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老穆看了相关报道后,不得不佩服互联网的强大……

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论文,竟然成了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

为什么说它神呢?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严肃性,内容诙谐性。

论文标题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内容竟然出现“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等片段内容,有拍马屁之嫌疑。

“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该神论文发表期刊的主编,竟然就是这位作者的导师!

目前,该主编已经申请辞职,有关部门也及时对该事做出了处理……

【3】神论文占据期刊30多页,竟然七年后才被发现。

若不是网友的举报,我想,这篇神论文还会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结束语】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

是错误,迟早会被发现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关于学术不端的话题,在2019年似乎成了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如用大白话说是嫖窃,文绉绉一点叫抄袭。但是这都没有将学术论文推向“神论文”的高度,相比2020年曝光这篇名为徐中民所写的论文,显然还算得上低级了。

且看什么样的论文能称得上是神论文,近距离揭开这篇论文的神秘面纱。

最近,一篇7年前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意外引发舆论关注,并且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笑料,而热议之焦点恰在于,作者徐中民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明眼人自然能洞察作者的用意,用极致的溜须拍马伎俩,哄得导师眉开眼笑,一篇极期 严肃的学术论文,里面夹杂着和论文主题毫不相干的东西,就这样也能堂而皇之发表,当时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其发表观点和看法,这倒是成了奇事,选择性失明诞生了。

请各位看看这篇神论文引言中的部分内容,不知道你是否特别钦佩徐中文拍马屁的精神。“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因此,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徐中民在论文引言中写道。

程国栋院士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冻土研究,是中国和国际冻土学界所公认的著名冻土学家。2013年程国栋院士组建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任院长,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出任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名誉院长。程院士今天看到学生徐中民的神论文成了热搜焦点,不知道脸上是否有羞愧之情啊。

从一幅图片中去进一步了解徐中民学术思想的“造诣”,真让人感觉贻笑大方。

当你看到上面这幅图时,是否感觉很可笑?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组合啊。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网络上查重,保证查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哪有人会有这个神思路——想让论文过审,拍,拼命拍导师的马屁,如果说光拍导师不够,那再好好拍师娘。不对,师娘是不能拍的,只能用哄。拍导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导师只要说这篇论文合格,其他参与评审的教授们还愿意说“NO”吗?大家都是学术圈里混饭吃的,睁一只闭一只眼过去就行了。

结束语:神论文所引发的轰动效应,恐怕会激发很多人的灵感,去学术期刊库里查料去。相信还会有更多闻所未闻的论文更见奇葩,你也别不信,如果你有电子邮箱,肯定会时不时会收到一些邮件,主题是邀请你发表论文,只要你愿意花钱。也就是说学术论文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这条链就是利益共同体。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首月,一篇通篇以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为主题的论文会迅速引爆整个学术圈的舆论,而且荒谬的论述却被冠于一个相当高大上的标题——《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验》,并于2013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北大核心期刑《冰川冻土》。更荒谬的是一篇毫无科研价值的“马屁”文竟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200万的科研经费,这不能不说是对真正搞科研的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的一种侮辱。

那么,这篇神论文的作者是谁?其论文的结构框架和内容是怎样的呢?这篇发表于2013年的神论文的作者——徐中民,如今已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形容所研究员、博士师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生态经济学报》副主编,学术论文60多篇,论文的引用率在地理学口连续数年排名第一。另外还出版了《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等3本专著并主持校译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当代生态经济译库》等6本译著。

从这些头衔和成就来看,徐中民的学术地位的仕途发展得相当不错,但小徐老师浅陋的学识和理解能力实在无法理解这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如何将生态经济学研究和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挂钩的?

于是,小徐老师不得不“拜读”一个原文,通观论文本身,作者先阐述生态经济的作用,然后得出人类健康、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生活质量以及财富与资源的分配等都是生态系统健康中的一环,又堂而皇之地引出自然因素的研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应高度统一。最终扯到自己在中国科学院20年,强烈感受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这正是徐中民所认为的“美和道”上来。

接下来徐中民全篇开始旁征博引、锦词丽句,极尽谄媚和溢美之词,洋洋洒洒几万字分条分目地写了导师程国栋的三大成就:“青藏铁路”,“流域科学计划”,“带领流域科学专家组访问都江堰”,称导师程国栋胸怀博大,国之栋梁。

赞美导师程国栋运筹帷幄也好,有才崇高也好,大家还能理解为弟子对老师的崇拜,而论述师娘的优美感,着实让人感到一个科研人员拍马屁拍到这种程度的不齿。

在赞美师娘的优美感时,也分为三小节,分别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做饭是一种义务”,“见利思义大义”极尽溢美之词,阐述了师娘如何貌美如花、如何安分守己,并称导师和师娘的这种关系是合为天人之际,现代夫妻的楷模。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忘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忘了作者是如何将生态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生拉硬套上对导师和师娘的阿谀奉承上去的。

而在看这篇论文之时,我们也非常纳闷,这被徐中民赞出“天际”水平的导师程国栋又是何言神圣呢?

程国栋,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程氏假说”在修建青藏铁路时成功解决了建设冻土路基高温、高含冻量等世界难题。与此同时,也主持完成了“黑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其研究成果为国家加快西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程院士这两个成就可见,他的学生徐中民对他的赞美并非没有事实依据,但错就错在这篇论文以极尽谄媚的语言,毫无学术价值的内容是如何登上这则中国科技核心百强期刊的,而且期刊一项专注于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以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科技含量极高,且在国际也享有盛名。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程国栋,这位被弟子极尽所能高赞的导师正是该期刑的主编。

如今,程国栋称自己2011年已退居二线,对期刊关注很少,但作为主编让这样的论文发出,实难辞其咎,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并表示道歉。而《冰川冻土》编辑部也声明,此论文发在本期刊上确实不妥,已进行撤稿处理,并向社会致歉。

但是,可想而知,致歉并不能平息人们质疑:

一、徐中民如果没有把握在该期刊上发表这篇论文,他不会一写就几万字,费尽心机去“拍马屁”,那么这种风气是怎样形成的,还有多少论文是靠溜须拍马而发表的,还有多少科研经费被浪费在这些不学无术的人身上?

二、审核这篇论文的科学价值的人是谁,又是怎样让这样低级的论文登上大雅之堂的?其资助金是谁发放的,发放之前又是如何做审核的,那200万纳税人的血汗钱被用去哪儿,谁来负责?

三、七年来,如此低级的文章被发表在国家顶级科技期刊,不可能无人知晓,为什么大家集体噤声,为什么七年之后的今天才被扒出?这又说明了什么?

总之,此事的荒唐是我们这些踏踏实实工作的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希望有关部门以此事为契机,好好查一查科技腐败、学术造假等现象,不要让不学无术、溜须拍马钻空子的人沽名钓誉,才能还科学研究领域一片清明。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2013年,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之内,该期刊还属于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共占据了期刊的30多页,有内容有数万字!

最近,这篇文章隐匿7年后,突然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

为什么说它是一篇神论文呢?

因为论文的题目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作者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却对其导师和师娘大夸其夸。通篇都是用各种“美言”来赞美其导师和师娘。从拍马屁的角度,来说明《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真可谓是让人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然后让人疑惑的是作者所在单位就是该期刊的主管单位,而文章中的那个导师就是这本期刊的主编!

真是有点太无耻了!自己的学生写了一篇吹捧自己的马屁文,居然就轻易的通过审核发布在自己主管的期刊上了!

结语:

作为国家的核心期刊,每一篇论文的发表审核应该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对于这种公权私用的行为,一定要严加制止,否则权威核心期刊失去公信力,对于其他作者而言,将是一种极不公平的待遇。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享受生活,分享观点!

前有翟天临事件,后有彩虹屁文章,这样的学术氛围,如何能带领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攀登世界高峰!

这样一篇彩虹屁论文,就是任性的发表出来了,还发表到了中文核心期刊中。

最近几天的热点,好像就是这篇彩虹屁论文,我不知道是不是只在学术圈里面流传,还是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想说,这样一篇文章能发表出来,真心佩服作者的勇气,期刊编辑的水平,审稿专家的毅力,同行专家的操守。

这篇彩虹屁论文总共35页,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对论文篇幅,质量,主题都是有要求的。在这儿我们先不说质量,首先说一下主题。这篇彩虹屁论文主题完全偏离了期刊的要求,但是最后还是发表了,这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我们一般发表文章,首先过的第一关就是形式审查,包括格式和主题,但是这位牛人就过了。

第二是篇幅,中文核心期刊一般要求10页以内,当然有例外,但是非常少。但是这篇长达35页的例外,尽然发表了。难道不应该因为他的篇幅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审视吗?

这篇文章能发表,证明了中国期刊审稿流程的腐朽!

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男主角,中国的某位院士,本期刊的主编,论文发表之前退休。

现在我们说说一般论文的发表过程:投稿——编辑形式审查——审稿人审查——返修或者拒稿——修改——再审——通过或者拒稿。

在这儿我们就不说作者的学术不端,这个太明显了。首先说说责任编辑的形式审查环节,作者投稿过来,首先就需要判断格式以及论文主题是否满足期刊要求。通过新闻的发酵,我们都应该了解了,这篇文章主题完全不符合这个期刊的要求,同时最近也得到了该期刊的证实,但是它通过了。

第二,至少送两位以上的审稿人,但是根据最终发表的结果,这篇彩虹屁论文仍然通过了。采用这样的一篇论文,怎么通过同行专家的法眼,这真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三,论文发表了,一呆就是7年,同行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觉得碍眼吗?竟然没有人举报,这也是一个世界之未解之谜。

从源头,到中间过程。到后续监督,学术道德呢?难道都被狗吃了?这真的很让人疑惑。

这样一篇文章发表,把中国的学术大牛权威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该作者的导师不是院士,如果该文章的男主角不是院士,如果……这篇文章能发表吗?我想很多认的答案和我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篇文章还偏偏发表了,其导师的背景,难道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我想,大家自己想。

作者已经是博导了,这样的人,还能教书育人吗?

看到报道,说这位老师已经是博导了。我就在想。他看到自己以前的这篇文章,难道不后悔吗?

这样的文章,他还能允许他的学生发表吗?

也许他可以让他们发表的,因为他自己也曾经做到过!

这种的中国,科学技术还能起来吗?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国家大量投入的研发经费,但是又为什么科技进步没有国外快。

由此事可见一斑,这篇彩虹屁论文基金支持可是国家自然基金哦!

如果这种学术不端不被严肃认真对待,如果这种事件不严肃处理人,中国的学术圈将无法带领我们的祖国前进!

如何看待2020年的第一篇神论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

一般来说,论文有问题指的都是抄袭,但新年伊始,中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徐中民的一篇“神论文”,却以全新的角度,极具观赏性的视角,为广大吃瓜群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让他和他的论文、他的导师和师娘,就此载入了史册。

什么论文这么神?

徐中民的这篇论文,题目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的,发表在2013年第5期的《冰川冻土》。

冰川冻土的首页上,有着这样的标签:

  • 中国百强报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论文里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呢?看了保管你喷饭: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写什么的论文?

别急,还有,天人合一图:

随后还有个“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图,这也是这两天诸多文章的关键词。

这样的雄文,任谁看了,能不拍案而起,大呼过瘾?这样的文章,真要放出来,想不火都难啊!

其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内容,鉴于读者们还想保留肚中的午饭、晚饭,咱们也就不再列举了。

事后影响

新闻一发出来,《冰川冻土》、中科院都在第一时间做了澄清、撤稿。

而这篇论文中被捧的导师,名为程国栋,是徐中民的研究生导师,当时正是《冰川冻土》的主编。

1月12日,程国栋在回复记者时说:

徐中民的论文与《冰川冻土》学术定位不符,期刊已经发布了撤稿声明(即上图)。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应负重要责任,已经申请引咎辞职,并向广大读者道歉!徐中民为什么写这篇论文?

虽然老徐在文中言辞恳切、诚意满满,但从正常的角度理解,他显然不是真的要歌颂导师的崇高和师娘的优美,那么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论文中的一句话,或许能帮我们理清思路:

导师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冻土方面的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我非常羡慕这个特等奖,但我的名字没有编在冻土英豪集中。

所以,徐中民这篇论文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似褒实贬,在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中,只有这句话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导师得奖了,自己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再联想一下前几天的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不堪导师长期压榨自杀,徐中民这样的行为,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了。

这篇七年前的论文为什么重出江湖?

2013年发表的论文,七年间一直寂寂无名,却在2020年的新年一炮而红,奇怪吗?

常理告诉我们:事出反常比有妖。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听说的一个高校八卦。

教授A拼命给自己带的研究生张三打电话,说教授B的研究生李四留校可能性很大,但今年学校只有一个留校名额,我是很想让你留下的,现在有个办法,李四的论文有个XXX问题,你去举报,成了留校就是你了。

张三的确很想留校,但也纳闷导师为何对自己的事如此上心,而去举报李四违背自己的本心,并不想去干,但导师不停地打电话催促,让自己非常为难。

事后很久才知道,原来A、B在竞争副院长,自己导师要自己去举报李四,目的不在李四,而在李四的导师B。

怀着这样的心思,我去做了一点小功课,果不其然:

甘肃省科技厅在2020年1月7日,拟提名程国栋院士参评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5天后,徐中民的这篇神论文就在全网传播。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写神论文的是徐中民,徐中民并不是目标,程国栋才是。徐中民的神论文,只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