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当然没有汉武帝名气大。武帝在位日久,期间能臣良将倍出,开疆拓土,“犯大汉者,虽远必诛。”而史学家及文人骚客亦喜追捧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久之,汉武帝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开国皇帝刘邦。
而汉宣帝刘病己「爽」,只是疲太子刘剧的孙子。从监牢到民间,再到后来被霍光扶上位,历经磨难,深谙民间疾苦,熟知稼穑之难。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汉武帝后期至宣帝即位期间,社会动荡,大汉朝政风雨飘摇。加上武帝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经过宣帝一系列举措,汉朝出现了文景之后的治世。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周围八方来朝。宣帝不事张扬,为人低调,当政时期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也就没出现武帝时期那么些名将。但宣帝时期经济、治安等都要好于武帝。所以后人称“宣帝中兴”。
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感谢悟空邀请。
人们崇尚武功,总是为能开疆拓土的君王喝采。却对那些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文治君王不屑一顾。所以汉武帝的名声要远远的大过他的孙子汉宣帝。
其实打仗是最烧钱的事情,而西汉又是建立在秦未连年战争废虚之上的王朝,是经过文景之治才缓过劲来。却被汉武帝连年征战把他爷爷他爹两代皇帝积攒下来的家底儿全给折腾光了。
虽然在汉武帝时打跑了匈奴,解除了边患,但人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面带菜色,西汉政权已岌岌可危。
也就在这时,汉宣帝被权臣霍光推上了大位。
汉宣帝勤俭节约,于民轻徭薄赋,于民修养生息,才使西汉政权又得已稳固,所以汉宣帝实为西汉后期的中兴之主。
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谢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包含了两个小问题:
- 1.汉宣帝时期西汉王朝是不是达到了顶峰?
- 2.汉武帝和汉宣帝为何在民间的名气相差甚大?
在《汉书·宣帝纪》的最后,对宣帝有一个盖棺定论式的评价: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这段话不长,也很容易理解,大意就是说在汉宣帝统治时期,各行各业都追求极致,不管是“文科”的政治文学法律,还是“理工科”的技巧、机械,都相当赞。而且国内相对和平稳定,大家日子过得不错。此外,汉宣帝时期,与匈奴和亲,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前往甘泉宫和长安朝拜汉宣帝,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
因此,史官给汉宣帝的评价是——中兴之主,而且称赞他堪比历史上的商王武丁和周宣王,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
从考古学方面,似乎也能得出类似的认识。我们发掘的关中与河南地区的西汉中期后段墓葬,大致相当于汉宣帝到汉元帝时期,往往采用小砖修砌拱券结构的墓室,墓内随葬品丰富多样,还放置大量的铜钱,整个墓葬面貌比起西汉早期来,繁荣了不少,显示出当时财富的充足。
而考古所发现的“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瓦当,也是这一时期汉匈关系回暖的体现。
为何二人名气差异大?是因为思想理念不同吗?很多朋友认为,这两位帝王的思想理念不同,一个好大喜功,一个内敛稳重,因此后世评价不同。
果真如此吗?
有一段记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性格温和,喜欢儒家思想,跟汉宣帝起了冲突。
(太子)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的话,可谓道出了西汉王朝统治者的思想精髓——霸王道杂之。
这里的霸道,就是法家思想。了解汉武帝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汉武帝从未真正独尊儒术,尽管表面上选拔了一些儒生,但他本质还是一个法家,任用诸多酷吏维系统治。而汉宣帝呢,虽然做事儿没有汉武帝那么“任性”,但是也仍然坚持这样的思想,他看不上太子尊儒的想法,甚至差点因此而废了太子。
在这里,顺便推荐大家读读北大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先生的著作《制造汉武帝》,书很薄,很精炼。他考证发现,汉武帝晚年并不是真的对自己做的事儿追悔,而他死后,到了汉昭帝手里,原先的方针政策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该开疆拓土还是在开的。
汉宣帝在霍光死后得以亲政,做起事儿来也是雷厉风行,在内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在外征西羌、开屯田、征西域,跟汉武帝倒是有几分相似。
因此,在思想理念上,汉武帝、汉宣帝二人没有本质性的差异。
那么为何二人的“知名度”相差甚远?
答主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后来的宣传差异。
这两位帝王放在一起比“政绩”,显然汉武帝的更加炫目,光是那一系列的扩张战争,就容易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自信心”,甭管打仗死了多少人,反正打赢了对不对?
所以后来不管是古代的文学家还是现代的文艺作品,都喜欢拿汉武帝来说事儿,在影视作品方面差异尤其大,关于汉武帝的作品,不管是正剧还是戏说,有好几部,但是关于汉宣帝的就很少,答主记住的只有一个并非正剧的《乌龙闯情关》。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西汉历史上最牛的就是汉武帝,甚至没听过汉宣帝。
不过要让答主非选一个穿越的时代,答主还是宁可选汉宣帝。毕竟汉武帝晚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不是说着玩的。
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汉宣帝刘病已(公元前91一公元前49)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志,发展农业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对外败匈收设西域都护文治武功都非常历害,他在位期间是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的重孙子。征和四年(公元前191年)受巫蛊之祸影响,刘病己一家全都死了,他本人在监狱中得恩人邴吉的关照才生存下来。汉武帝知道巫蛊之惑的原因后非常悔恨让公家出钱物养活刘病己。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刘病己这辈子就是一介平民了。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汉昭帝刘弗陵死了,沒有儿子。大将军霍光等商议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急于抢班夺权在位仅27天就被废黜。刘病已是汉武帝直糸子孙又没什么势力,霍光,邴吉等决定立刘病己为皇帝改名刘询。刘询忍耐几年霍光死后,刘询才开始亲政。刘询体查民情,勤于朝政天下大治,史称孝宣之治。对外关糸上,刘病已定西羌,征大宛败匈奴设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管理国家上讲究霸气,王气相结合,文治武功都非常了不起。设常平仓调控粮价全国物价低,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强盛。历史上常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光环比汉宣帝大得多,这是因为汉初六七十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对匈奴主要是防御和亲政策。汉武帝继位后开始战略进攻,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把汉帝国边界从长城沿线扩张到漠北地方。刘询的功绩是建立在汉武帝功绩之上,因此,汉武帝的名望更大些。‘|||
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其实不是汉武帝名气大,只是我们现在拍的有关于汉朝的影视剧,拍的最多无非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献帝刘协,而在这其中刘邦让人熟知的无非就是与项羽的楚汉争霸,但是这里人们更多的是喜欢真英雄的项羽,而不是伪君子的刘邦,而汉献帝刘协只是因为三国演义才会被人熟知,其本人并没有什么功业,而且显得很窝囊,一生都是傀儡皇帝,所以在这其中只有汉武帝才让人敬仰,他是汉家王朝中第一次真正的意义的打败异族匈奴的皇帝,也是第一个攻进匈奴王庭的皇帝,更是第一个将匈奴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皇帝,他一生的功绩就是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可以说他将汉家王朝的疆域扩大了不知多少辈,也正是从汉武帝那一刻起,汉族正式成为亚洲的统治者,汉朝周边的国家纷纷归顺于汉朝,汉族的自信和血性也在这一刻被真正的树立起来。
我们再看看汉宣帝刘询,在他的治下汉朝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文治可以说非常的突出,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著名的有麒麟阁十一功臣,可以说汉宣帝一朝几乎无庸吏,个个都是治国安邦之才,并且他的武功较之汉武帝也毫不逊色,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并第一次将西域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中。但是我们也不否认的是,汉宣帝一朝较之汉武帝一朝已经很少发生对异族的战事,汉宣帝更多的时间不是用在对外开疆扩土上,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恢复国内的民生和经济上,由于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除了临死之前的几年,几乎每年都在发生战事,虽然几乎年年打胜战,但是不管如何打战是要用到钱的,而且如此频繁的战争,此时的大汉朝国库早已枯竭,加上年年的战争早已让民间的青壮年死伤殆尽,可以说若不是汉武之后的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询的休养生息,恐怕汉朝早已灭亡。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我们现代看来汉宣帝时期远不如汉武帝时期,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激动人心,我们中国人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性格早已被儒家教育的那么柔弱,也早已不如当初那样的有血性,但是毕竟我们的骨子里还保留了那份曾经的血性,只是没被激发出来,遥想抗日战争,真到亡国灭种的时候,中国人的怒火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所以我们崇尚强者,更是崇拜能把异族打的服服帖帖的那些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知道汉武帝,毕竟从他开始,汉族才算真正的站起来,才不惧怕匈奴人,才敢于跟匈奴等异族人对抗,而反观汉宣帝,他一生都在恢复汉朝的元气,可以说他的功劳毫不逊色于汉武帝,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一生也显得那么平凡,毕竟一个严格意义上算是守成之主的汉宣帝,名声绝对是大不了一个一生都在开疆扩土的汉武帝的。可以说不管把汉宣帝放在哪个朝代,他的功绩都足以名留青史,让后世万人敬仰,但可惜的是他的祖父汉武帝的功劳真的太大的了,他的光芒也早已经遮盖了西汉所有的皇帝,包括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
汉宣帝治国期间,西汉王朝到达顶峰了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没有汉武帝名气大呢?
汉宣帝和汉武帝都是西汉最伟大的君主,尤其汉宣帝的“孝宣中兴”将西汉王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西汉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可惜,他的威名却远远不及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原因就在于汉宣帝没有一个具有影响改变中国甚至人类历史走向的功绩。汉宣帝的执政措施只限于西汉本朝,而汉武帝的战略却不仅仅局限于内,而是推向更广的层次,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开疆扩土和罢百尊儒。他手下战将云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成为他的战略实践者,征服西域,打通河西走廊,以至于丝绸之路至今光芒四射。汉武帝的铁军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赶往欧洲,令欧洲人闻风丧胆,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武帝的推恩令更是解决了汉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内忧。虽然汉武帝有穷兵黩武之嫌,宫廷巫蛊之祸的争议,污点,但这并不能影响更不能否定他的雄才大略和开创之功。
汉武帝开疆扩土,史无前例,汉宣帝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休生养息。汉宣帝正是在武帝的各种奠基、开创下凭借着自己的贤明措施,才成为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汉宣帝的最大功绩,是文治,是真正将儒家的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以制度的方式引入到汉家朝廷。汉宣帝虽然讲究“王霸之道杂之”,但他对儒家,主要是今文经学,是非常信任的。汉宣帝的用人,重要岗位上儒家人物占了很大的比例,一些高官都是名儒,比如萧望之。汉宣帝对儒家的支持态度、王霸之道杂之的方法,使得儒家才真正与政治结合起来,真正接入到国家的政治运作中,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