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分析病句才能找出病因?怎样修改病句才可以提高得分率?
☃️☃️☃️☃️感谢悟空邀请☃️☃️☃️☃️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修改病句,在不同的学龄段会有不同的题型和难度。
比如小学,大都为直接在原句上修改;到了初中,会有填空题和选择题;到了高中阶段,大都为选择题。
小学阶段的修改病句题,大都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句错误类型即可。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学一下语法,更有胜算。
修改病句原则如下:
修改病句常见错误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解题顺序如下:
附:语法
试题例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晚安,好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小学生怎样分析病句才能找出病因?怎样修改病句才可以提高得分率?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修改病句就成为必考的内容,而且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修改病句最重要的在于找出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准确把病句修改过来,那么怎样准确找到病因提高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呢?今天小徐老师就讲一讲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一、主干枝叶梳理法(缩句法)病句中有一类常见的语病叫“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分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形式,但是小学生没有学过划分句子主干,那就可以用缩句法,梳理出句子的主干,把句子缩为“谁干什么”“谁怎样了”“什么地方有什么”等只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小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对修改病句和鉴赏句子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面我就简单的句子成分作一下解析,如下图所示句子成分及成分残缺例题解析:
学会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先分析句子的主干,就可以很容易找出句子成分残缺的毛病了。然后用“增加”的方法补上残缺的成分,也可以用“删”的方法去掉多余的成分。
一般,句子以介词开头的,要考虑是否缺主语,因为介宾短语多数情况下不可以作主语。
例如:经过老师的一番耐心教导,使他深受教育。应该去掉“经过”,让老师的一番耐心教导做主语,或者把“使”去掉,让“他”作主语。如图所示:
二、逻辑关系分析法逻辑关系分析主要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子间的关系是否合乎逻辑。也可结合主干梳理分析法,先看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搭配,如果主干之间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以及修饰语内容是否有不合乎逻辑关系的地方。
通过主干梳理和逻辑关系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句子中搭配不当的毛病并用“替换”的方法将搭配不当的词换掉,如下图所示:
三、语感感知法有些比较简单的病句,我们单靠语感就可以发现病句的原因,如句子表意不句,读起来有歧义。还有重复啰嗦的句子、前后矛盾的句子等。此类病句我们可以运用“调和删”的方法修改病句。如下图所示:
四、常见病句整理法
有些病句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我们要善于总结整理,记住它们的语病在哪里,找出规律,从而慧眼分辨出相似毛病的一类病句。
这些病句有的因逻辑关系不合理而造成的搭配不当,有的成分残缺或成分多余,有的因前后矛盾或表意不明而造成歧义等,例如:
1、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了、成为”时,要看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如:春天的济南是最美的季节。其中“济南”和“季节”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济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他的家乡是河北沧州人。其中“家乡”和“人”主宾搭配不当,应删去“人”。
2、句子谓语是“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避免”等含有否定意义时,要考虑是否把句子意思说反了。如下图病句示例1.
3、并列式短语,特别是动词性词语并列在一起时,要检查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否混乱。如下图病句示例2.
3、句子中有“能否、是否、与否、有没有”或“成败、好坏、高低”等两面词时,要考虑前后一面与两面是否合理搭配,如下图中例句1.
4、句子中有“至少、最多、最低、近、约”等表限制的词时,要注意后面必须搭配确数,不能搭配概数。如下图例句2.
5、数量词做修饰成分时,而后面紧跟两个名词的,要考虑是否出现歧义。如例3.
6、句子中有关联词,要看关联词是搭配得当。因此有关联词的句子要格外注意关联词的用法是否恰当。
如,只有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能提高。“只有……就……”不搭配,要换成“只有……才……”。
综上所述,中小学常考的病句类型和分析方法基本就这些,希望同学们能根据实例好好总结分析,记住常见病句类型和特殊病句类别,一般修改病句就可以全部掌握了。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国原创,期待大家的关注和交流。
小学生怎样分析病句才能找出病因?怎样修改病句才可以提高得分率?
一、修改病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修改之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2、尽量少改动。
二、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增加、删除、调整顺序、更换词语、调整标点。
三、修改病句的步骤:
1、认真读句子、读懂句子意思。
2、仔细思考找出病因。
3、按照修改原则修改病句。
四、病句的常见类型
1、残缺:就是说句子中缺少必要成分,表达不清楚。
例如:在公园,玩的很开心。
修改:在公园,同学们玩的很开心。
例如:校长严厉批评了擅自离开教室。
改为:校长严厉批评了擅自离开教室的同学。
2、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同学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慢慢前进.
修改:同学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小路慢慢前进。
3、句子中词语顺序颠倒: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修改: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4、意思重复啰嗦:
例如:小明的叔叔大约二十岁左右。
修改:小明的叔叔二十岁左右。
5、概念不清:
例如:下课后,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到操场集合。
修改:下课后,全校师生都到操场集合。
6、前后矛盾:
例如:星期天下午,小明写了一上午作业。
修改:星期天上午,小明写了一上午作业。
7、分类不当、不合逻辑:
例如:小花书包里有铅笔、橡皮、直尺、悠悠球等文具。
修改:小花书包里有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
总之要多练,多总结,你认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