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成济弑君这段历史大家耳熟能详,当时曹髦率领宫中僮仆欲攻打司马昭宅第。行到南阙,为中护军贾充所阻挡。当时成济担任太子舍人,也在军中。双方接仗,曹髦怒喝着挥剑杀去。
成济
贾充手下兵士见皇帝冲来,毕竟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事情紧急了,您说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事隔二十日,司马昭因为群情激愤,便捕杀了成济兄弟,以推卸罪责。 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射杀。另据《三国志·三少帝纪》和《晋书·文帝纪》,司马昭又上书中请求诛连成济的亲属,获得郭太后准许,诛灭了成济的三族。 但根据《晋书·荀勖传》,成济之兄成倅"刑止其身",没有株连亲属。 但无论如何,成济本人终究是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
曹髦
那么成济如何能活下来呢?我这里给出了四个方法。
方法一:成济当时可以选择闷声不响等着贾充下命令,然后假装打不过曹髦,让贾充亲自上手弑君。
方法二:成济假装被曹髦刺伤,装晕躲过一劫。
方法三:成济当时可以选择杀死贾充,然后归顺曹髦,并将贾充的人头放在盒子里假称是曹髦的人头去拜见司马昭,帮助曹髦捉拿司马昭。
方法四:成济直接杀死贾充和曹髦,禀告司马昭说贾充弑君。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四种做法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一种方法如果闷声不响,贾充也不会硬上,僵持不下之后不知如何收场,但以贾充为人一定把锅甩给成济。第二种方法难度极高,而且很可能被曹髦补刀杀死。第四种方法成功可能性也不高,因为当时的部卒主要是贾充的人马,成济只是在场,他如果杀了贾充和曹髦一样难逃司马昭清算,事后被卸磨杀驴。
贾充
只有第三种方法,若成济协助曹髦反戈一击,也许会有一条生路,他杀了曹髦难逃被杀害的命运,而他不杀曹髦却有一线希望成为功臣。
然而,成济是依附于司马家族上位的,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太子舍人这个位置,他没有远见也没有是非观念,而他的兄长从担任偏将开始就对司马昭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对魏国有何忠诚。最后他们的死实际上就是他们二人对于司马氏趋炎附势,甘为马前卒的最好惩罚。
所以第三种方法虽然是最有可能保住成济性命的一种选择,但也偏偏是此人最不能可做出的一种选择。历史就是这样讽刺,趋炎附势的鹰犬爪牙未必最终能得到主人的犒赏。而弑君这个事情后世都知道是成济替司马昭干的,但却没有一个人去可怜成济。正如蔡东藩先生所言王经报主甘从死,成济弑君亦受诛;等是身家遭绝灭,流芳遗臭两悬殊。
成济弑君
最后脑补一下成济反戈一击后的剧情:只见贾充戎服乘马,左有成倅,右有成济,引数千铁甲禁兵,呐喊杀来。髦仗剑大喝曰:“朕乃天子!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向前,只一戟,将贾充刺于马下,大呼曰:“贾充意欲弑君,今以诛之,奉天子诏讨贼!”将士咸呼万岁。髦大喜,乃教成倅先引军围贾充家,无论男女长幼,尽数斩首。又教成济为前驱,直取司马昭巢穴,一面使人报知各大臣。
曹髦
却说司马昭在府内,闻知南阙生变,急召集家兵固守,未及准备,成济已攻入府中,高呼曰:“吾奉诏收司马昭,其余不问!”众皆逃散。昭欲自刎,早被成济一拳打倒,命军士绑了,解去御前。
后人有诗赞曰:
成济精忠成倅贤,各持空手欲扶天。反戈一击实可赞,群獠授首功第一。
司马昭
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成济是因为杀死曹魏皇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权臣司马昭诛灭三族,当了替罪羊。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经父子三人掌控曹魏朝政,到司马昭时皇帝已基本成为傀儡。高贵乡公曹髦被立为皇帝以后,很不甘心被司马昭控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决定放手一搏,召集殿中宿卫讨伐司马昭。
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不敢抵抗,手下兵士也纷纷逃走。贾充带人迎战,但部下面对皇帝终究放不开手脚。太子舍人成济见势不妙,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日之事。于是成济下手,杀死曹髦。
曹髦虽然是傀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杀死皇帝是为弑君,舆论压力极大。司马昭想取而代之,希望的是把戏演足的禅让方式。贾充要成济下手,其实有点鲁莽,给司马昭挖了个大坑。毕竟当时忠于曹魏的势力还不可忽视,还没到予杀予夺的程度,此时必须要有所交代。所以司马昭还得惺惺作态,假意伤心痛哭,要追究责任。
反对派拿司马昭没办法,却敢于挑战其手下。陈泰就声明最起码也得杀贾充才能谢天下。贾充干了这档子事儿,其实也挺危险的,要是压力再大点,只怕也会被司马昭当成弃子。
但成济这种地位不高的人物,又是直接凶手,肯定是死路一条,必须用来背锅。
在事件发生时,成济误判形势,急于表现,冒天下之大不韪弑杀皇帝,以为能立大功,最后成为替罪羊。
当时情况下,成济自己确实处于极为危险的状态,介入到权力斗争中,委实是性命交关。这种时刻首先要考虑的恐怕是如何自保,而不是立功。
在曹髦已经孤注一掷的状况下,成济要保护自己,最好是将其控制住,但要保持基本的礼节。最后如何处理,留给司马昭来决定,这样既没有冒犯皇帝,又不违抗将令,至少不会留下多大的罪名,或许能够全身而退。
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曹魏年轻皇帝曹髦与司马昭展开人心争夺,无奈司马家专权日久,朝中权贵,地方世家都唯其马首是瞻,皇帝才高八斗也于事无补,愤懑的曹髦吟写了一首潜龙诗后,抑止不住冲动,想以皇帝之尊驾御形势,亲自带领亲随几百人,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司马昭,夺回曹家权柄,大队人马出宫,在儒家君臣尊卑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司马攸等人不敢与皇帝交战,遇者辟易,司马昭死党、中护军贾充见状率兵与曹髦大战于南面宫前,军士们还是有点怵,贾充转身对成济兄弟大喝“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成济与其兄成倅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戳死。
成济时虽拜为太子舍人,实是一介武夫,以贾充马首是从,也是司马昭一党,见形势紧急,护主心切,冲动起来杀了皇帝。等到朝中大臣群情汹涌,陈群子陈泰坚决要司马昭斩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不愿意,把罪责推给成济兄弟,以弑君罪将他们满门抄斩。形势发展到这里,成济已经没有存活的可能,也逃不出都城,最多只能如《魏氏春秋》记载,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和贾充,被军士现场格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成济想要活命,最好的时机是在南面宫殿时,不听贾充指使刺杀皇帝,一杀就一定会成为替罪羊,不管贾充会不会有事,他是必然有事的。其时司马昭篡位的时机还未到,如果时机也到了,倒是大功一件。可能在武夫成济兄弟心里,未必不会以为杀了皇帝,他的主人司马昭就会当了皇帝,他们就是大功臣,把事情简单化了,没想到司马家的根基和朝中派系的角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不听贾充指使,就只能出工不出力,比如大喊上前,故意打败跑远,避开这一仗,贾充虽然会耿耿于怀,但秋后算帐不至于死,最多就是日后难以升迁,又或者用苦肉计,上前被曹髦捅一剑,护住要害接他一招,受伤又死不了,就可以开溜。总之,不能杀皇帝,这节点不是邀功博表现的时候,情况未明保存实力,方为上策。如果万一手欠,把皇帝喀嚓了,也没更好的办法,逃吧,逃到淮南,最好是出国,往东吴蜀汉都行,魏国不能待了,必然会全国通缉,就算不被抓,也会活得很艰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成济如果灵活一点,也可以脑洞大开,反过来保护曹髦,太子舍人本应是皇帝的人,怎么可能帮权臣呢?然后半帮半拦的,把曹髦半扶半抱回宫,毕竟,以当时司马家的实力,实在没有必要杀皇帝,只要曹髦不要逼到司马昭无法后退,他的存在威胁不大。架回宫后,把皇帝保护软禁起来,一场大祸消于无形,这比杀皇帝功劳要大。
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撂挑子是最简单的,仕途肯定是没了,命还能保住。转投曹髦和杀曹髦的风险基本差不多,都是九死一生,不必去赌。
古人活不活不重要,题主可能是遇到和成济一样的困境。现实中,有的领导的指示就是个坑,照不照做都有风险,特别是在体制内混的。
我告诉你:有时候就要有坚持原则拒绝的勇气。拒绝,以后还能翻本。否则事后被追责,深陷囹圄没有后悔药。
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当前的历史背景。
公元258年,司马昭剿灭诸葛诞、文钦在淮南的起义后,立下滔天大功,经过司马家数代经营,其在魏国的权势已经至顶峰,要更进一步,除非是做皇帝了。
此时魏帝曹髦本就得国不正,是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了曹芳后拥立的,此时曹髦怕司马昭也行废立之事,决定主动出击,干掉司马昭。
结果手下告密,曹髦率军到司马府时,司马昭手下的贾充率军阻挡,但曹髦以大义呵斥,贾充手下大都不敢上前,形势危急时,成济率亲卫上前杀死了皇帝。
了解了这段场景,再来看成济能不能活?成济作为司马昭手下的勇将,其实是个先锋官,他和兄长成倅曾经在剿灭淮南起义中担当诱饵的角色,可见苦事累事都是他们干,而且这兄弟俩胆子也大,忠心也足够。
在魏帝要干掉司马昭的时候,成济兄弟当然也是先锋,冲在最前面,此时大部分军士都不敢上前,形势已经危急万分。
退,魏帝得势后,势必干掉司马昭一党的人,成济兄弟作为司马家第一打手,诛九族都算轻的了。
进,杀魏帝后,还可能获得滔天大功,这俩愣头青当然不会想到事后会被当替罪羊了。
以他俩的情商,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怎么混都是死路,不杀魏帝,他们做为先锋军,就形同于倒向了曹家,若司马昭最后获胜,还是会被清算。
以我判断,就算当前换个情商更高的,在那一时刻,除了率亲信亡命天涯,已无良策,至于能不能逃得掉,就只能说是九死一生了。
成济如何才能活下来?
个人认为,成济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除了死,别无二路。
接受命令的后果已经发生,敢对皇帝出手的人,任哪个统治者都不会留,这里不在赘述。
如果不接受呢?估计依然免不了一死。领导交给你的活不干,是不是心里还想着魏室?是不是来卧底的?如此以来,成济对司马氏的忠心就值得关注,或许成济还会被夸奖一下忠君,但估计过后就会被清理。
如果成济转投曹髦,依然活不下来,曹髦和司马氏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估计能搏个忠君爱国之名,不会有生存的希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