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又是一声叹息!都快要开学了,却经历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两位老师而言,确实够糟心的!
据媒体报道,温岭中学教师李某某在家组织有偿补课;温岭中学教师杨某在家组织有偿补课。
两人先后被查到,并被当地教育局同时通报批评,内容如下:
给予两人警告处分,并交流至一级重点中学之外的其他高中学校(2020年7月执行),三年内不得调离、不得参加进城考试;当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扣除当年考核奖金,三年内不得参与评优评先、不得晋升岗位等级。被交流到偏远学校的做法,这两位不是首例,同样是暑假,榆树市也有两名老师因为“违规办班补课”,从而被交流到农村学校,具体处罚内容如下:
两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2019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当年薪级工资晋升资格和十三个月绩效工资分配资格。在今后岗位聘任及职称评聘中,同等条件下,次序排后;撤销所得的各项教育教学荣誉称号。交流到农村学校,交流时间为三年整,交流期满后不允许回到原学校工作,三年内不得担任班主任职务。那么,为什么要将违规老师交流到偏远学校或者农村学校呢?老穆是这样认为的:
【1】这算是一种惩罚,让其体验到违规补课的“苦头”,以后不再违反禁令。
将他俩交流到偏远学校或农村学校,他俩的上下班问题、生活质量水平、家庭交流状况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更能让其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2】让他们体会到偏远学校及农村学校老师的不容易,让他俩知道什么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
【3】平衡教育资源,促进那里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
他俩尽管犯错了,但他们的教学水平还在,倘若偏远学校及农村学校能利用好这一点,或许对教学质量地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做人要诚实守信,作为老师,同样要遵守规则,诚实守信,不做违反教育条例的事情!
最后,老穆奉劝那些有补课想法的老师们,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否则,浓浓地同臭味会把你引入万丈深渊……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暑假接近尾声,看到两位同行因为参与有偿补课,被主管部门处分。我只能说,看到这样的新闻的确让人惋惜。本该是休息放松的时间,却用来进行有偿补课,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正所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希望更多的同行引以为戒,不能再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悬崖勒马,立即收手吧。
有偿补课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于在职教师的有偿补,加大了检查处罚力度,不断有媒体报道,对于参与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的处理结果:
扣发绩效工资,调离现在的工作单位,降低岗位等级,两年或三年内,不能评优评先或者晋升职称。这样的处罚,也许还没有让更多的同行警醒。
我们的中考、高考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进行录取的。家长总觉得孩子的在校时间有限,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想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成绩。
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将来能被好学校录取。为有偿补课提供了,不错的市场需求。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
一些同行利用自身优势,会招揽班上学生和其他亲朋好友的孩子,到自己家里或者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去补课,老师利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在很多外人看来,如果老师参与有偿补课,可能买房买车不在话下,一个暑假赚得盆满锛满。有些同行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顾禁令的规定,参与有偿补课,更多是经济利益的诱惑。
有偿补课的危害有偿补课其实是有很大危害的,首先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偿补课会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家长的经济负担,融洽的师生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家长花钱请老师补课,老师获取补课费用成了天经地义, 师生之间就成了经济利益上的关系。
有偿补课有损教师形象,容易滋生腐败,我们讲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些同行有时自损形象,严重违反相关规定进行有偿补课。
如果不禁止有偿补课,蔓延的话容易造成。教育领域的严重腐败问题,人人都参与有偿补课,家长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制止有偿补课势在必行。
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同行为了躲避相关部门的检查,有偿补课由自己家里可能转向了其他一些比较隐蔽的小区。没有相关的安全通道,设施设备比较简陋。万一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安全事件,逃生都成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我支持相关部门,禁止在职教师与进行有偿补课,也从自身做起,从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活动。希望更多的同行遵守规定,维护自身良好形象,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胆大妄为,免得被处理,后悔莫及!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温岭中学是高中,高中直接面对高考压力,家长和学生,都有强烈的补课意愿。一刀切地禁止学校组织有偿补课,并不是务实的做法。只要需求真实存在,不在学校补,就会在校外机构补,或偷偷找教师个人补。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名校(大学)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谁强谁就胜出。这种相当于零和博弈的人才选拔模式,必定引发激烈竞争。在人的智商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唯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更大胜算。而补课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对想要拼搏一个好结果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没得选择。
现在并没有一条这样的禁令,禁止所有高中生补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公平,大家都不补课,结果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国家不可能颁布这样的禁令,即使颁布,也不可能得到落实。单独只禁止学校和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是没有意义的,无非是把市场全部让给了校外机构。
站在家长角度,其实最希望学校组织统一补课,收费低,与课程衔接紧,对所有人都公平。其次希望老师个人补课,有针对性,效果好。最不愿意去校外机构补课,花了大价钱,却收效甚微。
禁了学校和老师,家长失去了选择的空间。可是,又不能不补课,别人的孩子都参加了,自家的不去,岂不是慢人一步?
家长无法从这样的焦虑中走出,只能跟风——万一有点儿用呢?
我女儿读高一时,学校在周末和寒暑假都组织了补课。每个学期收费600元,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可是,仍有个别家长举报。
高中学校组织有偿补课由来已久,一直得到全社会以及主管部门的默认。但毕竟是违规的,只要有人举报,主管部门就必须查处。
没办法,学校只得把补课费退给家长,不再补课。
很快,学校周边,校外机构办的分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每学期收费3500,有钱的家长毫不犹豫报了名。没钱的家长,观望一段时间后,还是咬咬牙把孩子送过去。
那个举报的家长,不知有没有送孩子去校外机构补课。如果有,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学校为了出成绩,是有意愿组织学生补课的,哪怕不挣钱甚至贴钱都可以。但白干活不给钱,老师们不愿意。有些学校为了既不违规,又能补课,从财务上拿钱补贴老师们的加班费——每节课五六十元钱而已,远低于市场价。
家长们最期望的就是这个结果——学校免费给学生补课。可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额外增加这笔支出,财务吃不消。加上近几年来,财务纪律越来越严格,学校账面上不得支出加班费,已经少有学校组织免费补课了。
如此巨大的市场,全拱手让给校外机构,有些老师不甘心,也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偷偷在家里办起了补习班。
这种班是很赚钱的:两三个老师合伙,招三十多学生,每生每学期收费3000,总收入10万以上。周六周末每天补3个小时(4节课),全期160节课,单节课时费高达六百元以上。对工资不高的教师来说,如此之高的额外收入,完全值得铤而走险。
但风险同样极高。不但校外机构会举报,没有参加补课的家长也会举报。前几天,网上流传一张截图,令人啼笑皆非——有家长在政务平台举报,老师暑假给自家孩子补课,不公平,要么责令立即停止,要么给他的孩子也免费补课。
这位家长的无知不值一哂,但人的阴暗心理却可见一斑。
高中学段,要杜绝老师私自有偿补课,唯一的办法,就是学校统一组织补课,补课费由政府买单。事实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正是这样做的。浙江温岭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不错的,为什么不借鉴这种做法呢?
至于,将“犯错”的老师调往薄弱学校,是否有悖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确定的。如果说,将教师调往薄弱学校是一种惩罚,那么,一直在薄弱学校工作的老师,岂不是天天在接受惩罚?
我的观点是,如果一定要惩罚这两位老师,可以处以扣发绩效工资,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将他们调往薄弱学校以示惩罚,至少在舆论导向上有问题,不可取。
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国家为什么可以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而教师不行,老师在暑假期间补课妨碍谁的利益了,没有老师在家的补课,社会上培训机构生意少了吗?补课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需求,靠这么个处罚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想让孩子成绩好的家长有错吗?孩子想提高成绩又有什么错呢?同时也违反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利。要是真的为了孩子的学业减负,为什么不取消培训机构的经营资质?
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8月16日,浙江温岭市教育局发布消息,该市温岭中学2名教师因暑期在家组织有偿补课,被处以警告处分,并交流至一级重点中学之外的其他偏远高中学校,三年内不得调离、不得参加进城考试。
温岭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城里的老师犯了错误,就交流到偏远的学校,“流放”到农村去,这是一个沿袭多年的套路。
这个所谓的套路,是指当年城里的干部犯了错误也是下放到农村去。农村很大,似乎特别适宜于藏污纳垢。
但是,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目前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新分配的新教师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任教,这个问题目前似乎还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就在这暑假即将结束,新学期马上要开始的当口,又有几位比较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任教去了。其中一位是我乡中心小学的业务副校长,他到县城学校去做了一名普通科任教师;与此相呼应的,是新分教师不愿到我乡来。
按照惯例今年教体局又特意定向分给我乡几个名额,但让人无语的是,居然最终报名的人数还没有给出的名额多。大概是一气之下,教体局把原本照顾我乡的名额给拦腰砍去了一半。还有更可气的:按照志愿已经分配到我乡的新教师,纷纷失踪,不来了。
说我们这里“偏远”,确实是有那么一点儿。
但是,从县城纵贯我乡的准省道是双向6车道的宽阔马路。我乡的多数学校都在这条公路两侧,而且中学和4所规模最大的小学大门口几乎就对着大马路。从距离县城最远的那所学校开车去县城,也不超过一个小时,交通相当便利。
是农村教师薪酬待遇差吗?也未必。反正我们乡的教师单是乡村教师补助费一项,就能比县城教师每个月多出1000多。
国家对在乡村任教的老师还有其他优待。
所以,乡村教师之于城市教师,不见得是物质匮乏,不见得是薪酬低,他们缺少的是可能是在心理上希望被认同,人格上被尊重。在这个背景下,乡村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所急需的是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现在把违法乱纪、犯了错误的教师“流放”到这里来,就等于让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背负起了藏污纳垢之名。等于对外宣称,这些乡村学校是垃圾学校,教师是劣等的次品。
这个锅,我们乡村学校不背,我们乡村教师不背!
优秀教师纷纷流出,却难以流入,这早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痼疾。现在把受到处分的教师“交流”到这里,能够壮大农村的教师队伍吗?能够雪中送炭的吗?只怕恰恰相反:他们的到来是往乡村教育的疮口上撒盐,是往冰雪上加霜。
因为这些犯错误的教师在资讯发达的城市里都能够置三令五申、宣传得能让人耳朵起茧子的政令于不顾,公然违法乱纪。现在到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来,他们就幡然悔悟,要痛改前非,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从此就把一颗红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乡村渴望知识的学生啦?
哪里会有这么神奇!
恐怕他们只会放飞自我,可着劲地混日子了。
违法乱纪的教师,我们乡村学校不要!
浙江温岭中学两教师因暑期有偿补课被处分,交流至偏远学校,你怎么看?
这个事情只能是这两个老师倒霉,说到补课我想说两句,学生在学校上课没学到位,只有找老师补课,不然将来怎么考试,怎么就业,我是驾校的教练,遇到一些学员学的差的,怎么办?也只有多练不然考不到驾驶证学员会疯掉的,平常学校上课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补课怎么了,补课碍谁事了,自己的孩子花钱补课怎么了,这个时候不拼,将来后悔死了,总之自己花钱补课,没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