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游览过古城西安钟楼的游客都知道,钟楼基座的西北角悬挂着一口大钟。不少游客可能还敲过这口钟,而且要付费。管理这口钟的服务人员还会告诉你这口钟叫景云钟,是国宝级文物,等等。殊不知真正的景云钟原物却静静地呆在碑林的一角。
西安碑林景云钟原物
如果到西安旅游,不妨到西安碑林博物馆看一看景云钟的真容。虽然西安钟楼上的景云钟是个复制品,但外观外观与原钟近似,高2.45米,重6.5吨,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西安钟楼景云钟复制品
景云钟,这座存世1300多年的唐代铜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钟”。做工精美,音质优美,彰显了唐代高超的铸造工艺。它的问世和唐朝的一位皇帝有关。
景云钟
唐睿宗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李旦外出巡游,夜宿周至的行宫,当晚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梦醒之后,睿宗认为此乃大吉之兆,遂下令铸钟以志。
铸成的大钟最初被悬挂在刚刚落成不久的景龙观内,景龙观为唐长安城主要道观之一,位于长安城西南隅的崇仁坊(今西安市东大街以南、开通巷以东一带)。这里曾是唐中宗李显第四女长宁公主的府邸,因公主随夫外任,便奏请唐中宗,把自己的府邸改建为景龙观。因此景云钟也称为“景龙观钟”。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梦见玄元皇帝,也就是老子,(李唐皇室因与老子李耳同姓,故与其攀扯亲戚关系, 尊老子为始祖, 追封为玄元皇帝),于是命尚书张九龄与道士到城西南一带访求,果真于终南山楼观台寻得老子玉刻像。玄宗立即迎置于长安城内的景龙观大同殿供奉,并将景龙观改为迎祥观。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让迎祥观和它的钟楼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唐长安城遗留的迎祥观迁建至西安西大街北广济街口,景云钟随之迁移,挂在观内钟楼上,作为报时用。据说每天撞击报时的时候,全城都能听到清亮悦耳的犹如凤凰鸣叫的钟声。
迎祥观内钟楼的位置处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期长安城的中心。明代初年扩建西安城时,形成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格局,但四条大街交汇点上并没有钟楼。一直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陕西巡抚龚懋贤与咸宁、长安二县县令共同组织移建钟楼于现址。如此算来,钟楼在迎祥观矗立了近200年。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西安城扩建,将迎祥观的钟楼迁往今天西安钟楼的位置。据负责迁移钟楼任务的陕西巡抚龚懋贤所撰《钟楼碑》记载,当钟楼移建工程完结之时,把搬迁来的景云钟悬挂起来,却怎么也敲不响,只好又把它送回原处,重铸一口铁钟悬于钟楼上。
随着时代更迭,这口明代时期铸造的替代景云钟的铁钟,也与钟楼离离合合,如今保存在西安钟楼底层,其规格比景云钟近乎小了一半,其形制、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无法和景云钟比拟,但它现在也被当成文物保护起来了。
1996年,为了保护钟楼,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将明代铁钟从钟楼上搬下来,存放到西安小雁塔。2017年又将置于小雁塔的铁钟搬回了钟楼,安置在最底层供游客参观。
清末迎祥观钟楼
钟楼移建后,人们又在广济街迎祥观内重修了一座二重檐歇山顶式钟楼,作为道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物,其高大宏伟不在今钟楼之下。直至清末仍存在,后来不知何故被毁。1906---1910年任教于陕西大学堂的日本教习足立喜六在《长安史迹考》中,附有迎祥观钟楼的照片。他写道:“位于今西安城内广济街按察使衙门之西的迎祥观,是唐景龙观演变而来的一座三层高楼。虽然此观甚为颓败,但楼上仍然缒挂着景龙观钟。”
清末迎祥观钟楼
民国初年,景云钟曾在西安亮宝楼展出,后长期存放于此,供人们参观。亮宝楼坐落于原西安市南院门西安市委大院旧址东隔壁的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传统四合小院中。这座百年建筑曾见证过中国近代一段重要的历史。这里曾经是珍藏慈禧珍宝的地方,后向老百姓开放,人们称其为亮宝楼。
民国西安亮宝楼
抗战爆发后,日军的战机对西安长期进行狂轰滥炸,为了保护景云钟,国民政府将景云钟外运埋于乡下避难。还有一种说法是景云钟被直接埋于亮宝楼所在的四合院角落。
亮宝楼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将景云钟迎回古城,仍存放在原来的亮宝楼。1953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口富有神话色彩的景云钟,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将它移入了西安碑林,并为其建了一个独立小亭存放至今。
西安碑林景云钟
当时把景云钟搬往碑林博物馆的方式非常原始,首先在路面上铺上松软的黄土,搬运的工人们前拉后撬,慢慢翻滚移动。这样动静极大的搬运方式,引来了众多围观者。这一搬运场景被当时的人拍摄下来保存至今。当景云钟搬运到今西安碑林陈列位置时,再堆土移至确定位置,最后才建亭陈列。
建国初搬运景云钟场景
1964年于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览会,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率团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目的很明确,就是重新敲响景云钟。于是在仲夏的一个夜晚,在西安回民街的专业搬运队的帮助下,景云钟被吊在一个钢制的三脚架上,大约离开地面有10厘米。人们用木槌撞击了几分钟,没想到景云钟历经千年沧桑,依然荡漾着清脆浑厚的金石之声。
景云钟此次录音被送去日本参赛后,景云钟凭外形和声音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被推选为世界名钟。2000年底,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中国古钟》纪念邮票中就选用了景云钟的形象。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录制的景云钟钟声,用于年复一年的辞旧迎新,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景云钟,通体高2.47米,腹围4.86米,口径165厘米,重6吨,青铜色泽。你看它表面凸出的32枚钟乳,其实是‘调音器’,可将钟声从清澈调至浑厚。
景云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钟声清晰洪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高超的冶铸技术。钟以铜、锡合金铸造,采用的是“多范铸法”,即将铸模分为5段,共26块模,一次浇铸浑然天成,体现了我国古代铸造工匠的高超技艺。
最引人注目的是,景云钟还是全世界现存唯一一个由皇帝御笔撰文,并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该御书由唐睿宗李旦撰文,共有18行,每行17字,空格占14字,共292字,骈体文,其笔法融汇了楷、隶、魏、碑等书法的特点,堪称唐代的书法精品,是唐睿宗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故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
景云钟实物犹存,完整无缺,李旦的墨宝更是弥足珍贵。谁能说清楚,到底是皇帝李旦因景云钟而流传万世?还是景云钟因李旦而意义非凡?
1997年一口仿制的景云钟被悬挂到了西安钟楼上,游客们登钟楼纷纷与景云钟合影留念。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东侧的一个亭子里,景云钟原物从1953年起,就一直静静地“立”在这里休息,供人们瞻仰。
陕西是文物大省,游客只要略知一点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再看这件文物时,就不再是冰冷而无聊的了。
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看到你这个问题,本来我是不想回答的,但转念一想,还是说几句吧。为什么呢?你稍微动脑试想一下:文物如果一直露天挂那儿,风吹日晒雨淋600多年,现在还有吗?如果既要保护文物,还要让游客市民能体验钟楼的历史风貌,是不是要定期修复或者用仿制的物件替换年久失修的部分?既然去了钟楼,就多去了解一下文物背后的故事,别再提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没常识的问题?钟楼和其他文物古迹一样,肯定要保护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
另外,看你问题下面还有你同伙儿在说西安城墙也是假的,还有说西安给日本人安倍仲麻吕立纪念碑是不爱国行为。我这里一并说几句:北京、南京哪个古都的城墙不是历代保护修复才能留存至今?如果你想看没经过修复、保护的所谓的“真”城墙,建议你去河北、甘肃、陕北,山西这些地方的古长城遗址,那里有你认为的真城墙(大多只剩土堆)。
再说安倍仲麻吕的纪念碑,如果你如此介怀一个几千年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人,那我建议你现在去给国家建议,把如今的日本的大使馆、留学生全撤掉。如果你做不到,只能说明你这种介怀就是脑子不正常。
最后,希望题主没事多吃核桃,多读书。这也是我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希望能帮到你和你的伙伴。
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钟楼的唐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大钟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录音。
景云钟是世界名钟之一,是禁止出国展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为了保护国宝,1953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
为了还原历史风貌,仿制了唐景云钟,1997年1月30日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并对游客开放。
文物是民族的瑰宝,不可再生的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对文物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有保护之意。就像兵马俑一样,出土后立即加盖防雨棚保护。否则为了追求原地原貌,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堆黄土。一句话:不保护文物,不是无知,而是犯罪。
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是2007年9月4日由国家旅游局发布并实施的办法。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 63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要定期对利用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开展旅游等开发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对可能造成文物资源破坏的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国务院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检查,对领导不力、玩忽职守、决策失误,造成文物破坏损毁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这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摘录。
钟楼的唐景云钟,就是严格遵守了上述法律法规。
说起“假文物”,有“洛阳铲”之称河南,全球无出其右。
正确区分“文物复制品”与“假文物”之区别。
奉劝某些人,别为了某种利益,再搞“地域黑”的丑行了。越描越黑,只能说明素质低,更让人不齿。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欢迎关注:@途途时道 #旅居生活家# 。
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如果有泛旅游产业链方面的任何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一般而言,这样黑西安的提问,非河南人莫属,陪都洛阳人的可能性大于百分之九十,不知道这次说对了没有?像@用户67724358697 这样的洛阳犬戎后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所有帖子,全是黑西安的。
西安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西安钟楼上为何挂一个“假”文物?
作为西安人我告诉大家,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现在的大钟为仿制的,为什么?为了保护文物!晨钟暮鼓,体验的是一种情怀,并非你要真的去撞文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