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认为“上技校好,以后有个好工作,可以挣钱。上普高,就算考上大学,也没有什么用”的观点?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竟然认为考上大学也没有什么用?老穆认为,这样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是站不住脚的、更是荒唐而可笑的。

诚然,上技校以后好找工作,倘若工作优秀,还可以挣大钱,但是,考上大学就不能挣钱了吗?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北京大学。你能说俞敏洪考上了大学,就挣不到钱了吗?

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并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你能说马云考上了大学,就挣不到钱了吗?

诚然,随着大学的扩招,也存在大学生毕业后工资平平的现象,或许他们的工资没有“技校”出来的要高,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说上大学没有用。

试问,有用还是没有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吗?

(一)成才之路有多种,我们尊重每一种合法的形式。请不要无端地将两者拿来比较,这是破坏和谐的表现,也是不尊重成才之路的体现。

中考落榜后,技校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你用心去学,将来走上社会,同样可以找到好工作,同样可以挣到钱,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中考考入高中,然后再步入大学,同样是一条成才之道,而这条道路是主流的成才之道,也是大家和社会公认的。

既然这两条道路都是合法且公认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能将两者拿来比较,甚至是贬低另一方。

(二)千万不要用金钱观来衡量人的成才之路。

工资越高,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吗?

显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建设而默默奋斗?他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却是巨大的,难道你能说,那些上过大学的科学家没有什么用?这样的观点显然是荒谬的。

【结束语】请那些“持有这样观点的人”趁早醒醒吧!请你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用片面的、错误的言论来误导他人,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我们尊重每一种形式的成才之道,只要它是合法的。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有些人认为“上技校好,以后有个好工作,可以挣钱。上普高,就算考上大学,也没有什么用”的观点?

职业技术学校注重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是为中考艰难的同学提供的另一条梦想之路,能够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或者进去高等职业学校进修。而普高则是重点学习文化课,走学历教育这条路,考进大学后再选择专业课进行学习。

转一个职业学校从业老师的经历:

我是个北方小县城的技校老师。

学生大都来自农村。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其实有很多技校生刚入学的时候除了成绩不好,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但是为什么技校出去的学生就很难出头呢?或者说有没有因为上了技校,而让他们变得更难出头?

是知识吗?是学历吗?可是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高中应试教育和大学那点专业皮毛我觉得都不如工作的时候三个月学到的东西用的多,学历函授或者读电大也很简单。

看着一届学生毕业以及他们毕业之后的发展,很快我就有了答案。

是因为上技校的学生和上高中大学的学生他们在人生最有爆发力的阶段接触的人和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模式产生了产生了巨大差距,导致技校生很难出人才。

同样初中毕业,成绩好的去了高中,考不上高中的有两种,一种直接去了技校,另一种父母花钱让他们上了高中。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没考上高中的这两种。

两年以后,你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上高中的学生跟他在初中的时候没什么差别,说话做事还是那种简单的学生样子。但技校生却很多都变得能说会道,懂得多也大方。

在这个阶段,把他们放在一起聊天,你会觉得技校生懂得更多,更会说话。判断力更强更成熟,技校生会觉得高中生啥也不知道。

但是五年之后,就会发生反转。

五年之后再让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他们就聊不到一起去了。

其实十六七岁的年纪,是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

高中生在高中即便什么都不学,可他周围有一大群为了高考天天持之以恒学习的人,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坚韧和上进。他每天眼睛看到的脑子里灌输的就是沉下心来努力上进才是王道。

技校生不同,他周围大多是天天玩手机打游戏,说脏话,投机取巧,早恋的人。虽然能锻炼出一些圆融社会的样子,可他每天看到的就是我现在过得舒服最重要,或者应付过去就得了。在周围人都放松一切的情况下再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探索一个东西会变得很难。

这就导致二者在17.8岁的时候心性有很多差距。

在技校我能看到很多本就自制力不强的人在这里自制力变得更差,很多自制力还不错的孩子天天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会变得得过且过。而这样的状态如果不能改变环境的话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技校生毕业之后都会直接进入企业一线,他们的环境变得更糟。接触的人大都是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人或者和他们一样的技校生。

第一,这两类人生活水平都不高,当他看到的人都是这个生活状态时,就很难刺激他的上进心,让自己努力突破一线工人的身份。

第二,这两类人眼界就到这了,他们每天谈论的内容并不会带给更多的机遇和更丰富的内容。导致眼界变得越来越窄。

第三,人员流动性大,很多打工者都是半年换一个地方,这样的环境很难让他们形成只有在一个地方坚持力求上进才能走的更高。

这就导致大部分技校生毕业以后就是流转在各个电子厂做一线工人。因为电子厂相对轻松工资又高。就是机械的一个动作大脑什么都不用想,基本不会出差错但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大企业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线工作稍微辛苦一些但是会有上升空间,但他们干不长。

但是上了高中的不同,现在考个大学并不难,实在不济也能上个大专。虽然大学生活无拘无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堕落。可是他们周围的人都是经过高中的辛苦过来的,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有上进心的,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想法,能够让你看到更好的生活和阶层同时向往更好的生活,有向上爬的动力支撑。把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放在一起,眼界和能力的提升会很迅速。即便把他们放在企业一线,他们也有爬上去的想法和动力。

所以同样出身农村,上了技校可能就意味着他的眼界永远停在社会底层人那里。而如果上了高中哪怕是去混个大专,他的眼界也会开阔一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技校生都很难出头,也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比技校生优秀。只是成功率大学生要多的多。

所以我在带班主任的时候一直在努力的告诉我的学生这个社会的五彩斑斓,尽力的帮他们分析深层次的东西,希望他们作为技校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将来要面对的一切,保持上进。但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而且选择技校的学生大都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有很大的问题。他们在这样的年纪和环境下,很难意识到这些。

让16.7岁的小孩子学会自省,太难了。

其实对任何人都一样,你所接触的圈子,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就决定了你的眼界和高度。想要去更高的阶层,你就必须时不时的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接触更强的人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样你才能下意识的去自省,保持上进的动力。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素质教育非常关健,所以如果孩子分数能够上本科的话建议还是去读本科,哪怕是二本,出来以后不单是学历的差别,见识与境界区别也会很大。

如何看待有些人认为“上技校好,以后有个好工作,可以挣钱。上普高,就算考上大学,也没有什么用”的观点?

前几天看头条说“中国缺22000000高级技工”!中国现在每年有7-8百万大学生毕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