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说句实话,倘若论今后的成就,老穆更加看好“全国数学/物理竞赛第一名”的学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穆在解析之前,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提到吴莫愁,大家并不陌生,但问同她一届的《中国好声音》冠军是谁时,又有几个人能记得梁博呢?
虽然这个比方并不贴切,但不无道理。老穆认为,有特长的人才要比全才更能发挥作用。
老穆记得韩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或许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如下: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犹记得,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校长演讲中,校长提到了刘雨桐、武亦姝、科薇、林万东等同学,而没有提到杨晨煜,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清华大学优秀学子众多,校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一定会挑那些极具典型特点的优秀学员。
武亦姝——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者
热爱古典诗词,并获得诗词大会冠军!
林万东——寒门学子代表
成绩出来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如此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不去表扬呢?
刘雨桐——从小就立志成为外交官
她从小就有“外交梦”,并一直为之努力,她出色的表现还获得了前驻英大使傅莹赠言鼓励。
科薇——“九字班”国际新生的代表
科薇来自非洲南部的一个国家——莫桑比克,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
按理说,杨晨煜理应被点名,他阳光帅气,在今年高考中,更是考了730分,他的理科卷面分、总分均是广西最高分,成绩创广西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最高分纪录。
我想,可能是他太全面了,因而遮盖了他的“光芒”。其实,他也得到全国不少奖项,如下:
他曾三次参加全国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均获得广西一等奖,在2018年参加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时获银牌。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全国竞赛中,他没有得过全国第一名或金牌,可能是他太全面的缘故。
据悉,杨晨煜在清华的“智班”学习,与他一起的一共有30名学生,包括14名保送生、12名自主选拔考生以及4名高考统招学生,还有3名省理科状元。
比如田宇辰,他就在第三十五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被保送清华大学。
老穆想说,杨晨煜与那些保送生的比较,其实就是我们问题的答案,至于答案如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你们觉得谁更厉害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首先,这两类人都很厉害,厉害到我们普通人不清楚到底谁更厉害!智商都是高深莫测!
全国数学或物理学科竞赛冠军人物,一定是对数学或物理特别感兴趣,有天赋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拿到数学或牧师竞赛的冠军,要知道,奥赛先是从学校选拔,再就是省里选拔,然后才有全国竞赛获奖的可能,这里层层挑选,一个层面过不了关都不行!所以拿冠军没有偶然性。
高考全国卷总分全国第一,更是牛逼!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同一张高考试卷,物理或数学奥赛冠军,可能不敌高考全国总分第一的选手。举一个例子,来自南宁的杨晨煜2019年高考总分是730分,高考总分是750分,只丢了20分。来看看杨晨煜同学的高考各科成绩: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
老天爷,这个分数,吓倒全国考生,包括数学、物理奥赛冠军选手。数学物理奥赛冠军的数学与不一定就拿的是满分吧?因为奥赛冠军也要参加高考,而且做的是全国卷,这就有了可比性,同一张试卷奥赛冠军并不一定是满分!更不要说其他学科的情况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厉害不厉害,是看同场竞技的分数,而不是日后他们各自取得的成绩,因为以后的事,影响因素众多,不好一概而论,反而没有可比性。比如说,奥赛搞了几十年了,冠军几十个,几百个,请问这些人取得了哪些重大成绩?高考总分第一文科理科各省加在一起,每年都有几十人,请问他们又在哪个领域做出了重大成绩?
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厉害不厉害是指考试的技能——分数!这个才有可比性。
如果有不同意我观点的朋友,请留言评论!
我是师范生活,天天交流学习方法与高考教育思想,为您的教育出谋划策!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毫无疑问,清北这样的顶尖学校更喜欢竞赛第一名的,而不是高考总分卷全国第一的状元。在哈佛、耶鲁也是如此。曾经有个报道,一个学生SAT满分、GPA3.95被美国名校集体拒绝。顶尖名校不要平庸的聪明人,而是渴望天才。
这两种人强的地方不太一样,而且宗旨也不太一样。国际奥赛的宗旨就是要普及科学,还要发现、培养有天分的人才。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奥赛的主管单位中国科协,由各学会来组织。比如物理竞赛就是由中国物理学会来组织,在省级比赛时,就是省一级的物理学会来负责出题、评卷并培训,像在湖北省,一般是武汉大学来牵头组织,其他高校配合。国家的奥赛集训,现在由清华物理系来负责,原先是北大来负责。
奥赛的题目一般是比较新颖,而且因为是要发现天才,所以所用的知识肯定要超出所学的内容,题目非常灵活,考察的就是你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
各个国家对数学和物理的奥赛都很看重。中国在2016~2018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连续三年都没有拿第一,在2018年拿了第三。整个知识界很不安,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抨击教育改革,一刀切禁奥数,扼杀天才。在压力之下,2019年中国和美国IMO获并列冠军,舆论总算消停,如果还是没得金牌,教育部免不了接着被批。
高考不一样,对于现在的高考高分,高教界不是高兴,而是忧心忡忡,觉得现在的高考选拔了人的仔细、认真,而不是人的能力和智商。高考状元水平确实不错,但不是顶尖人才,而且状元还是有一定偶然性,相同层次的人不少,考试时有的人稍微不注意,多扣一两分,就不是状元了。
天才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虽然残酷,但是事实,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天才们开拓的。牛顿的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磁理论、量子理论、信息论等,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让人类一举成为地球霸主,还想着要走出地球,去探索太空、宇宙。这些人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奥赛希望寻找这样的人。
那奥赛能否找到这样的人呢?还是可以的。比如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家陶哲轩,12岁就是IMO金牌得主;俄罗斯传奇数学家佩雷尔曼获得过菲尔兹奖;越南的菲尔兹奖得主吴宝珠也是获过两次IMO金牌。现在获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们可能有50%的人来自IMO获奖者。不过非常可惜,中国的奥赛金牌得主们还没有获得过菲尔兹奖。
中国的奥赛选手们也是有很大成绩的。清华的施一公,国内最有名的生物学家,他就是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北大的许晨阳,庞加莱讲座教授、拉马努金奖获得者,国内最有名的年轻数学家,也是数学奥赛出身。
我们在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时也应该秉承这个原则,虽然高考考查的是均衡能力,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强调学生成为各方面都很均衡而又平庸的人,而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特长才是将来的立身之本。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我是博雅燕园,我来回答。
北大清华的本科生,虽然进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高级别的竞赛加分,比如博雅领军计划,比如自主招生,比如农村专项,比如裸分进入,等等,虽然个体之间会有一些差异,但无疑,整体来看,这群学生是全国最拔尖的了。
我自己当年高考,目标就是北大,因为没有获得什么加分项,要进北大,只能凭裸分,最终因为实力不够,离北大在我省的投档线差了20分左右,没能成功。倒是我班上有一个女同学,成绩一直优异,实力强劲,高考发挥也不错,最终进入了北大念本科。
不过,该同学虽然在中学阶段有叱咤风云的味道,但进入北大后,无论是高考分数,还是在大学的表现,相对于周围的北大同学,都只能用“普通”二字来描述,尤其相比于那些大赛一等奖得主,往往相形见绌,由此可见北大本科学生的整体实力,更可见竞赛大奖得主的实力。
那么,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他们之间,哪个更强?
一个获得数学或者物理全国大赛第一名的学生,要么会被直接保送进北大,要么会获得大幅度的降分录取(比如达到一本线就录取)的待遇,这样的学生,在北大并不少见,每年都有不少人是这样进入北大的。虽然有大幅度降分的优势,但这些同学的高考成绩往往也很高,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加分,仅仅是高考裸分就能进入。这就是说,这些大赛的得主,不但在竞赛领域里面出类拔萃,而且在中学阶段的学业,也是异常优秀的。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竞赛的内容,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其难度都是远超中学水平的,要能获奖,而且是全国大赛一等奖,殊为不易,需要付出很多年的时光,需要进行大量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关键是,这些人往往在紧张的大赛准备和集训中,还得同时准备高中阶段所有科目的学习,而且能达到很优秀的程度,这中间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单纯的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学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还需要平衡所有的科目,要能拔尖,当然也是很难的。所以,省(直辖市)的状元那么可贵,那么受人追捧。
不过,作为应试考试的高考,要获得状元,实力强大固然不必说,临场发挥也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能否获得状元,运气至关重要。高考全国卷,全国有三张试卷,无论哪一份试卷获得全国总分第一,当然都是实力超强的证明,同时,往往也是运气爆棚的结果。
从实力上讲,全国大赛得主和全国卷总分第一,当然都很强。在我看来,前者会更强,因为前者所学的知识,深度高于后者,难度强于后者,广度大于后者。后者固然已经将中学阶段的知识,几乎学透到了极致,但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对比较有限,这恰恰是后者相比于前者的“短板”。
从实际表现看,在北大(清华)本科生中,那些以大赛得主而进入的,在大学阶段的表现,也往往让人惊艳,相反,那些高考分数奇高,以裸分进入的同学,其表现则往往有所不如,这是因为大赛得主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已经在知识和能力上领先于那些裸分考进的同学。两者实力上的差距,造成了在大学阶段表现上的差异,这是不难理解的。
那么,以上看法你认可吗?欢迎讨论。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是单科成绩很强。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是综合成绩较强。所以不能比较。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讲,一个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在北大学数学专业和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学数学专业,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有可能强一点,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第一名四年不一定永远是第一名。
所以,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哪个强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挖挖机的孩子是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金牌,算得上比较有发言权吧。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当为此题再加上一个“同等条件下”的前提,否则就没有办法比较。同等条件下,竞赛生大概率比高考生要强。
第一,全国数学物理第一的学生天赋更高。我们知道,数学和物理在高中是大多数同学不喜欢的学习科目,原因就在于学习起来极为困难,特别是物理这门学科,让很多高中生叫苦连天。没有一定天赋,连高中的数学和物理都学不好,又怎么去冲击竞赛呢?
适合学习高中生数学或物理竞赛的学生,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天资聪明,学习能力极强,学科成绩比较平衡;二是学科特长突出,比较偏科的学生。同时数学或物理竞赛出成绩,要比高考出成绩早七八个月以上。
就学习的内容而言,竞赛生不但要全部学习高中课内全部科目,而且还要学习比高中课内科目知识更多、难度更高、内容更广的竞赛书目。以挖挖机家孩子为例,啃下的物理竞赛书书籍厚达1.2米。
所以,同样是拿第一名,数学、物理竞赛生,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更高的数学效率,并且还要经过初赛、省队选拔,才能进入全国的决赛,进而冲击全国第一名。
第二,全国高考卷第一的学生学科更均衡。高考试题相对于竞赛决赛试题,相对简单很多多,两类考试考察的重点不一定,前者在于考察高中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熟练度,学生只要学科均衡,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则往往能考出高分。当然,要想考出全国状元,除了要靠运气之外,更多的还是实力。
学科均衡的高中生容易考出状元,但在竞赛的道路上去往往走得不太远。这在挖挖机孩子的学校有事例。他们学校长期年级第一的同学,也在跟挖挖机孩子一起学习物理竞赛,最终也拿到了物理省一等奖,但同样一张试卷下来,两者之间的分差却达好几十分。换句说,聪明程度不够,任凭怎么努力,都难以在竞赛科目上有更进一步的作为。
第三,进入大学后竞赛生发力更快,状元往往被吊打。进入大学过后,专业课程学习将是主打内容,课程科目将不再像高中一样面面俱到,而是更狭窄、更专业、更有深度。在这个时候,同样是全国第一两个人,数学、物理竞赛生因为有强大的数理基础作支撑,并且很多内容在竞赛阶段已经有所涉猎,学起来就会很轻松;相反的,高考状元则从零开始,本来课程就难,加上天资也有差距,曾经的自信心很快就荡然无存,有的甚至不得不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转入其他专业继续学习。这在北京大学数院、物院,高考状元被竞赛生吊打的情况每年都不在少数,很多高考状元迫于压力,最终不得不放弃数院、物院,最终转向了其他专业。
第四,从高校招生待遇就能看得出来。五大学科竞赛生只要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就享有保送北大的录取资格,不再参加高考。即便没有进入国家集训队,也可以在一定之下获得北大的降分优惠录取,最高降分可达当地一本线录取。
并且,用招生老师的原话说,他们更愿意招收数学、物理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当然,他们对状元也争抢得特别厉害,这样的争抢主要还在于为了面子而战,为了同隔壁相比,看看谁招的状元更多,让门面更靓。
总之一句话。同等条件之下,录取到北大的全国竞赛第一的学生,大概率强于全国高考状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