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论剑结束至倚天时期,江湖上有哪些大事发生?
神雕到倚天,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宋朝的灭亡与元朝的建立,虽然金庸没用去详细写,但可以想象在双雕时代那些站在抗蒙第一线的武林高手,必然大多死于非命,其中就包括射雕的主角郭靖黄蓉夫妇,而五绝中若是黄药师、一灯、周伯通当时有谁尚在人世,只怕也会死战到底。
也许金庸是不忍写自己手下角色如此大批死亡,所以直接就跳过了这段时间,但还是可以从许多地方看出蛛丝马迹。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一、 全真教的衰微为了避免有人抬杠,这里先讲明白了,此处说的是金庸小说中的全真教。毕竟现实中全真教现在还是道教的主流。在双雕时代,全真教是武林的泰山北斗,有天下武学正宗之称,且自始至终站在抗击异族的第一线,甚至一度让万民敬仰,许多百姓甚至将全真教视作百姓的救星,这是一个一度拥有三千道观、八万教众的庞大势力,在部分地区势力甚至强过官府。
然而全真教也无疑成为了蒙古人的心腹之患,在神雕时期就出现了蒙古招降全真教不成功,试图以力服之的剧情,最后的结果,全真教虽然在杨过、小龙女的帮助下,击退了蒙古高手,但不得不放弃重阳宫撤离。此时蒙古尚未占据中国全境,毕竟不能派出太多的力量去单独剿灭一个武林门派,而等到南宋灭亡之后,可想而知腾出手的蒙古自然就要对全真教进行大清算,于是倚天时代的武林,再也不见全真有一席之地了。
王重阳
二、丐帮衰而不微丐帮虽然同样站在抗蒙第一线,但我们知道,这是个由乞丐们组成的帮派,在古代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任你所谓太平盛世,也避免不了大批的乞丐存在,因此蒙古人武力再强,也不可能杜绝乞丐的产生,丐帮自然就有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因此从神雕末到倚天中,丐帮可用衰而不微形容。
丐帮的衰落应该是精英层断代导致的,襄阳城破之时黄蓉、耶律齐两代帮主战死,而帮中的长老、七八袋弟子多半是会跟随帮主共存亡的,因此丐帮在精英人才方面出现了断层,也就导致了后代帮主竟然没有一个能把降龙十八掌练到十四掌以上的。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丐帮在经历襄阳城破的巨大损失之后,仍然是武林最强势力之一,有“少林、明教、丐帮”的说法,意思是门派以少林居首,教派以明教最强,而帮会仍然是以丐帮为冠。甚至明教在很长时间里也都是被丐帮压制的,圣火令都被丐帮夺去过,连载版中阳顶天(杨破天)的前任教主,就是被丐帮四位长老围攻所杀。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纵然是在倚天主线剧情时代,由于帮主史火龙练降龙走火,长期不管事,导致丐帮帮内派系对立,进一步的衰落,也仍然保持着不俗的实力。
史火龙
纵然是抛开叛变成为阿大的八臂神剑方东白,丐帮的其余高手有:帮主史火龙、传功执法二长老、掌钵、掌棒二龙头,史火龙在手臂伤势只有九成愈合的状态下跟成昆拼了个一死一伤,而一长老和一龙头联手可以跟玄冥一老打成平手,以高手来看,丐帮与六大派比较,仅仅是不及少林、武当而已,无论峨嵋还是昆仑,在高手方面比之丐帮都有明显差距,可惜的是史火龙死后,丐帮就是彻底早了背字一样,传功、执法二长老、掌钵龙头都死在了屠狮英雄会上,新任帮主史红石又是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可想而知,之后丐帮必然会更进一步的衰落。
在笑傲江湖时代,少林的地位已经不足以跟少林、武当相提并论,鹿鼎记时代也是存在感低微,虽然也是积极反清,但完全被天地会抢了风头。
史红石
三、少林中兴在双雕时代,少林寺由于火工头陀事件,一度中衰,但少林寺的中衰说白了是因为意外带来的人才流失,火工头陀打死苦智,重伤了达摩院九大弟子,然后苦慧带着自己的一系出走,少林的武学秘笈并没有任何损失。其实在神雕时代,少林应已经逐渐进入了恢复期,方丈天鸣、罗汉堂首座无色在江湖上也是声威极隆,虽不能和五绝相提并论,却毕竟不是射雕时代的籍籍无名。
到了倚天时期由于三分九阳在少林内部普及,加上少林寺的明哲保身,不像全真那样跟蒙古人杠正面的,于是少林成功中兴。
在倚天故事正式开场的前几年,少林高手的质量数量甚至压过了明教,此时少林拥有三渡、四空、一圆(成昆)八大高手,对比其他势力,明教那边阳顶天已死,其余二使四法王、庄铮七人任何一人都跟空见、三渡相去甚远,对标的是空闻、空智、空性,就算阳顶天活着,武功大致也就跟空见对标,下面的二使四王仍然不是三渡的对手。
对比武当派,武当虽然有张三丰一枝独秀,但此时的七侠都尚未成长起来,武功比起四空中最弱的空性都有所不及。
再往下,峨眉、昆仑、华山、崆峒加起来,高手都不够上述阵容打的。
领袖武林的少林
四、武当的创立武当的创立是金书武学史上,仅次于少林创立的大事,由于出现了张三丰这个千古奇人,武当在短短数十年中从零到强大,张三丰被称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后世都尊武当为内家拳剑之祖。不同于全真的昙花一现,武当在之后的数百年里始终跟少林齐名,当然说是齐名,整体上还是少林地位更高一些,不好听的话就是武当是万年老二。
张三丰
五、昆仑的崛起与峨嵋的建立这两个门派的实力与影响力和上述四者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就放在一起说了,昆仑派的崛起是出了昆仑三圣这么个杰出人物,何足道并不是昆仑派的创派祖师,其实昆仑派十分久远了,天龙时代鸠摩智就说过昆仑派有混沌剑阵。神雕时昆仑掌门青灵子还给杨过当了个跑腿的。因此何足道是昆仑派的杰出人物,却不是创派祖师,其实倚天中也提到过何足道的师兄是西华子的师祖。
何足道在倚天开场表现颇为惊艳,只出半力就胜过了西域少林的三大高手,而少林本部的天鸣、无色等人也对何足道甘拜下风,只是内力与十六七岁的张君宝相当甚至可能略有不及,这就显得拉分太严重。
不过何足道出场才三十岁,可谓是未来可期,到了老年之后未必不能进入绝顶的范畴,老年何足道的武功,个人认为大概可以跟空见、阳顶天之流相若,对于昆仑派来说,出现这么一个高手可谓是烧了高香,毕竟参考何太冲等人,何足道就强了太多太多。
昆仑三圣何足道
峨嵋派的创派祖师是郭襄,郭靖与黄蓉的女儿,可谓是武林中最顶级的富二代,郭襄自幼从扎根基的玄门正宗武功开始学习,这种内功初期进境虽慢,但根基扎实对后期无疑是有巨大的好处,十五六岁的郭襄武功虽弱,但根基却已经远胜寻常的武林好手,而郭襄资质极佳,金轮也是因为看重郭襄资质,这才想要收她为徒。
在三分九阳的剧情中,郭襄又获得了部分九阳神功,加上她的家学渊源,厚积薄发,在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创立峨嵋派,峨嵋派虽不及少林、武当,却跟昆仑并驾齐驱,甚至略有胜过,想来郭襄最后的成就当不在何足道之下。
郭襄
三次论剑结束至倚天时期,江湖上有哪些大事发生?
三次论剑结束至倚天时期,江湖上有很多大事发生。亦或者说武林重新洗牌,由神雕向倚天过渡。那么且来看一看,近乎百年的时间里,江湖上有何大事发生。
按照时间推断,三次论剑结束之时,正是元世祖中统元年,也就是1260年。这一年,五绝相聚在华山,并排列座次。下山的时候,遇到觉远大师和张君宝,这二人正在追赶尹克西和潇湘子。而那部《九阳真经》,则是藏在白猿的腹中,为日后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埋下伏笔。
两年后,潇湘子和尹克西欲练真经内的武功。不过他们唯恐对方练成,对己不利,遂以命相搏,谁能胜出,经书便归谁所有。潇湘子虽是率先发难,但却有伤在身,最后重伤力竭而死。尹克西气若游丝,临死前对何足道说“经在油中”。这是三次论剑两年后发生的事情,且看书中原文:
何足道说道:这件事说起来有个缘故。去年春天,我在昆仑山惊神峰绝顶弹琴,忽听得茅屋外有殴击之声,出去一看,只见两个人扭作一团,已各受致命重伤,却兀自竭力拚斗。
潇湘子和尹克西互斗而死,未能练成这盖世绝伦的神功。1263年,元世祖中统四年,郭襄游山玩水,并打听杨过的下落,她来到少林,想见一见无色禅师。不料少林门人并不认识她,这才与之交手,后来无色禅师出面,凭借着郭襄掉落的铁罗汉,才猜出她的身份。
昆仑派高手何足道,远赴中原挑战少林,却被少年张君宝击退。由于张君宝未得准许,私练少林武功,众位高僧怒火中烧,要废去他的武功。觉远大师见状,不忍爱徒沦为废人,于是他施展九阳神功,突出罗汉大阵,将郭襄和张君宝救走。只可惜他神功未成,用力过猛,已是油尽灯枯,临死之前,诵读九阳真经,当时在场有三个人,分别是郭襄、无色禅师、张君宝。这也是少林、峨眉、武当九阳功的由来。
1265年,杨过和小龙女隐居秘处,至于到底身在何方,没有人能够知晓。郭襄寻了三年,亦是一无所获。但是有一点基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二人早已不在中原,否则郭襄早已寻到,又何必跋山涉水,天为帐,地为床,不辞劳苦地找寻。我们按照黄衫女的年龄,大概能推断出来,这一年的杨过和小龙女,已经生下一个婴孩。至于周伯通、南帝、瑛姑,他们则是在百花谷,而东邪黄药师无拘无束,他在江湖上行走,也是看了不少奇人怪事。
1266-1272年,这段时间,蒙古大军攻打襄阳城,黄蓉命能人巧匠,锻造了屠龙刀和倚天剑。打造这两柄神兵利器的金属材料,就有杨过的玄铁重剑,不过却是杨过转赠给郭襄的。
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襄阳城破,郭靖和黄蓉以身殉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绝非等闲之辈,他与黄蓉战死襄阳,无愧大侠的名号。到了这里,屠龙刀下落不明,倚天剑则在郭襄手中。不难看出,此役鬼哭神嚎,风云变色,就连郭破虏,都未能幸免于难,年纪轻轻,太过可惜。
三年后,亦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张君宝开宗立派,自号张三丰。在少林和郭襄分别之后,他没有投奔郭靖和黄蓉,而是在武当山的一个石洞里修炼九阳神功。从离开少林至今,已有十三年之久。当年的张君宝,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秋去冬来,白雪飘飘,转眼张三丰已经是而立之年。他的武功突飞猛进,在江湖上罕逢敌手。
然而在那个时期,武林中不止有张三丰这样的正派高手,还有歹毒无比,坏事做尽的百损道人。不过双拳难敌四手,饶是百损道人的玄冥神掌厉害无比,也难逃各路高手围追堵截。万幸已经有了传人,也算是了却心愿。且看原文:
张三丰皱眉道:我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
张三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正好是在百岁寿宴。言外之意,向前推七十年,也就是张三丰而立年时,百损道人离世。时间丝毫不差,严丝合缝,无论是正推,还是倒着推,都是这一年。
1282年,郭襄未能寻到杨过,在江湖上也没有听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正所谓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郭襄终于看破红尘,她在这一年创立峨眉派,至此常伴青灯,不再想儿女之情。
与此同时,武当派好生兴旺,张三丰的九阳神功,也是更胜一层楼。奈何自少林一别后,张三丰和郭襄再未见面。甚至后来郭襄临终之际,张三丰都没有赶来。此时少林、武当、峨眉,可谓三足鼎立,成为江湖上名头甚响的大派。
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谢逊拜师成昆。机缘巧合之下,谢逊追随成昆左右,练就精深奥妙的武功。成昆见他资质奇高,遂才收为弟子。书中原文:
我在十岁那一年,因意外机缘,拜在一个武功极高之人的门下学艺。
1316年,成昆立下重誓,终有一天,让你明教四分五裂。因为这一年,成昆的师妹嫁给了阳顶天。本来这个师妹和成昆颇为登对,他们两家乃是世交,不过她的父母嫌弃成昆无甚本领,将来没有出息,若是女儿跟了他,岂不遭罪受苦。在这种情况之下,成昆才心如刀割,誓杀阳顶天,并颠覆明教。从这个时候开始,成昆打起了如意算盘,还将谢逊作为复仇的棋子。
1318年,谢逊远赴西域,在这里交了不少知己良朋。其中有一位高手,便是日后明教四大法王之一,他就是白眉鹰王殷天正。且看原文描述:
我在二十三岁那年离开师门,远赴西域,结交了一群大有来历的朋友,蒙他们瞧得起我,当我兄弟相待。五妹,令尊白眉鹰王,就在那时跟我结交的。
从原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谢逊在西域结识的白眉鹰王。至于其余两位法王,则是加入明教之后才认识的。谢逊广交好友,才能卓绝,若是没有背负血海深仇,阳顶天的位子,早晚是谢逊的,可见仇恨能蒙蔽心智,亦为谢逊感到惋惜。
1320年,立灭绝师太为峨眉派掌门。风陵师太独具慧眼,她认为灭绝师太将来必成大器,故将她立为掌门。是年,灭绝年芳十五岁。初立灭绝为掌门,其实并无不妥,可是这一年灭绝的师兄孤鸿子被杨逍活生生地气死,这才结下了梁子,至此之后,灭绝师太性情大变。凡是见到明教中人,便手执倚天剑,杀的是片甲不留。
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黛绮丝来到中土明教。刚到教中之时,教内的兄弟,无不震动。只因黛绮丝秀色绝伦,国色天香。
1322年,阳顶天的仇人之子韩千叶赶赴明教报仇。黛绮丝水性绝佳,替阳顶天出战,于碧水寒潭和韩千叶有一场激烈的打斗。最后二人情愫渐生,结果韩千叶不敌,而后阳顶天封黛绮丝为紫衫龙王,与青翼蝠王、金毛狮王、白眉鹰王齐名。
元英宗至治三年,也就是1323年。阳顶天失踪,明教中人纷纷猜疑黛绮丝加害,结果闹得不欢而散。其实是阳顶天在密道修炼乾坤大挪移,在这紧要关头,他听到自己的夫人和成昆幽会,这才走火入魔。临终之前,写有一封遗书,命谢逊暂摄教主之职。可惜逍遥二仙和几位法王,都不能进入密道,否则早已发现这封留书。不止明教事变,是年成昆杀害谢逊一家十三口,企图挑起武林恩怨,使得各派联合铲除明教,好以泄私愤。
1326-1333年,谢逊性情大变,发誓无论走到天之涯,海之角,都要找到成昆报仇。在此期间,他两次报仇,均是无功而返。找不到成昆,谢逊只有滥杀无辜,并在墙上留字,写有杀人者混元霹雳手成昆的字样,意在逼他现身。谁曾想成昆老奸巨猾,早已藏身少林,谢逊又哪里能寻到。
1336年,元顺帝至元二年,谢逊误杀少林空见高僧。弥留之际,空见高僧告知谢逊,想要报仇,须夺得屠龙宝刀。同年五月,谢逊来到王盘山夺刀。在此之前,俞岱岩遭到暗算,筋骨尽碎。而在谢逊夺刀之时,遇到了殷素素和张翠山,几人一番交手后,漂流至一座岛上,这个岛,正是后来的冰火岛。
1337年,元顺帝至元三年,冬,张无忌在冰火岛出生。到了这里,三次论剑结束到倚天时期的时间线,全部已经捋顺清楚。期间武林发生的大事,均有记载。其实我想说,金庸作品远不止高手打斗,还有特别有趣的历史和故事。将这些时间线串联在一起,也是趣味十足,同时也被金庸先生的才华所折服。这么乱的时间,都能写得丝毫不差,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金庸真不愧为武侠泰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