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

1⃣️80年代开始流行12寸黑白电视机,它的屏幕后面是个漏斗样子的玻璃,因为要抽真空耐一定压强,外壁玻璃必须保证足够厚,电视机显像管技术是从电子真空管演变的。

2⃣️显像管尾巴处为射线管,有低压阴极灯丝发射电子,显像管壁上有约一万伏阳极在高压的轰击下,射线会在黑白电视荧光屏上产生荧光。

3⃣️电视机的电路板上将电视信号经放大,通过帧频,行频,偏转线圈等将一束集中的射线向四周拉伸到屏幕边缘,电路控制影像扫描,固定图像不上下左右翻转滚窜。

4⃣️彩色电视的显像管看上去有很多小格子呈三基色整齐排列,保证彩色信号投射后折射出七彩荧光,彩电除了电子结构有调整外,它的显像原理与黑白电视相似。

5⃣️如今的液晶电视显像技术与老式显像管完全是两码事!

谢谢!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朋友们好,我是电子及工控技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带有显像管的电视机已经不生产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液晶电视机了。我记得我在学习电子技术时,我曾经就安装过5.5英寸的小黑白电视机。随着对电子技术学习的深入,我慢慢开始试着维修一些带显像管的彩色电视机了,下面我给朋友们分享一下电视机显像管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吧。

电视机显像管的作用

显像管我们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它主要作用是显示图像的,我以前有过维修带显像管电视的经历,因此我对显像管还是非常熟悉的,我们从从显像管的正面屏幕来看一般它的宽和高比值是四比三,我们从外观看它的屏幕近似长方形。从显像管所能显示的颜色看它可分为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两类,前者只能显示黑白色彩,颜色比较单调;而后者可以显示非常丰富的色彩,当时来说人们是非常喜欢彩色电视机的,但是它的价格要比黑白电视机高出许多。

显像管的结构

不管是黑白显像管还是彩色显像管,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差不多的,都是由电子枪、玻璃外壳和荧光屏三大部分构成,只不过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有三把电子枪,可以发射红(R)、绿(G)和蓝(B)三基色罢了,并且在荧光屏上所涂的荧光粉也是不一样的,彩色显像管屏幕上所涂的荧光粉是按照红、绿和蓝三红荧光粉条交叉涂在荧光屏上的,每三个荧光粉条就组成一个像素,因此在整个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幕上可以达到40多万个像素,这三种荧光粉条在由三把电子枪所发射管的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光束投射到三色荧光粉上,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就可以显示出颜色比较丰富的色彩了。对于黑白显像管来说它只有一把电子枪,它只能发射出黑白两种光束,并且屏幕上所涂的荧光粉也只有一种,因此电子枪发出的光速照射到荧光屏上只能是看到黑和白的两种颜色了。

现像管的工作过程

我刚才给朋友们分享了显像管的三大部分,下面我来着重说说这三部分是如何协调运转的,首先我来说一下电子枪,它的主要作用是发射电子束,通过电子枪内的加速电路,使电子以非常高的速度去撞击荧光屏,这样就会使荧光屏上的荧光粉发亮了。此时这些发光的电子束还是静止的,在屏幕上只能显示一个亮点,我在学习组装5.5寸黑白小电视机时,如果组装不好就会发现屏幕不亮,在屏幕的中心位置只有一个亮点,这说明电子枪开始工作了,但是与电子枪协同的其它部件还没工作。这时一定要调对比度,不能使亮点过亮,要不然会使荧光屏中心出现一个一个白色痕迹,这是由于高速的电子束长时间撞击一个地方的荧光粉所留下的。

有了电子枪之后我们要使它动起来,还需要给显像管配备两个助手,一个就是套在显像管瓶颈上的两组由铜丝绕成的线圈,另一个是能够产生高压的高压包。这个高压包的作用是能够加速电子束在显像管中的运动速度,使电子撞击荧光粉时发光更亮。

这两个线圈的作用分别是负责显像管里的电子束能够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只有电子束既能够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了,才能够使整个现象管的屏幕点亮。此时再给电子枪加上图像信号的话,就会在屏幕上出现图像了,像我们以前用的显像管显示器它的显示图像也是与电视机有类似的地方。

由此可见,显像管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从出发到撞击显像管的屏幕要由电视机控制电路的准确控制才可以,如果有一个环节掉链子了,都会影响图像的质量。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敬请关注电子及工控技术,感谢点赞,如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之前图像显示技术,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电子经阴极加热产生,由阳极高压加热,去轰击涂有荧光粉的玻璃显示屏发光,为一个像素。在行扫描和场扫描偏转线圈上分别加有电压信号,使光点进行扫描,形成一帧图像。反复扫描就形成了50HZ的看似连续图像。荧光粉变成红绿蓝三基色成分,就有了彩色图像。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什么是电视机显像管?这个玩意伴随了我30年。我每天的工作差不多都跟这个玩意打交道。现在它已经过时了。就连平板LCD的电视我也很少修了。觉得干这个越来越难赚钱。高风险低回报,得不偿失,已经不合时宜。

其实显像管开始是黑白显像管,后来才发明了彩色显像管。

黑白显像管是一种显示黑白图像的电真空器件,一支标准黑白显像管从外形上可分管颈、圆锥和屏幕三个部分。

(1)管颈:内部装有电子枪,包括发射电子的阴极、控制电子发射量的控制极、加速电子形成电子束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使电子束聚焦在荧光屏上的第三阳极等。电子枪内的电子分布近似光学的透镜系统,故称为“电子光学系统”。

(2)圆锥体:它的内壁和外壁都涂有导电的石墨层,内壁与第二阳极相连,内外之间形成一只电容,可吸收二次电子和对第二阳极起高压滤波作用。此外石墨层还可以遮挡来自显像管后部的杂散光线,扩大显像管的偏转角,使圆锥部分缩小,这样显像管的厚度就会变薄。

(3)荧光屏(屏幕):显像管前面内壁玻璃表面涂有一层薄薄的荧光粉,当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打到它上面时荧光粉就会发光,这部分叫作荧光屏。它的发光颜色有蓝白、黄白和灰白等几种,电子束停止作用后,荧光屏发光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消失,这叫作“余辉”,一般电视显像管的余辉时间属中短余辉。为了减少光晕和光反射影响对比度的下降,显像管的管面采用烟灰色玻璃。为了防止电子射线中的负离子对荧光屏中心的轰击造成荧光膜的损坏,和提高屏幕亮度、现代显像管均采用金属化荧光屏。

(4)图像的扫描过程:为了实现电子束的扫描,在显像管的根部装上偏转线圈,当线圈中有和发送端扫描同步的锯齿波电流分别流过场、行偏转线圈时,电子束会控制荧光屏上的光点上下左右移动,此时图像视频信号加到显像管的控制极(G)上,使电子束发生强弱变化,即荧光屏上的光点亮度变化,从而显示出与发送端相同的黑白图像。

1950年3月29日,美国无线电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只全电子彩色电视显像管。该公司主席戴维宣布“我们已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彩色电视时代”。

该公司展出两只彩色显像管。两个显像管是不同的,一只使用单枝电子枪,而另一只使用三枝电子枪,但是都可以产生彩色图像。

1980年。我家就买了一台日立cpt 1468彩电。是爸爸妈妈用好几个月的工资才买的。1300人民币和华侨票才买到。爸爸付款的时候,5元,10元地数,那时候人民币最大的面额是十元,普通工人的工资才几十元,所以父亲的手当时是颤抖的。

显像管的分类。

彩色显像管是彩色电视机中的关键器件。它的结构,原理与黑白显像管相似,但比黑白显像管复杂得多,而且荧光屏显示彩色图像。

(1)彩色显像管的种类和特点:彩色显像管分荫罩色点式三枪三束管,障板色条式单枪三束管,长方槽形障板色条式三枪三束管和单枪三束管几种。

①荫罩色点式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装有与显像管管轴成1°倾斜角,并相互对称成120°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品”字状的三支电子枪,分别发射红(R)、绿(G)、蓝(B)三条电子束。与黑白管不同,在三支电子枪内部都有一个与二、四阳极相连的第三阳极(会聚极),能受外部磁场影响调节会聚。荧光屏由涂有近100万组由R、G、B三基色组成的荧光粉点(色素)的球面状屏面和距离它15mm,上有近似1/3荧光点数量小孔的球面薄金属钢板(荫罩板)组成。电子束经过会聚才能通过小孔打到相应的各自荧光点上,不会出现染色和混色现象,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彩色图像。

②障板色条式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它与荫罩色点式三枪三束管内部结构完全不同。装有按R、G、B顺序一字形水平排列、三组独立的由灯丝、阴极、控制极组成的电子枪,其余由第一阳极、第二、四阳极,第三阳极和两对作会聚用的金属偏转板组成的公共的枪体。荧光屏由按R、G、B顺序排列成1200~1500条荧光粉条和刻有400~500条金属丝缝的栅栏状钢板组成,障板每一缝隙与荧光粉条对应,形状相同呈柱面形,同理,电子束经过会聚在障板隙缝处交叉后射到各自对应的色条上,出现了70~80万组色点,使荧光屏形成彩色图像。

一、按电视机配套功能分有:显像管和投射式显像管。

二、按荧光屏显示颜色分有: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按荧光屏大小(对角线尺寸)分有:9、12.14.17、18、20、22in;按显像管的偏转角分为70°、90°、100°、110°、114°等。

三,按显像管屏幕表面形状分:球面圆角、平面直角。按屏幕面矩形长高尺寸分5∶3、5∶4、16∶9。

80年代,90年代。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非常普及。那时候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视。现在这种彩电也叫大屁股。由于太笨重了,被淘汰。平板液晶电视取代他们。其实这种大屁股电视还比较耐用的。现在一样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使用,可见它们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老家里那台日立cpt 1468还在使用,还像新的一样,图像颜色都没有衰老。

满满是一种情怀。伴随了我的半生。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之所以叫显像管因为它就是一个电子管!

什么叫做电视机显像管?谁清楚?

电视机的显像管就是一个能显示图像的大电子管,是早期电视机的核心部件,那时电视机的重量、体积和成本主要都取决于它。

我国最早的电视显像管是仿苏联的14吋黑白管。由于显像管内是高度真空状态,受当时的制造水平和材料强度限制,从安全角度考虑显像管的外形接近球形,管枪直径也很粗。而且屏幕尺寸也很难做大。后经改进管枪直径变细使能耗大幅下降,但为防止电视过厚,又必须增大偏转角,可能耗是和偏转角立方成正比的。这就导致显像管电视能耗始终居高不下。所以笨重和高能耗就是显像管被逃迏的主要原因。

显像管成像是利用尾部阴极在灯丝高温下产生自由电子,受阳极吸引飞向涂有荧光粉的屏幕。由于屏幕离电子枪较远,14吋电视的第二阳极电压高达14000v。在这当中还要通过管内的加速极助力和聚焦极进行聚焦成为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

如果要让光点成为图像就必须让它动起来。承担这一任务的就是套在显像管径外面的偏转线圈,它是垂直和水平两组线圈构成,分另由帧输出和行输出两个功放电路来驱动。过去我国的电视制式为帧频50Hz,行频15625Hz,通过偏转线圈在屏幕上形成625行的扫描线,为减轻电路负担还采用了隔行扫描的办法。所以那时的电视清析度较差,以至于后来的逐行扫描都成为了推销电视的卖点。

通过以上步骤电视屏幕就在电子束的快速扫描中整体亮了起来。之所以我们查觉不到光点的移动是由于眼睛具有视觉暂留效应。另外荧光粉在电子束移开后也能保留短暂的余辉,这就让我们看到整个光栅始终都是亮的。一般来说荧光粉分长余辉、中余辉和短余辉三种。长余辉会导致图像重叠拖尾无法观看而短余辉又会有闪烁感让人头晕眼花。所以电视显像管使用了中余辉荧光粉。

而要呈现图像,还要让电子速的强弱按图像要求来不断变化,以重现明暗不同的图像细节,这项任务由电视的视频放大电路驱动栅极来承担。比如要显示1字,每当电子束扫到屏幕中间,栅极就让电子束瞬间截止,扫完整幅图像就会在中间呈现一个竖直的1字。至此显像管就完成了重现图像的全部过程。

后来的彩色显像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类似。只是又多了两个阴极,分别代表RGB三基色。但荧光屏要复杂得多,分别用红绿蓝三色荧光粉以均匀的点状布滿屏幕,后面三个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必须要很精确的对准相应的荧光点。当R极发射时全屏呈红色,G和B时分别为绿色和蓝色。这就把红绿蓝图像巧妙的叠加在一起,实现了全彩图像的再现。以上是我的回答。

本头条号每天都有更新。欢迎评论,关注、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