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宝鸡,中国西部的一座小城,其规模用今天的标准来说,强于四线而弱于三线。陕西第二城的名号早已被同省的榆林所取代,然而她又是一座不平凡的城。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华文明源头的雏形;在这里,你能明白中华文化的根与本;在这里,你能欣赏“中国”美。
有人说宝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宝鸡已有2700余年的建城史,这座小城中蕴含着中国的大历史。宝鸡是“炎帝故里”,大量先秦史料表明,炎帝“生于姜水”、“长于姜水”、“育于姜水”。历代学者研究认为,典籍中的“姜水”,正是位于宝鸡的清姜河。宝鸡是华夏先民原始部落聚集之地,现已查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740余处,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台地之上的北首岭遗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里算起的。
北首岭遗址比同处于关中渭河流域的西安半坡遗址要早400余年,而且在北首岭遗址内还发现了年代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更早的北首岭类型文化遗存,这为研究华夏文明演进过程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料。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考古角度,都有非常高的价值。比如网纹船形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等都是著名的史前文化艺术珍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北首岭出土的文物,现在的中学教科书中也对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所表述。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有北首岭遗址出土的文物陈列展示。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皿上刻画着许多的符号,其与姜寨遗址中出土的刻画符号相同,有关学者经研究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起源。
宝鸡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在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有一座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的台塬,这便是周原。这里分布着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的大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是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周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
从秦发迹于甘肃清水县一带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其24代国君曾在宝鸡陇县、千阳、陈仓、凤翔建置过都城,秦文化也发源于此。秦文化是我国历史进程中最有建树、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文化和制度文化。早期的秦文化在汲取了西戎、西羌等西部基本文化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基本国策。并吸收和兼容了六国等长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秦文化形态。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结束了诸侯割据达数百年的动荡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宝鸡作为周秦文化的肇基发源地,其悠久辉煌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可想而知。正是由于宝鸡曾经的辉煌历史,为宝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被称为“青铜器之乡”。汉代以来,宝鸡地区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近两百年来考古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在宝鸡境内。其中有很多是窖藏的青铜器,数量共计数万。宝鸡历年来共发现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150多个,其中130多个分布在周原遗址及其周边地区。
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其特征是重器多、铭文多、器型种类多。宝鸡现有的馆藏青铜器中,国宝级文物达55件、国家一级文物158件、二级文物401件、三级文物529件,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 71%。在国家公布的限制出境的36件青铜器文物中,宝鸡就占了8件。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未发现前,国内有纪年的青铜器只有60多件,标准器有 38件,其中宝鸡出土15件,占 40%。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数量也是非常之多,从目前资料来看,能收集到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多达700余件,700多件青铜器铭文总数近20000字。著名的国宝“何尊 ”,1963年出土于宝鸡陈仓区的贾村塬,最早的“中国”二字就出现在“何尊”的铭文之中,可以说“中国”源于宝鸡。
如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觅到踪迹,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在历史上,宝鸡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地方。近年来,宝鸡新的青铜器还在陆续发现中,我们的历史还将随着宝鸡的青铜器的出土而更加丰富。
或许正是因为历史上宝鸡地区青铜冶炼技术的发达,今天的宝鸡被称为“中国钛谷”。 “钛”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金属”,有“生物金属,海洋金属,太空金属”的美称;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记忆性等优良性能。宝鸡的钛材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占世界产量的22%左右。
宝鸡,也是宗教圣地。“金台、银台、玉台”是古代宝鸡的三大景观之一,也是中国西北道教的圣地。太极始祖、道教宗师张三丰曾在金台观修道传教,并在这里培育和创造了太极拳,这里也了成为太极拳的发源地。今天金台观以镇观三绝“神锄定柱、翻耳瓦罐、瓜皮书”蜚声海内外。还有张三丰亲手所种植的松柏等遗迹遗物,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宝鸡金台观乃是张三丰第一道场、太极拳创立之地。
位于宝鸡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六盘山南段景福山的龙门洞,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的开宗栖真之地,龙门洞是道观建筑群,也是中国五大悬空道观之一,古称为“灵仙岩”。 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并盛于金元。这里被奉为道教全真教“龙门祖庭”,名声远扬。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曾在此避诏隐居,悬壶济世。龙门洞不但有深厚的历史韵味和浓重的道教文化底蕴,风景也极为秀丽奇险,奇险程度堪比华山。
宝鸡扶风的法门寺,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法门寺地宫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的高宝物。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因此,法门寺也成为了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被称为“东方佛都”。
宝鸡眉县青化镇跑窝村秦岭北麓,古时因这里多豹窝故名“豹窝山”。清乾隆三十六年,陕西城固县的刘嘉录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毕业,回国前谒见教宗,恳求给中国这片辽阔的牧场一座朝圣之在,幸获恩准。刘嘉录回国后传教于陕西各地,因见眉县豹窝山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于是绘图并上报给罗马教廷并获得教宗恩准,把豹窝山命名为“十字山”。随后刘嘉录便开始购地兴建了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处苦路。圣地营建工程于1777年竣工,并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与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因此,眉县“十字山”成为了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之一。
宝鸡不但有深厚的人文历史, 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秦岭主峰太白山就位于宝鸡境内,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来到太白山,犹如进入一副生动的森林景观画卷:苍山奇峰、清溪碧潭、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层层山峰高耸入云,潺潺溪流之间怪石嶙峋,令人流连忘返。“太白积雪六月天”,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宝鸡陇县西南部的关山草原,自古以秦人先祖秦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汉武帝之所以能挫败匈奴,除得益于文景之治国力大增外,还凭借于作战军队完成了由步兵为主向骑兵为主的转变,西域传入的良马佳驹在关山草原得以繁衍,满足了军事活动的需要,汉时关山一带牧养的马匹多达30多万匹。
“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高寒气候使得关山草原气温凉爽温润,全年无明显夏季,春秋相连,冬季较长。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这里荟萃了森林、草原、河流、山峦、峡谷等自然景观,纯朴自然又不失壮观。是我国西北内陆距离大城市最近、中国唯一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洲风情的景观,享有“小天山”之美誉。
嘉陵江发源于宝鸡南郊的秦岭之巅,这里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七女峰苍翠秀丽,济公石、飞来石惟妙惟肖,飞云瀑、黑龙潭气势雄伟,自然景观,神工天成,美不胜收。嘉陵江上的第一道峡谷就是灵官峡,全长6.6公里,因著名作家杜鹏程的一篇散文《夜走灵官峡》而闻名海内外。这里以峰秀水美、溪清滩碧、峡天一线、壁立千仞而著称,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艰险地段之一。
宝鸡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自然景观枚不胜举。五镇之一的吴山,秦岭神奇第一谷的红河谷,关陇腹地最后一片净土的大水川,亚洲第一天坦群落的紫柏山,享有“第四季冰川地质公园”、“生物基因库”、“天然药物库”、“天然氧吧”、“关中后花园”等美誉的黄柏塬,还有总面积4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的青峰峡等等。
宝鸡也可以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宝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重大贡献。地处关中西部的宝鸡,成为繁荣兴盛的抗战后方,更是联结西北、西南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助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陇海铁路未达宝鸡之前,关中西部及陕南、陇东等地商货,以公路运抵西安火车站再转铁路东运,东路商货则在宝鸡落地,再行发送川甘、新等地。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后,宝鸡成为关中西部的物资集散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宝鸡更成为军需民用物资的重要中转站。宝鸡作为当时陇海铁路的终点,出入川陕的交通要道,自武汉沦陷后,所有陕甘川农工商所需要的物品,均由宝鸡出入。
正是宝鸡这种交通枢纽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沦陷区工厂的内迁。汉口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河南漯河的大新面粉厂等纷纷迁往宝鸡,连云港、徐州等地的机修厂迁到宝鸡后重新组建了新的宝鸡机车修理厂。与此同时,宝鸡又筹建了容量3300千瓦的发电厂。之后宏文造纸厂、申新机械厂、太华纱厂、维勤纱管厂、振兴染织厂等大机器生产工厂等企业陆续建了起来。
抗战期间迁入宝鸡的大工厂达24家,曾经狼狐出没、荒芜千载的十里铺,变成电灯日夜闪烁,机器轰鸣的秦宝工业区。这里工厂厂房相连,街道车水马龙,商铺鳞次栉比。随着许多外地移民的涌入,人口达到2万余,超过原县城人口的两倍,呈现了战时难得的繁荣景象,充分发挥了支援前线的战略后方的作用。
随着内迁宝鸡工厂的投产,首先为解决抗战急需及民用工业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1945年公布的资料表明,当年内迁宝鸡十里铺地区的工厂,生产棉纱14000件,布60万匹,面粉50万袋,纸5300令,铸铁170吨。发电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十里铺地区的生产用电,还为宝鸡城区提供了能源。宝鸡的用电照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宝鸡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抗战期间,宝鸡接纳了大批沦陷区流亡人员。据资料记载,1936年,宝鸡城内只有六千七百人左右,到了1945年,城内居民已高达近十万人,除了从华北沦陷区迁徙过来的难民之外,还有许多从河南逃来的难民。为了解决这些难民的生计问题,以宝鸡为大本营的西北工合,组建各种工业合作社2000多个,安置就业劳动者近20万人。这些工业合作社与外地内迁宝鸡的工厂,共同组成了宝鸡工业生产的主力军,构成了巨大的抗战后方生产力。大批抗战物资,源源不断从宝鸡送往抗战前线。
正是因为宝鸡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大为恼火,曾先后多次对宝鸡城区进行狂轰滥炸,使得宝鸡经受了极大的苦难和摧残。1939年10月31日,日军轰炸机中队在对宝鸡轮番轰炸前,曾在武汉宣布,他们空袭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在宝鸡的中国工合这种新的工业形式。抗战时期崛起的宝鸡工业,历经战争的洗礼,不断巩固和发展,到抗战胜利时达到100多家,成为宝鸡工业的基础和母体。
宝鸡,古城陈仓、雍城,民间又称为西府。正是宝鸡这种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宝鸡的饮食在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宝鸡的饮食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宝鸡主要的小吃有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凤翔豆花泡馍、醋粉、凤翔削筋面、蒸面皮、烙面皮、麻酱凉皮、西府扯面、文王锅盔、金钱肉、腊驴肉、驴肉泡馍、大肉泡馍、腊汁肉夹馍 、水煎包等。
宝鸡的民俗文化也特别丰富,皮影、农民画、凤翔草编、凤翔年画、马勺脸谱等,因此宝鸡也有“中国社火之乡”、“中国泥塑之乡”、“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之称。中国仅有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在宝鸡;中国目前最早的刺绣制品遗物出土于宝鸡;中国目前最早的温食器带盘鼎出土于宝鸡;出土于宝鸡的卫鼎铭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买卖地契。
今天的宝鸡,还是那座西部小城,毫不惊艳。然而这座小城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魂。我们或许因一句话而爱上一个人;或许因一张图而寻访一座城。宝鸡,是每位中国人一生应该来一次的地方。看中国,来宝鸡。
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宝鸡这个名字很土,但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陈仓。
宝鸡的很多县城,知名度也是非常高,比如扶风、岐山、太白、陇县、眉县。
一、城区:渭滨、金台、陈仓
这几个区域连接在一起,是宝鸡城市中心。旅游景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诸如民俗博物馆之类我就不总结了,把最有价值的介绍给大家。
1.中华石鼓园。中华石鼓园,坐落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华石鼓园里面作为外地游客最值得参观的,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个今年刚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青铜器。
比如说这个安卓系统。
2.大唐秦王陵
市区北部,距离市区四五公里的塬上。是唐代末期大唐秦王李茂贞及其夫人的陵墓。地宫对外开放!参观价值比较高。
3.古大散关景区
大散关是秦人西关,扼守着通往巴蜀地区的通道。
陆游在这里写下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
景区在宝鸡南15公里的秦岭山上。目前只是一个很小的二里关关城遗址。
4.炎帝陵
在宝鸡南5公里的常羊山上。这个景区目前开发不是很好,名气远远没有湖南炎帝陵名气大。
5.钓鱼台风景区
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周文王上钩的地方。因为周人发源于宝鸡,所以我们必须相信这个传说。而且相信宝鸡这个是正宗。
6.嘉陵江源头风景区
很多朋友看到嘉陵江,就想到重庆。但大部分不知道和宝鸡有什么关系。其实嘉陵江起源于秦岭,最后一直流到了长江。从宝鸡的212省道进山,先是大散关景区,到山顶就是嘉陵江源头。翻过这个秦岭垭口,那一边是凤县。
想当年,成博士我是骑自行车上去的。
7.金台观
金台观就在宝鸡市区边上,离火车站只有一公里。是历史上张三丰修炼的地方。注意,不是传说!!不是金庸小说!!
是真正的历史。正史有记载的。只不过宝鸡没怎么宣传这个地方。
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三尺三。去金台观,是需要仰视的。
翻修的三清殿。
8.大水川
近几年刚开发出来的一个景区。交通不便,非常原生态。
号称国际旅游度假区,搞成收费景区模式恐怕是有问题的。宣传营销力度挺大,但解决不了门票问题,后面发展很难突破。
因为刚开发,我还没去过,但是看图片挺不错。
二、岐山县
西周的发源地之一,所谓的西岐。著名的周原遗址就在岐山和扶风两县。
1.岐山周原遗址
岐山这边的周原遗址开发利用没有扶风那边的好,博物馆规模很小。目前考古还在进行中,我曾经有幸看过考古现场。
2.周公庙
岐山等级最高的景区,4A。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
3.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病逝的地方。在塬上可以俯瞰关中平原。
三、扶风县
1.法门寺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肯定是有资格入选的。藏有释迦摩尼指骨舍利,太珍贵了。
地宫出土无数唐代珍宝,专门建立了一个珍宝馆。
目前是5A旅游景区。
2.周原遗址
扶风这边的周原遗址离法门寺只有十几公里。但是不通公交车,跑起来比较费劲。
这边的博物馆叫宝鸡周原博物馆,比岐山做的大一些。
而且这边去年搞了一个考古研究基地,非常高大上。
3.扶风老城
有城隍庙之类的古建筑。扶风县城还有西府古镇、关中风情园,但是做的不怎么好。
四、眉县
1.太白山
秦岭主峰,海拔3700多。站在拔仙台,就算站在了大秦岭之巅。目前是陕西8个5A级景区之一。
自然风景非常好!强烈建议要爬一趟。我给你看我拍的照片吧。相信你会喜欢!
2.红河谷
红河谷其实算太白山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是独立的景区,4A级。
小编没去过。
3.张载祠
眉县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景区,其实价值很高。
张载,儒学大家。当年在这里创办横渠书院。
认识张载的自然知道它的价值。不认识我也没办法了。
五、凤翔县
凤翔,当年秦人的发源地。作为秦人国都294年,比咸阳城长一倍。
秦人在这里实现了春秋五霸之一,这里有秦人19代君主。旅游的话,参观点也是非常多。
1.先秦陵园博物馆
目前开放的,主要是秦景公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中国考古上的五个第一。
2.东湖
一个城市公园,不是很适合外地游客。
3.周家大院
一个当年地主大院,保存比较完整。就在县城中心文化路。
4.秦穆公墓
也在文化路,博物馆隔壁。可惜不怎么开门。
5.城墙遗址公园
六、陇县
1.龙门洞
龙门洞是当年丘处机修炼的地方。大家看一眼这个建筑,是不是有点心惊肉跳?
全国五大悬空寺之一,陕西最险的道观之一。你看看这两个房子,敢上去不?
可惜有点偏远,从陇县县城过去还有几十公里,基本上快到甘肃了。
2.关山草原
关山牧场,是陕西唯一的草原牧场。
但是这些年旅游发展不怎么好。网上评论也不是很好,市场环境有待治理。
我没有去过,这些都是网络评论,可信可不行。
3.药王洞、香山寺
陇县县城北部的山上,有佛教香山寺,俯瞰陇县全城。
道教药王洞,道长善书法。我给道长拍过一组照片,仙风道骨。
七、千阳
千阳旅游可参观的,主要是千湖湿地。
1.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最值得去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可惜我去的时候是冬天,照片不怎么好。没办法逮住一个当地的高中生狂拍了几张。
2.望鲁台
千阳县城还有一个望鲁台,是孔子的学生思念老师,搭高台远眺孔子的地方。
八、麟游
1.九成宫碑亭
这个是麟游价值最高的景区。
九成宫是隋唐离宫。这里有一块碑,魏征撰文,欧阳询亲自撰写。
是欧体字的代表。所以这块碑成为麟游的标志。
2.慈善寺石窟
规模不算很大,居然有人收20门票,我感觉没有通过审批的,几乎没人去。
九、凤县
凤县是秦岭南坡了,和汉中那边挨着。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
1.凤凰湖景区
人造景区,夜景非常漂亮。凤县在旅游方面没少下工夫。
2.灵官峡
夜走灵官峡,我们都学过的初中课文。我居然还没有去过。
3.紫柏山
紫柏山从凤县和汉中留坝都可以到,各自开发了一个景区。我选择了从汉中那边上。
4.凤州古城、消灾寺
凤县以前的县城是在今天县城以北15公里的凤州镇。今天凤州镇街巷格局保存比较完好,但古镇风貌不算很古老。对面有个著名的寺院,消灾寺。
十、太白县
很多人以为太白山景区是太白县的,其实不是。太白山是眉县的。
太白县是陕西海拔最高的县城,生态环境非常好。可以说全县都是景区。目前开发出来的主要有青峰峡和黄柏塬。
1.黄柏塬
可以说是秦岭山为数不多原生态的地方。非常值得去!
从黄柏塬还可以走山路穿越到厚畛子的老县城,秦岭经典的户外穿越路线。
看下图,漂亮不?
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居住渭水边,交通极方便;左右是公园,空气真新鲜;饮食品种多,尽是新鲜味。全国各地都去过,还是宝鸡好!
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宝鸡位于陕西西部。以前在宝鸡生活过几年,说说自己的感受:
文化底蕴深厚。先大概说个历史。远的说是炎帝故里,就是神农氏,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争炎帝故里,想据为己有,但是个人感觉宝鸡是最符合,其他的地方可能是炎帝去过吧,并不一定是故里。这里也是西周,秦国的发祥地。市区有青铜器博物馆,里面很多青铜器都是国宝级的,有的是禁止出国展览的。还有赫赫有名的石鼓文。之后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了,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诸葛亮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随着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宝鸡的地位作用在逐渐下降。近的也就是江泽民当年去宝鸡视察,给题了词“开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
城市适宜人居。是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因为城市依渭河而建,比较狭长;而且南、北、西的山区地形限制了发展,只有向东才是平原,高新区建设还是不错。现在是陕西的第二大城市。个人感觉房价不算高吧。其实宝鸡设市的时间不长,也就在民国时期,据现在不到百年。历史上的宝鸡,自唐朝以后一直归凤翔府管辖,宋朝时的苏轼还在凤翔府当过书记员。现在的凤翔反倒是宝鸡市的一个县。当年的陇海铁路,宝成铁路给了宝鸡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无论西去甘肃,南下四川,宝鸡是必经之路,这使他变成了一个区域中转站;其次当今企业进三线,很多国营大企业都搬到了宝鸡,这也给了一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三次机遇就是现在的国家规划了。
民风非常淳朴。就是现在的宝鸡人,给人感觉都是很朴实,也许是周文化的礼制思想的影响,也许是秦国的法治思想的影响,人普遍本分,克己。习惯性爱说:娘娘(发音因该是:nia nia)。当然现在去宝鸡遇到最多的是三种话:普通话、宝鸡话、河南话。因为民国时期黄河决口,逃难的人顺着陇海铁路往西走。从西安到宝鸡,有非常多的河南人留了下来。造就了现在的特色。
此外就是民俗特色,像社火,秦腔,小吃也特别多擀面皮,臊子面,好像整个关中都是这样。
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其实宝鸡市的城市规模比银川,西宁都要大。市区人口185万,建成区面积17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45公里,全国少有,GDP2500多亿(央企,大型国企)不含在内。
只是被黑而已,省内无敌,西北老四。不挣,不抢我行我素。论历史可追溯到8000多年的北首领时期,论现代联合国授于中国区唯一一个人居奖。青山绿水,四季分明。人类文明必须从宝鸡开始!
你是如何看待陕西宝鸡这个城市的?
由于受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影响,以及新中央领导集体所推动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全国各地正在抓住这些历史性机遇,进行城市经济发展,宝鸡作为丝周之路上最重要的城市和西部商业中心、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市,再度引起关注、属目,再度崛起、再度爆发成为宝鸡经济新的增长区,宝鸡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整个世界在关注宝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中心与中国政府计划与中亚等国家地区合作,将“丝绸之路”作为整体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将沿着丝绸之路挑选8到10个城市,授予它们“联合国丝绸之路城”的称号,鼓励它们为保护文化遗产制定长期计划。
2005年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宣布将投入100万美元,启动丝绸之路区域项目。这是丝绸之路地区发展第一阶段项目的后续,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联系,进而连通欧亚,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理解的同时,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该项目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丝绸之路市长论坛、签发丝绸之路多次出入境签证、颁发“联合国丝绸之路城市”荣誉证书等,帮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好地参与地区内和地区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可持续商贸、旅游。
2013年,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发出郑重要求,广泛要求世界各国参与到中国所规划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来。该战略的实施,让丝周之路经济带发展城市世界最聚焦的热点国家战略。宝鸡做为丝绸之路沿线最主要的城市,必然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
宝鸡城市发展远景的需要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集团(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宝鸡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斗中路、十马路为7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集团(组团 )等7 个重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西南北4大“门户”。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集团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中心地段。
宝鸡市委市政府将宝鸡繁荣作为区域战略和城市战略来考虑,是政治牌,更是经济牌和旅游牌,也是外交牌。
全国各地掀起文旅开发热随着中国由投资型国家向消费型国家的转型,全国各地正在掀起新一轮商业地产开发热潮,商业成为拉动经济长新的引擎。
西部的商贸格局是群龙无首,诸侯割据,商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有一个城市挺身而出来担当火车头的角色。但是陕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一个城市有这样的动作,也可能认为是稳操胜券,也可能是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定位。
宝鸡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性的超级机遇,利用宝鸡西部商贸中心的资源优势,提升宝鸡的地位和能级,为宝鸡建立辐射西部的商贸中心地位奠定良好基础。
占据西部中心城市的天时,利用宝鸡“陕西第二、西部第六”的公认地位和目前宝鸡商贸旅游市场上空白的地利,同时项目获得中央、陕西省二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宝鸡抓住历史机遇,操作得当,“人心齐、泰山移”,宝鸡城市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社会效益就会呈现井喷之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