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如果你想退学,首先你得清楚一点,你为什么要退学?是否是为了梦想学校而复读?
如果不是,望你三思而后行!
高考复读学霸吴善柳,为了清华大学,不惜复读八年,最终梦圆清华!
高考状元刘丁宁,为了北大,毅然放弃了享有72万元全额奖学金的香港大学,选择复读,最终,她第二次以“辽宁省文科状元”的身份,如愿去了北京大学!
他俩为何能够成功?
我想,除了拥有超高的学识外,他们还有清晰的目标学校。
(一)你为什么要选择退学?是饮食不适应,还是与舍友关系不好呢?
是专业不适合,还是离家太远,想家了?
如果因为专业问题,那没办法,复读也未尝不可。
如果是其它原因,你就要做好反思工作了,为什么不想着去克服呢?
(二)如果你想退学并复读,不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分析高考试卷,进行能力评估。
分析试卷,找薄弱项,思考如下问题:
“我能不能在复读的一年内解决掉这些薄弱项呢?”能,可以复读;不能,继续上学。
【2】有信心,则复读!没有信心,则上学。
【3】与家人沟通,考虑家人意见,再结合家庭经济条件及今年的高考政策,然后再做决定是否退学去复读。
(三)不妨静下心来,给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涯定个目标,或许你就能重燃信心与斗志!【1】大学四级和六级,定个时间表,争取一次性通过;
【2】努力学习,争取拿到校和国家奖学金;
【3】积极表现,争取入党。
【4】与其复读,不如考研!考研同样可以实现专业改行。
【结束语】未来的路到底该往哪儿走,或许只有你知道!如果你知道了,请立刻行动,因为路,就在脚下!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二)
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鞋穿在脚上合不合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总要为自己的行动结果担责。退学复读高五,值不值,自己深思反省自检了吗?是什么原因想退学再复?反复权衡分析了吗?有无意气用事?自己的家庭,父母想法又如何?别以为退学复读纯属个人行为,实则牵连不少,没那么简单的。自己多想深想,再静下换位想想再做抉择吧,不要急于下结论,想必当初填志愿就有过急而有考虑不周或缺乏知识经验等原因了。
为什么复读?复读后会如何?再复读就会达到预期吗?达到预期后又如何?这些问题深思过吗?青春无价而易逝,好梦难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会无遗憾?是什么使你重燃复读念头,有无意气用事?自己弄清楚想明白了吗?自己有底气和足够的坚强意志吗?复读是有压力的,再复压力会更大,能承受吗?人有执着是好的,太过执着就是坏事了。为梦想学校而复读,在我看来有点不值,多少人梦想读清华北大,但不是有人考上了也有自动主动退学的?梦想是好的,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只管梦想,不管现实,未必就可实现,重现实则会快实现。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精神是好的,但不顾现实就未必是对的。为何报到入学了又急于要退学复读?做到三思而后行了吗?是专业不合?是学校条件大跌眼镜,远没想象中美好?是饮食不适应,还是舍友不合流?到了新环境谁没有问题?一有问题就打退堂鼓,也对吗?你对你的人生做好认真规划了吗?再复读就可?看来遇事你未必勇敢面对,复读后又一次这样的,难道又以再复读来应对?就只有这一法,别无他途了?
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先从改变性格心态思维开始。自己一变,其他也就变了。先改变自己,你真做到了吗?读什么大学真有那么重要?值得再耗一年青春?有两个高中同学,一个因家穷无法完成学业,高二后就到珠三角打工了,一个家境富裕,考上大学读了,再读硕士出来找工作,成了昔日高中同学手下。然后有许说法,你又会有什么感受,作何想,有何启发?
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我至今都为一位高中同学感到可惜!
这位同学的数学非常好,基本上都是140+那种类型,这在文科生中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可惜英语不好,第一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一本选择复读。
第二年成绩不错,考了班里第一名,成绩600多分,当时班主任让他报考山东大学,因为比较稳,但是他执意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而那一年恰巧遇到北师大的周年校庆,宣传力度很大,分数一下高了很多,他刘这么遗憾的落榜了,被调剂到东北某211大学,开学一个月左右选择了退学。
再复读一年,被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录取,虽然不如意,但是不敢再复读,不管成本如何,各方压力已经让他不能承受,就这样勉强上完,整个人已经没有了锐气,再加上年龄没有优势,学校也不是很好,所以最终选择了由家人出资自主创业,开了个小店卖东西,在他老父亲看来,这学是白上了!
其实,对于很多70、80后的学生来说,复读两三年真的不是什么事,那个时候大学生少,录取率低,考上考不上本科差距很大,很多人考上本科,就意味着有个好工作,所以在高中耽误两年甚至更多年都是值得的。
但是,现在大学生已经“一抓一大把”了,早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你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高中阶段,实在是不值得,那位被称为“高考疯子”的河南考生吴善柳,复读8年考上清华,最后不也只是当了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吗?
所以,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勇敢面对现实,勇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行,而不是选择逃避,逃避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无法解决一世的问题,在大学你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机会,加油吧!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如果是我的话,应该不会选择回去读高五。
高五真的需要勇气,高三我们知道压力大,上了十几年学,高考是对你这十几年学习的一个考验。高四压力比高三要大的多,特别是心理方法的压力,有背水一战的感觉。如果选择高五,要么是已经麻木了,要么是在崩溃边缘,我真的很佩服那些高五、高六的考生。
为什么不值,我是这样考虑的:1.高五提升成绩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已经有了两个高三的经历,这方面你是最清楚的。普遍反映高五提升成绩的幅度不会太大。
2.你选择退学的理由是啥
自己成绩不理想选择的学校、专业不理想?如果是这样,完全可以通过大学阶段的好好学习来改变的,不见得非要复读。在大学阶段好好学习,选择继续深造也是不错的,而且可能性比再次参加高考的可能性要大。
3.其他客观存在的问题
现在回去复读,好的复读学校已经进不去了,只能选择一般的学校;
晚一年毕业又要有很多人和你竞争工作岗位;
复读一年费用方面和父母方面也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说,既然大学已经开学了,那么就好好在大学学习,不要在想去回去复读吧。
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我的一个同学,她读了高五,是因为高四考得不好,没有被录取。高五后,考到了西南交大,算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题主已经报到九天了,此时应该正是在军训。是因为军训太辛苦,还是不习惯大学生活,还是这个学校太不理想了?
我记得有学生在复旦大学读了一段时间,不喜欢,退学重新高考;还有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了一年后,不满意,退学再高考,考到了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
有前车之鉴,也许题主似乎看到了希望,心中那颗跳动的心,已经跃跃欲试。
但是,做决定之前,再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一下:
1、自己还能再容忍补习班的压力吗?高四给人的压力,题主已经体验过了,高五的压力,比高四要大得多。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压力,恐怕还有家庭经济,父母观念的压力。
2、自己的学习能力,能保证明年能取得好成绩吗?如果明年能考到心仪学校,那就皆大欢喜;如果高四时,已经拼尽全力,才考上现在这个学校,那得想想,自己的学习力,能让你明年实现愿望吗?
如果不能,那将如何面对再一次失败?
现在的学校,管理和环境是很差吗?周围的同学,也全都不如你吗?在军训时,可能还没有真正接触到老师,你觉得他们都教不了你吗?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那么就跟随你的心吧;如果你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或者内心的不甘,想要再复读,奉劝你还是躲斟酌。
毕竟,大学里改变自己,靠的不完全是老师,同学,环境,而主要是内省。
以上为个人观点,您觉得呢?欢迎留言探讨!
我己经复读了一年,来大学报到了九天,退学回去读高五值不值得?
说来也奇怪,这是今天遇到的第三个关于大一开学复读的问题(前面两个为家长咨询)。
开学复读小高峰开学两周左右又是一个复读的小高峰,主要原因是各种的不如意。
985、211重点大学,开学军训两周。看着别人读的专业,自己的确实调剂进去的,心里不舒服。
普通大学开学两周,实在接受不了这大学比我高中还小。
也有因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水土不服而考虑复读的。
如上情况,统统不建议复读。
职业生涯要往前看有的同学说未来怎么样不知道,还不如复读一年考个好学校好专业。你确定明年一定能够涨到50分以上吗?目前正处于高考改革期,未知因素太多。
对于重点大学的同学而言,学校有大量的本校考研名额。大一转专业名额少,考研的名额可不少。
对于普通大学的考试来说,目前就业的压力确实很大,如果不是因为发挥失常的,先取得一个本科毕业证再说。真想复读的,再暑假早就去了。
水土不服,那都是惯出来的。高中三年,高考一年,小公主小皇帝的病还没好。
我个人不是非常赞同高复,即使是高四复习,跟不要说高五。高三本来就是高中的第二次学习机会,从头到尾的复习,如果考不好再复习一年就一定能好?
有的考生甚至在高考前就想好了退路,考不好大不了复读一年!这也是导致目前复读成风的一个原因。可是时间宝贵,对于高考而言你的成绩是进步了,但是对于人生而言职业生涯整整少了一年!
这一年的时间也许仅仅晚一年工作,晚一年晋升,少挣了一年的钱,但是如果早知道会晚一年,为什么不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努力!
写给还没有高考的孩子——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不复读能做很多事!
高考2020欢迎关注张老师生涯课堂,专注教育问答,分享帮助更多考生与家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