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刘邦布衣称帝,创刘氏数百年国运,于大汉之功,自无人可比。武帝承文景余荫,国势昌盛。文治祟儒术,武功却匈奴,加以其在位日久,自然更受史家垂青。

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难,要把国家治理强盛难上加难。汉武帝刘彻之所以后来历史地位超过了汉高祖刘邦,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刘彻在军事上对历史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刘邦。刘邦建立汉朝,只有功于刘,而刘彻打败了匈奴,不仅有利于汉,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如果不是刘彻从军事上彻底打败匈奴,一来整个民族的安全与稳定就难以得到保障,二来汉朝就无法强盛和名声远播,刘邦立了汉,刘彻立了威,稳了局,刘彻的贡献在于他让汉人站立了起来,而不是刘邦以和亲求和平,更重要的是刘彻让周边其他民族再不敢小视和任意欺负汉人,再对汉朝虎视眈眈,这种威力直到后来东汉大乱,群雄并起,中土大战不亦乐乎,而周边外族却不敢对中土有非份之想,更不敢发兵而侵之。

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统一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形成了合力,确保了西汉的强大。这里要讲的是有的现在人用现在人的思想甚至是西方人的思维来看待汉武帝的这一做法,认为他不民主和残暴独裁,这是不对的,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汉武帝,汉武帝的这一做法有利于汉朝统一和发展。

刘彻在治国方面还表现在发展经济上,他采取桑弘羊的建议,大搞国有企业,把炼铁、食盐、交通运输等许多经营权由国家直接掌控,为朝廷发展经济,积蓄财力,准备打仗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西汉社会生产的发展。

汉武帝在政治上解决了刘邦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他颁布推恩令,在削弱诸侯王势力和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汉初诸侯国动不动造反、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在稳定汉朝政局,确保汉人安居乐业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汉武帝还积极发展和西域诸邦的商品和贸易往来,恩威并举发展同周边邻邦的友好关系,开辟丝绸之路,极大的促进了汉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的选举和任用,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于刘邦,卫青、霍去病、桑弘羊、田千秋、韩安国等,都曾给汉朝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总之,汉武帝在治国理政上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年轻有为,敢于担当,开辟丝绸之路,开创汉武盛世,在各个方面超越了汉高祖刘邦,成为汉朝唯一强于开国皇帝的君王。

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历史都是公平的,一个人他的历史地位高低是与他所做的功绩相关的,所以要看为什么刘邦的历史地位没有刘彻的高,就要对比他们的历史功绩,看下他们都做了哪些事。

刘邦剧照

首先来说说刘邦,自农民起义,到秦朝灭亡,到击败项羽,剿灭各诸侯国,虽然有开国之功,但是为人品行方面却有点为人诟病,但是这也不能说不好,毕竟当统治者就得多多少少的有点这样的品行,另外后世对他的统一天下的参与感不高,反倒是对韩信的功绩更加认同,再者,白登山之困,后面的和亲之策,修养生息等等,都让人觉得他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了,我们是知道,他这么做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也为汉武帝打下了挥霍的基础,但是,确实经营的不如开疆扩土的来的耀眼。

对于汉武帝来说,他的功绩首先,他麾下能打的都是他发掘出来的,一点点磨砺出来的,这就跟收服一个强大的人有所区别的了,另外,是他打破了和亲政策,彻底打败了匈奴,开疆扩土,扬了汉人的威名。取得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对战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虽然他也有瑕疵,但是他的功绩确实太过于耀眼了。

所以也就是为什么,平平凡凡的刘邦没有历史上的刘彻地位高了。

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楼主你好!你自己已经把汉室的两代明主分析的入木三分了。还有必要我们回答?

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关系!硬币的正面是币值,背面是图案,没有背面的图案硬币是花不出去的。

也好比一座丰碑,人们往往只看重丰碑的碑文,却没有多少人关注丰碑的基座和碑质,但是它们是一体的,缺一不可!

也好比一座山峰,人们只看重山尖,却并不看重山基,但没有山基,也就没有顶峰。

人们常说伟人是站立在巨人肩上的人,人们只看重伟人却没有多少人看重伟人脚下的巨人!

知未是也兄说打江山难,治江山更难!说的很对!刘邦与刘彻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把他们的功绩疏理一下就明白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刘邦起于微未,却怀吞天大志,能屈能伸,聪明睿智,能驾御群臣,知人善任,恢宏大度。

他在总结得天下的经验时曾说:“智断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断冤狱,理万民,制章程,千里馈粮不绝于道,兵源源源不断于前线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取人之国如探囊取物,调兵遣将,如脑使四肢,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当世英杰为我所用,而项羽连一范曾也不为其所用,所以我战胜了项羽。”

当是时四海崩裂,民不聊生,百业待兴,刘邦能连征西讨,草创基业已是不易,即使如此还率四十万大军,北征单于,可见其雄图大略有多大,夲来想一劳永逸解除边患,但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后勤,军事条件所限,再加判断失误,以致功败垂成。

正是由于他会用人,比如萧何,当年打入秦宫,别人都抢珍宝美女,独萧何仅收秦国典籍,由此开始了依秦律,创汉律的制度性建设,之后萧规曹随奠定了汉朝制度基础。在政治指导思想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与民休息,以致吕后,汉文帝,汉景帝都依此为出发点釆用守成之策,北和匈奴,南抚百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汉朝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虽有七国之乱,也没有动摇根夲,与制度性建设有很大关系。

到刘武帝刘彻时期,国库充裕,人民安居乐业,已是殃殃大国了!

汉武帝刘彻也确实是大有为之主,在有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基础上,他进行了重大改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可以说把汉朝的事业推向了顶峰。

政治上一改黄老之术,釆用儒学实用思想,拿来我用,适者生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釆用杂霸学说,以儒学为纲吸收和釆纳其它学说精髓,如他任用张汤用的是法学之术,釆用推恩令用的是道学的顺势而为,用桑弘羊倡导的盐铁令,以及均输衡,等一系列措施很难说是哪门哪派的学说,只要适合就拿来我用。

经济上劝耕织,统一税收,开通边市,迁徒富豪以充边关。

当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后,大规模军事用兵于外敌的条件已经俱备,随之国家战略也发生根夲转变,成为一切围绕着强军的目标进行体制改革。例如他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执行机关的官僚作风,他组成影子内阁,大臣真接对他负责,又开言路,广选贤能之士军官使用上,打破门阀,破格启用,将尽其材,如卫青是骑奴出身,后致大将军霍去病是一个二十岁的车骠骑将军率八百骑袭击了单于的龙庭,后霍去病率将兵万骑横扫沙漠,驱匈奴于大漠之北,后世称汉武帝未年,漠南无王庭的和平局面!

总之汉高祖刘邦是西汉著名开国皇帝。汉武帝刘彻是大有为中兴主,在历史上都有独特的地位!

刘邦建立了汉朝,为何有人说历史地位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高?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汉高祖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是开国之君,往往都是面临困难最多的那个人,秦末的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带来的战争创伤,尚需医治,刘邦面临的的是对内人口凋敝,百业不兴的局面;对外采取的是和亲政策,为了恢复国力,也不得不这么做,当时匈奴人打过来,刘邦带兵出城时,连四匹同样毛色的白马都凑不齐,国力如何可想而知。

2.汉武帝刘彻面临的情况又不一样了,他前面的几十年里,君明臣贤,国力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说的那段时间。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抱负和野心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对内发展经济,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空前强盛,腰里有钱了,才能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狠话。对外采取夸张政策,南破闽越,东并卫氏朝鲜,西北方面除了和匈奴血拼外,还开启了影响到现代的“丝绸之路”。

而后的两千年,历代君主文人,都对汉武帝为中华民族所做贡献赞誉有加,所以行成了对汉高祖的评价低于汉武帝的情形出现。

欢迎评论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