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如果你用“猥琐”的眼光去看待小学这篇课文,我想,谁也救不了你!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年轻男女!尤其是七夕节的存在,更是增添了这一神话故事的烂漫与神秘色彩!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好事者将故事中的“洗澡”与“偷看”情节放大,从而营造一种自我感觉“不良氛围”,从而引发人们的围观与热议!

老穆想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果你是莲花,出淤泥也不染!

我想,孩子们不就是纯洁的莲花吗?任凭好事者如何渲染,都是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纯真与质朴!你们觉得呢?

(一)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章内容(部编版)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我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他沿着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着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么漂亮。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二)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内容

【1】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

(质疑一:偷人家衣服,对吗?)

【2】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

(质疑二:偷看女子洗澡,对吗?)

(三)神话不是生活,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神话中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出来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自我辨别能力,是不会太在意里面内容的。

我们不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吗?谁在意这个细节了?

明显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四)凡是用生活逻辑去“揣度”神话逻辑,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五)现在的学生比较早熟,这需要老师在教学时把握好度!

当然,有些内容,倘若能删去,或许更好! 比如“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里洗澡。”

【结束语】 神话故事,往往夸张而高于生活,所以请大家在阅读时,不要用严谨的生活逻辑来“审视”神话内容。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小时候觉得作为牛郎,一个男人怎么能偷看女孩子洗澡呢。还把人家衣服偷走了。这个织女,不嫁给他也没办法嫁给别人了。因为古代女孩子是不能随便和男孩子有接触的,好像是脚除了自己丈夫也不能被男人看到 ,何况全身都被牛郎看到了。我妈妈说她嫁给我爸爸拜堂那天才看到我爸爸。作为女孩子 ,平时家里来男客 ,她必须回避的,她表哥来走亲戚,她也要回避的。估计织女正好在青春期情窦初开时。平时也没有和男人接触过。遇到男人太少了。就遇到这么一个牛郎,所以 ,就奋不顾身地有了感情。

如果我是王母娘娘,也要拆散她们的。门不当户不对。一个放牛屌丝男 ,通过非法手段拐骗一个不谙世事少女。织女主要是太单纯 ,不知道民间疾苦。没尝过婚姻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滋味。所以织女是个叛逆富二代官二代。

如果王母娘娘不要把她强行带走,就让她和牛郎慢慢熬着, 估计后面三天一吵两天一小吵,两个不同阶级的人是没办法调和的。最后织女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去了。

织女和牛郎之所以鹊桥相会你侬我侬的,那是因为被强行分开太早了 ,彼此还没厌倦。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最好的,以为被阻挡的爱情才是真爱。再说还有舍不得两个孩子。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知道《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为什么会出现在小学课本里而不会出现在初高中的课本里吗?就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还很单纯,他们不会意识到“牛郎偷走织女衣服”是一件很不道德很猥琐的事情,而老师也不会对他们讲类似“偷女生衣服是不对的”这些道理。

其实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男生偷拿女生衣服会怎样,应该受到什么惩罚,而是告诉我们即便出生贫苦也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告诉我们要时刻同封建思想做抗争,争取自己的幸福。

假如这篇课文出现在初高中,那么势必会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而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织女洗澡,牛郎偷看云云。

那么牛郎的做法真的是荒唐猥琐吗?当然了,如果以现在人的眼光和道德法律的标准去评判的话,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以现代的眼光去评判一个神话故事吧?如果这样的话就未免太娇气了,而且牛郎的做法在当时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大家还记得的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认识的吗?是通过一头牛,对吧?记得课本里介绍的是牛郎和牛特别亲密,牛郎的哥哥嫂嫂对牛郎不好,只有牛是他最知心的朋友,牛郎有什么心事都跟牛说,一天牛突然开口说话,他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后来牛郎就去了,然后认识了织女,两人结婚生下一儿一女,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牛郎偷藏织女的衣服是按照牛的吩咐做的,那么牛郎为何会听一头牛的话呢,其实很好理解,一头牛突然开口说话,寻常人一定认为此牛乃是神牛,凡人要听神的话,这是毋庸置疑的,况且他与牛朝夕相处,感情深厚,更不会怀疑牛的话。

所以牛郎偷藏织女衣服这行为也恰恰反映出了牛郎的憨厚,不是吗?

其实课本里并没有把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讲全,像牛为什么会说话?织女为什么注定就是牛郎的妻子等等。

按照这一故事的民间传说,牛郎的前世是天上的牵牛,织女与牵牛相爱,但天庭不允许男欢女爱,于是玉帝将牵牛贬入凡间,牵牛在天庭有一好友金牛星,金牛星因为牵牛求情而被一道贬入凡间,但不同的是,金牛星被保留了记忆,但成了一头牛,而牵牛却进入轮回重新投胎。

所以知道了牛郎,织女和牛的前世,就能明白牛为何会让牛郎去偷藏织女的衣服了吧,其实两人这是再续前缘,这也是织女为何见了牛郎之后便与其私定终身的原因,不是因为牛郎偷藏她的衣服,而是以这种方式为两人的再次相见创造机会,牛郎不认得织女,但织女却认识牛郎,所以织女一见到牛郎就立即认出了他并于他私定终身。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我记得好像是在初二学的。印象很深,当老师读到牛郎偷藏织女衣服那段,好多男生都发出窃笑咂嘴之声,也不知是嘲笑还是赞叹。就记得有一个男生笑声很大很刺耳还持续不断,所以被老师撵到教室外罚站了一节课。

下课之后,我同桌就很不屑跟我说:这牛郎偷看女孩子洗澡还偷人家衣服,哪里老实了?简直就是个大流氓。我要是织女,非敲破他的头不可!我忍笑说:可惜你不是织女,织女也不是你,人家不气不恼,还就一见钟情喜欢上牛郎了。同桌一翻白眼:估计在水里泡太久,所以脑子也进水了呗!好好的仙女不当,倒愿意跟个一穷二白的农民耕田织布,吃苦受累。我说:也许人家好日子过腻了,所以想换换口味呢……

后来发现,似乎男人都超喜欢这个仙女下嫁凡人的故事,对织女这种“为着爱情故,一切皆可抛”的多情女性欣赏向往之极。尤其是哪些能力不强、身处底层、条件很一般的男子。谁不希望自己能有牛郎一样的好运和福气——不费吹灰之力,仙妻到手,生儿育女、不离不弃!可惜,时移世易,牛郎式的成功已很难复制。要得到美貌娇妻,光靠脸皮厚、心眼贼、藏东西实在已不怎么管用。现代社会,谁要盲目效仿牛郎,偷看女孩子洗澡还藏人家衣服,就不被警察抓住关起来,估计也会被打个半死。

《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这些故事估计都是男人写的吧,听起来似乎很和谐很完美,实际上真的很肤浅很弱智。男人要得到幸福,只要学会一件事——会藏东西就行了。生活真要这么简单容易,男人哪里用得着都这么努力?这世上哪里还有光棍呢?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质疑经典、质疑传统、质疑课本,成为当今的一种时髦。一些人总想通过与众不同,来刷存在感。就像一些学渣一样,为了让心仪的异性同学注意到自己,就通过破坏纪律、故意与老师作对,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牛郎织女是由民间传说改编的,叶圣陶不过是用文字记录了这个民间传说。既然是民间传说,必然受到当时社会道德的局限。课文应该尊重原始传说,但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当代法律道德进行处理。如果大家都来质疑这些传统的东西,那么守株待兔之类的成语,刻舟求剑之类的寓言,都不应该出现在课文里。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被质疑“荒唐猥琐”,网友:我从小就觉得牛郎不咋地,奇葩,你怎么看?

还别说,我小时候也的确这么想过,我小时候就觉得牛郎凭什么娶织女,靠着龌蹉卑劣的手段得到了织女,然后被赞誉成爱情,我呸,我就是不相信什么爱情,牛郎就是流氓,就是想找女人干羞羞的事,因为他穷没人嫁给他,他也是挺幸运有只神牛,这才有情报,然后生米煮成熟饭,织女也是被逼无奈,后来生了俩孩子,不得不认命,最后鹊桥相会,其实织女是为了看孩子才和他约会的,爱情啥的不可能有,俩人都没谈过恋爱怎么会有爱情?小时候也就想想,也不可能跟别人说,没想到居然也有人跟我想的一样。为啥我会看不起牛郎,因为他让我想起猪八戒,跟猪八戒一模一样,偷看蜘蛛精洗澡,还偷闻她们衣服,那个好色嘴脸真是显露无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