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军为什么不建造成千上万艘潜艇,把美军阻挡在大西洋之外?

提出这个问题的兄台是不是对潜艇作战有什么误解?

须知潜艇并不是什么很厉害的武器,尤其是二战的潜艇,航速慢、声呐水平差、噪音大、结构脆弱,动力也不是很好,指望这种武器与满水面的驱逐舰、巡洋舰、航母作战是不可能的。

潜艇在二战的最大作用是封锁商路航线,尤其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全世界的盟国提供军事支援后,潜艇的“吨位战”被提到台前。

所谓“吨位战”,意思是通过潜艇的埋伏,将航线上的运输商船统统击沉,让你的生产超不过我的击沉速度,彻底废掉你的航线。初期的吨位战,的确对北大西洋的盟军运输船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时间“谈狼色变”。

这里不得不提到德国U艇战术的核心人物——邓尼茨。邓尼茨开创了潜艇“狼群战术”,通过密电码将大洋中的潜艇串联起来,闻风则动。平时散在航线节点上,只要一见到大批猎物,便如嗅到血腥的狼群一样聚集,疯狂的灭杀盟国运输船。

关于狼群和吨位战的故事我们不用讲太多,只需要明白二战的德国潜艇主攻对象是对方的商船就行了。虽然“狼群”的U艇也有许多击沉军舰的记录,但归根到底潜艇是不敢在驱逐舰与巡洋舰面前横的,要是遇到猎潜艇或反潜机,估计更是哭都哭不出来。

后期盟军展开了不间断护航,加大了对航线的把控力度,一番血战后,U艇基本上就再也翻不起浪花了。相反还需要通过诱饵和伪装船去勾引U艇上当,一旦U艇被发现,不死也脱层皮。

一艘普通的U艇经济航速只有4节,一般以这个航速航行,氧气也就够航行24小时,到了这个时间必须上浮换气和充电,否则不光船员会毒死,轮机也会失去动力。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那些眼花缭乱的潜艇大战,往往潜艇来个深潜或者静默便逃脱一劫。须知真正的潜艇成员这个时候要困难一百倍。那些头顶游曳的驱逐舰一旦发现目标,根本不会因为看到点深弹炸出的油花子就撤兵的。因为傻子都知道U艇潜伏不了24小时,加上任务埋伏时间,可能一下午都潜不住。再拿圆规在海图上按照4节速度画个圈,拖着声呐走一圈潜艇就得完蛋;这个时候的艇员可能已经吸着过氧化钠药片昏头转向了。

明白了潜艇的这许多难处,自然就明白潜艇并不是什么强力兵器了,它只是一件特殊的,被用在了合适的地方的、能用于非对称作战的,又善于潜伏的军舰罢了。即便你造出成千上万艘,也不敢拿这些东西去硬怼驱逐舰、猎潜艇、反潜机、巡洋舰的阵列。想拿成千上万的U艇去怼美军?给美军送肉还差不多!

王司徒原创,欢迎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