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我们在评价古代官员的时候,往往非忠即奸,非清即贪。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民间口口相传,戏文为增加感染力,小说、电视剧为丰富情节,吸引眼球,从而产生了以讹传讹的现象。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混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自有过人之处。和绅也不例外。和绅旗人出身,御前侍卫起步,且为人精明,处世圆滑。所以很会揣摩圣意,善于为皇上分忧。而皇帝做为至高无上的君父,自然不喜欢臣子整天对自己指手划脚,推三阻四。正是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导致历朝历代都会有溜须拍马之徒围绕着皇帝左右,即使明君身边也不乏此人。

另一种原因,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想接受,那就是皇帝明明知道臣下有贪腐行为,而不处置,甚至还委以重仼。比如我们熟知的北宋名相寇准,大明首辅张居正,还有这位和绅。当然,和绅与前两位的名声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替皇帝分忧解难,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能让皇权不受威胁,能让皇帝放心。这才是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精明的皇帝往往不让一家独大,成尾大不掉之势而难以驾驭。所以在利用忠臣直臣治理天下的同时,也会有意培植多方势力分权制衡,互相攻讦,皇帝居中调合,以保皇权的绝对领导。所以古代戏文中就产生了“潘杨斗”、“严海斗”、“纪和斗”等等,在这些争斗中,皇帝才是最终的赢家。

武则天以酷吏治酷吏,北周宇文泰以贪官治贪官,都是如此!

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前言:在古代,无论是皇帝用人直接关系到朝堂的兴衰,一位明君必须具备多种条件,首要的一点就是慧眼识人,能够依靠用人来左右朝局,创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难道他不知道和珅是巨贪?他心里清楚的很,只是,和珅可以为这个朝堂带来的是更多的利益,作为一个左右朝堂政局的重要人物,再加上和珅又是有才又是非常擅长溜须拍马,这样的人,古代皇帝为什么会不喜欢呢?

一,清高宗乾隆,和珅的简单介绍

1.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这位皇帝属于比较幸运的皇帝之一了,在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的双重努力下,乾隆继位后,清朝国力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巅峰状态,国力强盛稳定,经济发展迅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2.再介绍一下我们这位和珅和大人,和珅大家都不陌生,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纪晓岚乾隆皇三人组拍了五部,吸引了多少观众粉丝,宰相刘罗锅里也有和珅角色。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真的是惟妙惟俏人物角色入骨三分。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珅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二,为什么说和珅与乾隆堪称绝配呢?到底和珅有什么过人之处?

1.和珅情商高,懂得怎么和乾隆说话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视剧介绍的很清楚,我们这位和珅大人,很能揣摸乾隆的心思,乾隆有些小的举动,和珅立马心知肚明,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和珅就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乾隆面前怎么掌握好尺度,该说真话说真话,该拍马屁就拍马屁,而且即使是说假话,也能让乾隆听着很有道理,这样的人乾隆皇帝会不喜欢吗?

2.和珅会替乾隆理财

虽然乾隆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在享乐上也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珅执掌内务府前,国库一直处于亏空状态,但是和珅进入内务府后,国库便开始充盈起来。他还通过设立议罪银等方式帮乾隆搞到钱。这样的管家谁不喜欢?(这里多说一句,乾隆不是一个昏君,其实和珅贪墨也好腐败也好,其实心中都有数,只是为什么不动他,因为和珅能为这个朝堂创造更大的利益,也是左右朝堂局势的重要人物。

3.和珅有远见,有能力,有格局

和珅在官场上算得上是一个“暴发户”,到了后期更是身兼数职。可以说,和珅已经成为了当时清朝的总管家。不论事务大小,和珅都能妥善处理好,这和他本身的才华是分不开的。

4.和珅长相清秀

根据史书记载,和珅长相清秀,是个十足的美男子!而根据野史记载,乾隆对美男子也颇有兴趣,甚至曾经有过男宠。更有野史记载,乾隆小时候曾因为失手害死一名女子,而和珅身上一个特殊的胎记让乾隆误以为他是之前的宫女投胎,所以对她心生几分愧疚和怜爱。

综上所述,和珅的能力,和珅的溜须拍马以及理财能力都是乾隆对他喜爱的原因,但是最关键的一点:留和珅是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真的岁数大了老糊涂了,未尽然,老皇帝难道不知道和珅弄权,是个巨贪?左右逢源之术,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珅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珅,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给自己做稳江山铺平了道路,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真的是深谋远虑啊。

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具官论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听闻苏绰有王佐之才,于是他向苏绰请教用人之法,立国之道。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立国在于用人”。

宇文泰:“那应该怎么用人呢?请先生教我。”

苏绰:“用贪,制贪”。

宇文泰很迷惑:“为什么要用贪官呢?”

苏绰:“你要有才智和能力的人为你卖命,就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但是你即便把国库掏空,也养不肥他们。所以可以纵容他们贪渎,这样就不用国库开支了。这样他们不但会为你卖命,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主动维护你的统治”。

宇文泰又问:“那什么又是制贪呢?”

苏绰:“贪官有三个好处:第一,贪官收买不到民心,对你没有威胁。第二,贪官有把柄握在你手里,可以让他们听话。第三,百姓们肯定知道有贪官,但是未必知道是谁。你可以用治贪来排除异己”。

宇文泰又问:“那如果百姓对我用贪官不满,该怎么办呢?”

苏绰:“大的贪官一定会培植党羽,等他们壮大的时候,即便百姓不说也要杀掉了。杀了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百姓们会称赞你,国库也会充实”。

苏绰:“具上可归结四句话:用贪,以结其忠。制贪,以排除异己。杀贪,以得民心。收其财,以充国用”。

曹操用人的转变

虽然上一段是后人假托苏绰所作的《具官论》,但是它讲述的道理确是真的。你觉得是和珅那样的人好用,还是海瑞那样的人好用?事实上曹操年轻的时候,对违法乱纪的行为非常难以忍受,要不是曹嵩顶事,他可能就被搞死了。

曹操年轻的时候曾在洛阳城北区当派出所所长(洛阳北部尉),洛阳北区当时是达官显贵的聚集区。曹腾把他安排在那里,是想让他结交权贵。结果曹操第一天到那里就把权贵得罪完了,当时规定的有夜禁。在其他人在这里做所长的时候,对这些权贵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但是曹操到了之后,就规定:“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权阉蹇硕的叔叔蹇图因为违禁,蹇硕非常受汉灵帝信任,汉灵帝在临死前甚至把刘协托付给了他,他叔叔就这样被曹操直接打死了。还好曹嵩顶事,一看势头不对,把曹操调到其他地方去当了一个县令。年少轻狂的曹操,终于懂得了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后来曹操当家的时候,虽然曹操治理贪官也很严,但是对很多事都睁一眼,闭一眼了。陈群曾对曹操说郭嘉这人贪财好色,为官不正。但是曹操并不在意,他虽然夸奖了陈群正直,但是却对郭嘉的事情不闻不问。据《三国志》记载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汉高祖的时候,陈平的品行也不好,但是刘邦却非常信任他。萧何甚至主动去贪,来降低刘邦对他的防备。

在东魏杜弼曾劝说高欢治理贪官,高欢对他说道:“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意思就是我现在治理的太急的话,能干的大臣都跑了,怎么立国呢?

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虽号称天子,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人的共性,那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喜欢别人帮自己安排得妥妥的;都有虚荣心,在潜意识里喜欢听夸奖的话被人奉承;都喜欢俊男美女,毕竟看着养眼身心也会舒缓一下;都喜欢会来事能办事想自己所想急自己所急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在皇帝面前,估计除了部分自制力很强的皇帝,都会喜欢这样聪明漂亮能干会讨人喜欢的大臣。

和珅无疑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才,和珅的得宠多年并不是偶然的,和珅这类人刚好迎合了大多数皇帝的需求,即使是那些被誉为明君的皇帝们,在经历了青壮年时期的励精图治后,到了精力不济的晚年,人性中被强行抑制的弱点自然释放出来,更不要说大多数皇帝本来就不愿意或很难住抑制自己的欲望,这就给了和珅这类人上位的机会。

以和珅为例,首先,和珅同志可不像影视作品中那样长相猥琐,历史上的和珅可是大帅哥,这就很容易被喜欢俊美相貌的乾隆皇帝所注重。其次,和珅同志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紧跟附庸风雅的皇帝的爱好,被皇帝视为知己。最重要的是,和珅不但能办正事,还深谙皇帝的隐蔽心思,能够在不经意间满足皇帝的愿望,这等人才不能快速上位才是怪事。

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和生,是個人才能辦成,很多別人辦理不了的事情………人無完人

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任用和珅这样的一类人?

简而言之。对上,会办事,有能力,善拍马,既能办好皇上想办而其他人办不成的事,又能伺候得皇上舒服。对下,阳光普照,利益均沾,大家都能得到好处,都愿意跟他干。从不轻易得罪人。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真小人往往要比伪君子更好接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