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学生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通过手机查题,并将其弄明白了,为什么不可以呢?

老穆认为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这样做:

【1】必须是在家庭作业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才可以查题。

如果孩子作业没写完,家长要坚决不让孩子用手机,否则,孩子会养成一种惰性,不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

【2】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要了解孩子需要查几道题,并将“不会做的试题类型及题数”记录在家庭日志上,以便后期孩子复习用。

举个例子:

周一: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的“谋”和“汝”不知道什么意思······【共有3题不会】

周二:阅读理解中“标题作用”题不会做······【共有4题不会】

周三:诗歌鉴赏中“赏句题答题格式”不会······【共有2题不会】

周四、周五······

长此以往,家庭日志就会成为孩子今后复习的重要资料,岂不是一举两得?

【3】学生在用手机查完题后,家长还要问一句:你会了吗?

如果孩子不会,家长要督促其继续思考,争取将其弄明白。如果实在不明白,让孩子做下记录,明天将其弄懂。

到了明天晚上,家长要继续问孩子,这道题你会了吗?以此来督促孩子,让其真正弄明白。

如果孩子查完手机后,就明白了,那就说明孩子还是挺聪明的。

【4】初小学生用手机查题,一定要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查题。成绩特别优秀者除外。

至于高中生的话,相信孩子会有分寸的,毕竟现在能考上高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会盲目地抄答案,否则,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结束语】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看你如何利用它。有人通过它,取得了好成绩;而有人则被它打垮,成绩变得一塌糊涂。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我觉得弊大于利,非常不利。

我家小孩我真正体会到电子产品查题的危害,初中我们是走读,每天晚上基本在家完成作业,因为一直觉的小孩自制力可以,所以放学回来查题我们还是很赞成的,也有的时候我们大人没有那种耐心去帮他解答初中的内容,感觉手机上几种APP软件还是帮忙解决了好多问题,但是后来发现害了我家儿子,初一的数学他的平均分基本在115,后来进入初二,接触几何还有数学内容加重难度,有时候儿子思考后不会的题就问他爸爸,因为工作跟耐心各种问题,老公开始让他用手机解决问题,后来基本每天晚上都要用手机查题,结果初二数学下降特别快,我们把这种掉队开始归纳于初二数学难度加大的原因,给他很多鼓励的话,但是结果还是不好,后来发现,他只要数学偏难一点点就求助手机查题,查出的结果一看就懂,但是做起来就有问题,我们发现问题后让他不要再寻求手机解决问题,但是整整几个月他都没办法适应,一到难题就开始依赖手机,数学分数基本没提高过,我们为了这个问题与他争吵无数次,但是手机上瘾,已经到丢开手机无法做题,我们感觉好无奈,后来初三碰到让我们非常感激的数学老师,她了解了我儿子数学问题,知道基础不差,她放长假给他任务把初二做过的题库,重新暑假做过一次,开学后让全班同学戒手机,回家不懂的题到学校问老师问同学解决,这个给了我家很大帮助,儿子比较停老师的话,戒掉手机后来几次考试,加大儿子很大希望,后来不再依赖手机,包括现在高中我不会让他用手机查题,现在好多题他都会自己思考,基本不会的题,他也会与同学商讨。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没什么经验,就是以我儿子的情况而言

的,别人会不会有利有弊,应该都会有,但是我家真没有利,我还是坚信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一样学的好!😂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谢邀

笔者认为,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担心和忧虑:

一是孩子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虽然现在网络非常的发达,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孩子如果遇到不会的难题,就去网上寻找帮助的话,那孩子的锻炼能力该怎么培养呢?俗话说得好‘脑子是越用越活的’,孩子陷入依赖网络的怪圈后,就很难再去积极的思考问题了!最终也会害了孩子!

二是网上的答题思路和老师的不同,可能会误导孩子!一般来说,孩子需要通过网络寻找答案的问题,都是和数理化有关系的。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思维逻辑要求非常高,但网络上的答题五花八门,很多问题的思路也是非常的清奇。不一定适合孩子。

三是成本太高!如果想要通过网络寻找答案,最少是需要配备一部手机的。而现在,家长给孩子配一部手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是非常的普及。因此,通过网络来找答案的做法也不是很现实!

以上的分析,虽然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出发点还是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逻辑思维来考虑的!

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个问题好啊!这是对电脑的认识问题,是对大数据的认识问题。电脑里有什么?就可以看到价值,不会用就亏大了。至于怎么用,这要教孩子。学习有几个环节,认识理解知识,二是记的环节,三是运用知识。在这里电脑的作用是什么就可以看出来了。孩子不一定知道,这就是大人帮孩子的内容。我们的观念落后,会使孩子掌握不了大数据这个工具,在这快速的时代,有些老想法会误事的啊!用电脑,利大于弊。电脑是工具,学习成绩是有三步决定的,一是认知,二是记知识,三是运用知识,这几个环节都要验收,与电脑无关。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会做的题。今天我的小外甥女就因为不会写的题闹出了一个笑话。

下午外甥女在书房写作业。我和她妈妈为了不打扰她学习,就从书房出来。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先动脑筋想想,实在不会了,再出来问大人怎么做。

一个小时后,外甥女出来了。我们就问她题都做完了,她轻松地说:做完了。她妈妈说:有不会的吗?不会就问你姨,她是老师,给你讲讲。孩子摇头说:不用,我全会。

她妈妈说,你拿过来,叫你姨给你检查下。孩子就把作业给拿出来了。

我就认真地给孩子检查作业。看到其中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我哭笑不得。原来孩子的答案上写了这么几个字:答案自拟。

这很明显呀。这孩子抄答案了,人家答案上这道题没有给出答案,写了:答案自拟。可是孩子根本就不明白答案自拟的意思,就照抄答案了。

我就问她:你写作业时,有抄答案吗?她迟疑了下,说:都是我自己做的没有抄答案!

我看着她说:你再说一遍,你有没有抄答案!外甥女就低下了头,不再说话了。

孩子显然这道题就不会,以为抄上答案,完成作业就ok了。可见孩子的学习态度非常的不认真。其他答案是不是抄的,也很难鉴定。所以原本答应了她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就变了,惩罚她在一些一篇类似的数学试卷,来检验她是不是学会了。

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在低年级,孩子一般都会依赖自己的家长。并且家长大多也能胜任。可是随着孩子知识的加深。孩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解决起来很困难。为了给孩子解决难题,很多家长就会选择用手机软件进行查题。一来二去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就学会了用家长的手机查题。

那么用手机查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就看孩子怎么使用了。遇到不会的题,又没有在学校,家长也未能解决,这时利用手机查题。想解决这个难题。那么这种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遇到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

但是手机查题后,如果就是直接把题的答案照搬到自己的作业中,不思其解,那么这样的效果和不做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弊大于利。

如果查到答案,仔细地研究答案,直到真正的弄懂,捋顺思路,不借助手机答案,而是自己把题的正确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或者想不明白,就做记号,等着问老师,直到题目搞明白为止,那么这样的就是利大于弊。

而那些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孩子。有了手机,直接搜出题来,把答案抄上,不求甚解,企图蒙混过关,那么手机搜题就有百害而无一利。

就像我的外甥女一样,为了赶快把作业完成,好出去玩,就偷偷抄答案,那么像这样想的孩子,并没有认识到写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而不是为了完作业而完作业。

学习没有主动性,不知道是为啥学,为谁学,就会投机取巧,那么像这样的孩子,给他手机查答案,那么就会使他越来越依赖手机,不想在动脑筋,越来越懒惰,学习时就依靠手机,像这样的使用手机查题,就是有弊无利。

我把外甥女的作业后面的答案给撕掉了,斩断了她写作业作弊的可能。那么家长也可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查题。查了可以,你叫他给你讲讲其中的道理,或者在给他在网上搜出类似的题,来检验下孩子,是否真的做到明白了。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积累到错题、难题本上,过几天就温习下,温故而知新。也许那时对于此题孩子就会有全新的理解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你怎么看待孩子用手机搜题的问题,你支持孩子用手机搜题吗?

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你觉得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在讨论用手机查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之前,绿刺柏想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绿刺柏一亲戚家有一女孩,女孩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小学文化层度,妈妈是家庭主妇,带着小孩,爸爸是卡车司机,经常在外面跑重卡。现在小学生的作业种类比较多,就拿数学来说,有课本习题、练习册、试卷资料题,还有奥数拓展题,女孩的妈妈想辅导也没法下手。从三年级起,父母就为女孩买了手机,安装了作业帮、爱作业、拍作业等软件。女孩回家做作业就抱着手机,打开手机一搜一拍,手机上就出现了现成的答案,而且还有解题的步骤,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对着答案照抄。女孩就这样写作业,她妈妈看女儿不再为作业而烦自己,翻看做的作业也都是红勾勾,还挺高兴。

每到考试时,成绩总在30-50分之间,女孩的父母就很生气,平时做作业还不错,怎么就考这么一点分数,于是就批评孩子,说孩子态度不端正,考试粗心。女孩告诉父母说她一到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什么也想不起来。后来父母就把女儿送到作业辅导班,可这个孩子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去辅导班也拿着手机。小升初时,女孩没通过本地一民办初中的面试,父母多花了一万元把女儿送进了这所民办初中。

这个案例是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学习写照,这些学生就使用了手机搜题的便利捷,而忘记了使用自己的脑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课程,也掉队越来越远。绿刺柏认为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拿手机查题是弊大于利。因为:

一、有不会做的题,说明知识没学扎实。

许多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从不预习,上课时就带着两只耳朵听课,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做作业也不复习巩固知识,遇到不会的题才匆匆翻书,结果有好多题不会做,做作业的积极性大减,只得求助手机来应付。

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应停下作业。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语文要多读课文,熟悉生字的音形意,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清老师讲的重点;数学要研读例题,弄懂基本概念、原理、运算法则,明确知识的规律和运用范围。要做到弄不懂当天都学知识就不急着做题,只有理解了所学内容才会较少遇到不会的题。

二、用手机搜题,孩子会对手机产生依赖。

就和案例中的女孩一样,每次有不会的题,总能在手机上搜到正确答案,那么学生就会觉得不认真学习、上课不听讲,也可以做作业,并且还省时省力。于是学生上课就不动脑思考,而是开小差、做小动作、影响周边同学,做作业时就使用手机查答案,不问所以然地乱抄一气,慢慢地就对手机产生依赖,没有手机孩子就不学习了。

学习是个需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需要思维参与的过程。孩子遇到不会的题,说明他上课没有主动思考探求知识概念的含义,也没有发现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这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复述当天所学的要点,或者重新讲解老师讲到的例题,父母可提一些问题以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弄清自己的疑惑,这样才能从跟本上消除不会做的题。

三、使用手机搜题,孩子会迷恋手机。

在孩子眼中,大人就可以看抖音、做直播、刷微信、玩游戏,孩子看着大人玩手机都津津有味,为什么自己不可以玩呢?他们在房间里用手机搜题时,就会出于好奇,打开不适合玩的应用,有时就直接玩上了游戏。一旦孩子对游戏上瘾,他们就会在大人的视线之外无所顾及地玩,逐渐沉迷手机中。

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父母要耐心为孩子讲解,指导他复习教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教材,父母做到先学习,再为孩子解疑,千万不能把孩子扔给孩子,纵容孩子用手机搜题。

总结语: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用手机搜题,无异于抄答案,虽一时方便,却使孩子“不劳而获”,使孩子养成不愿吃苦,不愿动脑的习惯,从长远讲,这是弊大于利,是在亲手毁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