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因抓了只小鬼封神,那么这只小鬼是什么来历?

钟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钟馗的信仰。就连我们隔壁的日本,也对钟馗崇拜有加,他们有一套自己的钟馗信仰系统,在日本的许多村庄都有钟馗神社,他们跳钟馗傩舞,挂钟馗旗幡,神社也会表演钟馗等等。可见钟馗信仰的影响范围之广。

关于钟馗,历史上确有其人,这在各种古书典籍中均有记载。他姓钟名馗,字正南,是唐初雍州终南故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终南村)人。

终南山下有个楼观台,道祖老子曾在此讲经。隋唐年间,楼观台的道教迅速崛起,形成了楼观道,当时天下高人隐士多聚集于此。而钟馗的家乡终南故城距离楼观台仅十里之遥。

年少时的钟馗经常流连于楼观台,期间遇到一位异人,此人看钟馗生的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而且少有大志,性情豪爽,为人光明磊落,胆气过人。经过多次考察之后,便收钟馗为徒,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使得钟馗文武双修,学有所成。

钟馗有一个同乡好友叫杜平,此人以“乐善好施”闻名乡里。到了科举之年,杜平馈赠银两资助钟馗与其一起赴京应试。最终钟馗高中进士首位,但当时的皇帝唐高祖李渊因其相貌丑陋,而未点其为状元,使得钟馗名落孙山。面对此种情况,钟馗上殿抗辩而无效。一怒之下,钟馗以头撞向殿阶而亡。

唐高祖李渊大为震惊,也感到非常后悔。为了获得天下学子的归顺之心,皇帝赐其红官袍,以状元之礼厚葬。在和他一起应试的杜平的操办下,钟馗被隆重安葬到了故里终南镇。钟馗死后做了鬼王,为了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于是亲率鬼卒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民间十分著名的“钟馗嫁妹”。

戏曲钟馗嫁妹

钟馗死后的近百年间,寂寂无闻。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从临潼骊山的校场讲武回宫后,偶患脾病,太医院的御医们费尽心思,忙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转机。

唐明皇

一天夜里,唐明皇梦中出现了一只小鬼,只见此鬼长着牛鼻子,穿着红衣,一只脚穿靴子落地,另一只脚则挂在腰间,同时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只见此鬼偷偷摸摸地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黄帝的玉笛。唐明皇见状怒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只大鬼,只见此鬼头戴破帽,身穿红袍。腰束角带,一下捉住小鬼,并用手指挖出小鬼双眼,然后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了。惊恐不已的唐明皇连忙问大鬼明讳,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终南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妖孽。”

虚耗鬼

唐明皇从大梦中醒来,久治不愈的顽疾豁然消失。梦中的场景历历在目,于是他召见当时的大画家吴道子,依照自己梦中的场景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图”。唐明皇在重赏吴道子之后,命人把这幅画挂在宫门之上,用以镇妖辟邪。

钟馗因帮唐明皇捉了一只鬼,而受到唐明皇的大力推崇,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也逐渐确立。每年过年,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也成为了盛唐以来的惯例。

当初缠着唐明皇后来被钟馗捉住的那只倒霉鬼也是很有来历,名叫虚耗,上古神兽之一,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虚耗鬼名流行于盛唐以后,之前的恶鬼称为“厉”。

我们先来说说“虚”,上古的神话故事中,白帝少昊是专事司秋的神,居住在西方日落之地,他立杆测定日落之景,此时太阳在西,影晷则在东。先民们称其为“反景”。少昊居住的宫殿称之为“磈氏之宫”,先民们认为“磈”通“鬼”,磈氏之宫也被称为鬼宫、鬼国。

白帝少昊

每年到了仲秋之际,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的虚星开始巡天,从秋分开始,到冬至结束,占领整个西北天。人们认为这个节令时期属于鬼统治,所以每年冬至之后便进行大傩驱鬼之后才算是鬼的统治结束。

古人认为,秋为西方,属少阴;冬为北方,属大阴。秋冬季节正是阴气兴盛之时。天上二十八星宿中,处于北方玄天的虚宿,因其北有司命、司禄、司危、司中这作为鬼官之长的四司,若阴气在十二月出来,意味着厉鬼也会随着强大的阴气出来害人。也就是说虚宿引出了厉鬼,人们必须行大傩而逐除之。

在古人的观念中,“耗”与“虚”相同,耗又有“恶”义。耗还是恶神。煞为凶神,耗有恶义,煞耗之神,便是凶神恶煞的意思。“虚耗”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无从知晓。但是汉代已有虚耗一词,表示空虚、亏损、消耗。虚耗的这一含义正好成为了后世“望空虚中盗人物如戏”、“耗人家喜事成忧”的小鬼“虚耗”名称由来的基础。

虚耗鬼是伴随着钟馗信仰的普及而普及,因为它总是给人带来祸害,令人生厌,人人避之而不及,于是民间便形成了禳除虚耗的习俗。

由于古人在每年的冬至之后要进行逐除疫鬼的驱傩活动,这种驱傩活动在唐代时一般于除夕进行,宋代以后除了继承除夕驱傩外,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固定祭灶日这一天也是驱傩的重要日子。后来人们把禳除虚耗和驱傩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

禳除虚耗的主要形式之一便是用灯照,每年的正月十五是灯节,而正月十六日是耗磨日,因此元宵节也是禳除虚耗的重要日子,加上冬至和填仓节,每年的冬至到来年正月的冬季期间是攘除虚耗的主要时间段。

古人禳除虚耗除了用灯照以外,还有击鼓吓、供给食物以及挂出钟馗画像等形式。民间逐渐形成了照虚耗、打耗、饲耗、除耗等与虚耗有关的习俗。

照虚耗是旧岁结束、新年开始之际的习俗,形式就是用灯照,而且照的范围也是逐步扩大,唐代时只照灶里,在宋代扩大为厨、厕、门及床下,清代的范围更广及浴室、井以及楼上、鸡埘、豕莶等阴暗、潮湿之处。到了今天,照虚耗依然发展为守岁,家里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打耗其实就是源自古人腊月驱傩的习俗,每年的岁末到来年的元宵节,人们常击鼓驱除鬼祟。

在民间关于饲耗有一种说法,人们认为老鼠也称耗子,因此老鼠也就成了“虚耗”。 于是每年冬至日、十二月二十四日或除夕这一天,人们便给老鼠投放食物,使得老鼠酒足饭饱之后速速远离,象征着驱除秽邪鬼怪,使之远离。

除耗其实就是人们借助钟馗来驱除虚耗,要么是通过挂钟馗画像,要么是在驱傩活动中装扮钟馗。除耗的习俗实际上是随着钟馗信仰出现的,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

虚耗作为古代汉民族传说中的鬼怪,因其会给人招来祸害而遭人厌恶。它因被钟馗撕成两半吃掉而成为倒霉鬼,但是又是因为被钟馗捉住,而被天下人所知。真是败也钟馗,成也钟馗。

钟馗因抓了只小鬼封神,那么这只小鬼是什么来历?

谁知道钟馗到底捉了哪些名鬼?但一个小鬼让钟馗一战封神,从朝堂到民间,人皆仰之拜之,大师还那么丑。你能做到吗?钟馗可以!

有说钟馗形象是根据狠人张飞演绎而来。想那张飞生猛忠义,一人可敌百万雄师,对付几个小鬼自不在话下,此说不无道理。

聊聊让钟馗一捉走红的小鬼、钟馗那些鬼事,他们都是成功鬼士,一个遗臭,一个流芳。

1.先说钟馗其人

传钟馗原为唐初长安人,满腹经纶,才华倒溢,一身正气,可怜一脸糙相硬是逼退了一肚华丽气质。虽进士及第,但相貌实不堪直视,被玄宗逐出朝堂,钟馗以头抢地尔。

玄宗愧疚,估计此时才想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事,就以红色官袍覆其身,并厚葬。

钟馗终究是一颗大金子,生前个性很刚,死后更刚,化身鬼界之王,干起了捉鬼驱邪的行当。人可丑,做事要漂亮,还要接地气。钟馗的气质就是这么硬!

道教中,钟馗身份则是三伏魔帝君之驱魔真君,号称"万应之神",有求必应。虽干着捉鬼的基层工作,但钟馗属神系,而非地府系统。

提起钟馗捉鬼的那些轰动故事,一切还要从玄宗的梦遇小鬼说起。

玄宗惹祟,钟馗啖鬼

传闻唐玄宗有段状态不佳,恍惚若失状,似乎惹祟上身。一夜,玄宗梦见一青色小鬼溜进房,正在偷自己的玉笛和玉环的香囊。

西方的修女也疯狂,东方的小鬼也嚣张。小鬼竟不惧玄宗呵斥,自报家门称"虚耗",贱贱地说"我来偷东西"。君王颜面何以堪?

说时迟那时黑,忽见一大鬼闯进来,一把抓起小鬼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当夜宵吃了。来者正是钟馗,以德报怨,玄宗想必惭愧。

玄宗无恙,次日口述经过,命大画家吴道子把钟馗捉鬼画出,并挂于宫中,以辟邪消灾。此典故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唐人争相效仿,从此钟馗捉鬼名扬天下。那位自称"虚耗"的小鬼,也并非无名小鬼。

3.小鬼"虚耗"的来头

①"照虚耗"习俗

都人至年夜,祀灶后,"夜于灶里点灯,谓之照虚耗"。

——唐·辇下岁时记·灶灯

话说大唐长安城,腊月二十四或除夕,家家户户点灯照床底,以驱邪、除祟、防盗,谓之曰"照虚耗"。守岁时,家家灯笼高高挂,宅院里里外外灯火通明,也有此意。小编老家鲁南就有这种习俗。

这里"虚耗"就是钟馗所啖之小鬼。当然"照虚耗"习俗中为借代用法,意思是驱除脏、邪、灾、祟、盗等,以祈福、求平安。

小鬼"虚耗"虽为钟馗所灭,习俗形成。钟馗镇宅辟邪保平安的形象,民间基础可谓深厚。

②"虚耗"其鬼其事

传说"虚耗"身青色,生牛鼻,着红袍,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搁在腰。小鬼还挺讲究的,腰间别着一把铁扇。

这个坏家伙好偷别人东西,而且所偷远不止财物,还会偷走他人的快乐、健康、运气和福气。小鬼"虚耗"可以偷走人间一切美好,是专门给他人带来损失和祸害的坏鬼形象。

据说"虚耗"喜欢在除夕时趁机下手,新年一开始,它就要偷走了别人一年的财气和好运,这得多坏!所以一直为民间所唾弃。

虚,指趁他人虚空之际偷盗东西;耗,指耗尽别人家的财物和好事。败人家,消人福,添人愁,此为"虚耗"真意也。

魑,耗神也;从鬼虚声丨汉·许慎

·说文解字

其乃小鬼,离人财运,"虚耗"当为"魑"之属,居于魑魅魍魉四小鬼之首,可见其害。

③"虚耗"鬼形象由来已久

南北朝大兴志怪小说,"虚耗"小鬼在列。

琅琊费县民家,恒患失物,谓是偷者每以扃钥……见篱一穿穴……有踪迹,乃作绳驱,放穿穴口,夜中忽闻有摆扑声,往掩,得一髻,长三尺许,从此无复所失。

——南朝宋·异苑

故事说琅琊费县有民户常丢财物,后寻迹索盗,捉得一只三尺长的髻怪,从此盗止。《异苑》记载了两则"虚耗"鬼故事,上述为其一。

南朝宋高僧慧琳大师,曾注解这两则故事,说"虚耗鬼所至之处,令人损失财物,库藏空竭,名为耗鬼,其形不一,怪物也。"

慧琳大师解释得细致,很显然至少在南朝宋,时人已经形成"虚耗鬼盗物"的观念。

琅琊费县即今天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就是小编老家隔壁县。难怪家乡一直有"照虚耗"习俗。

钟馗的其他形象

小鬼"虚耗"让钟馗一雪前耻,一战成名,但钟馗之名不止捉鬼。除道教文化相关说法,至少还有两个深入人心的民间形象。

①"驱五毒"之天师

钟馗图里有名作,叫"天中辟邪"图。

端午节的别称不比节气少,其一为"天中节",参见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

老话说"端午到,五毒出。"端午预示着仲夏来临,蚊蝇、毒虫、邪祟尽出,侵扰人们的生活。端午旧俗除了挂艾草和菖蒲,民间还有悬挂钟馗画像的习俗,据说可打鬼驱邪以安生活。

这就是"天中辟邪"之说。

端午习俗里,钟馗又被赋予"驱五毒"的天师形象。"天中辟邪"图里还有蝙蝠形象。"蝠"寓意"福";空中五只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②门神形象

过春节贴门神,门神多为古代贤臣良将,钟馗兼具才华和刚猛,又是百姓的守护神,自然也是门神的上佳选择。

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自何时

——沈括·梦溪笔谈

北宋时钟馗已出现在门神之列,沈括说,不知从何时兴起的风俗,看来有年月了。钟馗立两旁,不止唬鬼,也挺吓唬小孩的。

小编结语

钟馗,堪称古今中外丑人堆里逆袭最成功的人。长得那么丑,小编小时候甚至被他吓哭过,但人们都喜欢把他挂在家里,敬之,拜之。还把不够丑,再添几只丑陋的蝙蝠。

虚耗小鬼尔,但钟馗一战封神,时也运也!

二师兄在女儿国说得对。"粗柳簸萁细柳斗,世上谁嫌男人丑!"关键要有才,或大或小,然后再来点机会。相信大家都比钟馗帅得多,机会更多,朋友们一起加油!

钟馗因抓了只小鬼封神,那么这只小鬼是什么来历?

据古书典籍中记载,钟馗确有此人,他的家乡是雍州终南山人,文武全才,长的和张飞有点相似,都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说白了就是长的和正常人不一样,看一眼会吓得你半夜做噩梦的那种人,但是此人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为人刚正不阿,也曾凭借着满腹的才华考上了公务员,可惜因为长相不够英俊没有被录取,钟馗确也算是一条硬汉子,既然保国无门,那就舍身取义吧,于是就当着皇帝的面,怒撞殿柱而亡。

钟馗因为捉鬼而被封为神仙,是在唐朝唐玄宗时期,他捉住的那个小鬼,也不是一般的鬼,这个鬼有个奇怪的名字,叫虚耗,所谓的虚就是说这个鬼能在虚空中任意行走,而且你还看不见他,耗就是耗尽别人家的钱财,或者是让人家的喜事变成丧事,总而言之,这就是个讨厌鬼。

虚耗如果只骚扰普通的百姓也许不会出事,可他总觉得自己来无踪去无影,没有谁能制服他,于是他就打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了。

一天晚上,唐玄宗高烧不退,因此在房间里昏昏欲睡 ,平日里虚耗是不敢靠近皇帝的,他一直在等待时机,今天龙体迁安,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就溜进了皇帝的卧室 ,进了卧室,他四处打量,看看什么东西最值钱,他看了一会,他非常喜欢皇帝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锦绣香囊,他刚把玉笛拿起来,皇帝就发觉了,于是皇帝问了一声:你是谁?

虚耗不仅没有慌张,还得意洋洋的告诉皇帝,我就是虚耗,专门来偷你的东西,皇帝大怒,正想招呼武士前来捉鬼,这时候只见虚空中出现一只大鬼,大鬼轻易地就捉住了虚耗,并且把虚耗的双眼挖了出来,吃掉了。

这一番操作,吓坏了唐玄宗,唐玄宗语无伦次的问大鬼:你是谁?大鬼眼中含着泪水,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回答说:臣是终南山的钟馗,当初曾经进京考取公务员,因为特殊的情况,国家没有录取,本想回家,可是想起妻子祈盼的目光,和含辛茹苦挣钱给自己读书的父母,,顿时羞愧难当,一时想不开,撞柱而亡。

承蒙高祖厚爱,厚葬与我,我感激涕零,因此发愿,愿意替我大唐江山铲除妖魔鬼怪。

经过这件事以后,唐玄宗就把著名的画家吴道子传唤到宫中,并且把自己见到的钟馗描述给吴道子听,吴道子根据皇帝的描述,画出了钟馗的形象,没过几年,百姓家里都开始张贴钟馗的画像,据说只要有了钟馗的画像,妖魔鬼怪不敢进门。

钟馗因抓了只小鬼封神,那么这只小鬼是什么来历?

钟馗,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

这个被钟馗一口吃掉的小鬼是惯常偷人快乐和钱财的“虚耗”,是一只时间悠久的小鬼。不过钟馗能够被封神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小鬼骚扰的对象是位高权重的唐玄宗。因为钟馗帮唐玄宗解决了困扰他的小鬼,所以唐玄宗就想着要报答钟馗。于是在他的报答下,钟馗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神仙。

钟馗生前是一位长相丑陋的进士。因为长相丑陋而被皇帝嫌弃,还因此不想招他入朝为官。钟馗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很是伤心,于是一时想不开就在皇帝面前撞壁自尽了。而这位皇帝在他死后觉得很对不起他,于是就命宫人为他穿上一件大红官袍之后厚葬了他。这也正是影视作品中的钟馗都是身穿红袍的原因。

之后到了唐玄宗统治时期,他有天梦到一只小鬼在他梦里捣乱,还有偷他东西的趋向。但是还没等这只小鬼将他的东西偷走,他的梦中就又出现了一只身穿红袍的大鬼,一下子就将小鬼吞进了肚子。

于是唐玄宗就问这只大鬼是谁,这只大鬼就回答道:我是钟馗。等到唐玄宗从睡梦中醒来,他觉得得好好感谢钟馗一番。所以他就让人画了一幅钟馗抓小鬼的画像,然后还将这张画像挂在了宫中,借此辟邪。

他的这番行为一传十,十传百。先是朝中大臣纷纷有样学样,然后再是民间百姓跟着模仿,于是钟馗就这样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一位驱鬼神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