登,那么结果就是卡死。

我们都知道,现在上网,无论电影还是视频,如果不流畅,我们就会生出情绪来,然后就是放弃的念头,哈哈,朋友圈爆料不少,因为网络卡孩子哭闹的不少,结果就是大打出手。

你觉得这样学习效果会好!

而娱乐平台因为分流的缘故,在那个时段登的人少,这样很快!感觉很好!

当然,对于直播间进入人数,娱乐平台本身设计的容量是比较大的。

我后来自己试了西瓜、抖音、快手,YY等多个平台,真的感觉效果不错。

3.直播考的就是一个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还有一些方式的吸引进入直播间的人的感受,想进办法留住。所以娱乐平台增加 了很多功能,这个是一些纯平台的直播没法比的。

当然:弊端肯定是有的,比如说会无意跳出一些广告呀,或者很随意的跑其它直播间娱乐去了,对于孩子难以把控。

我想:这个大概是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吧1还有就是有的孩子太潮,难免给老师打点小赏,家长那个肉痛啊!认为老师别有用心,所以心里不平衡的情绪蹭蹭往上冒火呢?

冒火怎么办,“这什么老师啊,怎么这样,我干脆去投诉得了?”

哎,我到底要怎么办呢?老师指导了会不会记恨我呀,让我孩子受气啊,这个事情我要怎么办呢,我该先从哪里下手呢?老师、年级组长、校长……反正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在这样的平台上直播课。情绪蒙蔽了你的双眼,也让你失去了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家长我想说的是:

别着急,静下来分析一下利弊,看看你的孩子学得如何,听听他怎么说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不能凡事都如你所愿。也许你的认知也未必是对的。你的孩子毕竟不可能活在真空里,也许现在你可以为他筑一道防线的,可是终究他要走出去独自面对的,当孩子面对的时候需要其有独立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才可以同流不合污,最终到达自己的目标。

抱怨、担心都没有用,你得交给他能力。要让孩子赢,那么教会他与时代共舞才是关键。

保持理智辨别力比你着急和投诉有用得多?大家怎么看,快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