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学历重要吗?老穆相信,不同的人,会给你不同的说法。
有人觉得学历不重要,只要你有真本领就可以了,比如保安。
有人觉得学历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学历,连“门”都进不去,比如医生。
这个时候,或许还会有人提问:是不是你考上了研究生,成为了博士,工作就随你选了呢?
老穆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可能!
事件概要——网传某名牌大学博士,找工作碰壁,竟然因为第一学历不过关。网传一上海交通大学算法博士,工作三年后,觉得现有的工作不称意,故选择辞职。
本以为凭借着高学历,可以纵横职场,不曾想,两个月过去了,他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被委婉地拒绝了。
“抱歉,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会联系你。”(一)用人单位往往觉得第一学历很重要,为什么呢?用人单位往往认为第一学历很重要,因为它代表学生的真实能力,而现在的学历,则难以体现,尽管你是博士。
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研究生,相对比较简单了,录取条件也放宽了很多,所以没有很足的含金量。而第一学历则不同,那是你经过之前12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因而含金量十足。
(二)老穆认为,“第一学历非211,博士985名校”的考生能力应该胜过“第一学历211,博士985名校”的学生,应该优先录用。同等条件下,第一学历更低的考生,考取985博士的概率更低,但如果考上了,足以说明其很刻苦,能力很强。
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应该优选录取,为什么要拒绝呢?
(三)学历、经历、能力、资历,如果让你去排行,你会如何排呢?老穆认为,能力第一、学历第二、资历第三、经历最后。
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没有任何学位的情况下,被清华大学聘为清华国学院教授。
试想一下,如果清华大学当年非得按学位为标准进行人才录取,那么,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就少了一位大国学家。
【结束语】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呢?我想,这个问题永远也争论不完,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是不同的。
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更重要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歧视是很正常的,不仅用人单位,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高校,公务员都看第一学历,无论你后面的学历怎么样,照样被鄙视。
认识一个交大博士,她的本科是扬州大学,通过推免,在交大硕博连读,来我公司实习,身边一些交大亲生子们一问她的本科学校,就说你不是交大的,只有本科是交大的才是交大学生。
这位交大博士也很郁闷,她明明在大学的四年很努力读书,然后保研到交大,但是在外人看来,你依旧不是交大的人。她在学校里都受鄙视,更何况社会上 。
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我们无法改变, 唯有改变自己。
这位交大博士能力一点也不输给那些所谓交大纯血统的学生。
而且交大里面有一种观点特别好笑 ,认为本科毕业能找到工作的人才是交大的牛人,保研的是找不到工作的人,而那些还去考研的人,而考本校的人,那是既不会学习,也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他们有一个结论认为交大真正牛逼的人是本科毕业直接能找到工作的人。
这个观点超级可笑,笔者我当时听完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不管社会怎么去看待和区分,你依然要继续努力,人生毕竟是长跑,不是高考一个短跑 ,所以,持续努力,才能不断攀登高峰。至于别人的选择,那是别人,你就是你,你的努力,你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才是人生要追寻的目标。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水涨船高,学历通货膨胀造成的。
如果放在10年前,上交大的硕士就够牛了,何况博士。现在硕士博士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超200万人,录取72万,中国每年培养的博士人数世界第一。大学生一入学就准备考研,考研变成了很多大学生的规定动作,根本不想想为什么考研,反正大家都在考研。本来一部分人的考研动机是读研究生后好就业,结果发现现实很残酷,那怎么办?继续读吧!读博士吧!现在大学生每年毕业人数超800万,确实压力大,也是逼着读研人数上涨,结果就是水涨船高,买方市场,雇主话语权增大。只要985,大学老师必须博士,985的博士,硕士本科也要985高校。造成的结果就是学历通货膨胀,个人和国家的成本都增加很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于学历的崇拜到如此程度。
第二、人才质量确实不一样。
上交大分数线要670(今年辽宁的线669),genq你非985的学校之间差100+,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哈佛教授李欧梵(他是哈佛博士)曾经说过,在哈佛最牛的那批学生是本科生,不是那些研究生和博士生,因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人数要比研究生少。一般大家考研都是要去更好的学校,比如扬州大学本科,南京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清华的本科生一部分直接就业了,去了那些牛逼企业,一部分保研(硕博连读),一部分去了国外顶尖大学,比如哈佛,牛津。
这样的歧视从平权角度看是不合理的,但是又是残酷的现实,雇主也有他们的苦衷。
一般算校友只是算本科生,现在都泛化了,加上了研究生博士生。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学历就是敲门砖,达不到公司要求的学历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很多大公司招聘,非985、211院校大学毕业生不要,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觉得实在不公平:学历就那么重要?学历一定代表能力?不管你有多少疑问,在公司规定的学历面前不达标,想进去,门都没有。
这不,上海交大一博士生,工作三年后,辞职到网易求职,原本以为会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因为第一学历是湖北工业大学,该校既不是985又不是211,因此直接被拒之门外。
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第一学历就那么重要吗?
说实话,第一学历重不重要,取决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设有一定的标准,越是好单位用人标准设置的越高,为什么?因为报名人数多,竞争激烈,用谁不用谁,怎么衡量?公司不可能一眼看出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唯一能显示应聘者能力的就是学历。
在有的用人单位看来,第一学历代表着一种能力,能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考进重点大学的人,不仅具备高于他人的学习能力,而且这样的人做事的专注力、自律性都要高于一般学生,否则不可能考到重点大学。
要知道现在985在各省份的录取率最多不到6%,最少的只有1.10%;而211大学在各省的录取率最多不到14%,最少的只有4.1%,看来,能考上985、211大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能考上的都是学霸级人物,学习能力超强,其他方面也不会差。
相对而言,本科生考研没有高考那么难!毕竟高考是近千万人的大角逐,而每年研究生考试不到三百万。
所以用人单位会以第一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在用人单位看来,拥有高学历的人,能力更强,潜力更大,录用这些人,可以减少公司的培训成本,优化人才结构。
当然,并不是所有单位都看重第一学历,很多企业还是很看重能力的,对第一学历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如果用人单位第一学历不是985、211的不予考虑,应聘者也不用过于纠结,总有伯乐会相中你这匹“千里马”的。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看看现在的人才招聘会就知道了,各大猎头公司都要求优秀人才,他们对学历的要求都很高,他们往往看的就是第一学历,而看第二学历的单位很少。在人才招聘会上,他们没有办法鉴别这个人才的实际能力,只好以“学历”取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中毕业生选择复读的原因。在高考中,有的同学超过一本线几十分,但没有考上985院校,他们感觉在以后找工作时会遇到困难,所以宁愿多花一年时间去复读,也要考一所一流的985院校,就是为了适应当今招聘工作的需要。
而有的单位真的不怎么样,但在人才招聘会上,他们的眼光都很高,都希望招到优秀的人才,这时他们只能看第一学历。就以现在某些小学招聘教师为例,对刚毕业的师范类大学生都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且还要经过各种笔试和面试环节,按照考试的综合得分由高到底录取,有些中学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的要求也很高,至少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才能取得招聘的入场资格。有一个火锅店在招聘员工时,对学历的要求都要985院校毕业,他们可以给年薪20万,还有业务提成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尽量提高自己的第一学历。现在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语,以前看重的是实际能力,只要这个人有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单位就会接纳他。而目前要获得一张大学文凭,的确是太容易了,因为各大高校都在扩招,现在就是在厕所里遇到的人,十个都有八个是大学文化,要想选出优秀的人才,还真的得看第一学历。
我的侄儿是一所知名的985院校毕业生,去年7月到一家上市公司去上班,底薪1.2W,干得好的,公司另外还有奖励,而和他做相同工作的同事还有研究生,由于研究生的第一学历非985院校毕业,所以在工作安排时,有两个研究生给我侄儿当助手,听起来好像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北大清华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受社会的青睐?从这里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非211求职被拒,第一学历这么重要吗?对此你怎么看?
英雄不问出处,出水才看两脚泥看到这位大学生的求职经历,因为第一学历不是211的院校,被求职招聘单位拒绝。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评审职称所经历的。
20年以前,我从中等师范毕业,拿到的是中师学历。后来经过自己的继续进修,参与国家的自考,先后获得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小学教育本科学历。最近一两年有同学商讨着,是否再去进修个在职研究生,我自己也在考虑中。
在多年前评审职称中,因为第一学历是中师,被延后了几年。我在评审中小学一级教师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职称评审文件规定,二级教师任职满五年就可以申请评审一级教师。
按照这个要求我是符合晋升的,但是在这个要求之后,又附加了一条,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后取本科学历,必须从事本职工作满十年。
让我与同为本科毕业的同事,整整晚了五年才评审职称,当时为这样的政策出台,的确自己也心中充满了很多的不满。但是政策毕竟是政策,自己也没有办法 去改变。
只有自我疗伤,一切顺其自然,后来教龄满十年以后,我才评审了中小学一级教师。直到现在在填一些档案资料的时候,仍然表格的设置上还有原始学历,后取学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历只是敲门砖,跟能力不能划等号,高学历未必就是高能力,或者一些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比普通的学校的学生能力强。
也许有些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是利用名校高学历的学生,来给自己装点门面,我觉得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任何一家公司来讲,业绩可能是最重要的。
学历只是对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层次的反应,但是它不能代表学历高或者名校毕业,他就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业绩,产生更大的效益。
结束语:很多招聘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上,倾向于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导致了一些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跟宁可选择一些985、211的院校不如意的专业,也不愿意去选择一些普通院校优秀的专业。我觉得这样的导向性不好,应该是看实力看能力。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