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回答:65岁尿毒症大哥脑干出血陷入昏迷,孩子们签字放弃一切治疗。
脑干出血8cm继续救治,后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也有可能人财两空,不救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的父亲离开自己,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放弃还是坚持,从来都是一个难题。
医院,有人说这里是人间炼狱的地方,因为这医院里每天都会重复地上演生与死的离别。
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那肯定是生病住院治疗了。
人啊,别生病,不管生大病亦或者小病,来到医院里住院,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或者你人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你有求生的欲望,但却没钱治疗,家属只能放弃治疗,等死,这才是最大的绝望与痛苦。
又或者你躺在医院里的抢救室里,人还清醒着,连开口说话都难,浑身插满各种管子和电子设备,你想死,但医生和你的亲人却想尽办法让你活着。
没有尊严地活着比死了还痛苦。
我在医院里住院的时候就跟我妈妈说过,如果我被送进了抢救室,千万别抢救我,我不想浑身光溜溜,身上插满各种管子和电子设备,那样痛苦的死去。
作为尿毒症患者,今天我讲讲我自己从肾炎发展为尿毒症的那段在医院里住院的时期,印象最深且最痛苦的是什么?
首先,第一次在医院里住院。
2015年我被确诊为慢性肾炎,在医院里住院的时候大把大把地吃药了,我可以这样说,在肾炎时候,我吃的药可以开个小型药店,养活一个医生是完全没问题了,是不是觉得很夸张,可这真的是我的亲身体验。
关键吃了那么多西药,还是到尿毒症了,这才是最悲催与痛苦的一件事。这里还要提到一件事,那就是激素药了,副作用太大了,奉劝各位病友能不吃那玩意就别吃了。
然后,在医院里第二次住院。
我在医院里住院输液的时候,天天几大瓶,自己就眼巴巴的看着输液管的液体一滴滴的往下掉,盼星星盼月亮,早点输完,结果护士又拿来一大瓶挂上继续输。
说到输液,那肯定得扎针吧,扎留置针洗个手都不方便,只能输一次液,扎一次针,别看针细,可那玩意扎人是真疼,再加上我手背血管太细,很多护士都扎不起。
有时候输一次液可能整个科室的护士都得来病床边上,给我来扎上一针,输一次液,扎上五六针,你们说惨不惨?痛不痛苦,痛苦面具都可以做成表情包了。
其次,第三次在医院里住院,被确诊为尿毒症。
在医院里住院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到了尿毒症,需要透析,各种并发症都有,最让我痛苦的有二个情况:
1、有个顽固性的一个高血压,这就是尿毒症并发症引起的,医生用尽了各种办法帮我降血压,可我的血压依然稳如磐石,高压超220往上,当时感觉头都快涨痛的爆炸了,我都忍不住撞墙了,心里想着,撞晕了是不是就感觉不到痛了。
2、还有一个失眠,这才是最痛苦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亲身体验过三天三夜不睡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体验过了,而且整个人特别精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我是一点睡意都没有,精神那叫一个好。
直到我从病床上醒了过来,妈妈告诉我,你早上在病房门口站得好好的,突然就倒地,口吐白沫,死死地咬住舌头不松口,如发羊癫疯般,医生给你打了一针镇静剂你才睡着。
- 直到现在,失眠一直困扰着我。
另外就是在透析前了,你要想透析要先插上临时透析管,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大腿根上插透析管,要么在脖子上插透析管。我选择了在大腿根上,毕竟在脖子上插透析管并不太美观,我更不喜欢陌生人那异样的目光。
就这样我的大腿根上被插上了透析管,当时也不知道流了多少血,这可是大动脉血管,这一插要管上三个月,期间还不能大步走路,有时候固定的线断了,又得重新缝上,三个月内我被插了两次临时的透析管,因为透析的时候拉不出来,只能重新插新的透析管了,再加上我本身就是疤痕体质,现在自己的大腿根上还有几个小坑洞。
还有就是造人工血管了,也就是在手上做一条永久性的血管内瘘了,这里你也有两个选择。
1、选择在市医院里做,报销高,花不了多少钱。
2、选择省医院里做,花费高。
我选择了就在市医院里做,结果第一次做了整整三个小时,失败,医生说我血管内瘘太细的原因,那就做第二次,做了二个多小时,失败中的失败。
最后还是去省医院里做的血管内瘘,用时一个小时,成功,自费了小一万元。
最后才知道市医院里的那个做血管内瘘的那个医生也是才进修回来的,我被当成了练手的小白鼠。
做血管内瘘我还是建议选择大医院,其实在做血管内瘘的花费这方面,大医院或者市医院的费用基本上是一样的,并不见得会多出多少费用。
因为不管市医院或者省医院用的一次性手术器材都是进口的,报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一块就足足占了报销的大头,九千有吧,报百分之十,剩下的一千多才能报销百分之八九十。
最后,第4次在医院里住院,我开始了血液透析之路。
医院里的血液透析室。
穿刺成为了我透析时最怕和最最痛苦的事,而且由于长期的穿刺,手上鼓的包一个比一个大,夏天再热都不敢穿短袖,热死个人,身上汗巴巴的,你说难受不。
还有一件最痛苦的事,可以说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那就是在肾炎时候做肾穿刺了,其实做肾穿刺倒没有什么,关键是做完躺在病床上48小时不能动,上厕所都是在病床上解决。
可我在医院里的病床上尿不出来,没办法,医生只得安排上导尿管,就这导尿管,那种酸楚简直不摆了,太TM痛了,可以说比nr的第一次还要疼,反正我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插导尿管了。
总结一下:作为尿毒症患者的我,从肾炎到尿毒症,最后进行透析,在医院里住院经历过的那些痛苦的事。如下:
顽固性高血压、失眠、插临时透析管、重复做手上的血管内瘘、血液透析穿刺、插导尿管等等。
其实以上的这些疼痛和痛苦只是身体上的折磨,在所承受的范围内。
我认为透析病人最痛苦的应该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压力。
透析病人因为需要依靠长期的透析治疗,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他们也会陷入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的情况之中。所以这种才是最痛苦的事。这种痛苦来源于自己的一种无力感又或者颓废感。
如果我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回答完毕。
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我在这一年中,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遇到了三个最痛苦的事。第一件事。我膀胱膨出,子宫下垂,需要带子宫托。子宫托买好后,需要自己学会上托和摘托。可是由于我的特殊情况,胳膊短,手指头也短。子宫托又大。因此我学了半天也没学会上子宫托,和取子宫托。医生沒办法就要求我爱人第二天在医院5点下班,病人都走后到医院学怎么给我上子宫托。我都不好意思,我爱人更不好意思。因为我爱人也不是学医的,如果也学不会怎么办?我非常痛苦,一夜都没睡觉,这可怎么办?第二天下午五点协和医院妇科21诊室没有病人了。史文欣大夫喊我和我爱人进入20诊室,我躺在床上,有一个年轻的大夫教我爱人怎么取托,我爱人学了半天也没有学会怎么取出来。年轻的大夫也取了十分钟也没有把子宫托取出来,而且她还很痛苦的说我左手抽筋了。一会又说右手也抽筋了。我躺在床上已经半个小时了。子宫托沒有取出来,年轻的大夫让我等一会,说,一会让史大夫帮你取出来。我等了十分钟。史大夫终于来了,由于史大夫经验丰富,她很快帮我取出了子宫托。后经过她们科室研究决定,由于我情况特殊只能来医院由大夫每周二次帮助我免费上托和取托。自此,我第一个痛苦算了解决了。非常感谢史文欣大夫。
第二件痛苦的事就是今年五月份,我终于等到要手术了。要切双附件,切子宫。膀胱复位。我很痛苦,因为这些器官是我身上的肉,它们在我身体里陪伴了我60年,我真舍不得它们,为了保双附件,为了保子宫我推持了二个月的手术时间。为了它们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很痛苦,没有办法,我与爱人多次商讨,最后决定还是听专家的,听主刀大夫孙智晶的。切除了双附件,切除了子宫。
第三件痛苦的事,是手术时间决定了5月21日周五。我想要手术了,我的主刀大夫是孙智晶主任,知明专家,博士生导师,妇科主任,我之前看病送过她三次购物卡,主任都拒绝了。现在马上要手术了。我紧张的要命,很痛苦,这会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痛苦,而是心理的痛苦,因为我准备了5000元辛苦费,我准备给孙主任。这次她又拒绝了,我很痛苦呀,我怕孙主任不给我亲自手术,我怕手术出问题。可她就是不收,没办法周四住院了。孙主任在我住院后,又亲自查体,又帮助我确定最佳手术方案,一点主任架子也没有。周五我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目前已康复。三个痛苦全面解决了。在此感谢北京协和医院的史文欣大夫,感谢孙智晶主任。谢谢您们对我的关心。谢谢你们解除了我的痛苦。祝您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快乐。
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简单回答这个问题:
我2011年11月准备做肺腺癌手术之前,办理了住院入住手续,可是因医院还没有床位,我得每天往返几十公里赶车去做术前检查,本人有严重晕车症,车上又非常拥堵,来回一次差不多要了半条命,但有时刚回家准备休息时,又会接到医院临时冒出来的检查项目,又得马上坐公交车赶去。
最痛苦的事是术前做气管镜检查时遇到了医学院的实习生,虽然有老师在旁边,但他们这帮年轻人是把我当成了老白鼠,把我气管插破鲜血淋漓,最后检查室的老护士实在看不下去了,不顾检查室医生催促,硬按我在检查床上多休息了几分钟。
我非常感谢那位仁心护士,至今都没有忘记她。
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我觉得在医院最痛苦的事是插尿管,那感觉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刚插上难受的要死,一直有想尿尿的感觉,涨的慌,还尿不出来,真觉得有些手术没必要插尿管,太遭罪了!
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我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有许多,最让人痛苦难忘的事有:妻子做腰椎间盘手术当夜麻药过后,疼痛难忍,而自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照顾是好,这种感觉比自身疼痛还难受;
此外,自己曾经因肾结石住院做过微创手术,术后一个月到医院复查,医生硬生生地从尿道口拔掉留在体内的导尿管,当时像抽掉肋一样,那种疼痛感觉真是生不如死,一想起来就害怕。
但愿不再有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发生,也望有个永远健康的身体。
你在医院遇到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痛苦、烦恼、和不堪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默默的承受,可以写下来,不过现在还只能是“不可奉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