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只不过是习惯不一样
1、国外酒吧和国内茶馆一样国外很多酒吧的功能和国内以前的茶馆一样,工作结束了去喝一杯,聊天吹牛打屁,放松和打发时间的地方。
现在还有些地方保留有茶馆,有的高端的就贵点,有走大众路线的喝个一天也就几块钱。
休息没事了,从家里出来,到酒吧或茶馆,喝酒或喝茶是次要,主要是朋友一起聊天热闹,是社交的地方。
2、以前国内也有普通人去的酒吧以前国内不叫酒吧,叫做酒馆,店里卖得都是散酒,有钱没钱都去喝二两。
著名的喝酒场面就是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排出四个大钱,喝酒的场面。
我小时候也在小店里帮过忙,很多年纪大的人会去到店里花个几毛钱喝点,也没什么下酒的,多是干喝,也有自带花生黄豆的。
只不过国内以前的酒馆就是为了满足一些人过过酒瘾,小碗一竖,碗倒酒干,小碗一扔,走人。
3、国外酒吧也有不是普通人喝酒的地方国外酒吧也有消费高场所,不是普通人常常去消费的地方,那叫夜总会。
相对来说普通酒吧来说,消费较高,因为还会有表演节目。
比如法国著名的疯马夜总会 ,建于1951年,成立之初就是专为帝国主义上流社会服务的高级会所,一个有钱人发泄荷尔蒙 的地方。
4、习惯不一样我们喝酒的习惯就是三五好友,围坐于烟火气很浓的大排档,吆五喝六,先用盅后用杯,然后再来对瓶吹,要的是这样的氛围。
想象一下,几个人跑到酒吧里大眼瞪小眼的干喝,呵呵,去KTV我还要桶爆米花呢。
所以普通纯喝酒的酒吧在国内会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水土不服,开不了多久酒会倒闭,所以到了国内他为了赚钱就要改变。
5、国内酒吧是嗨的地方国内的酒吧,选择好的地段,好的装修,请好的服务员,请一些表演人员,这都要花钱,他再加上自己利润,肯定不便宜。
国内的酒吧多是嗨吧,安排些氛围组开始嗨起来,管它什么酒,也没几个人能品出来。
喝的不是酒,喝的是面子。气氛到了,谁知道开的喝的是酱油加水,还是XO。
经常看到给酒吧送酒水的,绿茶红茶,一块钱一瓶的山水啤酒,不知道给谁喝。
酒吧还是装的地方,前段时间听酒吧的小老板说一个包厢一晚上消费了十八万,光开两瓶洋酒就花了12万,实在让我这种穷人难以想象。
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骨子里崇洋而已,本来吃个牛排就是一顿饭,让那些崇洋的电视剧一弄像是在吃龙肉那么难。
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这就跟当年的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成了高消费餐馆是一样的。还记得国内曾经有父母,在麦当劳举办孩子的生日聚会,把孩子的朋友邀请到麦当劳吃一顿,再在那里的儿童乐园玩会儿,觉得倍儿有面子。这要是搁在美国,会被人笑掉大牙。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其它消费领域,比如耐克鞋、里维斯牛仔裤、GAP衣服,在美国本来就是普通工薪阶层的服装品牌,但到了中国就成了人们趋之若鹜高消费的名牌,商家也趁机加价。
这一方面说明,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啥时有了像华为那样的名牌,中国人就不会那么盲目崇拜外国名牌;另一方面也说明,啥时候多数中国人学会对世界平视了,就不会老是对一些国家仰视,又轻易对另外一些国家俯视。
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国外的酒吧,在他们那里类似于我们的成都茶社,消闲休息的地方;我们的酒吧,类似于他们的夜总会,也叫夜店,我们认为是寻欢作乐的场所。所以,功能定位不同,性质就不会一样,消费档次自然不同。
先说国外酒吧,真的是成都的茶社性质,兴起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劳动之余,集会休闲的地方。一个班下来,又累又困又饿,找地方喝一杯解解乏,顺带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汉堡就是那种环境催生的,做着吃着都方便,成了流行快餐。酒吧的性质就这样定位,没很多的社交因素在里面,完全是成都的茶社性质,随性而为,想去就去,喝茶聊天打发时间。
我们的酒吧却不是这样。首先我们的喝酒习俗不同老外,人家就是累了喝口酒解乏,吃点点心快餐。他们喝酒也不要下酒菜,很少烈酒,不酗酒。我们喝酒正相反,主要是为了社交,寻找生意机会,喝酒就成了交际手段。况且我们的喝酒,本身就是社交属性,不是用来消闲歇息,要通过喝酒达到预计的目的。
我们的酒吧还有个核心功能,就是信息集中地,各种信息在那里散发、传播和交易。人们去酒吧,寻欢作乐中,还是为了捕捉有用信息。捕捉到了,筛选确认后,下一步就是酒席,要到酒桌上正式沟通,基本落实了才放到商谈桌上搞定。
这些动作,需要酒做媒介,有个能让人放松的场所。于是,酒吧成了首选,玩乐中把事就办了。道理就不多说,酒精麻痹也好,莺歌燕舞也罢,都是让人放松戒备。而且里面只有两种人:猎物和狩猎者,说白了就这样子无趣。
既然我们的酒吧是个充满商业性质的场所,一般百姓也不会去消闲寻乐。因为是利益交换的场所,进去消费的都是带着商业目的、怀着利益权衡的人,必然会用高消费的概念去打扮它。直接的结果就表现为奢侈,消费水平居首高位,于是,酒吧成了商业性活动的消费场所,价格大大高于生活消费水平。在人们的眼里,典型的高消费,烧钱的地方。比方帝都后海酒吧街,一般百姓谁去?去了干什么?再说也没那闲钱。
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吧。国外酗酒的人挺多,国内比较少,他们的酒吧就是一日常生活的场所,因此随处可见,价格也便宜。但国内老一辈喝酒人一般是在家里或是饭店,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才有了酒吧,一个专门喝酒的场所。但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年长的去酒吧的人很少,他们喜欢独酌,或和三五好友在家里炒几个小菜,尽情畅饮。年轻人爱热闹,喜欢喝鸡尾酒和洋酒,喝完之后再蹦会迪,更爱泡吧。因为酒文化的差异,在国内好的调酒师不是很多,一些洋酒也需要进口,而且选址什么的,造成酒吧成本比国外高,再加上其他消费服务,在国内成了高档消费场所。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为什么国外的一些酒吧就是普通人随便喝几杯的地方,而国内一些酒吧却成了高消费场所?
我以为,现在外国的酒吧,就跟五十年前北京的街边,或路口拐角处,卖烟酒熟食的小酒馆没有两样,小点的店有一两张桌椅,大点的店有四五张桌椅,花一毛钱喝口酒还有酒菜呢,其实这就是中国城市老年间,中式的酒吧,您说贵吗?现在所谓外国式的酒吧完全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里和审美观,现在有些人到所谓的酒吧不是去喝酒,而是寻求刺激,违背了酒吧的初衷和功能定位,不是高消费还不去呢。加之,现在酒吧的选址上很讲究,地理位置更富有国际化的氛围,不是寸土寸金,灯红酒绿的地方不会有人开酒吧,您说能不高消费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