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吕后大概率不知道这条预言。
甚至,这条预言有可能,是汉文帝登基的时候,薄姬或者其他人,为了巩固汉文帝的地位,编出来的。
也有可能是史官在写史书的时候,根据惯例,给皇帝的出生造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祥瑞,编出来的。
更何况,吕后为人,心狠手辣,对刘邦的后妃和儿子们,一点都不客气。
刘邦的8个儿子,有一半都被吕后迫害过。
- 刘肥,刘邦的私生子,若不是汉惠帝刘盈拼死保护,就要被吕后毒死。
- 刘如意,刘邦的爱子,因曾经威胁刘盈的太子地位,母子二人都被吕后杀死。
- 刘恢,刘邦的庶子,因宠妃被王后(吕家女)毒死,自杀殉情。
- 刘友,刘邦的庶子,被王后(吕家女)诬陷谋反,活活饿死。
刘邦的后妃,除了被做成人彘的戚姬,大多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史记上说,刘邦宠爱过的后妃,都被吕后囚禁起来,不许出宫。
而薄姬之所以能跟着儿子去封地,是因为,刘邦不喜欢她,她平时,连刘邦的面,都很难见到。
《史记》: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吕后连对自己威胁不大的刘邦庶子,都不放过,凡是刘邦宠爱的女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所以,她基本上不可能知道薄姬将是“天子之母”这条预言。
否则,她不会放过薄姬母子。
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都很相信预言和算命这回事。
那么,这条预言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这条预言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吕后居然不知道?
如果这条预言是编的,那么,是谁编的,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预言?
我们来一条一条地分析。
一、如果预言是真的,吕后大概率不知道预言的存在我们先来看看,假设这条预言是在汉文帝出生之前,就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事后编出来的,那么,吕后有没有可能知道这条预言。
按照史记的记载,薄姬将会生下天子这个预言,是薄姬还没跟随刘邦的时候,一个相士对她的母亲魏媪说的。
那个时候的薄姬,还在自立为王的魏豹宫里。而魏豹,不久之前才投降了刘邦,和刘邦一起攻打项羽。
魏豹听到这个预言,非常高兴,就背叛了刘邦,自立门户,后来又和项羽联合。
《史记》: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
后来,刘邦打败了魏豹,薄姬就进了织造府做女工。
有一次,刘邦来到织造府,看到薄姬非常美貌,就下诏把她收入后宫。
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刘邦终于第一次召见薄姬。
薄姬对刘邦说,她昨晚梦到一条龙,盘踞在她的小腹上。
刘邦觉得这是吉兆,于是,宠幸了薄姬。薄姬也在这一次怀孕,生下了汉文帝。
《史记》: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知道薄姬是天子之母这条预言的,只有薄姬的母亲,以及魏豹。连刘邦都不知道。
毕竟,如果刘邦知道这条预言,不会把薄姬晾在一边这么长时间,若不是因缘凑巧,都不会宠幸她。
那么,吕后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刘邦知道的,是薄姬做了一个梦,梦见苍龙盘踞在她的小腹上。
这个梦,刘邦听进去了,所以宠幸了薄姬,让薄姬怀上了汉文帝。
但大概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这一夜过后,薄姬又几乎见不到刘邦了,汉文帝这个儿子,也没有得到刘邦的什么特殊待遇。
既然刘邦不宣扬,那么,吕后多半连薄姬做的这个梦,都不知道。
在吕后眼里,薄姬就是一个被刘邦遗忘了的后宫女子,没有给自己找过不自在,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
那就放了吧。要对付的人实在太多了,实在顾不上这么一个小透明。
二、这个预言,可能是为了给汉文帝登基造势而编造的古代讲究“天命所归”。
汉文帝刘恒,登基之前,只是刘邦的庶子。没有权力,没有名望,默默无闻。
而刘邦的正统继承人,是嫡长子刘盈,也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留下了6个儿子。其中2个,先后登上皇位。
吕后去世的时候,刘盈的儿子尚在人世,其中一个,还在皇位上坐着。
然而,汉朝的功臣们为了斩草除根,不让吕氏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强行说,这几个孩子,都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把他们全都处死了,并迎接汉文帝刘恒进京登基。
《史记》: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这个做法,不合情,也不合理。
刘盈的儿子,才是汉朝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因此,为了提高汉文帝继位的合法性,薄姬,或者汉文帝,或者其他什么人,很有可能会编出这个预言来,证明汉文帝是“天命所归”,理应登基。
这么一来,吕后又怎么会未卜先知地知道这条预言的存在呢?
更谈不上因为这条预言,而刁难薄姬母子了。
三、这个预言,可能是史官习惯性造祥瑞翻看史书,就会发现,很多皇帝或君王,在出生前后,都有祥瑞的记载。
- 简狄和女修,吃了玄鸟下的蛋,生下了殷商和秦朝的始祖。
- 姜嫄在郊外踩中巨人的脚印,生下了周朝的始祖。
- 刘媪在湖边睡觉,梦见神仙,生下了刘邦。
- 王娡怀孕的时候梦见太阳扑进她的怀里,生下了汉武帝刘彻。
这些,都是史记的记载。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些事,都不会是真的。
可见,为君主和皇帝的出生造祥瑞,是史官的习惯。
要么,是司马迁自己写的。要么,是当时的史料就这么写的,司马迁照抄。
这也是为了证明,这些人能够成为天子,是“天命所归”,给天子们增加一层神化的色彩。
吕后自然也是不可能未卜先知地知道这些预言的。
写在最后薄姬,是一个幸运的女人。
她在刘邦的后宫,是一个小透明。刘邦纳了她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根本没想起来,自己的后宫还有这么一个美人存在。
后来,即便是被刘邦宠幸,也很快就被遗忘了,连刘邦的面,都见不到几次。
但是,这唯一一次宠幸,就让她生下了儿子刘恒。
又因为刘邦不喜欢她,所以吕后放过了她,让她跟着儿子去了封地。
朝中的纷纷扰扰,都和他们无关。
以至于,功臣们处理完吕氏的事情之后,要找人登基做皇帝了,发现,在代国,还有这么一对小透明母子存在,还正好是刘邦在世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于是,功臣们把薄姬的儿子迎入长安,当皇帝。
薄姬也成了皇太后。
在刘邦的后宫里,记载了结局的女人,薄姬,是唯一一个可以善终的。
她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你们觉得呢?
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薄姬虽然只是汉高祖刘邦众多女人当中最不得宠的一位,但是她勉强也算得上出身大家了。史载,薄姬的生母为魏媪是魏国的宗室女子,是不是公主就不知道了,薄姬是这位魏国宗室女子与薄姓男子私通所生。换句话说,薄姬虽然是私生女,却也不是小门小户的女子。或许正是这种出身让薄姬过早地接触到了贵族、世家的人情冷暖,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从而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得以自保。
实际上,薄姬最初并不是刘邦的女人,而是魏王豹的侍妾。在刘邦灭了魏王豹之后,薄姬也顺带着被刘邦给收编了。或许是因为薄姬过于低调,又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被收编之后的薄姬一直没有被刘邦看中。直到有一天,刘邦听到其他女人说起薄姬一直不受宠云云,也不知道是刘邦产生了怜悯之心,还是酒喝多了荷尔蒙催的,当夜便和薄姬滚起了床单。一夜风流之后,刘邦就彻底把薄姬给抛诸脑后了,再也没有踏进薄姬的屋门。
或许是上天注定薄姬要成为未来的皇太后吧,刘邦的一夜情恰巧遇上了薄姬的排卵期。于是,奇迹发生了。仅仅滚了一次床单,薄姬却奇迹般地怀孕了,简直比现在B超监测排卵还要准!十月怀胎之后,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用现在的话说,刘恒实际上就是一夜情的产物。
虽然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或许是因为薄姬的性格问题,又或许薄姬真的不是刘邦的菜,刘邦依然对薄姬没有什么兴趣,之后的薄姬基本上就是独守空房守活寡,直到刘邦去世。因为对薄姬不上心,刘邦对薄姬所生的儿子刘恒实际上也不怎么上心。当然,毕竟是亲儿子,多少还是比对娃他娘上心一些的。刘恒八岁时被父亲刘邦封到了邻近匈奴的代地,为代王。平心而论,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当年刘恒的二大爷刘喜(仲)就是在代地因为抵御匈奴不力、弃城内逃而被刘邦削去王爵降为了列侯。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刘邦对这个儿子着实一般得很。
或许正是刘邦对薄姬母子的冷漠,使得吕后认定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甚至同样等同守活寡的吕后对薄姬还生出了怜悯之心。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直接让薄姬去了儿子的代国,并封薄姬为代王太后。自此,薄姬母子远离权力核心,远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最终得以保全。当然,吕后也并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大肆屠戮刘性宗室,实际上刘邦的儿子除了赵隐王刘如意和赵幽王刘友,吕后几乎都没有下黑手,甚至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吕后最终也放过了。
多年之后,吕后去世,出身庶长房齐哀王刘襄和几个开国元老一道发动了“剿灭诸吕”的政变,顺带着杀光了汉惠帝刘盈庶出的儿子,让嫡长房绝嗣了。再之后,元老们为了保全自身利益,联手否决了庶长房的皇位继承资格。由于不占绝对优势,刘襄也不得不妥协。最终,远在代地的刘恒捡漏成为了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于是,一直等同于守活寡的薄姬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后。
至于所谓“天子之母”的说法,无非三种可能:一、相士巴结讨好魏王豹,意思就是魏王豹的儿子将来要为天子,这和刘邦没有半毛钱关系。二、汉文帝当上皇帝之后,汉文帝自己或者其他人要“造神”,强调君权神授、强调汉文帝的正统地位是天注定的,为此刻意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三、世人神化,同样和“造神”有关。如果是前者,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应该都不会当真。如果是后二者,刘邦、吕后都不可能知道。吕后这个人对于儿子和自己的地位是相当在意的,但凡一丝威胁都要除去。刘肥仅仅是家宴坐在了汉惠帝上座就差点儿丢了性命,要不是以近乎无耻的手段保命,或许早就成了吕后的刀下亡魂。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传说,吕后应该很难保持淡定、放过薄姬母子。因此,很可能这个传说就是“造神”运动的结果而已,当不得真。
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照吕后的性格,如果生前听说过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薄姬母子命再好、再懂得低调避祸,只怕也难逃吕后的“毒手”。
不妨先来看看吕后对刘邦的儿子有多狠。
刘邦有八个儿子,吕后直接或间接地就干掉了五个,这大概也是一个历史之最。
皇长子齐王刘肥,仅仅因为在惠帝举办家宴时坐了一回上座,差一点“王命”就丢了,最终还是献了一个郡为吕后闺女鲁元公主的汤沐邑,并认妹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才得以脱身。这种奇耻大辱,导致齐王刘肥终日郁闷难消,没几年就死了。齐王刘肥之死,算是被吕后折磨恐吓死的。
皇次子刘盈是嫡长子,吕后的儿子,刘邦死后继位为惠帝,因为被吕后召去看惨被整成人彘的戚夫人,吓得从此不理朝政,沉迷酒色,几年后荒淫而亡,年仅24岁。惠帝之死,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间接死于吕后的惨无人道。
皇三子赵王刘如意,也就是戚夫人的儿子,就更惨了,即便刘邦生前有保护之策,仁爱的哥哥刘盈有爱护之心,统统不好使,最后还是被吕后毒杀了。
赵王刘如意被毒杀后,皇六子淮阳王刘友被改封为赵王,结果怎样呢?终被吕后幽禁饿死在京城。
两任赵王相继死后,皇五子梁王刘恢又被徙封为赵王,因为不满吕后指派的吕姓王后,自杀而亡。
三任赵王,一个被毒死,一个被饿死,一个逼死,加上前面那两个,刘邦的八个儿子这就让吕后干掉了五个。
第六个,皇八子燕王刘建的命稍微好点,没等吕后找机会下手,自己就病死了,但即便如此,吕后依旧没有放过他这一支,其子被吕后所杀。
到吕后去世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只剩下皇四子代王刘恒和皇七子淮南王刘长。
皇四子刘恒正是后来的汉文帝,而薄姬即是他的生母。
假如说,吕后早先听说过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尤其是晚年,她会因此联想出什么样的内容?
刘恒能当上天子,只有一个前提,吕后死后,生前立的小皇帝被废,吕氏外戚势力悉数被诛,他才有被迎立的可能。
后来的历史演进也的确如此。
有这样几乎不需要智商的联想,吕后岂能放过薄姬母子,躲的再远,再与世无争也难逃一死。
所以说,关于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一定是刘恒当上大汉天子后,为树立帝王权威而刻意编造出来的,只不过编的比较含蓄、巧妙罢了。
汉初出豪杰,也出奇女子,吕后是一个,薄姬也算一个。
如果说吕后的传奇是她借刘邦的帝王命缔造出来的,那薄姬的传奇就是借自己母子命太好熬出来了。
刘恒的母子薄姬是个私生女,是他父亲和原战国魏王宗室一女子魏媪私通生下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原战国魏王后裔魏豹在楚怀王熊心的支持下被立为魏王,重建魏国。魏媪是原魏国宗室之女,因此魏豹当了魏王后,魏媪就将薄姬送入了魏豹的后宫。
关于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魏媪送女入宫前,专门找了当地的一位相面高人许负给薄姬相面,许负预言,此女会生一位天子。
许负做出这个预言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交战正酣。魏豹最初是汉王刘邦一派,因听说这个预言,以为天命归己,于是先中立,后跟项羽联手,结果被刘邦打败,而他的土地和女人也就此成了刘邦的战利品
《史记》中关于同一人同一事,在不同的篇章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述,这大概是司马迁春秋笔法的一个深沉技巧。以上这种说法来自《史记·外戚列传》,但在《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中,司马迁没提这个预言,魏豹就是典型的根据形势叛汉,结果被韩信击败。
不管哪种说法,魏豹的春秋大梦被击碎后,薄姬的命运只有一种,她成了刘邦手下的一个女织工。这境遇,别说被刘邦宠幸,就是见到刘邦都要靠撞大运。
但薄姬命好,还真就撞到了这样的大运。
一次,刘邦到织室闲溜达,无意间看见薄姬很有些姿色,于是就把她召进了后宫。但那时正值楚汉战争的关键阶段,刘邦还没有多余的闲情逸致去宠幸女人,因此,薄姬入宫一年,连刘邦的影子都没见过一回。
然而,一年后,薄姬再次撞上了大运。她有两个发小姐妹也在宫中,一个是管夫人,一个是赵子儿。三姐妹曾约定,谁先富贵了都不能忘记另外两位。如今管夫人、赵子儿在刘邦身边正得宠,于是她们想到了薄姬。一次,她们聊过去的约定,刘邦听见后,起了怜香惜玉之心,当天就召薄姬来侍寝。
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前,薄姬在侍寝时说了一句特有心计的话,她对刘邦说,昨晚我梦见一条苍龙盘旋在我的肚子上。
刘邦听了,高兴地说,这是贵征呀!我来成全你。
不可思议的是,刘邦跟薄姬只有这一晚,竟真的怀上了龙种,这就是刘恒。
想必这薄姬实在不是刘邦的菜,自这一晚后,刘邦再没见过她,严格意义上,她根本不算刘邦的妃子。
正因为如此,刘邦死后,吕后还挺同情薄姬,破例没有把她当成刘邦的女人幽禁在深宫中,而是让她离宫跟随儿子刘恒,去了偏远的代国,成了代王的王太后。
谁能想到,吕后死,诸吕被诛后,代国的天空上竟掉下来一块天大的馅饼,刘恒成了大汉天子!
这一对母子就此实现人生的大逆袭。
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薄姬为其父与魏媪私通所生,后其母将其送与魏豹为侍妾,无子女,估计不大得宠,后魏豹败,被刘邦所虏。所以,实为一战利品而已。估计长得不昨的,一直未宠幸。后刘邦出于同情宠幸一夜,以后再无下文。可见薄姬或许才色不昨的,要不就是性格等有缺陷,是不受待见的。
但老实人也会撞大运,别人天天陪皇上,腹中空空如也。而薄姬与刘邦春风一度即珠胎暗结。生下刘恒。由于薄姬从无宠爱,想来刘恒亦差不多,何况还有吕后那样的强人在那儿。所以刘恒一早被封为代王就国,而薄姬在宫中就与路人无异,吕后防这防那,从不防薄姬。老实人待在宫中,皇上不疼,有没有一样,可能以吕后那等人精,看着还碍眼。于是,你个木头,远点去吧,于是薄姬就到了代王刘恒那儿,过起母子的天伦生活,母子二人皆为心善低调之人。波澜不起,早被宫中所遗忘。
及诛诸吕,大家左想又想,才想起刘恒为刘邦之子,且与诸吕无涉,不必担心算旧帐,才请刘恒回家作皇帝,母子二人担惊受怕,几乎是被挟持而归。勉强做了皇上。
谁知,这一下一个老实女人的老实儿子就开创了一个千年传颂的文景之治。
天子之母之说,乃无稽之谈也。
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简单来说,很可能吕后并没有听到过这个预言。
这个预言是在秦汉之交时出现的,出自相士许负之口,一句话带起波浪,直接改变了薄姬和天下的命运。
薄姬的出身算不得高贵,虽然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的宗室之女,但当时魏国已是苟延残喘,很快就被秦国灭亡,而且母亲是和父亲私通生下她的,薄姬的地位其实完全来源于父亲,算上私通这一点,她父亲的地位高不到哪去。
作为一个普通女子的薄姬结识了年纪相仿的管夫人、赵子儿,三人十分要好,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这跟陈胜的“苟富贵莫相忘”非常相似,但陈胜根本没有履行自己的话,薄姬的姐妹也没有。
秦朝国祚很短,薄姬差不多刚成人,秦末烽火就燃遍中原,六国宗室纷纷复起,原来魏国的贵族魏豹就自立为魏王。
魏媪在魏国还有点关系,为了谋出路,她将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从依稀记载推测,薄姬应该是挺受魏豹重视的,因为魏豹从她口中听说了那句预言:“当生天子”。魏豹听说后,以为自己会当天子,就不跟刘邦混了,自立门户,并且跟项羽联合,结果分分钟被刘邦派人灭了。
魏豹死后,薄姬被送到刘邦宫中织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视察,看见薄姬有姿色,就将其纳入后宫。
刘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后宫之中美女无数,薄姬并不算拔尖,也没有出头,进宫一年多都没得到刘邦的宠幸。
不过跟薄姬关系很好的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先后受到刘邦的宠幸,她们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却只是当个笑话来说,巧合的是,这个笑话被刘邦听到了。
见两位美人笑得花枝招展的,刘邦觉得莫名其妙,就追问缘由。
得知此事的刘邦顿时来了兴趣,当天就把薄姬召来。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她说昨晚梦见有苍龙盘踞在肚子上,刘邦笑着说这是吉兆,我帮你促成。
当晚,刘邦就临幸了薄姬,很巧合的,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
自从那一次临幸后,刘邦又仿佛忘记了薄姬,很少再来找她,在后宫中失去皇帝的宠爱,这几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她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没有刘邦宠爱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贵了,只能依靠儿子刘恒。
薄姬对刘恒的培养重点就是低调,在险象环生的后宫中,即便不受宠,他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必然受人瞩目,也容易遭受危险,如果没有过硬的保护,能不张扬就不张扬,一定要低调。
低调的原因就是因为吕后,这个刚毅的开国皇后可不是善类,刘邦一死,八个儿子被她料理了大半,长子刘肥认妹妹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三子刘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皆因吕后而死;七子刘建死于意外,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
安然无恙的只有吕雉亲子刘盈、养子刘长和刘恒,这几乎可以认定,吕后是不知道那句预言的,不然以她的心性手腕,刘恒母子焉能安安稳稳待在代国。
至于吕后为什么不知道这句预言,平沙觉得很可能这句预言在吕后那个时代根本不存在,是后来者编的,吕后去世后,周勃等人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为了增加他的继位合法性,编出这么一条预言然后安排到著名相士许负身上也并非不可。
要知道,许负可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预言非常灵验,被刘邦封为“鸣雌侯”,有此名气,很多相书都宣称是许负所著,可许负到底写没写这些书,又有谁知道呢?名人效应罢了。
历史上,吕后听到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预言后,为何还会保其母子平安?
吕后保薄姬母子平安并非心存善良,原因在于:
1薄姬表现中规中矩,安分守己,不争不抢,对皇后吕雉非常的尊重。2.薄姬是战利品,以前是魏王豹的女人,刘邦一夜情后并没有宠溺她,所以不显眼没人羡慕嫉妒恨。3.她娘家不是名门大户,无出类拔萃的人物,无强大的后台势力,引起不了注意。4.吕后不信鬼神,不信因果报应,不迷信江湖术士的薄姬将为“天子之母”的话!
文帝作为刘邦的私生子本来与皇位无关,他是没有做过太子就直接上位的皇帝,流氓皇帝刘邦在位时,只是封他到代国为王,代国属穷乡僻壤,穷山恶水自不必说,还与匈奴近有咫尺,显而易见地,在刘邦心中没什么位置。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来是魏王豹的女人,后来魏王豹被刘邦击败,薄氏成为刘邦的战利品,薄氏情商高,会说话,初见刘邦时就说,昨晚我梦见一条龙压在身上,流氓刘邦心花怒放,这是预示自己将来是皇帝的节秦,即刻临幸了薄氏,后来就有了刘恒这么个私生子,但又迅速疏远了她,薄姬容貌在后宫并不出类拔萃。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开始疯狂打压刘邦昔日的宠妃戚氏,制造“人猪”事件,还杀了戚氏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却允许薄姬到儿子刘恒的封国去颐养天年,所以吕后执政时,薄姬一直在代国过着悠哉游哉,养尊处优的日子,刘恒也孝顺,曾为母亲尝药,母子相处和睦,岁月静好;在政治家吕后眼里,这娘俩也就这样了,不值得惦记。
吕后死后,西汉开国功勋集团隡除了诸吕势力,杀死了汉惠帝的小儿子即吕后安排的傀儡“汉后少帝”,在陈平、周勃、刘章议论拥立新君的时候,人们想起了身处“山高皇帝远”的代王刘恒:因为代国面积小,势力单薄,刘恒生性低调,不像刘邦其他儿子那样高调和强势,做个守成之君应该绰绰有余了,这就有了后来的汉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