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天已经是十四连降了!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7日0-24时,湖北以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

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例(12日)、267例(13日)、221例(14日)、166例(15日)、115例(16日)、79例(17日)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各省市地区的学校已经“欲欲跃试”,想要开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南通中学的一封信。

南通中学,初定初新学期学生开学时间为3月2日”,届时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另行通知!

我们重点看对老师的要求,如下:

教职工3月1日上班。

但是,老师在到校之前,要高标准自我隔离14天(2月16日至29日),做到居家生活……

南通中学并未要求学校老师提前返校,而是居家自我隔离!

老穆也在网上看到有的学校要求老师提前到校的截图,如下:

老穆认为,学校的做法也是为学校正常开学做打算,是为了全校师生的健康!

如果老师不能提前返校,一定要跟领导说明原因,解释清楚这件事!

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决胜阶段,虽然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我们不能马虎,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地区反而管的更严了……

老穆相信,用不了多久,疫情就能被完全攻克,师生们重返校园指日可待!

当校园恢复欢声笑语之时,所有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我们学校上周就已经发出最后的通知,要求所有老师都必须尽快回到学校所在地的城市,虽然现在正式开学时间未定,但大概率是在3月初,所以全体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应对,而在正式开学前自我在家里各种14天是最基础的要求,否则不能返岗上课。

对于学校要求老师提前回来是正确的,要知道开学工作都是在时刻准备着,由于疫情的特殊性,没有14天的自我隔离很难说自己一定没有风险,要知道每一个老师背后是多少学生。学生一旦入学,在校园内预案做的再好,都很难避免或多或少的接触,所以容不得半点风险。

学校要求你20号回来是正确的,但是你回不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需要做好其他的心理准备,想办法回去,以免耽误学生开课。

现在除了湖北,其他省市的交通管制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我看很多地方只要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就可以了,或者由单位开具证明也行,具体的每个地方不一样。但对于来自于疫情较重的地方,估计还是不给进入的。

总的来说,还是应该尽量想办法,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尽快回去,但如果实在做不到的话,那也给出足够的理由向学校申请,以便学校做好应对措施,安排其他老师兼课。

你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学校的开学时间,有的学校正在为开学做准备,初步估计开学时间在3月初。题主反映,学校通知老师20号必须回去,这是为老师和学生的健康着想,20号到开学还有10多天的时间,老师回到学校可以进行隔离观察10多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所学校确定开学的时间。只是很多地方说的2月底前不得开学,并没有规定3月2号开学,由于每个省市的疫情情况不一样,除了疫情严重的湖北外,其他省市在3月初开学的可能性较大。

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最近5天的数据显示,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在下降,新增发热人数在下降,没有反弹现象。现在疫情控制的效果很好,但只是还有很多存量。

还有一个大好消息,除了湖北地区外,其他省市新增确诊人数出现十四连降,新增确诊人数控制在100以内,这更能增强大家抗疫的信心。学校的开学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如果20号回不去该怎么办呢?

由于某些路段还处于“封锁”状态,即使老师想尽快赶到学校,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或者某些路段不能通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在20日赶到学校。老师可以向学校领导说明情况,一方面汇报自己近段时间的接触史和身体状况,另一方面说明现在存在的客观情况。只要能够保证在开学前赶到学校,都是可以的。这段时间学校正在制定一个错峰开学的应急预案,老师返校也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

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建议跟学校说明情况,目前教育部没有发布开学日期,不宜提早回学校。

由于湖北武汉新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全国的中小学延期开学,很多地方将开学日期一再往后延……有的延期到了3月1号,但是具体的开学日期仍然未定定!

教育部发布新闻会:具体开学日期,要视肺炎病毒疫情发展情况而定,疫情结束后会请相关专家做科学评判,足够安全之后才能开学。

当然,满足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定分批次入学的措施。所以有的学校会制定出预学预案,也会要求老师提前入学。

作为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提前回到学校,也是有必要的。

因为,需要对学校的教室,进行全面的消毒,购置一些防护设备,体温检测设备以及药物等。

但是,如果实在回不去学校,也可以跟学校讲:教育部还没有发布相关开学日期,过早的提前回去是徒劳的,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根据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新闻采访以及非典等流行病毒的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肺炎至少要3月份才能彻底消灭,至少到4月份才适合开学。

学校具有特殊属性:一是人口比较密集,座位较近容易,相互传播。二是学生抵抗力弱,也是易感人群。

过早的回学校,是没有意义的。并且清华北大等学校仍然是延迟开学,并且开始了网络教学。所以短期内是不能开学的,也是没有必要回到学校的。

如果,实在不行就以地方,就以在家隔离的理由、地方阻断交通的理由等,延迟返回学校。相信学校,过段时间又会重新发布信息,要求老师和学生在家隔离,严禁返校。

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这个学校的通知有点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说你想回去就回去,想走就走。

昨天晚上有一个学生给我打电话,她和父母过年期间去了邯郸,结果过年之后赶上封村、小区隔离等没能回来。孩子和父母都担心三月初开学,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你可以出村子,村里也可以给你开健康证明,出来之后不允许再回去。外地人不允许下高速,所住的小区不接收。也就意味着你一旦踏上了返回的路程,很可能处于流浪的状态,有家不能回。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学校的通知都是不合理的,没有考虑到实际的交通情况。回不去怎么办呢?

01如果是老师,把实际情况汇报给领导,让领导提前安排代课老师,不影响正常开课。

学校让老师20号赶回来,考虑的应该是到家之后进行居家隔离,隔离大约两周之后正好可能够赶上三月份的开学。当然学校也只是一个暂时的预估和安排,开学时间还未定,学校只是在做开学预案。

既然回不去又没有翅膀,只能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领导。让领导提前安排代课老师,当交通管制放松之后才能回去。如果学校以此为借口为难你,完全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申诉。因为回不去不是你的主观原因,而是客观原因。

02如果是学生,把老师的通知告诉家长,让家长去打听相关的返程事宜。确实回不去,就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自己的班主任,有可能要比其他同学晚开学一段时间。

说实话不能回家的人肯定都能很着急,但是着急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住,相关的管制措施还没有解除。无论是从交通还是从社区,都实行严格的把关政策。回不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提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班主任,反正现在还没有开学,过一段时间再打听一下。

如果三月份真的别的同学开学,那时交通管制肯定放松了。赶紧返回,自己在家进行隔离,隔离日期满之后再申请复学。在家期间可以用网上的电子课本进行提前预习,让别的同学发一下笔记和习题,自己在家看一看做一做,争取不要落下太多的课程。

如果检测的试剂能够早一天普及,或许能够解除很多人的隔离之苦。距离三月份还有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医学上实现一定的突破也未可知。所以也不用过度悲观。

总结:我想学校也不会一意孤行,肯定也要考虑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你不是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反悔,只要向负责的领导把自己的实际问题阐明,剩下的就是安心等待管制解除的时间,没有必要过分忧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学校老师通知20号必须回去,回不去怎么办?

现在确实有些学校领导,工作意识特别超前。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通知什么时间开学,一些学校领导就把3月1号,作为开学日期,然后要求家在外地的老师提前返校,然后进行隔离、观察!

学校这样做,有没有必要呢?我觉得没有必要。

首先:各省教育厅在发布延迟开学的通知时,就明确具体的开学日期会根据疫情做出科学研判,然后提前通知,家长和学生做好开学准备。现在,没有哪个省教育厅公布具体的开学日期,通知里大都是2月底以前或者3月初,至于能不能开学,还不能准确判定。因此没有必要提前通知老师到校。

其次:有的省教育厅在发布的通知里,说得很明确:在没有接到正式开学通知之前,除了需要返校参加本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教职工外,不得安排其他教职工返校。学校此时通知老师返校,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个作为老师一定要问清楚,如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可以考虑。如果是与此无关的工作,老师可以拒绝。

第三:学校要求返校,老师实在回不去,咋办?如果是客观原因,完全可以向领导解释清楚,因为现在不少城市没有解封,车辆不通,禁止外出,这样的情况,谁也没有办法。给领导解释清楚,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是个人原因,履行请假手续,可以先给领导打个电话,说明情况,然后拜托同事给你写张请假条。我觉得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不管是领导出于何种原因提前通知老师到校,作为老师直接拒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个别老师有困难,领导应该是会体谅的。因此,不必为此担心。坦诚说明情况即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