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进士可以直接去当县令,现今博士毕业生可不可以去直接应聘县长?
当然不适合!
首先中进士与博士生不属于一个档次。
古代中进士最后要经过皇帝面试,面试时非常严苛!包括文化功底、相貌、口才、书法及各种应变能力。经过这最后一关殿试之后,能够中榜者可谓是天之骄子了。隋唐时期,进士及第及进士出身的学子每届不过数十人,少的时候不足十人。宋明以后才增加至百余人,但要三年或者三年以上才有一次机会。而如今的博士生,一般的部属高校都可培养,一所985或者211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甚至比古代一次会试录取的人都要多。能说属于一个档次吗?
其次,生活阅历不同。
古代考进士之前要由秀才、举人逐级遴选,在这些过程中,多数人中了秀才就止歩于是,或教书,或委身权贵门下为宾客幕僚。少数人中了举人后,如果鬓白发灰,也就止歩于此了。或到吏部报上侯缺,或做师爷、办学塾、做乡绅。明朝的海瑞和唐寅就只是举人而已。能够金榜题名的,大多数已经在基层摸爬滚打过来的。况且会试考题常有治国理政的问卷,殿试时更要当面策论,你没有理政的基本概念,殿试一关当场就给刷下来了。而如今的博士生大多是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在学校度过,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离开校园直接去做地方首长可能要遇到一些困难而不能应对。
第三,古代选拨进士与如今录取博士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
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取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为帝王分忧解难——做官。“学而优则仕”一直以来都是莘莘学子们的终极梦想。如果不能做官,你无论学习成绩多好,所谓神童天才只能是昙花一现,终不能被上层社会所接受。如今的博士生毕业后是多取向的,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有可能招收博士生。也就是说,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见得就能做一个好官,也许在适合他的领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