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道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学生学习的课程难度是要根据社会科技发展由浅入深的,使前人感觉到如今孩子们的课本知识深奥了,有些题目连自己也解答不了。

因为成年人脱离小学课本知识久远了,不知道现在的学习内容改革了,增加上很多提高智商的奥数题,要你脑筋急转弯或打破常规看本质,比如:

一)每隔50米栽一根电线杆,200米要栽几杆电线杆?一目了然按数字计算为四根电线杆,可现实中正确的答案要栽五根电线杆。

二)一块三角形地有三条边,每边要栽三棵树,一共要栽几棵树?咋一听应该是要栽九棵树,实际上三条边合成三角形后,只能栽六棵树。

三)你能证明1+1=3吗?常人怎么也无法理解,可出题者说夫妻二人进了产房,生了个胖小子,这不是1+1=3吗?这叫脑洞大开题。

你要想马上就能够解答小学生的数学题,只要找一本后面有标准答案的习题集,看懂习题的解题思路就一点不难了,因为解题就像下棋,思路错了就输了,这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谢谢!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家长们需要明确一点是,被一年级的题目难道,跟智商很可能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少家长会发现,其实给幼儿园的孩子买回来的一些思维练习,家长已经无法跟得上孩子了,很多题孩子一看就会,而家长依然一脸懵逼,这是很正常的。

大家都说,这是一个整体智商变高了的年代,现在的孩子们从小接触手机、智能产品、乐高等,各种电视节目的知识渗透以及各种培训班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会比家长聪明很多。

我们再来看看数学题这个问题,其实,小学学科题目现在也已经不再是我们那代那样相对固定了形式了,学科题目开始变得更加灵活。

尤其是数学题,我们会发现,数学题更多考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包括现在在很多小升初的mk考试中,数学考察的往往是奥数,这对孩子的思维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和考验了。

所以一年级的数学题难,家长们可以观察下,对于自家的孩子而言,他感觉到难的点是什么地方,是粗心还是的确思维转得不够快,而不是直接怀疑题目的合理性。

同时,也是比较推荐家长们,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从低年龄段可以开始给孩子接触解读奥数,锻炼下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好课内基础。

数学学好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小学段来说,毕竟数学是一个非常高的拉分科目,很多孩子数学考100分都是正常的。

以上是我针对于“数学学习难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我们今年二年级了,已经适应一些啦😄。

现在的小学数学题除了以前我们小时候学的基础知识以外,新增了一些趣味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文科生的我确实感觉有难度,好多我也答不上或者是拿不准。慢慢适应就好了,有空的时候在网上找找这方面的教学视频,大人的理解能力还是可以的,多听听就好了,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的数学题不是唯一解,有的题比较灵活,答案有好多种,不像我们小时候的题,答案都是唯一的。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谢猴哥盛邀。本人在半年以前评论过一次由韦老师给小学生出的一道数学乘法应用题,它的题目是:38×60=2280❌,老师判题时给学生打了个❌,判最后答案2280是错的。称当时做题学生还被数学题的套路吓哭了。文字题提示:一座大桥一分钟通过了38辆汽车,问60分钟有多少辆汽车通过大桥?(出的原应用题文字)老师的解释是:一小时汽车过大桥的车辆数不能确定就是38辆,那么等号后面的数就不等于2280(辆),而其答案也就只能是约等于2280(辆),老师出来的标准答案是:38×60≈2280(辆)。我想问一问老师:38×60=2280和38×60≈2280究竟是谁错了?是学生题做错了还是你当老师的瞎判、乱判错了?这样出题、判题的老师还配当人民教师?…………?出数学题目本身就应该是严谨的。我上学时我的老师曾告诉过我们数学题的答案是一那就是一,它不可能变成二;只有语文题的说法有一些走展(不确实是几),比如说:千军万马,你能说它就是千个军士?真正的万匹马吗?我的理解其实它就是一个大概数字。半年多前我忽然发现老师把上面这道数学应用题打❌(叉)也很有道理,因为我认为此题的正确答案还有无数个,我可以把此题我的正确答案写成:38×60=2278(辆),而且此答案完全正确。为什么呢?听我解释:一分钟有38辆车过桥,一小时就应该有2280辆车驶上大桥,而在这一小时中只过去了2278辆车,其中还有两台车去哪里了呢?这两台车都是公交车,其中一台是去年重庆万州一位40多岁妇女由于她去抢司机的方向盘而导致15人死亡使其公交车翻江事故的车辆;还有一辆车是今年贵州的一辆公交车(翻江原因不清)也是从大桥上飞入江中,死了21(15)人,最终这两辆车没通过大桥。…………我们的人民教师出这种不确定答案的题会诱导我们的孩子们将来有可能就连最基本的加、减、乘、除题都有可能不会做了,像这样的教学会把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孩子们引入旁道的。出这样题目的人我认为就是弱智,根本就不配为人民教师。诚谢!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网上流传的一些一年级数学题,看起来确实很难,但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夸张。

首先,网友们截取的部分题目,肯定都是挑的最“奇葩”的,让不少不明真相的人看了就会觉得很夸张。

其次,哪怕是部分题目,这些题目就真的难道让人没法接受吗?

我们可以看看武汉某重点小学的这份数学试卷。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难点”不是在计算能力上,而是在综合能力上。综合能力是全方面的,而计算能力是单方面的,显而易见这份试卷对小学生的要求更高。

但是这种高要求就不合理了吗?不是,这是其实是教育思路的转变。从单方面的考察转向更全面的综合考察,不再是要求孩子像计算机一样去算一些呆板的算术题,谁算得快就是好成绩。

现在的要求是,哪个孩子理解能力强、观察能力强,就能越快的理解题目的意思。这些能力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生活经验。

现在非常流行上“幼小衔接班”,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也依然严重。这些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6岁前多学些知识。但实际上这个阶段知识最优质的来源恰恰是课桌外的生活。生活体验能让孩子拥有丰富的感性经验,这对孩子后来上小学,理解应用题非常有用。

如果家长看到这些“奇葩”数学试卷觉得夸张,那就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仍然落后,是否将教育重心放错了地方。

有些一年级数学题,难到无数家长怀疑智商,是真的很难吗?为什么?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的题确实很难。没有专业知识的家长长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题型确实会有很大的难度。由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奥数题不是专业的教师都很难解题。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样的题一般都有固定的方法来解。如果知道了固定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是很容易解的。但是由于专业性太强一般家长根本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的机会,所以不会解题是很正常的与智商根本没有认何关系。如果家长学习了这方面的解题技巧和相关的知识是很容易做出来的。这说明家长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而以。这正是学生要进补习班的原因。其目的就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情况下就是超前学习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更宽广的思维方法和更多的解题技巧)。

小学一年级的题在计算技巧上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学生的数学知识非常有限不可能出计算复杂的题。但是一年级的数学思维方法就显的比较重要。通俗的讲就是你要按数学思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难题都象一张纸,一捅就破。问题是你的掌握一捅就破的方法。例如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找规律的题就很难,但是如果找对了放法就会变的很容易。象这样的题,学生要多练习就比较容易做出来。一般来说都是熟能生巧的问题。教师在讲难题或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老师都有答案并且难题老师自已先做一遍。家长没有这个条件自然就感到不从下手。家长最好和孩子同步学习一起做题这样就不会对作业感到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当然家长都很忙不可能天天看着孩子做作业。这确实是一个现实同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