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面对清朝灭亡,老百姓大都表现的幸灾乐祸,为什么?
是的,绝大多数百姓都拍手称快,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政治: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政治上釆取了高压政策,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对江南不愿随合之嘉定、扬州等地甚至釆取屠城的残酷手段,其政治高压一直延续到清后期,引起民怨四起,起义、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二,文化:顺治、康熙年间,朝庭在科举入仕方面虽对汉学子放开接纳,但强推满汉双语,逼迫官员学子学习满文。篡改元朝之前的所有历史,删除修改有关辽金或有损满族形象的资料,大兴文字狱,为俢「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而网罗天下图书,以至于许多珍贵的史料典籍皆毁之。三,内政外交:嘉庆以前釆取闭关锁国政策,虽经济滞缓,尚能内外且安。道光之后,雅片战争国门被迫敞开,清政府由于无法抗拒外强凌辱,遂制定了一系列内外有别、安内攘外的丧国辱权政策,同时自己也成为了满清政府的掘墓者。四,民族、宗教:清朝入关后,为安抚八旗子弟,巩固既有成果,把旗人尤其是上三旗列上等公民,其属下包衣列入中等,而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则都成了下等民众。在生产、生活、科举、选拨、奖惩等一系列方面分而治之,严重摧毁了汉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滋生了八旗子民的好吃懒做、骄狅放荡的不良习气。强迫民间信仰佛教,损毁其他教派的田产,严格控制民众的个人信仰,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五,社会风气:乾隆朝之后,吏治腐败,官员贪腐成风,从朝堂到民间,卖官鬻爵比比皆是。到后期,慈禧弄权,又大开铺张浪费之门,以至于上行下效,导致满清政府病入膏肓,加至国内外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遂终结了其三百六十七年的统治,寿终正寝了。所以说,除了满淸的皇室贵胄及极少数守旧思想严重的文人「如康有为、辜鸿铭、王国维等」之外,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对清政府的灭亡拍手称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