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师带学生,如同一场盛大的‘暗恋’,做的很多工作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学生怎么也不能心动。”这是人民日报在探讨“高校师生关系”时,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一句话。
老师很卖力,讲得很动情,自己差点被感动哭了。
可学生却很淡定,你讲吧!我听着了!学生更像是“评委”,不是来听课的,反倒像来指导老师教学工作的。
教书,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暗恋,单相思,老师有意,学生无情……
高校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活动,老师们是这样做的,可学生却是那样回答的,如下:
师: 能加实践分哦,要不要参加?
生: 无所谓啦!
师: 能给奖学金哦,要不要参加?
生: 不缺钱啦!
师: 可以当学生干部哦,要不要参加?
生: 不想干啦!
面对这样的佛系学生,真是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一)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老套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已厌倦,根本勾不起学生听课的欲望。
老师们不妨积极变革,提高上课趣味性……
(二)提高考试难度及评分严厉度,如此一来,学生们自然认真听课了。大学生翘课,大都选择不严厉的老师,如果哪位老师严格,我想,学生们肯定不敢翘课,甚至不敢走神,必定认真听课。
(三)大学生课堂为何会逐步沦为今天这个样子呢?值得我们深思。严进宽出的大学风气一度盛行,这让许多大学生放松了,从而让学生养成了旷课、玩游戏、吸烟喝酒等陋习。
但最近,教育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提出要加大学生毕业和课程难度,让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不了业。
如此一来,或有奇效!
【结束语】大学生课堂这种“歪风”千万不要刮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否则,不敢想象。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教师不难做,社会在变,人心也在变,能做教师的都是文化合格的,但心不合格,在今天教师中班主任都没人干,为什么班主任要负责跟班,都想当带课教师,他只有一节课的责任,象完任务一样上完由我转,你看心变了没有,我只比了一个例子。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说得太对了!我是一名老教师了,我太清楚了。时代变了,我刚参加工作时,如果女同学犯了错,老师还没开口,她的脸就红了,老师刚说两句,就掉眼泪了;男同学犯了错,也得老老实实低头认错,他不敢不认错啊!别说老师气急了要惩戒,就是家长知道了,那一顿揍是跑不了。现在不同了,老师没有惩戒权,只能磨破嘴皮劝说教育,但要知道没有惩戒的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现在不仅男同学不好教育,甚至有的女同学还不如男同学好管。家长从小就惯,等长大才想管,晚了,管不了了!就靠老师这张嘴了。何时给老师惩戒权啊?老师们都盼着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看到人民日报对老师不易的点评,我就想到了我的大学英语阅读课老师,他教书特别认真,打开他的教学用书,你会发现上面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注释和要点。
有一次上阅读课,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在下面玩手机,还有的在睡觉,老师还是在绘声绘色的讲,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打呼噜的声音,全班突然变得很安静起来,大家面面相觑,原来是有一位同学睡觉打呼噜了。老师期待直接把书扔在前台上,然后又把书捡起来,打开书的内页展示给我们看并说到:“现在每天在上你们课之前我都吃一粒芬必得,头疼的厉害,太累了,为了给你们上好一节阅读课,我每天晚上都要查询一两个小时的资料,可是你们现在的状态对得起我吗?”
老师说完这些话后,大家都坐直了身体,开始认真的听课。可是到了第二第2个星期,玩手机的还是在玩手机,睡觉的还是在睡觉!
对部分混日子的大学生来说,老师的说教几乎毫无作用,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说了很多让自己都感动的话语,但是对有些学生来说毫无作用。
要想这些大学生改变现状,我们的大学教育就必须要实施惩戒权,大学的惩戒权应该体现在严格控制毕业证的发放。
那些混日子,不上课睡大觉,不听课玩手机的学生,不用和他们说教太多,直接明确的校规约束他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完不成相应的学分积累,就要予以劝退,禁止让清考来帮助他们顺利拿到毕业证。
所以,我认为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假,既要给学生上好知识课,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在承担职责的过程当中说教是必不可少,但是作用真的不大,必须要辅助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否则老师的工作真不好做。
你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特别是当下,教师企图再用苦口婆心的说教去改变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掏心掏肺给了学生,对一些学生而言,也未必能够触动他的心灵。
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特别的体验,没有重要的经历,没有足以让他感觉到危机和惶恐的压力,他们是很难改变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内心没有自我矫正,评判,期待和改变,教师就是磨破嘴唇,操碎了心作用也不大。
去年,我参加了九年级一个班的主题班会,真是感慨良多。
班主任老师把这个主题班会准备的特别的充分,设计的也十分的精彩。班会的主题是《青春的光辉》,班会上,有共唱班歌,有励志宣誓,有激情演讲,有谈感想,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席即兴发言感人至深。
班主任的老师的公婆身患绝症正在住院,而自己竟然没时间去到医院探望一下。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两岁,由妈妈替自己照顾,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生身上。
班主任发言的过程中,多次哽咽,泣不成声。班上的一部分孩子,特别是女生,被班主任的发言所感染趴在桌上抹眼泪。而班中那一部分所谓的后进生,却目光呆滞茫然,毫无表情的看着班主任,没有任何被触动感动的迹象。
之后的一个礼拜,我和其他代课老师聊这次班会。老师们都说,感动和触动只是一时的,过后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特别是对那部分不学习的同学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听一听老师们的谈论,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感叹啊。
对于人民日报所评论:教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我本人深有体验,深感认同。这个就是当下,特别是中学和大学真实的教育状况。
有些老师的说教只能感动自己,学生不为所动,老师太难做了,你怎么看?
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声明,我对教师没有成见,我家有三个教师(嫂子、哥哥、妹妹都是教师)。
所以我只是客观的谈谈我个人意见。
1、老师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现在孩子懂得多,接收的资讯非常广泛全面,估计好多孩子都比老师知识面还要丰富。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你如何去说服学生?如何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如果老师不管在诗词歌赋、音乐造诣、网络游戏、世界地理、军事、人文、历史、哲学甚至卡拉OK等等各方面都能够全面压制学生,才有可能让学生从心里佩服你、崇拜你!
那样带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
所以,第一就是老师要检讨自己的修为够不够!
2、教师首先是要读书。
大家可能很奇怪,教师咋就不读书了?我告诉你,现在还真没有几个教师喜欢读书的。
我说的读书是指博览群书那种,是指开卷有益那种,而不是你是数学老师就只知道做算数题那种死读书。
其实这不能完全怪教师,跟整个社会氛围有关,大家看看周围,有几个人还保持着读书的爱好和热情?!😓😓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古人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喜欢读书,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知,,,, 真的是一件有趣而且很美妙的事情!
喜欢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来历吧!是他们几个喜欢吟诗作对的朋友聚会在一条小溪旁,在河里放一只纸船,纸船顺着溪水一路前行,停在哪个人面前,哪个人就吟诗一首,王羲之就在现场记录下大家随性发挥的吟唱,,,,想想当年那种场景,感觉特别的妙不可言!😊😊
现在社会以钱为中心,聚在一起不是谈房价,就是谈股票,,, 但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应该要有“读书”的爱好并且享受“读书”的美妙!
想想你在学校里,一身书卷气,谈吐幽默风趣,看问题睿智,,,,学生不管请教啥问题,你都能够侃侃而谈,如涓涓流水,如春雨滋润大地,,,,孩子们那种渴求知识的干枯的心灵是不是得到了滋润!?😊😊
3、教师最重要的是“育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教一点点专业知识,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答疑解惑”。
通过“答疑解惑”来“育人”。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老师们身上,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护呵护!
现在有几个老师在“育人”!?现在老师们在一起谈的都是钱钱钱,,,是不是?还会谈怎样补课找外水是不是?这样的老师会给下一代怎样的影响?答案可想而知!😓😓
4、老师应该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呵护。
儿童,青年,都像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基本上取决于学校的培养,所以老师真的是重任在肩。
同时,他们也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他们有梦想,甚至是幻想。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博学、睿智、既严厉又慈祥的老师去爱护、呵护、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健康康的、没有任何委屈、任何打击、任何阴影的成长!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一个老师如做到上面四点,何愁带不好学生、教不好学生?各位觉得呢?
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