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1⃣️不识谱会拉二胡,首先要承认他的音乐天赋,他恨的是年少失去了学习音乐理论的机会。外行人感到很希奇,怎么能做到的?因为他的耳音好,不管你的乐谱怎么倒翻,他对1234567的音很不含糊,分成低音组中音组和高音组。什么歌都离不开它的音高,又很符合人声音域,在你识谱的人来说转调就改变了唱名,可在他来说,音高没有改,你唱G调52弦565,他听的是D调15弦121,这就叫唱的音高不是音名,他不知道有个121,只是121的音调。他不管你的谱,你在唱谱,他用嘴吹口哨,就是你的谱,他走路嘴里哼哼,没有谱就是调。
2⃣️因为每个音符都有固定的频率,你二胡奏出这个频率音高,他嘴里也哼出这个音高,二胡模仿人说话真象,其实哪是什么话,就是音调,你闲着在嘴唱歌词:从鼻孔里出音,声带振颤的频率跟二胡相同,发出的不是歌词而是音调,不会拉二胡的人熟悉了二胡内外两弦上把的八度音,知道内弦为低音外弦为高音,他就能象拉京胡那样高音不换把在内弦拉,低于内空弦用外弦提高八度拉,他知道这样谐和象男女声二重唱好听,左右手熟练了怎么发音。
3⃣️不识谱的人拉二胡只能为你伴唱,如果你要他高要求对照曲谱的附点,切分,强弱就达不到要求了,他拉的也叫做大框框吧,那为何伴奏还好听呢?这就是乐谱中的和弦解决了他的不足,他宁可切分不规范,但他的节拍不差,对上了节拍就不捣乱了。因为我指导过这些人,也跟他们合奏过,他们特别适合拉中或低胡,少拉几个音符能发出谐和的低音也好听。
希望不识谱的老人找个懂简谱的人多多少少学点儿1234567、我也主动帮几个不识谱的人学点儿简谱,令我不解的是ta们不往上面靠!难怪他拉一辈子二胡都认不得这1234567该怎么唱?
谢谢你的阅读🙏!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谁说不识谱不能拉二胡?我对音符一个都不懂可我也能唱歌呀,不识谱我们可以多看几遍或多听几遍就会了呀。朋友们来听听我K的歌,不会让你们失望的😝😝😝😝😝😝7847761642欢迎头条友友们来听歌。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不识谱懂音,你唱一句我慢慢的把它用二胡拉出来。像走路一样你目测走路瞎子为什么也能走路因为他要用棍子摸,这也是一样的道理二胡的把位都在我心里。又像做算术题试商5不够上6,6不够上7以此例推,不很难。[大笑][呲牙]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感谢邀请!
音乐讲究“天赋”,有音乐天赋的人不但学歌快,听几遍就会了。学习乐器也快,不论学习什么乐器都比别人学的快,学的好。
许多民间艺人是不识谱的。
我的父亲就不识谱,他老人家不但“新疆曲子”演唱的好,能唱几十个曲目,还会弹三弦,会拉板胡,在当地小有名气。
盲人板胡大师刘金平大家应该看到过吧,他能自拉自唱几十部秦腔剧目。经常举办自拉自唱个人秦腔演唱会,演唱的秦腔有板有眼,板胡拉的精准到位,被大家公认为“不输名家!”的民间艺人。
其实很多行当都讲究“天赋”,有美术天赋的人不用学方法就能画出美妙的图画;有文学写作“天赋”的人没有学习语法知识就能写出感人的故事。同样,有音乐“天赋”的人不识谱也能拉出较高水准的二胡、板胡曲目。
“天赋”说到底就是一个用“心”的程度。画画天赋高的人喜欢观察美景和环境的变化,并记在“心”里;有写作天赋的人喜欢观察生活和身边的人和事,也会记在“心”里。有音乐天赋的人是靠耳朵听,用“心”记下音乐的起伏和韵律,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唱歌、器乐演奏等。
看这篇文章的您一定有音乐天赋,至少是音乐爱好者(不爱好音乐的人不会阅读此类文章),想想您自己小时候是先学识谱再学唱歌的,还是没有学识谱就听会了许多歌曲的?肯定是后者吧!因为本人就是这样学习的,先听会了很多歌曲,并能用竹笛模仿演奏,后来进入学校才慢慢接触到了音乐知识的。
当然不识谱也仅仅是在民间戏曲方面或者简单的乐曲演奏出现了许多二胡、板胡演奏者。原因是戏曲经过很多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演奏技巧变化不大,最多加上个人的风格而已。
如果要在二胡演奏上达到高峰,不识谱是无能为力的。耳朵再怎么厉害,有些高难度的乐曲的细微变化还是无法记忆,许多演奏技法不经过系统学习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没有听说过哪个演奏家是不识谱的。就像美术家或者作家一样,最终要经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在本领域取得好的成绩。
至于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等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不识谱的人都无关紧要。他们就凭的一双耳朵,听到的是一首宫调式音乐,绝对演奏不成商调式;听到的是大调式音乐,也不会演奏成小调音乐。所有的谱子都在心里,随手就来。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点评!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没有一点点乐理知识,没有文化,看不懂曲谱,能够拉出顺畅悠扬的曲调,实在不可思议。但是这确确实实是有这样的高手,高手在民间,到偏僻的乡村,热闹的城市公园,你去那些胡琴伴着艺人高吭歌唱的摊点,就会发现,不用曲谱演奏二胡的高手不少。
为什么有这种情况,现在学二胡的新手,对着曲谱很长时间都拉不出一只像样的歌曲或者戏剧唱段,倒是那些一不识字二不懂什么音乐的人却能够。我们目睹一些初学二胡的,为了试一试眯上眼睛直接拉出调门的独特本领,把一般没有听到过的新唱腔吟给他们拉,结果他们的反应非常之快,几遍就上路了,而在没有曲谱的情况下,新秀们毫无办法。
大概上帝在造人之初,就赋予了一些人的音乐方面的天然才能,当生产力低下,物质条件困苦,人们在获得收成,庆祝节日,讴歌胜利的时候,必然就要载歌载舞,放声歌唱,同时就要伴以乐器祝兴,于是艺人们的音乐天赋就发挥了作用。
解放前,农村中经常在过大年时排练社火,演唱小曲,小戏剧,胡琴是小戏剧的伴奏的主要乐器,他们不用豆、涞、米、发、嫂、来、喜、岛,用的仿佛与诗词中的平仄韵律。
据有关资料: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是和唐代音乐繁荣分不开的,在唐代,以琵笆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大量传入,民间歌曲也很发达,《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西域来的音乐和民间歌曲融合后,就产生了无数动听的新乐曲,我们西北地区的小曲,眉户,秦腔就是这样来的,民间的胡琴演奏艺人,就是凭借这种声律,代替了曲谱,非常神妙。
五个手指头的音乐感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现在单凭摸索拉胡琴的人不多了,我们应该珍视这种民间艺术,不应该嫌弃他们所谓“落后过时。”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空白。
不识谱为什么还能拉好二胡?他们怎样控制音高,调式,怎样记谱?
他们的感知能力很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