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认为,不是屠呦呦不够格,而主要是年龄问题!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2月30日,算来也有89岁了,如此高龄,真的不适合了。
院士选拔,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5岁,如果超过了,需要有6名及6名以上院士推荐……
总之,超龄推荐,算是比较复杂了。
屠呦呦获得的荣誉已经很多了,她无须靠院士来证明自己。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药学家;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荣誉对于她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2019年11月22日,2019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双双出炉,新增64位中国科学院院院士,7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安徽和浙江分列前三名!
江苏以9名科学院院士和5名工程院院士,总计14人,登顶榜首!
安徽以5名科学院院士和8名工程院院士,总计13人,霸占次席!
浙江以4名科学院院士和8名工程院院士,总计12人,雄居第三!
老穆看了一下,在这些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2岁,年龄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55.7岁,还算很年轻!
如此看来,屠呦呦89岁高龄真的不适合再评选院士了……
【结束语】屠奶奶的医学成就,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耀眼的,如此高的成就,还需院士来证明吗?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所为老中青,国家为了给全国的中医爱好者树主榜样!九十多岁的院士含舍量多少?大家心里非常清楚,它们吃苦比我们年玲都大,它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医爱好者们去学习!它们敬业是我们的标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不为名不为利,为得万家灯火,为得大家健康,努力向她们学习!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都考全班第一名了,还在乎能不能评上那个“三好学生”啊。
屠呦呦的学术和成就,既被世界认可,更被国家认可,特别是在建国70周年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是医疗界唯一入选的医学科学家,什么诺贝尔咱们先不说,单纯就这一个奖项,那都是绝大多数院士望其项背,终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如果屠呦呦当选院士,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对于屠呦呦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事业和人生意义了,有一个共和国勋章足以秒杀一切。但是对于其它人来讲,院士则是终极一生的梦想,是拼了命付出一切都要获得的。我估计,屠呦呦可能连材料都懒的提交,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主动放弃,为的是把宝贵的名额让给他人,在有些科学家那里,院士则是雪中送炭。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种平衡。我记得当年当兵时,每年都会有立功受奖的评选,虽然总体上来讲要按表现来评定,但有的时候也要搞一搞平衡,让荣誉尽可能的覆盖到更多的人,比如在上级机关当中被表彰的,连队一般都不会再表彰,你立了三等功的,就不会再给你优秀士兵名额了,平衡照顾,本身就是我们的特色嘛。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首先,屠呦呦没有入选两院院士,非常符合规定。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评选标准中,是有明确年龄限制的。一般来说,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评选年龄不超过65岁,工程院院士的评选年龄不超过70岁。屠呦呦是1930年出生,现在已经是89岁了。按照规定,她确实没法入选两院院士了。
我对两院有年龄限制,我是举双手欢迎。因为毕竟科研的主力都是年轻人,年龄越大,能做出成绩的可能性越小。但人的威望又是靠时间来累积的。就像钱锺书说的一样,科学家越老越好,科学是越年轻越好。如果没有年龄限制,两院很有可能就变成元老院,都会是一群年纪很大的科学家,这就是科学家的养老院,而不是顶级科学家的俱乐部。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今年清华计算机系入选了一位院士,郑纬民,1946年出生,今年73岁,也超出年龄了。不过呢,两院也是有解释的。对于超过年龄的申请者,只要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就可以。所以郑纬民也说得通。
说不通的是另一件事情。几年前,工程院高调宣布,工程院院士不向干部倾斜,处级以上干部不得参加评选。我对这个规定也是举双手欢迎,因为所有的大型工程都是领导挂帅,领导要评奖太容易了。这样,工程院就是领导们的俱乐部,而不是技术精英们的殿堂。
结果呢?我们可以看看。2019年新增院士。
- 王松灵,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家,被增选入科学院,另一个身份,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 李晓堃,新科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 沈洪波,新科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 张学,新科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 尚红,新科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
前几年工程院的誓言还言犹在耳,现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推翻了。
所以,屠呦呦的没有入选,可以说两院没错,但也可以说两院有问题。因为除了屠呦呦,还有其他人,像袁隆平、施一公、颜宁等都遇到了问题。很多圈内人也都明白,两院有些什么问题。
我自己的感觉,也许现在大家对于两院看得太重,国家对于院士太过于重视,以至于院士不论在自己本行业,还是非本行,甚至是到非科学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力。一般有了利益,就会有大家的争抢和各种奇特的怪现象。某天,两院院士只是一个学术头衔,跟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挂钩,也许风气会好一点。
大家觉得呢?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屠呦呦一日不当选院士,关于她的讨论一日就不会停止,在院士评选中,有几个名字会经常被提及:施一公、颜宁、屠呦呦,他们被认为是院士制度不合理的代表,颜宁年轻学术能力强,没在中国当选院士,反而在美国当选了,于是大家调侃说中国的院士水平比美国高,屠呦呦得了诺奖却没有当选院士,于是大家又调侃说,中国的院士水平比诺奖高。
到底该如何看待呢?屠呦呦没有当选院士,很多人也给出了原因,两院院士对候选人年龄有要求,科学院要求不超过65,工程院要求不超过70,屠呦呦已经80多了,年龄已经超标,其实,年龄并不是问题,有些人当选院士时已经超过70岁了,这并没有违反原则,因为超过70岁只要有6名院士提名照样可以评选,所以,年龄并不是屠呦呦不能当选院士的原因,而且,对候选人年龄有所限制是好事,能够保证院士队伍的活力,给年轻人机会!毕竟,现在已经有人将两院说成老人院了。
关于院士有不少声音,好友它山石部落的观点叶秋比较认同,那就是明明规定领导职务超过一定级别不能评选两院院士,可在实际中却屡屡被突破,规定处级以上不能评院士,可是候选人中不少是副厅正厅级别,领导掌握着资源,不让评院士就是防止资源的过度聚集,可在现实中却屡屡被突破,这才是最大问题。
屠呦呦没有当选两院院士还有一个说法,屠呦呦提取到青蒿素结晶,这确实是非常大的原创成果,对整个人类的抗疟疾贡献至伟,但她的工作是建立在同组余亚纲基础上的,而且她最开始用乙醇提取的青蒿素对恶性疟疾效果不好,是云南所提取对恶性疟疾有效的结晶,所以,一定程度上青蒿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可是屠呦呦过于强调自己是第一发现人,对其它人的工作有所贬低,所以,在圈内人源不行,这才是她没上院士的原因,她并不是没有被提名,只是投票时没人投!
事情已经过去,现在屠呦呦团队又在用青蒿素对抗红斑狼疮方面有所突破,诺奖的头衔也可以让她能够获得科研所需的足够资源,所以,不用过于纠结院士的头衔!
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仍然没有入选,对此你咋看?
赢者可以不通吃,德过额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