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回答这个问题,先说个古代典故:

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许多,司马衷竟然问:“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出自《晋书·惠帝纪》)

你这个问题问的和晋惠帝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有当皇帝的潜质。成年人都能想到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你问这个问题是为什么?

像上一个兄弟说的,不关农村城市,普通人六十几岁在外面挣钱的人还有很多,只不过农村的比例较大。这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的传统,老了只要自己身体还行总想自己再多挣点,少问子女要点,能为子女减轻点负担,为子女多留一点。

除了真正退休工资高的,普通上班人退休的,就我所见到的,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挣钱养家,男的年纪大的去做做保安,女的去做做保洁,只要能找到活的都会去做。

农村六十多岁的不像城市里,可以去做保安什么的,只有做做地里的农活,最起码粮食蔬菜不用花钱去买了。

除了钱的问题,还有人是工作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退休了突然闲下来受不了,总归找点事做。

归根结底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人人退休工资都大几千或者家庭富有,有福谁不会去享福。

好在农村现在也有新农合,一个月领个一百到几百,总归能贴补点。但自己能做点,还是会去做点。

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就事论事,不用拉仇恨啊。

不单单是农民到了六十还继续劳作,城市人也有很多退而不休继续奔波一线吃苦受累。

八十年代开始,就鼓励农民农闲进城务工,八十年代中后期城市国有企业员工基本全部改成合同制,九十年代开始大范围下岗的同时社保执行了。

别整天农民苦农工这个那个的,没退休金就卖惨装可怜博同情地张着嘴伸手要退休待遇。九十年代就允许农民工自主缴纳社保了,为什么不交?

从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下岗职工及自谋职业的城市人口,自己全额缴纳社保的不在少数,这群体比农民工还困难!!他们更应该得到关注关心!同年龄的农民起码还有土地宅基地。进城挣钱不容易,和下岗职工和自主就业的城市人也是打工一族的比比,下岗职工没有宅基地没有口粮地,他们硬着头皮坚持购买社保,就是为了将来老了有份生活保障。为什么有些农民兄弟们就不买社保?

只是看到有退休金潇洒的群体,这个群体里也有部分当年自己坚持购买社保的农民兄弟们!!

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之所以60多岁了还得劳动在一线,就是因为他们不劳动就没有收入,就没有生活来源,不用说养活一家老小,就连自己也养活不了。而城市的老人,在60岁的年龄已经退休,有几千元退休金,不仅可以老有所养,而且还能帮儿女养家。

不管是城市老人有几千元退休金也好,还是农村老人老无所养也罢,都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个别情况除外),完全由不得个人选择。

举个现实例子来说明,我们村有两个民办教师,在国家民办转工办政策时,一个符合年龄要求,虽然教龄短却转正了,而另一个教龄虽长,但却因为年龄超了,硬是给刷下来了。这两个人的遭遇,非常有力的说明了制度决定了人的命运。那个教龄长,对教育贡献大的教师,却没转正,就是因为他超龄了,而那个教龄短,贡献小的却转正了,就是因为他年龄符合要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论年龄还是论贡献?其实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城市里在职人员退休都有严格的年龄界定,到时你想在岗位上留下继续工作,单位也不可能随意留你,身边的事例都是如此。当然,除非你有特殊技能,单位奇缺你这样的人才,退休后还会被返骋上岗,不过这是极其少见的。

人一旦退休,没有上下班的辛劳,领着退休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养老,何乐而不为呢?

城市老人退休有退休金作后盾,生活有保障,而农村老上六十岁才领到百十元的一点养老金,要想安逸养老行吗?肯定不行!

就拿时下来说,大部分年龄人出外打工挣钱,留守家里的全是一些老人,不种一亩三分地行吗?吃的用的总不能全依赖于儿女。

况且,年轻人的负担也是够沉重的:农业上的化肥、农药、耕地、收割要用钱,家里人用电、医疗、生活方面要用钱,孩子上学要用钱,人情份子要用钱……这些钱的来源,只有依赖于打工收入。再者,年轻人盖房、买车互相攀比,有的在城市里购置商品房或租买铺面等,不拼命挣钱是不行的。

总之,六十岁的农村老人仍然在劳动,再正常不过了!

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他们虽有二亩三分地和宅建地,但这是国家固定给的优惠一块,虽60岁了,自留地不包出租出去就会搁置生活经济来源。不似城镇工人自缴社保退休后就靠养老金保障生活。

所以土地在暂租不出去的前提下,只能拼着老命下地播种,弄口饭吃或出售农产品作为工资养活自已,挣些钱接济生活来源,但农保这块还是有保障的,现全国已基本脱贫。

他们的子女现今外出打工挣钱,俗称下一代的农民工今后生活也会象城里人一样,有车有房现象也在逐步递升,生活进一步会得到完善,无后顾之忧。

为什么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在劳动一线,城市里的却早已退休?

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不劳动行吗?我的回答,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从农村的经济来源讲,我国是一个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国家,耕种面积少,而且农民又是一个较大的群体,社会的发展到目前,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我国的经济成倍的增长,可人均增长还是不能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的。仍有六亿多收入不到1000元,这个多指农民的收入情况。现在医疗卫生,教育物价,处于一个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

农业农民耕种面积有限,加上农资产品昂贵,又处于半机械化的状况。加上农村居住环境,诸多因素,六十多岁的老人不劳动行吗?显然是不行的。

现在农村青壮年人,大多数都是在外打工,秋收夏种很少有人回家,地里的农活全部由老人管理。他们也不会将土地荒废,所以还要早起晚归的进行体力劳动。只有他们辛苦劳作,地里才会长出庄稼,有了粮食他们才能吃饱饭。

为什么农村的光棍汉多呢?因为穷,讨不到老婆。作为当父母的谁不想,给儿子成个家呢?为了能让儿子娶媳妇,所以农村老人不得不参加生产劳动。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儿子才有希望讨个老婆,成立一个家庭。这都是农村老人最大的希望。

农村六十多岁老人参加劳动,原因很多,不劳动怎么解决柴油酱醋问题,不劳动怎么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农村老人为什么不能和城里老人相比?因为城里老人大多数都是有退休金的。他们一个月最少就是三仟多退休工资,而农村老人一个月才有一佰多元钱,这咋能比呢?没法比,比不起。

虽然最近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的养老基数,可差距太大了。国家应该规定六十岁老人养老金,最低保证500元钱一个月。这样才能解决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否则,农村老人还是不能和城里老人相比,他们还要起早贪黑的在田地里劳动,甚至干到七老八十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