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如果去掉关羽斩华雄,诛文丑杀五关六将等虚构章节,会怎样?

一台晚会,没有一个大牌压轴,就可能相形见绌。

一部三国,没有一个关公压台,就如其他演义流于泛泛。罗贯中凭一部巜三国演义》名列四大名著,盖因写了文武两人,武者就是关云长。

关云长在史上,武术不如孙武,武威不如项羽,武艺不如李世民,武功不如韩信,武力不如吕布,却独独能被人供奉在庙里,与文圣孔夫子并驾其驱,实在老百姓心里,一个出自杀了恶霸的流浪汉,能追随匡扶汉室的刘皇叔,忠义薄云天,而钦佩丶敬仰和赞颂!

关云长出自寒门,却熟读春秋,忠义无双。追随刘皇叔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坚守信义:若有刘皇叔信息当千里走单骑;保护两嫂,一夜大刀立门户;有恩必报:华容道上捉放曹。

再加温酒斩华雄丶义释黄忠丶刮骨疗伤丶诛杀颜文丶水淹七军等等。

最后大意失荆州丶败走麦城丶身首异处。还要写出曹操得首极,也要给以国葬之精采。

关羽就如当代明星还要大明星,有了关羽,才能保证票房,才能有广告,才能有流量。

曾经一部电影巜水浒英雄》票房凄惨,后来包装一下,票房惊人。有一次在一县城,路过看见巜三个女人和105汉的往事》的广告,买票走进了座无虚席的剧场,看见了宋江和一丈青,全场就开始了呼噜声。

只因为105个中无一关公啊!

《三国演义》如果去掉关羽斩华雄,诛文丑杀五关六将等虚构章节,会怎样?

一本让人津津乐道的书它是具有血肉和灵魂的。关羽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的魂。从出场到最后的夜走麦城,他至时至终的代表着人性的真善美,象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三国的天空。他之所以成了人们心中最敬重的武神,是他用自身的修为诠释了忠义,正直,正义的人性共向往的本质含意。如果《三国演义》之中没有关羽的出五关,斩六将,古城壕边斩蔡阳,温酒之间斩华雄,白马坡前诛颜丑,座镇荆州三江口……那《三国演义》也许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直白而无味了。

《三国演义》如果去掉关羽斩华雄,诛文丑杀五关六将等虚构章节,会怎样?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後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文丑是被曹操将校杀死的,并不是关羽。

想了解三国历史,还是看《三国志》,三国演义太诱导人了。。。。

《三国演义》如果去掉关羽斩华雄,诛文丑杀五关六将等虚构章节,会怎样?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就其内容来说,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展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变化规律。

讲述和描绘了大量政治、军事斗争的奇谋巧计。

宣扬和歌颂了“忠”、“勇”、“义”的思想。

而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主要是通过关羽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不管曹操对他有多欣赏,多重用,封多大的官,赏多少的银,给多好的战马,也不管刘备当时有多落魄,离他有多远,关羽都不顾千难万险,一心要回到刘备身边去,这是忠。

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宰六将,一路向前,无人可挡,这是勇。

为避污嫂之嫌,夜读兵书而不寐,这是义。

乱世之中,生死存亡之际,贵贱分明之时,人生十字路口,不忘初心,不违前誓,忠勇义三全,很少人能做到,但关羽做到了。

他是人世的道德楷模,是德才兼备的典型,是哥们义气的典范,是忠臣良将的化身,神一样的存在。

如去掉他这一段故事情节,《三国演义》就没有了主题思想,只剩那些血淋淋的阴谋诡计,不再是一部人物形象丰满的小说,变成一本阴森森的兵书了,其文学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没有他这一段故事情节,儒家文化会缺了一大块,仁义礼智信就会只剩下仁和智了,甚至仁都不明确,儒家文化体系,就不再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去掉他这一段故事情节,中国老古姓的心中就少了一个精神图腾。

去掉他这一段故事情节,中国的大地上就会少了一种神庙——关帝庙,少了一份能让人有所寄托,让人温馨的香火。

去掉他这一段故事情节,中国人春节贴门联,就会少了一张关公扛大刀的门画,而这张门画,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中国人过大年的年味,就会少了一点,淡了一点,变了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