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对于初中生没有任何改变,该上职高的还是上职高,该上普高的还是上普高,并不会增加初中生上普高的机会。
改变来自于上职高以后。
这次普职分流的具体内容是:1、职高和普高的地位平等,均可以参加高考,考大专考本科,甚至以后考研究生,在这方面职业学校和普高的机会是平等的。
2、在就业方面职业学校出来的和普高出来的有同等的机会,社会不得歧视职高生。
3、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4、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解读一下:1、针对普高和职高地位平等和上大学的机会均等说下,划分普高和职高就意味着不可能平等,如果平等就不用划分,而是大家都上一样的学校。
就连普通高中内部还分个三六九等,都还分个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更何况是职高。
职业学校主要是培训职业技能的,和专门为了升学的普高还是有很大区别。
职高要比普高多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这无疑会占用学生很多的时间、精力,让学生如何用心去备战高考?
大学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职高根本比不过普高。
所以说给予平等参加高考的机会,但如果职业学校不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加强管理,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以前职高也是可以专升本的。
2、这个政策是好的,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消除不了人们对职高的偏见,如果你是老板,一位985和一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你选哪一个。
这个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
3、这个没什么好解读的,就是提高地位和待遇。
主要是提高地位,待遇方面,很多技术工资都比普通白领高。
4、应聘同样的职位,职高出来的和普高的机会均等,实际生活中这个企业来说没有约束力,对考公务员或许有用。
结论:这次的取消普职分流并不会增加初中生上高中的机会,改变的是上职高以后的事情。
这样的改变对职高生是有很大好处的,但需要长时间的改变。
这是我的理解,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取消初中毕业生普职高分流,这是最新消息,不是挣流量。实际上是将大部分职业教育移到大学阶段去了。国家加重了基础教育的份量,高中毕业后会有更多的人参考高考考高职。另外,原有普职高的界线将会模糊(不分流)!可能高中文凭看不出普职高的区别。同时,原有的普高生、职高生,在高考中允许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均是相同的!至于职高的那些专业课怎么样处理,笔者猜测可能是让学生自己选修!不论你成绩怎么,你可以修普高的课程,也可以修职高的课程。当然,高中学校会分层次,这个肯定不会变!你的分数在后二分之一,肯定是考不上长郡雅礼之类的名牌高中学校,你仍然只能进原有的职高学校读书,但你可能选择读普高课程(当然仍然也可读职高课程),可以跟长郡雅礼的学生在高考场中去pk!你也可以在高中学的是普高内容,但可和那些学职高的同学一同去读高职,当然,你也可以在高中就学职高内容,然后再去和那些学普高内容的同学在高考场中pk,当然,也可和过去一样,上对应的大学。总之,普职高没有再分流了!回答供参考。
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哈哈,看到这个问题以后,我不禁笑了。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不少创作者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信口胡说,胡编乱造,对有关的政策进行错误解读,对有些人进行了误导。
这几天,在自媒体平台和短视频中,经常推送类似的文章和视频。动不动就是“重磅”“好消息”,借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国家有关部门在这几天确实出台了新修订的《职教法》,我仔细阅读了全文,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提及“扩大高中招生”的字样。针对普职分流这个问题,所用的语言描述是:在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这个描述与之前的《职教法》有所不同。原来的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比如普职分流是按照5:5的比例进行的。现在的《职教法》不再硬性规定分流的比例了。
初中的班主任和老师就不用再去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厚着脸皮动员学生报考职业学校了。学生爱报就报,不爱报就不报,他们也不再强制。
如此一来,就有更多的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了。
请注意,我这里是说的是更多的学生参加中考而不是考上高中。为啥如此说呢?原来有很多学生被班主任动员上职业高中或者其他职业学校,就不再参加中考了。
现在呢,不动员了,不强制分流了,就会有更多的初三毕业生想通过中考,看看自己能否考上高中。
更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就意味着更多的学生能够考上高中吗?
这显然是不成立的一个伪命题。
高中学校的数量没有增加,高中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增加,高中招收的学生数量还是那些。
分子没有变,分母却增加了。中考录取率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运算题。
很明显,中考录取率会降低了,原来是50%,现在可能变成40%,因为参加中考的学生多了。
这说明什么?
该考上高中的还是能考上高中,那些考不上高中的还是没有高中可上。
十六七岁的年纪,考不上高中,能干啥?到工地搬砖,还是到厂子里看机器?恐怕很多家长也不舍得吧!
这个年龄还是学习的年龄。不能上高中,不还有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吗?这些学校的大门敞开着呢!
虽然不再强制普职分流,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该走的还是要走,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呵呵,您看明白了吗?
我是松子说教育,一个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写文章,从专业的视角评说教育,分享不一样的教育认知,给关心K12教育的网友提供一些参考。真诚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留言和评论~~
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我来解读一下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吧!
意思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
现在给明确了,职教路线与普教路线的教育层次对等,并且职教路线的专本科甚至研究生,与普教路线在就业、权益等方面平等。要求保证职教路线在就业、社会权益等各方面,与普教路线平等。比如考公务员,招本科学历层次以上的,以后要包含职教路线的本科。
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普职分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在新版的《职业教育法》中以“职普融合”代替了原版的“职普分流”,于是不少的人据此解读为取消普职分流,认为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可以顺利入读高中。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
4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回应:这其实是一个误读、误解。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的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职业教育。
相反,新版的《职业教育法》更加重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融通、互认,职业学校学生、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同时,《职业教育法》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从发展需要看,取消职业教育也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学生基数大,普高无论是在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方面短时间内都是难以满足要求的。另外一方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做学术、做研究,我们需要更多的劳动者。
即使是在实施“职普分流”的时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最终辍学或者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需要转变观念的就是学生及其父母,职业教育也是学历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生参与职业教育,既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也有机会升入高等级学校继续深造。当然,要转变这一观念,更需要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充分挖掘潜力,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培养一大批“工匠”。
当前,由于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指导方面的一些因素,导致老百姓对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缺乏信任。假如职业学校在专业技能方面下足功夫,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取得专业技术提升,出校后能够独当一面,受到企业的重用,老百姓的观念自然就会转变。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后在就业、待遇等各个方面的“内卷化”,清华北大高材生到社区、街道、中小学任教等等显示,增添了老百姓的焦虑,与之相比,职业学生就更不具有竞争力了。这是一种不好的社会导向,学校放着大量的师范生不用,跨行选择非师范学生,这不是社会进步的反应。
人尽其用,充分调动资源的合理分配,每一个人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选择。职普分流转变为职普协调发展,家长们都不得不面对职业教育这一选择,要避免孩子因为成绩不好、缺乏学习的动力而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那么提前就要给孩子做好规划,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巴菲特给女儿一生的忠告》、《父母的语言》、《等你在北大清华》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无论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父母来说都是开卷有益。培养孩子,就得从小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学生究竟应该去哪里?
国家应该普及义务教育至高中毕业,基础学历越高全民的素质肯定也会相应提高。职业教育作为第二课堂,可以从课外兴趣班做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