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什么时候有了七声音阶?

答:明朝的数学家朱载堉早于西方通过对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12356i)进行频率均分,得到了十二平均律。

升音:1、#1、2、#2、3、4、#4、5、#5、6、#6、7

降音:1、b2、2、b3、3、4、b5、5、b6、6、b7、7

八度音中1234567 i、其中34和7 i为半音(小二度)、12、23、45、56、67均为全音(大二度),这些大二度中含有两个半音(小二度)、

八度音中1234567 i,其中五声音级是12356为稳定音级,而4和7为不稳定音级,五声音级相当于篱笆墙中的五根稳定主桩,4和7相当于竹竿不稳定音级,所以不稳定音级总是倾向于稳定音级。

比如古琴在演奏中,对3音滑动半音就出现4音,滑动i音便产生7音、比如古筝演奏中,左手下压3音便产生4音,下压6音便产生7音。由此在绰注手法中便会发音委婉。

除了编钟五声之外,只要是弦乐器,都可以用七声演奏,因为古人早知道了十二平均律。

谢谢!

中国从什么时候有了七声音阶?

中国战国时期已有七声音阶出现,还有一些音乐史学家认为,起源于商代早期。是由原有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五音加上变徵与变宫两音而成。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八声音阶,特别是七音骨笛,推翻了中国“七声音阶”西方而来的说法。

中国从什么时候有了七声音阶?

中国商朝就有了七声骨笛,并且有出土文物证明,并且专家仿制后,可以准确吹出正常正确的音高,这是已是中国声乐最大成就,比西方不知先进了多少,为什么五声音阶流行,主要是配合诗词的吟唱,所以五声音阶的文人比较多,宫廷用音乐歌舞所以多七声音阶比较多,这属于士大夫的喜爱,五声音阶是属于民间的流行音乐,所以就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中国只有五声音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