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之死,史记和汉书都没说是“病死”,都没说!都没说!他怎么死的呢?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帝国最亮的星,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霍的一下去了。他二十四年的人生,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此时距离他在元狩四年取得漠北大捷、封狼居胥,迈向人生巅峰,区区三年而己。他居然就死了!

虽然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但是汉朝的史料依然留存不少,我们可以在他弟弟霍光的奏折中,也可以在当年“地摊文学”的劲爆传闻中,窥见他早逝的真相。

一代名将霍去病,不到24岁就英年早逝,放在现在,还是念研究生的年龄。

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在史记里用了大量笔墨,记载他的身后事。

  • 属国玄甲军送葬,这是诸侯王的待遇。
  • 陵墓建成祁连山模样,开汉朝先河。
  • 两字谥号,是汉武朝唯一一个。
  • 年幼的儿子,寄托了汉武帝的哀思与希望。

《史记》: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然而,翻遍史记和汉书,都找不到关于霍去病死因的官方记载。

反而在史记的匈奴列传里,记载了一件因为霍去病早逝,而改变了历史轨迹的事件:

漠北之战后,汉朝派使者去见匈奴单于,让匈奴臣服汉朝。然而,匈奴单于把汉朝的使者扣留了,不让他回去。

汉朝立刻重新征收士兵和马匹。就在这个时候,霍去病去世了,于是汉朝很长时间都不再出击匈奴。

《史记》: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

这么敏感的时间点,这么年轻的年纪。

霍去病之死,到底有没有蹊跷?

在史记和汉书里,是找不到答案了。然而我翻遍汉朝的史料,还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曾经在给汉宣帝的奏折里,提到过哥哥的死因。

在汉朝的野史里,也有关于霍去病之死的记载。这还是一件相当劲爆的桃色新闻。

接下来,让我们一个一个地看。

一、霍光的奏折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一直跟在汉武帝身边近30年,就连巫蛊之祸都毫发无损。

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作为托孤大臣,权倾朝野,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在霍去病去世50年后,霍光临终前,上书给汉宣帝,谈到了自己的哥哥: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

上书里,明确说到,霍去病是因病去世。

像霍光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权势,没有必要对自己哥哥的死因遮遮掩掩。

如果霍去病之死真有蹊跷,这50年来,也够霍光找到罪魁祸首,报复之后,昭告天下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封上书的可信度如何?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还是确有其事?

这个上书不是出自史记,而是出自史记的补记,作者是褚少孙。

褚少孙,是西汉中后期的补记。他发现,在司马迁去世之后,史记遗失了十多篇,就拜访了很多学士、名流,翻阅前朝留下的官方记载,自己补全了史记的一部分。

历代史学家都认为,褚少孙的补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但是其中,也有明显的错漏之处。

所以,对于这段记载,我认为:可信度很高,但是不能保证完全正确。

二、野史里的劲爆传闻

任何时代的“地摊文学”,都会留下一些劲爆的桃色新闻。汉朝的野史,相当于汉朝时期的“地摊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汉武故事》里,就记载了一段霍去病的绯闻,讲得绘声绘色。其中,就涉及到霍去病之死。

当年的长安,有一个神君,非常有名。就连汉武帝生病了,都找她祝祷。

霍去病还没当上将军的时候,也去找过神君祷告。结果,神君看上霍去病年轻俊美,不由得春心荡漾,当场梳妆打扮了,在霍去病面前显形,要和他不可描述。

霍去病非但不同意,还很生气:我以为你是正经神灵,所以来斋戒祈福,想不到你居然是这种人!

之后再也不来了。

多年之后,霍去病病重,而神君依然屹立不倒。焦急的汉武帝,去找神君求助。

神君说:我当年,真不是看上了他的身子,而是看出他不会长寿,想用阴阳调和的方式救他一把。但是他不解风情,拒绝了。现在已经晚了,我也救不了他了。

于是,霍去病因病去世。

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于神君。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乃责之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福,今规欲为淫,此非神明也。”因绝不复往。神君亦惭。及去病疾笃,上令为祷于神君。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寿命弗长。吾尝欲以太一精补之,可以延年。霍将军不晓此意,遂见断绝。今病必死,非可救也。”去病竟薨。

这个故事,出自《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是汉朝的一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是汉朝人写的。有人认为,作者是撰写了汉书的班固。

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叫做刘彘(彘的意思是猪,也就是刘彻外号“野猪”的由来),金屋藏娇的典故,都是出自汉武故事。

虽然不是正史,也可以反应了一些当时的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因此,我认为,霍去病的这一段记载,反映了汉朝人的普遍观点:他是因病去世,没有异常之处。

要不然,野史记载的,就不是他的绯闻,而是关于霍去病之死阴谋论的二三事了。

我翻遍汉朝的正史和野史,都没有发现对霍去病之死的异议。所有的史料一致认同:他是因病去世的。

如果他是被人害死的,就算正史不写,野史也会传得沸沸扬扬。

并且,还有2个理由,也可以证明他是正常去世,没有什么阴谋论。

1、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记载死因

很多人认为,史记和汉书,连他的葬礼都写了,却没有写他的死因,是不是表明,他的死因不正常?

但是看多了史书就发现,不记载死因,反而证明了他是正常去世,而不是被害。

同样是史记,是这样记载下面这些名人的去世的:

霍去病: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卫青: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

卫绾:其后绾卒,子信代。

汲黯:七岁而卒。

郑庄:数岁,以官卒。

这些人,都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所以,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被司马迁区别对待。

从这里可以看到,关于正常死亡,司马迁都会用一个“卒”字简单略过。

之所以其他人都没有阴谋论,而霍去病有,大概是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得和这个名单格格不入。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史记都会特地写出来:

李广:遂引刀自刭。

李敢: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张汤:遂自杀。

赵破奴:后坐巫蛊, 族 。

我们都知道,史书的记载,都非常简练。正常事件,通常不多费笔墨。不正常的事件,才会大书特书。

所以,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是因为,他是正常死亡。

而大幅度描写了霍去病的身后事,是因为无论是属国军送葬,还是两字谥号,还是汉武帝的悲伤,还是汉武帝对霍去病之子的偏爱,都属于非正常事件。

普通的大臣,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2、汉武帝和霍光都没有展开报复行动

汉武帝,实权帝王,一生随心所欲。

霍光,一代权臣,可以废立皇帝。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爱和重视,塞满了史书的每一个角落。就连霍去病外出打仗,汉武帝都不放心,要派御厨给他送几十车食物。

更何况,因为霍去病的早逝,还导致一场大战夭折。

霍光是霍去病的亲弟弟。如果没有霍去病,可能他一辈子都是平阳县里一个小小县吏的儿子,没有机会扶摇直上,成为大汉帝国的最高掌权人。

霍去病去世50年后,霍光还惦记着这个改变了自己一生命运的哥哥。

假如霍去病是被人害死,这两个人,没有一个会容忍。他们绝对会大肆报复。

但是史书上没有他们报复的蛛丝马迹。

这进一步说明了,霍去病是正常死亡的。

有人说,也许霍去病因为功高震主,是汉武帝害死的。

但是这也说不通。因为如果汉武帝害死了霍去病,那么,他不会把霍光这个定时炸弹留在身边,并在临终前给霍光无上的权威。

他绝对会提防着霍光的报复行动。

既然霍去病是因病去世,那么,他到底是什么病呢?

这一点,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还是民间传说,都没有记载。也许我们只能从他的生平当中,做出一些推测来。

首先声明,因为瘟疫去世,是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自由发挥。事实上,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

霍去病在射杀李敢之后,被汉武帝赶去朔方避风头,也是《汉武大帝》编的。史料上记载了汉武帝对这件事的很多善后工作,但没有提到对霍去病的任何处理。

反而,第二年的请封三王事件,说明了霍去病人在长安,地位没有丝毫动摇。

那么,霍去病是因为什么病去世的呢?以下是我的3个推测。

  • 1、体质不佳

他的名字叫做“去病”,很有可能是因为幼时身体不好,家人希望他无灾无病。

《汉武故事》里说他寿命不长,也有可能是在当时人的认知里,他的体质不算好。

从军的时候,可以仗着年纪小,抵抗力强,加上从小富贵,家里养得好,所以能扛下4年6次出征的高强度征战。

但是几次出征,透支了身体之后,各种平时潜伏得很好的毛病,就冒出来了,从而导致英年早逝。

  • 2、战场受伤

霍去病6次出征,其中至少有2次,险象环生。

首战只率领800人,斩获敌人2000多首级,一战封侯。但是这个战绩,也说明了,他是以少胜多。

战术再神,也只有800人而已,实在不能说不危险。

而第一次以将军的身份率军出征,和匈奴短兵相接,战损7成,也非常惨烈。

其他的战役,虽然记载看起来没这么惨烈,但是只要是打仗,就不会不危险。

征战之中,受了伤,很正常。

受过的伤,当时治好了,却治标不治本,后来旧伤复发,导致英年早逝,也很正常。

  • 3、偶然得病

霍去病生活的年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没写出来,可见医疗条件之落后。

就连一个小小的感冒,现在吃个药、打个针就可以好,在当时,也有可能是致命的病。

因此,他的病,也有可能是在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小病。却因为当时没有条件治疗,从而要了他的命。

你觉得呢?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

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

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汉武帝处死

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

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

家族暗杀

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

他人仇杀

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

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

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

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

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

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

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

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

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虑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说被暗杀而死,只能说病死,这样对霍去病来说才是最好的。

(据闻,那时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蛊毒,死状如病故般)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按照正常的分析,霍去病确实是病逝的!

阴谋论者的观点是,外戚卫氏家族的强大,引起汉武帝的排斥,卫青隐忍,霍去病跋扈,射杀李广之子,所以,除掉霍去病,既能安抚有功之臣,又能遏制卫氏权利!

但是疑问有几点,首先当时的卫氏家族并没有达到权利的鼎盛,卫青成为大将军尚有异议,也就谈不上威胁皇权!

其次,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汉军缺少如霍去病般能够率骑兵长途奔袭打击的将领,因为此时汉王朝的战略已经转向更广袤的西北!

最后,汉武帝强势的作风,根本不在意勋贵的感受,否则也不会有盘问李广,使其自尽的情况发生,更将李氏家族因李陵投降而灭族!

虽然霍去病曾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其逝世止并未成婚,但不代表霍去病身边没有女性!

出征劫掠战利品,是霍去病统属部众的方式,按照野史也都由霍去病优先挑选,而女性便是其中的一种!

常年的征战,常年的劳顿,如果有女色与烈酒,常人的身体确实难以承受,因此,既然汉武帝无除去霍去病的必要,霍去病大概率是病逝!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从古到今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以霍去病建立的一世英名和伟大战绩。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怎会自断臂山杀他自灭呢?纵观霍去病短暂伟大的一生,功高盖主不可一世,天丧英才即便是他杀了李敢汉武大帝也是往开一方面不予理睬。也许是上苍惩罚他杀屠太重杀了几十万匈奴大军和无辜百姓心生怜惜之心才收了这么一个光辉璀璨的一代天骄良😎帅。在霍去病最后一次千里之行攻打匈奴伊肢邪大军时,这个惨裤王八的畜牲仅不顾一切人民死活,在汉军行经的山川河流湖泊中施放了大量的毒💊和污染物,霍大将军可能死于食物中毒,和长期的大尺度的行军打仗和精力透支,武帝可以终其一生杀那么多的丞相高官。其冥冥之中仍会对霍去病关爱有佳,从今天他的墓园的高大封土中仍能看见汉武大帝极与他的致高荣耀。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我认为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是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敌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敌4万余人。同年秋,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使得浑邪王率4万余众归汉。四年夏,率5万骑越过大漠,击败匈奴左贤王部后又乘胜追击,深入腹地2000余里,歼敌7万余人。可谓战功赫赫,后升任为大司马,与舅舅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勇猛果敢,不拘古法,深得武帝信任。

然而,这位军事天才,却在24岁时就英年早逝了,褚少孙在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的,但没说病因。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霍去病葬礼、墓地,还解释了谥号。关于霍去病死因司马迁却讳莫如深没🈶说。

后世对霍去病的死因最大的推测是病死,但对于征战沙场的青年将军莫名其妙的病死,这个结论难以服众。如果是病死,太史公完全可以描述出来,为什么他要三缄其口?依当时的背景分析,我认🈶以下可能:

1.汉武帝秘令自己的人干掉了霍去病,目的是阻止卫、霍联盟。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确实存在。汉武帝是霸道的帝王,为排除外戚干政,一生 做过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思,后来连卫子夫皇后、钩弋夫人与太子刘琚都没有放过。为了江山稳固,武帝是什么手段都能使用的 人。但当时要备战匈奴,霍去病是首当其冲的主将人选。纵使武帝起了杀心,也要选择适当的时候。他有文治武功,懂得大敌当前,滥杀无益。所以,🈶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2.以平阳公主为核心成员的卫氏集团想方设法灭了他。

霍去病虽然是卫氏集团的分支,但是他的崛起的过程中以及崛起后,卫氏家族从中没有获得丝毫利益。反而既得利益受损,他一战而冠后,卫青在帝国再也不能一枝独秀地存在。

而卫青是整个卫氏家族的代表,卫氏集团还掌控着太子刘琚。根据武帝的执政风格,他根本不会让一方外戚势力日益坐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找个中坚人物来牵制卫氏集团,当时,能与之相抗衡的人就是霍去病。

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卫青地位的时候,平阳公主运筹帷幄,干掉了他。平阳公主身为卫青夫人,又是武帝的姐姐,卫青的姐姐又是皇后,做点出格的事,想来弟弟是会忽略的。

长袖善舞的平阳公主,通过纵横捭阖的计谋,让武帝赐死了他,毕竟霍去病杀害李敢时,武帝也看出这家伙缺少使命感。

这里要提一件事,即霍去病死后,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被免去了侯爵。是否,平阳添盐加醋后,霍 去病已引起了武帝的严重不满。平阳再让卫伉矫诏赐死了他?可能性不是没有,卫伉此时不过十几岁,在平阳的蛊惑下,犯错后容易取得大人的原谅。就当时的情景分析,霍去病死后 受益最大者就是卫氏集团。

年少有为的霍去病死了,对帝国是一种损失。而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却在史记中暗淡了他生前许多丰功伟绩,这让后人生出好多疑惑。想当年,他在封狼居胥时,是何等的威武与洒脱啊,但,他的生命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令人吹嘘不已。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一句荡气回天的豪言指的是民族英雄霍去病,这个驰骋在西汉边疆的战神,却在如花的年龄,悄然去世,留给了人们一堆的迷雾。

《史记》中的惜笔,是霍去病死亡最大的迷雾

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一个“卒”字,就终结了霍去病的一生!

17岁的霍去病,以800人歼敌2028人,首战告捷!

19岁的霍去病,两次率兵出击,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降服匈奴浑邪王等4万人!

22岁的霍去病,率兵深入漠河,歼敌70400人,封狼居胥

这位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作出了巨大功绩的少年英雄,难道不值得司马迁在死因上多写几个字吗?

后来 ,西汉的文学博士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司马迁说霍去病的死,只一个字:“卒”

褚少孙补充霍去病的死,两个字:“病死”。

如果说司马迁的记叙是有原因的,那褚少孙的补充就是画蛇添足!

霍去病是个怎样的年青人?

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没有满24岁。关于他的故事记载的不多,我们可以从有限的故事中看见最真实的霍去病。

第1件事:对待自己的父亲。

霍去病是个私生子,父亲霍仲孺是个小官吏,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因为父亲不敢承认自己和公主家的女奴有私情,一直就没认过他。

然而,这个从来没有被父亲承认过的私生子,却在有一次出征时顺道去拜见霍仲孺,跪拜说:

“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

这一件小事,说来容易,做来难,只因为霍去病是个宅心仁厚的孩子。

第2件事:对待皇帝的赏赐

当霍去病多次为国立功,汉武帝为了封赏他,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府邸,这座府邸非常奢华。霍去病果断地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件事从侧面反映,霍去病是个真正喜欢在战场上驰骋的战士。

第3件事:射杀李敢

西汉的大将军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公元前118年,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因为父亲之死,迁怒并打伤了卫青。

卫青刻意隐藏了这件事,没多久霍去病就知道了,他在一次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霍去病是个思想单纯,容易冲动,特别在意亲情的年轻人。

总结:霍去病是个非常善良,思想简单,心怀家国的战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霍去病是西汉帝国打击匈奴的最大功臣,他是第一个带兵打到贝尔加湖的汉族将军,也是历史上将匈奴赶出漠北的,最年轻的骠骑将军!

漠北大战以后,汉武帝极高的封赏了霍去病和他的部队。而他的舅舅卫青,却迥然不同,受皇帝的封赏却越来越少。

长此以往,霍去病好像大有取代卫青之势。

霍去病虽然是卫青的外甥,其实各自肩上的重任却不同。

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他的身上承载着的是家族的利益,他是卫氏家族的保护神。

霍去病是个战士,一切以战事为最高准则。包括皇帝的封赏,很多都是给了匈奴的降将。在他的眼里,打仗第一,不讲任何人情。

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和卫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

卫氏家族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因为霍去病的强大,使卫氏集团还受到了威胁。

真正的卫氏集团包括哪些人呢?卫青、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等。

霍去病去世前后发生的几件事

如果说霍去病的强大,无意中使得他和亲情有了疏远,下面这件事就很好理解了。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冒死进谏,请求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并要求各诸侯王必须去封地。

这就奇怪了,霍去病一心只想打仗,怎么会参与到政治中来呢?而且这个上疏给皇帝有很大的风险?

仔细想想,这件事情的受益者是谁呢?

受益的当然是太子刘据,是卫氏集团!

为什么本不热衷政事的霍去病,要去冒死为太子争取利益呢?

我们想一想:

如果有人请求很受皇帝赏识的霍去病,帮忙在皇上面前说好话,心地善良很在乎亲情,也很想修护亲情间的裂缝的霍去病,会不会答应呢?

霍去病肯定会答应!

所以,才有霍去病冒死再三进谏。

我们再来仔细梳理,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件。

在霍去病冒死进谏的第二年春天,霍去病在甘泉宫狩猎场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李敢!

霍去病思想单纯,他却并不是蠢蛋,他为什么要在皇帝面前杀人?

明明李广之死,卫青已经隐瞒了,是谁故意泄露给霍去病的呢?以至于让霍去病失去了理智,当场发飙杀死了李敢?

杀死了李敢,受益的又是谁呢?

当然是卫氏集团!

丞相李蔡是李广的弟弟,他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莫名地畏罪自杀了!李蔡死后,接任丞相之位的是太子太傅庄青翟!

原来,太子才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得利者!

后来,司马迁在写《李将军列传》时,他如实地记述李敢被射杀一事。并在后面多写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在任太史令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获死罪,他受宫刑后才获得写《史记》的资格!

李陵,又是谁呢?

李陵是李广的亲孙子!

所以,尽管司马迁非常客观地描写了李敢被射杀的经过,却用有点幸灾乐祸的笔调多说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

这多的一句话只少表达了两点意思:

1:霍去病的死与李敢之死有关

2:司马迁是恨霍去病的。

如果连后来的司马迁都恨霍去病,那么,李氏家族的人恨不恨霍去病呢?

也就是说,霍去病射杀李敢事件得益的是卫氏集团。而霍去病收获的是,李氏家族的仇恨和外面人对他的恶评!

霍去病的儿子夭折了

霍去病死的时候,虽然没有成家,却留有一个儿子名叫霍嬗,其母不详。

汉武帝一直很器重霍去病,所以,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十分喜爱霍嬗,希望长大后任命他为将军,继承父亲的遗志。

史书记载,公元前110,汉武帝带着小霍嬗去蓬莱迎仙,霍嬗在一夜之间暴亡!

小霍嬗死的时候,距离父亲去世只有六年。

假如霍去病的死是人为的操纵,那么给霍去病报仇的人只有儿子霍嬗。而且霍嬗有报仇的资本,因为汉武帝有意栽培他!

所以,霍嬗的突然死亡,给霍去病之死带来了更深的疑惑!

三少说: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霍去病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势力,成为了卫氏集团的政治牺牲品。他的死,应该是卫氏集团操纵的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