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认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期间内,985、211将与双一流共存!
985和211,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于我们的脑海里,若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忘记,那是不可能的。
举个简单例子,老穆所在地有个大学,已经更名,但是,绝大部分市民还会说以前的大学名字。
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根深蒂固的原因。
目前,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
目前,全国共有116所211大学。
958和211将成为过去式吗?
近日,有家长在教育部官网上提问,咨询985、211名单。
教育部给的回复很明确:
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什么是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目前,一流大学建设共有42所,其中分A类36所,B类共6所,如下表:
目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95所,如下表:
双一流建设,让不少211大学觉得颇为尴尬!
试想一下,原先是重点建设高校,如今成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从“学校”到“学科”,名字上听起来不那么霸气了!但实际上还是一样重要的!
双一流建设是新的开始,是985、211的升级版!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最近,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回答了某家长关于“985工程”、“211工程”的问题:
【“985工程”1998年启动,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11工程”1993年启动,先后有112所高校纳入建设范围,全部高校均属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根据教育部的这个回答内容,不能直接就认为“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被取消了,而是把这两个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39所“985工程”高校名单:【名词解释】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为“双一流”。
“双一流”A类大学名单(36所):
“双一流”B类大学名单(6所):
把上面“985工程”高校名单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原来的“985工程”高校全部被统筹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还把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3所原来的纯“211工程”高校也纳入到“双一流”建设名单。
不过,除了这42所原“211工程”高校被统筹、纳入进“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余的“211工程”高校并没有被纳入进来。
也就是说,现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基本上就是以原来的“985工程”高校为基础,只是增加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至于“双一流”会不会被人们广泛认可,我的看法是“会被认可,但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认可过程”。因为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民众的极广泛认可,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看法,不是那么简单的。
比如现在的很多公司、企业,我估计他们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持原来对“985工程”、“211工程”的认可度,而不会那么快转向认可“双一流”。说白了吧,学校还是那学校,它们的实力也还是原来的实力、甚至还继续增长,社会大众凭什么不认可呢?
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前两天,教育部官网上的一个回复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985、211工程已经走进了历史。但也有很多人坚信,985、211作为一块金字招牌,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人忘记。
对此,我的看法是: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未来一定是双一流的天下。真经是2000年上的大学。那时,985、211工程刚实施不久,差不多就像双一流出现到现在这么一段时间,而且,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我们这些在小县城的孩子,压根不知道985、211,甚至连我们的老师也不知道。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全国重点大学,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填报志愿,就按照重点大学来选。比如说西南政法大学,就是借着重点大学的余温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当年分数很高。有好几个同学分数能够得着川大重大的都去了西政。后来读到大三大四的时候,网络发达了,才发现自己就读的学校不是985、211。现在学校又错失了双一流,现在,谁要能上四川大学却报西南政法大学,肯定要被人当另类。除了西南政法大学,类似的还有大庆石油学院(现在的东北石油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湘潭大学、阜新矿业大学(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等。这些学校当年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在06年左右我刚接手人才招聘工作时,都不敢接受这些学校不是211高校。但时过境迁,虽然这些大学还残存着较强的实力,但在多数人心中,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了,尤其是在用人单位心中。相反的例子是苏州大学,一直到1981年重点大学最后扩容时也没能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的行列,但是,它却如愿进入了211行列。现在的苏州大学,已经成为211高校中的明星,有几个人还记得它曾经的落寞呢?历史总是相似的。目前985、211工程实施已经20多年,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定会慢慢淡忘这两个带有历史意味的数字——98年5月,21世纪100所大学。当然,由于在双一流高校的第一次遴选中,所有的985、211高校都没有掉队,都进入了双一流队伍,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985还是985,211还是211,你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但是,众所周知,双一流是动态调整的,再过上5年、10年,一定会有高校掉队,然后从明星舞台上跌落,并渐渐远离大众视线,成为一所用人单位眼中不入流,甚至过不了门槛的普通高校。而那些发展迅猛的高校,则很可能借着双一流的东风,站在历史的前沿,成为考生们和用人单位心中的宠儿。比如深圳大学,就很有可能实现逆袭。
咱们拭目以待!
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瞎折腾!
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这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答案,一个东西都需要时间的印证才会被人们广泛认可,这个也是一样。
985和211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有一个流传的说法是,211不如985,其他学校都不如211。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重点学科,都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这么多年来早就深入人心,一时间是不会被广泛认可的。
取消985/211之后,双一流学校如果要被人们广泛认可,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985、211的取消是否意味着双一流会被人们广泛认可?
认可是逐步的一个过程,不可能因为取消就说广泛认可。
985、211有20多年的历史从98年开始到现在20多年,在期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发展,高校合并,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硬件建设、软件提升等方面都是突飞猛进,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分化最严重的时期。
985、211,一本、二本、三本的概念也得以强化,教育中从上至下的歧视,一直到社会招聘,就像一个金字塔。
双一流也有3年的时间,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双一流从2017年开始,三年的时间大家开始慢慢接受这个新名词。
一流高校之所以更容易被接受,一是数量少,二是与985高度重合,更多人还是喜欢985的称呼。
一流学科高校与211的概念有了区别,不是学校整体,而是某些学科,这对于原本的211高校是有冲击的,也从一个方面确认这些高校并不是所有学科值那个高分的。
对新进入的学校有帮助,提升高考分,知名度。
985、211取消,接受双一流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的家长经历过的是985、211,再过几年新的家长经历的就是双一流。
那个时候就很少人提985了,就像985时代,很少有人提全国重点大学这种老的称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