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皇位的归属,窦漪房说了不算。甚至,她的儿子刘启,并不是“子以母贵”,靠她当上太子的。相反,是刘启当上了太子,窦漪房才能当皇后。

窦漪房生了1个女儿、2个儿子。其中,她最宠爱的,就是小儿子,梁王刘武。

根据史书的记载,汉文帝从来没有考虑过立刘武为太子。反而是汉景帝刘启,曾经酒后戏言,说要立刘武当皇太弟。

但是,清醒之后的刘启,从来没把这个承诺当回事,窦漪房和刘武,也无可奈何。

窦漪房从皇后,到太后,到太皇太后,权势越来越大,对朝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她对皇位的继承人,从来都没有发言权。

一、刘启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窦漪房,原本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早逝,她和她的兄弟,由于生活所迫,早早失散。其中,她的弟弟窦广国,更是被多次拐卖,直到窦漪房当上皇后,才姐弟重逢。

窦漪房离家之后,被选为家人子,进了宫,在吕后身边伺候。后来,吕后把一批宫人赐给诸侯王,窦漪房,也在其中。

窦漪房家住清河郡,离赵国比较近,就请求管事的,把自己送去赵国。管事的原本答应了,后来却忘了这件事,把她安排去了代国。

就这样,窦漪房阴差阳错地去了代国,做了代王刘恒的姬妾。

《史记》: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刘恒独宠窦漪房,窦漪房很快就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是馆陶长公主。儿子,就是刘启和刘武。

刘启,并不是刘恒的长子。早在纳窦漪房之前,刘恒就立了王后。王后为刘恒生了4个儿子。

然而,王后和4个嫡子,都离奇早逝。他们早逝的原因,史书没有记载,直到现在,仍是千古之谜。

前180年,吕后去世。汉朝的开国功臣铲除了吕氏之后,为了斩草除根,强行说,吕后的孙子、汉惠帝的儿子们,都不是汉惠帝亲生的,把他们全杀了。

就这样,皇位空了出来。

功臣在诸侯王里选来选去,选中了代王刘恒,把他迎进长安,请他登基为帝。这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之后,大臣请他立太子。

自从王后去世之后,刘恒就没有再娶,更没有把姬妾们扶正。此时的皇宫里,自然也只有皇帝,没有皇后。

王后的4个嫡子,也全部去世,此时的汉文帝,也没有嫡子。

经过一番讨论,汉文帝和大臣们普遍认为,在汉文帝活着的儿子中,刘启的年纪最大,品德也很好,足以担当储君之位。

就这样,10岁的刘启,成为了汉朝的太子。

《汉书》: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

但是,此时的皇后之位,依然空虚。

又过了2个月,大臣们建议汉文帝立皇后。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建议:既然太子已经立了,那么就立太子的母亲当皇后吧。

太子刘启的母亲,正是窦漪房。

于是,穷苦人家出身的窦漪房,成为了汉朝的皇后。

《史记》: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窦漪房在立太子这件事上,说不上话。

刘启能成为太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汉文帝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封建王朝里太子,大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刘启,正是属于“无嫡立长”的情况。

刘启成为太子两个月后,汉文帝才扶正窦漪房,让太子拥有了“嫡长子”的身份。

在这种情况下,窦漪房再偏爱幼子刘武,也影响不了太子之位的归属。太子的人选,她说了不算。

二、刘启说要传位给弟弟

刘武离储君名分最近的一次,是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一次酒后戏言。

汉景帝登基的时候,已经32岁了,有了十个儿子。但是,他拖了整整4年,没有立太子。

要知道,他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只有10岁,他的父亲汉文帝,只有25岁。

也许,是因为皇后还年轻,汉景帝想等一等,看能不能生出嫡子;也许,是他对长子刘荣不太满意,不想立刘荣当太子。

前155年,刘武来到长安,觐见汉景帝,以及太后窦漪房。

汉景帝在和刘武饮酒作乐的时候,对刘武说:我去世之后,把皇位传给你。

这只是一句戏言,没有正式写成诏书。即便汉景帝直到去世,都没有立太子,刘武也不能凭着这句话,登基称帝。

刘武自己也清楚,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当不得真,但是免不了暗自高兴,渐渐的,心里就有了想法。

偏爱刘武的窦漪房,知道这件事之后,也非常高兴。

《史记》: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但是,2年后,没有等来嫡子的汉景帝,就把长子刘荣立为太子。

后来,刘荣的母亲栗姬得罪了汉景帝和馆陶公主,失去了汉景帝的欢心。汉景帝迁怒到刘荣身上,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再次空虚,偏爱小儿子刘武的窦漪房,想起了汉景帝曾经说过的那句戏言。

她劝汉景帝,立刘武为皇太弟。

窦漪房的提议,汉景帝没有同意。大臣们也先后劝阻。

于是,窦漪房没有再坚持。

很快,汉景帝就把儿子刘彻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史记》: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

此时的窦漪房,已经是太后了。她的话,对汉景帝有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说,窦漪房喜欢黄老之道,于是,终汉景帝一朝,儒家的博士们,难以得到重用。

但是,在立储这样的大事上,窦漪房说不上话。

当汉景帝立刘荣的时候,窦漪房没有说什么。

当汉景帝废了刘荣,窦漪房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把,受到阻挠,也放弃了。

毕竟,选择谁为皇位继承人,还得汉景帝说了算,窦漪房说了不算。

三、刘武的结局

汉景帝曾经说,要立刘武为继承人。

虽然只是酒后戏言,但是,刘武放在心上了。

后来,汉景帝先立刘荣,再立刘彻,窦漪房也没有为自己争取到底。刘武的心态,彻底失衡了。

他打听到是袁盎等大臣劝阻汉景帝不要立自己为继承人之后,居然派人去刺杀这些大臣。

事情败露后,刘武派人去向窦漪房和汉景帝求情,汉景帝看在母亲窦漪房的份上,放过了刘武。

但是,兄弟俩的情分,不复往昔。汉景帝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和刘武同坐一辆车辇了。

《史记》: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前144年,刘武再次进京觐见汉景帝,并请求留在长安。

若是往常,汉景帝通常是答应的。但是,发生了刺杀事件之后,兄弟俩感情破灭,汉景帝也就没有同意。

刘武无奈,只能回到封国,一直郁闷不已。不久之后,他得了热病,去世了。

如果没有汉景帝的那一句酒后戏言,没有窦漪房的偏爱,也许,刘武对皇位,不会有任何想法,也不会和汉景帝兄弟失和。

自然,也不会抑郁而终了。

《史记》: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写在最后

刘武去世之后,窦漪房伤心不已,并迁怒到汉景帝身上,愤怒地说:皇上果然杀了我的儿子!

为了安慰母亲,汉景帝把刘武的梁国分为5国,把刘武的5个儿子都封为王,5个女儿,也都赐予汤沐邑。

窦漪房这才开心起来,并加了一餐。

然而,3年后,汉景帝就去世了。窦漪房又失去了一个儿子。

这个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临终之时,3个孩子,只有女儿馆陶公主还活着。

她把自己宫里所有的财富,都留给了这个仅剩的女儿。

或许,窦漪房最偏爱的孩子,是最小的刘武。

但是,对于自己的3个孩子,她应该都是很疼爱的。

你觉得呢?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窦太后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大儿子刘启做了皇帝,就是汉景帝,小儿子刘武被封为梁王。窦太后的确很疼爱小儿子,父母偏爱小儿子是很正常的事,当然窦太后也想过让刘启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刘武,只是景帝刘启很聪明,把刘武当做棋子一样玩弄,把最大的威胁清理干净。

文帝刘恒先后死了四个儿子,幸运的刘启成了皇长子,依照礼法制度,刘启当然是继位皇帝首位人选,合情合理,合乎法度,刘启也是有才能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同,谁也不能说什么啊,你窦太后不愿意刘启当皇帝,也没能力做得到,何况刘启也是你儿子啊,儿子做皇帝也是对你有好处的嘛!窦太后确实很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也有想法让刘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弟弟而不是传给刘启的后代,这样一来,两个儿子都当皇帝,窦太后的富贵不就很好保住了嘛,窦太后也是乐意那样干的。刘武依仗这窦太后的偏爱生出了想做皇帝的野心,刘启很聪明,一方面利用刘武,一方面又防范这个弟弟,手段玩的很厉害。

刘启削藩政策导致其他藩王不满,刘启因为个人争执,把吴王的儿子给杀了,因此其他八个藩王联合起来对抗中央朝廷,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刘武看到了机会,认为如果藩王干掉了刘启,自己也许有机会当皇帝了。刘启当然知道弟弟的心思,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刘启。在一次和弟弟喝酒的时候,刘启对弟弟说,自己很害怕啊,因为七个诸侯联合反对自己,自己怕打不过啊!刘武就说,哥哥不用怕,我会帮你的,我的封地梁国正好挡在七王前面,我会成为长安的屏障的,帮你挡住七王的进攻。刘启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然后顺坡下驴,很感动的说了一句醉话,弟弟真不错,你好好干,我以为把皇后传给你啦!刘武听后很兴奋啊,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如果自己帮助哥哥打败了七王,立了功劳,将来做皇帝就有资本啦,加上刘启的话,机会非常大呢,好过等七王干掉刘启自己当皇帝的几率大的多呢!其实刘武上当了,刘启那是骗他呢,无非就是利用他罢了。

刘武回到梁国后,招兵买马,修建城墙,七国之乱正式爆发。七国的军队进攻长安,可是刘武的梁国挡在了前面,要攻破长安,必须攻破梁国。刘武死守城墙,拼死抵抗七国的进攻,为朝廷赢得了时间,周亚夫从后偷袭七国军队,最后朝廷灭掉了七个诸侯王,梁王刘武是有功劳的。可是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刘启翻脸不认人了,说最大的功劳是周亚夫,立刻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灭掉了刘武当太子的梦想。刘武很不爽啊,说好给自己的皇位呢,哥哥做人太不厚道了。于是刘武找到了窦太后说这件事,窦太后决定帮忙。在一次宴会上,窦太后挑明了刘启说过要把皇位传给弟弟的事,刘启也不好意思当着所有官员的面说自己没有说过这句话,同时刘启也不想拂逆母亲,毕竟刘启在众人面前一直扮演着孝顺的儿子啊!刘启说自己确实说过这句话,也有意思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当然刘启还有后招呢,怎么可能把皇位传给弟弟呢!

刘启把官员召集过来说要自己传位给弟弟的事,结果所有官员激烈反对,从来的制度都是传给儿子的,你有儿子,有什么道理要传给弟弟,那是根本不可能,不合法的事呢!刘启放心了,正是需要你们的理由啊!随后刘启把大臣们的意见传了出去。刘武知道后,那是非常愤怒,丧心病狂,一时冲动之下,居然派出杀手去杀掉反对他当皇帝的官员,一共杀死了十几个官员。事情严重了,刘武当皇帝的梦想彻底泡汤了,和刘启彻底决裂了。你知道诸侯王随便杀朝廷的官员,还把刘启这个正牌皇帝放在眼里吗,也太猖狂了。再者所有的官员都不想这个残暴的人当皇帝啊,那样大家怎么活啊!刘启立刻有理由处理刘武了,刘启下命令严惩刘武的,就要去抓捕刘武时,窦太后出面了,刘启最后没有处理刘武,但是刘武再也没有机会当皇帝了。刘武很后悔,找了很多人说好话,但是刘启就是强硬的表示,你就别想了,不处理你就很给面子和照顾亲情了,还想当皇帝,做梦吧!刘武还想去找窦太后帮忙,可是窦太后也没办法啊,你冲动做出这样的事,就要承担后果,做皇帝是不可能的了。

郁闷的刘武才知道自己斗不过刘启啊,自己上了刘启的当,被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抑郁而死。可见窦太后有多爱小儿子刘武也没有用,谁叫你不够刘启聪明啊,玩手段比不过,只能被玩弄当棋子啦,刘启这个人那是非常有手段的人,就那样用计谋把最大的威胁清除,还不用杀人,皇位还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真是大赢家啊!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窦皇后宠爱刘武又如何?皇位的传承主要还是看皇帝的意思与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何况窦皇后自己都在文帝晚年逐渐失宠,根本无法左右影响储君之位的确定。

刘启为嫡长子,刘武是嫡次子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本孤女出身,入汉宫为宫女,惠帝刘盈时期,吕后将一批宫女送给诸侯王的时候,窦氏被送进了代国的王宫,成为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的姬妾。窦氏进入代宫后,极得刘恒与其母亲薄姬的宠爱,接连生育两子一女,长女馆陶公主,两个儿子就是刘启与刘武。

本来,刘恒做代王时有元配的王后,而代王后在窦氏来之前就为刘恒生育四子,但奇怪的是馆陶公主出生时刘恒14岁,而代王后生育四子还在馆陶公主之前。

按照嫡庶之别,窦氏只是姬妾,其所生的孩子自然也是庶出,并没有继位的可能。

然而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刘恒被长安的群臣迎立为新君,代王后在此之前离开人世,而她所生的四个儿子也莫名其妙早早夭折,如此一来,窦氏从代王姬妾,直接就被册立为了皇后。

而在这里还有个细节,那就是当年刘恒继位之后,刘启先被册立为皇太子,在刘启被册立为太子三个月后,群臣上疏,认为窦氏乃太子之母,应该被立为皇后,也就是说窦氏能够成为皇后还真是母凭子贵,要靠刘启这个儿子。

窦氏并没有影视剧里那么能耐

历史上的窦氏,的确算是个相当出色的后宫女子,不过窦氏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只在汉景帝在位中后期与汉武帝登基初期那几年,在文帝时期,窦氏并没什么逾矩的地方。

窦氏早年丧父成为孤儿,直到成为皇后以后,才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兄弟窦长君与窦广国,前有诸吕之乱这个例子,刘恒自然也知道外戚干政有多么可怕,不过刘恒也不需要太担心,毕竟窦氏的娘家远不如当年的吕后的吕氏一族,根本不成气候。

荧幕里的窦氏,曾让文帝虚设六宫,窦氏初入代宫的确得宠,可后来随着窦氏年华老去,逐渐色衰爱弛,加上双目失明,晚年的窦氏被刘恒所厌弃,取而代之的是慎夫人、尹姬等妃妾,从这个角度来看,既没家世又失去宠爱的窦氏,要保住自身都很艰难,遑论去更换储君。

皇家重长子,百姓爱幺儿

虽然汉文帝并非嫡子也非长子,但继承皇位的他也知道,自己能够继承大统纯属巧合,自周天子确立嫡庶长幼的礼法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不变的法则,也正因如此,嫡长子继承制是不能够轻易挑战与撼动的。

对汉文帝来说,刘启与刘武都是窦氏所生,但刘启毕竟是长子,而刘武尚且年幼,在不确定能力性情之前,立长不立幼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相关的历史记载之中,并没有任何刘恒偏爱刘武的记载,对这个小儿子,刘恒也不过尔尔。

相比之下,窦皇后对刘武的疼爱,主要因为按照汉朝的规制,非储君的诸侯王得到册封后就要离开长安,窦皇后常年见不到刘武,心中自然思念,而日日在跟前的刘启,还时常在朝政上与自己意见相左,所以窦皇后表现得更加宠爱刘武,尤其是在景帝一朝。

窦皇后再宠刘武,也无法改变刘启是储君的事实:

  • 第一,刘启是长子,刘武只是幼子,废长立幼于礼法不合;
  • 第二,刘启甚得朝臣之心,有前朝的广泛支持;
  • 第三,窦皇后本身在文帝朝并没太大的影响力,无法干预储君的择选;
  • 第四,窦皇后宠爱刘武,后来提议立其为储也只是出于私心,想让其长留身边,但窦氏并非跋扈不明理之人,并未固执己见,她也不是硬要刘武做皇帝。

历史上的窦皇后,在文帝在位时期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储君到底是谁并不是她所能够决定的,刘启继位合乎礼法与现实,窦皇后再宠小儿子,也无力将其推上储位。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窦皇后)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一句话就解决了!

根据宗法制,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自然是刘启继承皇位。

立嫡不立庶,是说在所有的皇子中先册立嫡皇子,嫡皇子的顺序是从大到小。

没有嫡皇子,才册立庶子。

庶子的顺序也是从大到小。

当时文帝刘恒没有了嫡皇子,所以才册立庶子。

庶子的年龄刘启最大。

所以,刘启被册立为太子,后来继承皇位。

但是整个事件的经过并不是这么简单!

刘恒进京做了皇帝,京城逐渐安宁后,有人提议文帝刘恒册立刘启为太子。

文帝刘恒以国家刚刚安定,不能这么草率就册立太子。要册立太子,还有很多人比我的儿子刘启更有资格。

文帝刘恒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纪大;吴王是我的兄长;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这些人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应该先考虑这些人。”

由此否定了册立刘启为太子的提议。

(文帝刘恒)

文帝刘恒这些理由都有些牵强附会,文帝刘恒这样说就是不想册立刘启为太子。因为文帝刘恒喜欢慎夫人的缘故,而属意小儿子刘揖。

刘启的母亲窦皇后知道文帝刘恒否定了大臣提议,很着急。自己又不敢去找文帝议论这件事情,只好去找文帝母亲薄皇太后。

窦皇后是有心计的女人!

窦皇后去找文帝母亲没有提及儿子刘启册封太子的事情,而是提议薄皇太后的远房侄孙女与刘启的婚事。

薄皇太后在朝廷也没有多少重要亲戚,在老家也没有多少亲人。

薄皇太后也想促成刘启与自己远房侄孙女的婚事,这样自己在朝中就有了更重要的筹码。由此答应了窦皇后的求亲。

之后,薄皇太后找到文帝刘恒,对文帝刘恒说:“应该册立刘启为太子。因为刘启在皇子中年龄最大,符合宗法制。再者刘启的母亲也能母仪天下。”

大家知道,文帝刘恒是以孝顺闻名的皇帝。

(薄皇太后)

薄皇太后开口,文帝刘恒不敢反对,这样才确立了刘启的太子地位。

文帝刘恒驾崩后,刘启顺利继承皇位!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窦漪房在皇后位置上时,并没有多大的权力,皇位继承并不是她所能决定的。一、出身低微

窦漪房家贫,父亲的意外亡故更使得衣食无着。因此,以良家子身份入宫服侍吕太后,又被赏赐给代王,并受到宠爱,且生下长女刘嫖以及刘启、刘武二子。可即便如此,后来的汉文帝在做代王时,已有王后与四个嫡子,正常情况下,皇后及太子的位置不可能有窦姬母子的份,她也不会做非分之想。

二、母以子贵吕太后归西,被压抑许久的功勋集团及刘氏皇族终于抬起了头,吕氏一族被诛杀。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但代王后很可能是吕氏的血缘,史书上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秋后算账,就在刘恒进京之前,代王后去世了,而在去往长安的三个月内,王后所生的四个嫡子相继病故。文帝继位数月后,有司上书请立太子,长子刘启纯厚慈仁,前179年正月确立了他的身份。有了太子做靠山,文帝的母亲又表示应该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于是,皇后的桂冠砸在了窦姬头上。三、没有外援

汉朝的外戚往往非常厉害,常常影响皇权继承的走向,但窦皇后只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早年就失散了,兄弟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贫父死,被人拐卖,经过十余次倒手,最后被卖到宜阳,做工时险些丧命;她的哥哥也好不到那里去,一家团圆后,汉文帝选择品德高尚的长者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不变得骄奢淫逸、仗势欺人。这样的兄弟对朝廷的影响力可以忽略。

四、礼法制约礼法的规则就是立嫡立长,无论窦太后多喜欢小儿子,宗法制度摆在那里,汉文帝、薄太后、朝廷大臣都是她无法逾越的障碍。五、母子关系窦漪房偏爱小儿子,并不是不爱大儿子。窦皇后成为窦太后,她的确试图让小儿子刘武继承皇位,但只是继承、并不是要夺取汉景帝的皇位,几次尝试无果后,她也就放弃了。综上,窦漪房做皇后时,她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拉下刘启,换上小儿子刘武。

窦皇后偏爱幼子刘武,为何刘启依旧能够继承皇位?原因在哪里?

窦皇后偏爱幼子不假,但让谁继承皇位她说了不算,要不然汉文帝该往那里摆放呢?

(窦太后剧照)

窦皇后共生有三个孩子,老大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

刘嫖就是西汉最跋扈的女人之一,又称“窦太主”或“长公主”。她的女儿就是那个娇生惯养,更加跋扈的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刘启出生于公元前188年,在汉文帝继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79年)正月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母亲窦漪房被册封为皇后。也就是说,刘启被立为太子在前,窦漪房成为皇后在后,显然母以子贵,窦漪房沾了儿子的光。

(刘武剧照)

公元前178年,刘武被封为代王,两年后又改封淮阳王。十年之后,汉文帝幼子梁王刘胜去世。又一年之后,汉文帝又将刘武改封为梁王。

按史书记载,汉文帝最喜欢的儿子并不是刘启或刘武,而是刘胜。

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谥为梁怀王。怀王最少子,爱幸于其他子。其明年,徒淮阳王武为梁王。——《史记•梁孝王世家》

那么汉文帝既然喜欢刘胜,为何立刘启为太子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刘启是长子而已。严格地说,刘启并不汉文帝的长子,因为汉文帝早在代国做藩王时,他的王后就生过四个儿子,只是这四个儿子及其王后在他继位前都去世了,所以刘启摇身为长子。

(汉景帝剧照)

长子身份很关键,源于周朝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便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嫡子(王太子、皇太子)的人选必须符两个标准,一年龄最长,一身份最贵,最先考虑的是身份,而后再用年龄度量。言简之,正妻长子才有继承祖业的资格,除非受外力因素干扰,或者本人中途亡故,否则雷打不动。而汉文帝原王后及四子去世,就不存在正妻与嫡子一说,因此年龄最大的刘启不仅成了长子,而且也成了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刘启从10岁被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57年继承皇位,共做了22年的皇太子,期间他的皇太子地位没有动摇过,说明汉文帝遵循“宗法制”的意志没有改变。因此,在汉文帝去世后,刘启正常继位,做为皇后的窦漪房自然也无权干涉。如果她想让次子刘武继承皇位,那么必须采用非正常手段,因为这是在破坏制法。

事实上,成了太后的窦漪房也无法改变这个现状,一来刘启而立之年继位,权力不存在被窦太后截流一说,二来文武大臣也不会支持窦太后的荒诞行为。所以无论如何,刘武是没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而且皇后窦漪房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除非汉景帝刘启主动将皇位传给刘武。刘启会那么做吗?当然不会。何况大臣们也不同意。即便汉景帝装作有传位于刘武的打算,大臣们也只会配合他演双簧。

后来,汉景帝果然说了一句“百年之后传位于弟”的酒话。既然当时汉景帝喝大了,那句话就没必要当真。所以后来汉景帝立了两次太子(长子刘荣、十子刘彻),完全把弟弟刘武当成了空气,只是窦老太后一直念念不忘这个茬儿。最终,窦婴、袁盎等一帮大臣群起反对,老太太兴致勃勃的幻想也被扑灭了。可见,汉景帝与大臣们的双簧无缝对接。刘武怀恨在心,后来竟然派刺客将那帮大臣差点杀了个精光,只有窦婴躲过一劫。

其实刘武在封国就是一个“土皇帝”,他兴建了一个方圆三百多里的大园子,招徕了一大批三教九流的门客,铸造了十余万件兵器,积累了数亿贯的钱财,出入时比皇帝的排场还大。也正是由于有窦太后的撑腰,汉景帝碍于母亲的脸面,所以对刘武的“僭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刘武刺杀朝中大臣,炉子捅的太大了,于是惹得汉景帝龙颜大怒。不过,经刘武负荆请罪,汉景帝表面既往不咎,只是不再允许刘武驻留京师。

公元前144年,刘武再次奏请入京,汉景帝拒绝。当年六月,刘武病逝。据说,刘武之死同心情郁闷有直接关系。

结束语:

所谓的“窦皇后偏爱幼子”,实上是距离滋生的缘故,因为三个孩子当中,刘嫖、刘启可长年陪在她的身边,只有刘武被就藩在外,所以母子见面成为了一种奢侈。在汉朝,由于交通工具受限,梁国往返京城一次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刘武又不能隔三差五往京城跑,长住又不合法制,这就渐累了窦太后对刘武的溺恋之情。而溺爱通常就是一种纵容,久而久之,被溺爱者做事就会欠缺理智。所以刘武的人生结局与母亲的偏爱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实又决定了刘武继承皇位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