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王贻芳,何许人也?

恕老穆孤陋寡闻,若不是他与杨振宁“关于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争论”,老穆还以为王贻芳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王贻芳,男,今年56岁,正值壮年!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却很高。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职务,如下:

【1】中国科学院院士

【2】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4】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5】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有那么多的头衔,就一定会有那么多的成就与次相匹配。

【1】在中微子物理、e+e-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发表了200多篇文章。

【2】首次提出“Swap Method” 以解决时间不对称信号中的时间对称本底问题,对低本底中微子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完整地计算出宇宙线引致的中子产额及能谱。

【4】指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5】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因中微子振荡的基础性发现和研究,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2019年11月3日,在2019腾讯科学WE大会上,关于是否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王贻芳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普通大众说了不算,科学界说了算。”

根据王贻芳的观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并不需要1400亿,而是360亿。

王贻芳的观点,你们支持吗?

反正杨振宁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王院士其实是资质相对平庸的学者类科学家,并非是有过人天才级的人物,这可以从其学历看出来的,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不拔尖,且都在其老家南京,南大虽也算不错比得了北清吗?只不过运气好被丁肇中招进其欧洲高能所团队混出点名堂,当然自身勤奋要承认,所以能获奖,成为院士并不等于能力超群,或只是平平,这样的领军立项真的能有多大出息确实令人怀疑,更别说这种项目耗资甚巨,且不符合国家目前急需。

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个人凭感觉,以学术成就王院士难望杨振宁项背,杨振宁这个年龄私心排除,王院士难免有郭沫若挖墓考古之嫌。

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杨是一个理论物理,王一个是应用物理,杨是挖坑的,所以他知道这个坑的深浅,王是填坑的,它也知道是无底洞!关键是这个洞谁来填,以中国科学家的水平,还是外国专家的水平来填,如果是外国砖家填,中国把坑填平了,中国砖家只是挂个名,怎么填的?用啥材料?技术标准?可都被别人拿跑了!!!

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由于不是科学界人士,所以很坦白的说了解王贻芳院士,完全是因为他和杨振宁教授在大型对撞机上的争论进入公众视野线,否则真的不知道。

头衔有哪些?

王贻芳,现年57岁,南京人,在国内的主要头衔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学核科院院长,也是知名的高能物理学家,在国际上还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头衔。

奖项有哪些?

王贻芳曾获得奖项也很多,举几个学术上的奖项吧,2013年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还获得了周光召基金的基础科学奖,2015年获得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首位中国科学奖获得此奖,今年9月份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主要成就

1、首次提出“Swap Method” 以解决时间不对称信号中的时间对称本底问题。

2、首次完整地计算出宇宙线引致的中子产额及能谱。

3、指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4、中微子物理与探测器的研制。

5、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因中微子振荡的基础性发现和研究,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而在这些所有的成就中,第五项大亚湾中微子的基础研究是最重要的,也被很多人视为未来很有可能竞争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所以王贻芳院士也一直在积极倡导建设大型对撞机项目,并有在美国的32位物理学家联名支持中国建造希格斯工厂,作为普通民众来说,上千亿的项目还是要慎重为好。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哦

王贻芳院士有什么学术成就?奠定了哪些基础理论?

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和技术学院院长,身上的各种头衔还是非常多的,也足以说明他的确有能力 ,不然也不会获得这么多的头衔。

1984年他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是研究高能粒子,1991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员,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百人计划,2001年回到中国担任高能物理实验室研究员,2013年3月8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粒子震荡模式,这个实验获得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

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11月获得基础物理突破奖,是首位获得这个奖的中国科学家,2017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粒子震荡获得国家自然奖一等奖,王贻芳是该实验的主要负责人,2019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还主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改造工程。

王贻芳有一子一女,他的女儿在高中毕业后就前往美国学习,而这些其实都是王贻芳女儿自己的选择,王贻芳并没有过多的去干预她女儿的选择,他女儿也流露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但是王贻芳自己并没有过多的去干预,而是让自己的女儿自己去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空间,当然这些其实说完全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绝对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说没有干预选择去美国学习这个也不好说。

王贻芳真正在民间名声大噪的原因还是主要在大型对撞机建造上面的提议,而杨振宁在这上面持反对态度,王贻芳在这上面提议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赶着欧洲之前拿下这个科技项目,王贻芳的这个提议获得了国内不少院士的认同,而且也获得了欧洲的许多科学家的认同,最主要的是美国的三十多个科学家也非常希望我们建造这个大型对撞机,这些科学家表示了愿意参与其中。

有意思的是欧洲计划建造的对撞机预算在200亿美元,也就是1400亿人民币这还是在欧洲自己完全有能力建造的前提下,我们的王院士说我们国内建造只需要360亿就足够,而且还是我们自己想要外国团队和技术支持的条件下,360亿真的能建造一百公里的对撞机吗,对撞机建成后每一年的维护费用在10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大约每年要七八十亿人民币来维护对撞机,使用寿命十五年,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花这个钱去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