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为什么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
我小时候用旧电池串联,这1.5V的旧电池只剩下1.1v,三只一串3.3V,用2.5V的灯珠,开始很亮,以后不断暗下去了,可这种灯泡产生白炽化的亮,以后都出现玻璃发黑,有的黑得看不见钨丝,还有的一通电,玻璃内着火就乌黑的,不知为什么?到上中学学到物理才知道:
过去的灯泡💡制造是抽真空的,但易碎,现在人们研究出要加氮气来对易氧化的钨产生抗氧化作用!
小时被我玩坏的灯珠收集在小盒内有一大捧(一点不吹)为什么有的灯泡用几年不黑,有的灯泡一通电就黑,有的几年中慢慢黑,我认为,一用就黑的是里面的气体没抽净,残余氧气,所以一点灯就黑,这制造灯泡有十几种知识,哪一道不过关这灯泡质量都不行。
因为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只要灯泡内稍有不纯气体,加上灯丝不断加热达2000度再冷却,这固态气态液态状的转化.就会使钨蒸汽凝结成固态晶体聚散在玻璃内壁,集多了就发黑。
我直接用钨丝通电试验点酒精灯,点汽油棉球,当一通电时,钨丝冒烟后发光,这就证明灯泡内气体不纯也是发黑的根源,你别不信,为什么有的灯泡用10年都不黑还不坏,我就碰到好多!我们不要总是去抄书本,要用实践来证明这个理论,朋友同意这个观点吗?
谢谢你的阅读🙏!
为什么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
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在2000℃以上,为防止钨丝在高温下被氧化,小功率的灯泡都抽成真空,60 W以上的灯泡为阻止钨丝在高温下升华,充有氮、氩等气体,发光时灯丝温度可以高达2400~2700℃。
正是因为灯丝温度太高,即使充入氮、氩等气体,也不能彻底杜绝金属钨的升华,所以,有少量的钨升华,形成钨蒸气。当钨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灯泡壁时,又会发生凝华,重新变成固体附着在灯泡壁上。时间长了,越积越多,就会影响到灯泡壁的透光性能,也就是灯泡壁发暗发黑。其实,在制造白炽灯的时候,已经考虑到钨丝的升华和凝华对灯泡亮度的的影响,所以,灯泡通常制作成梨形,这样,钨丝升华变成钨蒸气向上流动,主要沉积在上部,在下部沉积就少得多,可降低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
另外,钨丝的升华会使灯丝变细,但不会很均匀,致使有的地方变细较多,发热功率较大,尤其是在刚刚开灯时,瞬间电流很大,较细处发热功率更大,很容易烧断灯丝,所以,灯丝升华也是影响灯泡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