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1⃣️因为古诗词有倒装句,解释时要结合全句,有时不可按字的前后顺序理解,往往一个字包含一个词或一句话。

2⃣️本句实际意思是:秋末诗人坐车停靠在十分喜爱的红枫林旁,在傍晚的红霞映衬下,被冻过的红枫叶比二月的红花还要红,这是老者借景抒情的。

3⃣️如果把坐解释成因为就大错特错!

谢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行》一诗中的诗句。其中的“坐爱”一词,存在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其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因为喜欢傍晚的枫叶林,所以在这里停下车。百度汉语里对“坐”字的解释里,还专门用杜牧的这句诗当作解释这种词义的例句:“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解释表面上看似乎也能讲得通。

然而,这种解释其实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在唐代,“坐爱”是一个常用的词组,这两个字是固定在一起使用的,并且是有着基本含义的。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坐着欣赏。其中的“坐”,就是坐着的意思。唐代有不少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都使用过这个词。例如:

唐代元稹在他的《月三十韵》中有这样的诗句:“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其中的“坐”与第二句的“行”是相对的,显示出这个“坐”是个动词,就是坐着的意思。

白居易在《玩松竹二首》中有“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这其中的“坐”很明显也是坐着的意思,是与“卧”相对的。

唐代孟郊在其《送淡公》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这其中的“坐”,更是已经表明了是坐在某某东西之上的意思。

唐代刘威在其《题许子正处士新池》中的诗句“坐爱风尘日已西,功成得与化工齐。”,里面的“坐”也是坐着的意思。

唐代唐彦谦虚在其《叙别》一诗中的诗句“夜合花香开小院,坐爱凉风吹醉面”,里面的“坐”同样是坐着的意思。

另外,在上面这些诗句中,“坐爱”都有“坐着欣赏”的意思。

可见,“坐爱”在唐代实际是一个固定词组,有基本固定的意思。其中的“坐”不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而是“坐着”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就是:停下车来,坐在那里欣赏傍晚的枫树林。如果有哪个老师再对你讲这句诗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你可以大胆地反驳他。我上面举的这些例子足够驳倒他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的坐,不应把爱分开来,它应是”坐爱”一个词组。反过来倒是应该去解释这里的”爱”字。

”坐爱”一组,在很多唐诗中都有用到过。就我的理解为,白云深处,袅袅的炊烟升起,斜斜的石径穿过枫林,通向幽远的深处,这晚秋的景色实在太美了!索性停下车,让车稳定住不晃来晃去影响视野,坐在车上好好欣赏一番。

这里的”坐爱”很简单,就是”坐看、坐着欣赏”的意思,没有别的解释。停下车,坐在车上好好欣赏这晚照枫林的景色。

在这里,想说个题外话,就是:诗句中,到底应该”白云深处”,还是应该是”白云升”处。这首诗的白云指什么?通常的在夕照晚霞时是看不到天上白色的云的,只能看到一片殷红。我的理解是,这里的”白云”指的应该是炊烟。也就是说,炊烟升起的地方,那里是人家。这样也能更好诠释”停车”欣赏,一副并不急着赶路的心里状态。因为看见炊烟了,离投宿目的地也就不远了,何必急着赶路呢?索性将车停下来让我好好欣赏一番这夕阳、枫林晚霞吧。浅见。本人也常在古风拙作中用到“坐爱”一词

附一旧作敬请诸位指导斧正:

《赏雪扣雀》

坐爱门前雪,润白似玉洁。

撒把黄金米,落下数只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什么含义?

请恕冒昧,好像不必花更多时间去讨论这个问题了。

因为,自唐代以来,对诗中这个“爱”字的解释,研究者们并无不同看法,皆认为是“由于”和“因为”的含义。

杜牧留有《樊川集》,诗文皆收,二十卷。

后人注释颇多,尤以清嘉庆年间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为翘楚。

冯集梧详情已难考,但此书对小杜诗中名物、舆地、典故、难解字词,包括唐朝风物、典章,一一详细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出版。

此书中,对以前杜牧诗各家注释皆有收录。但对于本题目所说的“爱”字为“因”“由”,并无不同说法。

是不是前人有过定论的事情就不能再有新见解呢?

不是。

推陈出新,永远是很好很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第一,应该尊重前人的研究,毕竟他们比现在的我们离古人更近一些。第二,唐诗中的文字之义,一定是从更早的汉字含义延续而来,这就需要捋一捋古汉字之义的演化线索,而不能站在今人的角度,按照现代汉语和汉字的含义来框定古汉字之义。

“坐”字,小篆写如以下——

《说文》曰:“坐,止也。从留省,从土。土,所止也。此与留同意。”

小篆“留”字,写如以下——

《说文》曰:“留,止也。从田。”

从“田”与从“土”无异。

按照许慎的说法,“坐”字,一定是从“留”字衍生而来,但是本义相同——皆为“止也”。

“止也”何意?

许慎说:“下基也。”

段玉裁在此处有一个解读,他说,最初的古代汉字一定很简洁,而且假借很多,比如“止”字,原来也是“脚趾”的“趾”,所以许慎以“下基”解之,“趾”是后来人们为了明确区分新造的字。

段玉裁说,“坐”的本义是“下基也”;引申为“止住”之义,因此才有了“坐落”、“坐罪”等词。

《诗.小雅.采薇》有“不遑启居”、“不遑启处”之句。《毛传》曰:“启,跪。处,居也。”

段玉裁说:“古谓跪为启;谓坐为居,为处。凡止住为坐。”由此,“坐”再进一步“引申为席地而坐”。

南宋严粲《诗缉》说:“古者席地,有跪有坐,跪即起身,居则坐也。”

这是“坐”之“坐着”含义的由来。

源于“坐”之“下基”的本义,于是引申出介词的词性,这就是“因”或“由于”。

汉代《陌上桑》云:“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唐诗中众多“坐”之用法,无疑深受此诗影响。

或曰,“坐爱”是一固定词组。不好意思,大约不是,尽管唐诗中不少诗有这两个字。介词之后是“介词宾语”,这个宾语可能是一个词组,如果以“爱”字打头,这个词组是不可分解的整体。

也是因“坐”之“下基”的本义,这个字还可以做副词,意为“自然而然”、“徒然”、“即将”、“恰好”等等。此等例子颇多,不再赘引。

“坐”,除去前面说到的“坐落”、“坐罪”等根源与“下基”的用法,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注》:“坐,犹守也。”但其实,这里的“坐”,还是基于“下基”,如“落坐”之用法。

“落”,还是“座”的本字。所以,由“落坐”发展出了“落座”一词。

插上一句,《说文》中收了“坐”的古字,土的上面是两个“人”。后来的“坐”,由此而来。段玉裁说,这个“坐”,是“坐罪”一词之根——二人对簿公堂。

元代奇人辛文房,著有很有名的《唐才子传》,其中录有杜牧,且篇幅不断。

其曰:“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又曰:“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云云。

文中记载了小杜不少逸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这里有"因为"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接下来的一句"霜叶红似二月花",是枫叶经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其实在古诗词中"坐"字讲"因为"很常见。

譬如:

雅兴难忘酒,羁怀不耐秋。坐穷思卖剑,扶病强登楼。~~宋·戴复古

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

~~宋·苏轼

这两首诗中的"坐"字都是"因为"的意思。

在语言的发展中,一些词的词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坐"字,通常作动词、名词、副泀使用。但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一诗句中,却变成了介词,解释为"因为"。

而且,按照全诗的意思,"因为"的解释也比其它任何解释都通顺,也符合逻辑。所以,解释为"因为"还是最恰当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和李商隐被称作“小李杜”。杜牧诗歌的特点是很明快.豪放,以七言绝句为最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七绝《山行》。坐——因为;枫——枫树。这种树的叶子到了秋季就变成红色;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是说:经了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此联的意思是:上山途中,作者因看到“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喜爱,因“爱枫林晚”而“停车”观赏。

这是个因果倒装句式,“爱枫林晚”是原因,“停车”是结果。“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美好景色的具体描述。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1686页“坐”字的诠释第10条:(书)因为:坐此解职。

综上所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只能当连词“因为”,别的解释都是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望文生义,没有根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